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凌河水韵诗群诗词讲座讲稿
正文

大家好。网络江湖盛赞水韵是个很好的诗群,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相聚,三生有幸!

《赠凌河水韵》【七绝平起首句入韵十一尤】

凌云壮志岂难酬?

河汇成江惜细流。

水涌碧波诗意远,

韵悠浅唱动神州。

各位朋友,我是慕寒,一个普通的诗词爱好者。难却群主一江兄盛情,邀我和大家一起谈诗论词。慕寒年少无知,才疏学浅,愧且不安。若有不当处,恭请老师们直言批评。

今天能够来到这里的,相信都是喜欢诗词的朋友,可能有时候也爱写上几首。也许有的朋友对于诗词格律,心里有些怯怯。什么平水韵新韵的,什么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的,还有什么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的,听着头就大了。更别说写了。

其实格律诗是自唐朝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它对平仄、对仗、押韵、字数等,有严格的要求。格律诗和《诗经》、《乐府集》中那种古体诗(古风)是有区别的。格律诗,从体裁上划分,有三种。即: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排律,每首十句以上。

基础是绝句,明白了绝句,其他的就好懂了。

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学习写格律诗,一般首先要弄懂平仄。掌握平仄,按照格律去写, “入声”字,一律按仄声用。第二是韵脚严格,必须按规定韵脚使用。

现在按新声新韵写诗词比较容易些,写新声新韵诗词不存在入声字,完全按字典查平仄,韵脚按“诗韵新编”十八韵来写,押韵放宽。学习写格律诗,按平水韵格律标准学习运用,写好了,新韵就更容易写。

《诗韵新编》是按照现代汉语规范化读音用韵而为旧体诗作者编写总结的一套“新韵”,岳麓书院曾表示“不须拘守旧韵书,尽可灵活如《诗韵新编》等新韵”,也就是倡导摈弃盲目守旧的观念,与时俱进的采用更加符合现代汉语发音习惯的“宽松的押韵”,即宽韵,采用这样的新韵将会让我们写诗填词的用韵范围更加广阔。【度娘语】

虽然不知度娘相貌如何,但是她的热情和博学还是有所了解的。慕寒希望大家和度娘做朋友,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要常去她那儿转转。

新韵和平水韵都是一种格式而已,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使用新韵的,要标注明确(在诗词前面或后面标注都可以)。例如:

1《汉宫秋月》【七绝平起 首句入韵 七阳】

阶前碧水玉流霜,

雁唱清秋夜色凉。

一种伤怀家国梦,

寂寥月影汉宫墙。

2《忆童年》【七绝仄起 首句入韵 五歌】

一路斜阳捡牧歌,

儿时欢乐汇成河。

如今童趣难寻觅,

空叹流光逝若梭。

这两首诗是平水韵,可以不用另外标注平水韵字样。

3《诉相思》【五绝仄起 新韵九文】

咫尺天涯远,

相思犹念深。

愿得般若水,

抹掉梦中人。

4《梦里江南》【七绝仄起 首句入韵 新韵八寒】

烟雨江南情意缠,

一曲心醉景阑珊。

梦魂愿伴江南老,

眉黛幽幽隐翠帘。

这两首诗是新韵,所以必须明确标注新韵字样。

如果不标注,会按照平水韵格律标准检查。很明显,按照平水韵来看,这两首诗都出律了【不押韵】。

今后朋友们写格律诗的时候,这一点千万要记住。如果什么都不标注,一般会当做古风对待。关于平水韵和新韵,下次慕寒会详细讲解,这次先不说。

今天慕寒和各位朋友简单聊聊诗词写作,主要目的是想激发大家的兴趣,坚定信心,敢于去写。关于平仄,六樵老师已经作了精彩讲述,以后的课上还会讲,这里慕寒就不作专门的讲述了。慕寒所谈,是另外的一些个人浅见。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斧正。

曾经参加了“传统与现代 海峡两岸中国诗歌发展趋势”研讨会,会上的一些观点,慕寒感觉对于我们的诗歌创作大有裨益。

绿蒂【台湾著名诗人】:

“现代诗歌的优点,在于更容易让大家接近,表达得更活泼、自在。

“我不讲什么体,我觉得,诗歌本来就是一种创作,理论是建立在创作的基础上的。好诗歌要能打动自己和别人。

“在黑暗的星空,因为小小的星球,让我们看见了宇宙,有多少力量,就做多少事,即使一点,也是发光的。这也是文学尊重生命的根本意义所在。”

李昌集【江苏师大教授】:

“传统就是过去的一个个现代的相加,所谓现代,必然植根于传统。

“南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过,文学创作有两种:为情造文和为文造情。前者是有感而发,后者则显矫饰。

“我希望大家要把生活中的感动写出来,要为陶冶自己的性情、抒发自己的情感、得到心灵净化而写。

“文学是人类最丰富的存在,你可以去写诗,至于它的韵律等等你都可以先不考虑,但是第一条,就是要写出自己确实心有所动、确实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东西。”

汉风【文化学者】:

“一个民族崛起的终极力量,要靠文化与精神。

“现代是根植于传统并在传统中孕育出来的,抛弃了传统也就意味着泯灭了现代。

“中国被誉为是诗的国度,传统诗歌无论是表达个人情感,还是表达国家之思,无不洋溢着大道之情与大德之意。

“在道的层面上,传统与现代无距离。传统文化与传统诗歌是对道的敬畏与表达。现代诗歌能否承续传统诗歌的辉煌,关键要看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什么,表达的东西若偏离了道,就意味着与传统的割裂;靠近道,就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屈金星【国内著名辞赋家】:

“当今诗坛的三大缺点:一,缺少史诗类有分量的作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是史诗,但近年来史诗的缺少,让文化的厚重有所减少。二,不痛不痒少情感。三,不韵不歌少美句。

“诗歌的背后,应是哲学的高山和历史的大河。”

慕寒【嘉宾】:

“诗言志,诗言情。优秀的诗歌是生活情感的写照。诗歌创作不能游离于生活之外。

“格律只是诗歌的外衣,情感才是诗歌的生命。不能执迷于格律为了诗歌而诗歌。

“晚清新派诗人黄公度主张我手写我口,我们更应该提倡我手写我心。把诗歌作为真情流露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

下面轻松一下,和大家聊聊我是怎样开始学习写诗词的。

其实慕寒写诗词,想来有些可笑,也许还有动机不纯之嫌。

读大学时喜欢一个中文系的女孩子,可是又不敢向她表白。暗恋好辛苦,你懂的。

只好画画写字读读诗书,聊寄相思。宋词的婉约缠绵,在心底隐隐共鸣,从此爱上诗词。

每日里写诗填词,乐此不疲,期望赢得美人青睐。

终于有机会让她看到了慕寒所写的诗词。

她只用了三个字就把慕寒放倒在地:出律了……

然后又用四个字把慕寒扶起来:情感还行……

虽然最终未能赢得美人芳心,却养成了写诗填词的习惯。这个习惯感觉还好,比烟酒和麻将似乎要强一些。

现在依然喜欢写写诗词。尤其是在和网友聊天或者空间互访时,一时高兴,忘乎所以,不问音韵格律,赋诗填词立就。这种情况下,藏头诗写得最多。例如慕寒以前写给网友烟柳若盼的几首藏头诗:

其一

烟雨天堂燕唱欢,

柳枝青影掩雕栏。

若沿溪岸寻琴韵,

盼羽飞仙伴凤鸾。

其二

曾盼春燕结伴来,

声若筝韵影徘徊。

杨柳又绿江南岸,

青烟依依笼榭台。

其三

玉颜如梦梦如烟,

春雨江南润柳妍。

花气袭人若浅醉,

诗书亦盼写婵娟。

其四

烟笼江南梦落花,

杨柳寒雨泛春芽。

多情若遇来时燕,

纤影犹盼入我家。

其五

蓝田美玉亦生烟,

春到江南绿柳川。

花雨一帘若绮梦,

琴歌曲盼唱缠绵。

把名字正嵌倒嵌斜嵌,卖弄诸般技巧。网友赞叹,心里亦是窃喜。于是常有朋友相邀屏前,作即兴唱和之乐。每次唱和结束,我会把那些所谓的诗词整理一下,对照谱表检查,都会有一个同样的残酷结果:又出律了……

刚开始的时候,恐怕贻笑大方,不免脸红耳热。可是向来不喜欢约束,大凡古诗也好,古词也罢,只要觉得能说出当时自己的所思所想,读来顺口,也就顾不了什么音韵格律了。慢慢的脸皮厚了,诗词也愈写愈多。

初学写诗词,我个人以为,还是不要过于讲求格律。羁绊和约束多了,前进的步伐就格外的沉重。而要用一种轻松的心态,去寻找那份真情的流露。先多写多练,再慢慢寻找规律,渐渐的就会领略到格律的韵味,不再担心出律。

当然,对前人的崇拜是精神可嘉的,可是倘若仔细分析的话,前人的诗词,有很多不是像咱们讲究的那么严谨,太严谨就会有牵强附会之嫌。刻板生硬的符合格律的诗词,就像拼凑组合的假山假水,空有美丽的外壳,缺乏真心真意真性情的表达,如此诗词,不写也罢。试想,要表情达意,汉字虽多,可是真正能够表达自己意思的字,也就只有那么几个。

当你心生感触,提笔信手拈来,那是最佳境界。可惜一对照谱表,叹了一口气“唉!格律格律,又是格律!!”

于是你的那点得意,便被格律给击了个粉碎。

然后再改,虽然合律合韵,可是已经面目全非,与你的原意大相径庭。不禁茫然疑惑:“这算什么诗词,古人真怪,好好的意思不去表达,却偏偏要来个什么平平仄仄,那么多的局限,如同郑人买履。”

其实你大可不必绝望和迷惑。好诗百读不厌,是以意境取胜的。

写诗词,要的是掌握好“意”、“景”、“情”。

格律只是外包装,“意”,“景”,“情”,才是诗词的生命。

意境,也称“意象”、“境界”。它是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事物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情景交融具有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象外之象,是意境的艺术表现。

关于诗词的艺术表现,内容很多,这里不便展开。今后会专门讲述。

初写诗词,慕寒的建议是:

用字用词要力求平稳、清晰,切忌生搬硬套。少用冷僻字去追求华丽。

也不要拼拼凑凑的去照顾格律,为了格律而牺牲诗词的本意。

其实,古人没有我们今人想象的那么严格。如果都用格律诗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有好多诗词也是出律的,比如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应仄】何【应仄】

齐鲁青【应仄】未【应平】了【了:二萧(平),十七筱(仄)】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应仄】晓【应平】【晓:十七筱】

荡胸生层【应仄】云【应仄】

决眦入归鸟【应平】【鸟:十七筱】

会当凌绝【应平】顶

一【应平】览【应平】众山【应仄】小【应平】【小:十七筱】

很多人是把这首诗当成五律的,一些媒体和专业期刊甚至是教科书,也把这首诗当成了五律。要知道古时候是没有新韵的。依平水韵看一下,这首《望岳》如果是五言律诗,那么押韵存在3个问题。平仄存在14个问题。在格律上,错误那是相当的严重了。

第4字 如 应仄 第5字 何 应仄 第8字 青 应仄 第9字 未 应平 第19字 昏 应仄 第20字 晓 应平 第24字 层 应仄 第25字 云 应仄 第30字 鸟 应平第34字 绝 应平 第36字 一 应平 第37字 览 应平 第39字 山 应仄 第40字 小 应平

一首五言律诗,必定同时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五言八句;第二,颔联、颈联对仗;第三,押平声韵;第四,讲究平仄。

其中讲究平仄是本质特点,平仄是否入律,是判断一首诗是律诗或古风的根本依据。

杜夫子这首《望岳》的声调,根本不存在五律之常规格式。特别是“岱宗夫如何”、“荡胸生层云”两句,末三字为“三平调”,更是律绝之大忌。难道杜老夫子也和我们一样不懂格律?当然不是。为了意境的表现和情感的表达,他放弃了格律的约束。所以我们要把《望岳》归入古风之列。拿格律诗的标准去评判《望岳》,显然它不是那么入律。可是它依然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传唱千古。而且诗中一些字词和口语的创新使用,别出一格。

例如第一句的“夫”字,“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最后两句中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有时候我们口语入诗,可能被人批为“俚语满篇;难登大雅之堂;少古人韵味”等等,真是无可奈何。

还有如王勃的《春思赋》:

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

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

他日会杀此竖子!

即便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奉送严公入朝十韵》:

鼎湖瞻望远,象阙宪章新。

四海犹多难,中原忆旧臣。

与时安反侧,自昔有经纶。

感激张天步,从容静塞尘。

南图回羽翮,北极捧星辰。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苹。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句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望岳》)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不朽。由此看来,我们就不能拿一定的平仄,去规范所有的诗词。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好诗,都要遵守格律。

千年的文化,我们今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有时候我感觉有些无奈。我们也许只是找到了诗词的押韵与对仗规律,却歪解了人家的平仄。其实诗词本没有一成不变的平仄规律,绝句也好,律诗也罢,只要朗朗上口就行。

您说我的诗格律不对?好吧好吧,我不和您在平仄上纠缠,拜托您把它当做古风去读,可以吗?我是真的真的不懂平仄,难道还不允许我写古风?哈哈,……

呵呵。开个玩笑。格律是基础,今后还是会围绕格律多开讲座,争取用最通俗的讲解,让初学者有最明确的理解。

听好多朋友说他填一首词要用一天或半天,或者写一首诗要用一天或半天,因为他们写好后,要对着韵谱去改,结果改来改去,原来的意思已经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合律合韵的一具诗词的躯壳而已。

那些平仄,其实是人们为了方便起见生硬地进行总结的。你看你看,误导了多少人啊。

我也看了今人的好多诗词,合律合韵的固然符合诗词格律,只是意境生动的不多,要么将古人的诗词略加改动,要么生搬硬套,真正创新的也不是很多。为什么呢?因为被限制,被格律限制了。好像你走长路,本来脚是越走越大,可是你却穿了一双你平常不动时穿的非常美丽的鞋子,等你走到一半时,你的脚已经长大到不受鞋子规范了,很痛,甚至无法前行了。怎么办?干脆扔掉鞋子赤脚行走。

尤其是网站的一些编辑,因为自己受书本的影响,所以在审稿时,只注重平仄,排斥意境生动的古体诗词。还有就是一些大赛的评委,重平水韵而轻新韵和古风,我感觉这样不好。却也毫无办法,因为慕寒的话,他们听不到,即便听到,也不会为慕寒而改变。其实也没什么的,诗言志,诗言情,我们能够用诗词倾诉心声,已经是人生的一大快事,未必就只是为了发表或者比赛得奖。诗词之中融入了功利意识,也许只能去仰望高雅吧?所以,我们何必老是平平仄仄的纠结不休?

我们不能一味的照搬古人的东西,其实那不能怪古人,我前面已经说过,是我们现代人给古诗词扣的帽子,人家根本就没有我们那么严谨,不然哪儿来那么多的词牌名,还不如限制在几个或者十几个,让人们照着这几个词牌或者十几个词牌去填好了,倘若真的那样,我看就没有好诗词问世,也不会有那么多词风让我们领略了。

我喜欢诗词,在于它的意境深远,语言精炼,几句话,几十个字,就能表情达意,你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多么优美动人的抒情。它不但是马致远小令中最著名的作品,而且一直被认为是元人小令的绝唱。篇中仅用了五句二十八个字,就生动描绘出一幅苍凉萧索的秋郊夕照图景,细致刻划了一种愁穷苦别的天涯游子心境。前三句连续并列了九个实词,把九种不同的景物巧妙地组织在一幅画面里,不但毫无堆砌痕迹,而且格外显得文思流畅、音节铿锵、色调鲜明。通篇无一字直接抒情,纯粹采取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

还有王维的《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若以七律视之,此诗平仄也存在5个问题。

第16字云 应仄 第18字碛 应平 第23字日 应平 第25字原 应仄 第27字射 应平

可是它就是一首好诗。诗人将一场浩大的战争以一首小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形象生动,读来音韵铿锵,声调响亮。清代方东树曾称赞这首诗:“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甚是恰切。

再看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这首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

这些著名诗词曲,如果用今人所谓的格律去检查,或多或少在押韵和平仄上都有一点点问题。但是这些诗词,是那么的让人喜爱。它们都是诗中有画,山光,风土,人物栩栩如生,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的思想境界也随之而出。

常有朋友问慕寒,还能不能学会写诗词。在这里明确告诉大家:诗词人人会写。有能力的,可以写写律绝,能力一般的尝试写写古风,认为自己什么能力都没有的,先打点酱油炒两个小菜喝上一杯,没准儿将来成为诗坛大家。

自古就有喝酒出诗人一说,李白斗酒诗百篇,没有酒精的作用,他要写出好诗也难。

李白,杜甫,苏轼的失意是他们创作的源泉,没有高深的境界,没有穷困潦倒的经历,没有被排挤被贬低的感受,恐怕什么诗仙诗圣都是无稽之谈。

也有相思离愁出诗人之说。通观古今诗词,相思的离愁别绪,缠绵了几百上千年。

感受生活,感受自然,体味真情,让丝丝情意在字里行间悠然流淌。初学诗词,先不要在格律上纠缠太多,喜欢,就是动力。在诗词的海洋里徜徉,记住:我手写我心。

人品加才气等于诗人。真正的诗人,是需要经历生活的磨练和社会的锻造。不要强登高楼乱说愁,也不要一味的抱怨坎坷曲折。做人要大气,心胸要宽广,别骄别傲。庸人往往败于懒散,恃才往往毁于狂傲。诗是品德的表现,更是灵魂的剖析。写诗很难也很易,就像参禅一样,既有苦行僧,也有顿悟者。我不是诗词专家,也只是个爱好者,对那些刚进入诗词领域的朋友,我愿意竭尽所能。

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多写多练,共同探讨诗词之美。

【作业】以下两题,可以任选一题。格律不限,要求情景交融,自然流畅。

(一)以送别为主题,时序自定,题目自拟。

(二)以相思为主题,时序自定,题目自拟。

作业完成后,发在群里或自己空间日志上,注意要通知群主或者管理人员。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7: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