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震撼于中华两大青铜艺术瑰宝 |
正文 | 浪漫与现实的无独有偶 很久很久以前,记不得具体时间了,我在《人民画报》上,看到了一件青铜器照片。当时就被这件青铜器的艺术构思震撼了。 哇!太酷了!太浪漫了!一只马,踏在飞行的燕子背上!再看文字介绍才知道叫“马踏飞燕”。这名字起得超凡脱俗,使人联想翩翩! 一匹昂首奔跑,躯体庞大的马,四肢修长,三足腾空,一足踏在一只双翅收拢,呈滑行状的燕子背上,飞燕似乎感到了重负,吃惊地回头观望,衬托出了天马行空,独来独往的潇洒。 这种创作构思太绝妙了。要将一匹静止的铜马,表现出天马行空的动态,没有超人的想象力怎么能实现? 然而艺术家却匠心独运,大胆夸张地进行了巧妙的组合,让马的右后蹄,轻轻地点在一只凌空飞翔的燕子背上,把蜻蜓点水的现实,成功地借用了过来;把天马行空的动态,凝固在一个静止的空间,让人们通过视觉与联想,形象生动地展现出飞燕与天马的飞行状态。铜马因此被塑灵了、塑活了、塑绝了! 1969年,马踏飞燕出土于北方的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为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当时就震撼了全国,轰动了全球。 从力学角度上看,马踏飞燕为铜马找到了重心落脚点,具有了稳定的可塑性。这种浪漫主义手法,不仅给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而且既有力度的感觉,又有动态的节奏。无论形态表现,铸造工艺,均属超一流。所以说,它不愧为中国青铜艺术的瑰宝。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我真佩服国家旅游局的慧眼独具。以天马行空,寓意旅游之人,借着各种交通工具,今天飞到这里,明天跑到那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犹如天马一样,借着飞燕的着力点,翱翔于浩瀚的天地之间,好不惬意、好不浪漫! 事物总是相对的,有浪漫,必有现实。可这种对称的青铜器在哪里呢?我曾怀疑过这种对称的原理,会不会出现在青铜艺术上。然而,事实却再一次让我震撼。 我刚到云南时,走进高原水乡的江川县城时,第一眼就被矗立在五岔路口,街心花园的“牛虎铜案”造型与艺术构思震憾了,当时的感觉,确实怦然心动了一阵。我惊叹:“中华艺术真是了不起!” 1972年,牛虎铜案出土于南方的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是战国时期的青铜器。至此,青铜艺术上不但有无独有偶的浪漫与现实对称,甚至还有南北方位的对称,我不得不叹服这世界真奇妙! 牛虎铜案的造型,由二牛一虎巧妙组合。一头健壮的大牛,四脚为案足,牛背作椭圆形的案盘面,用于祭祀。一只猛虎扑于牛尾,后腿紧蹬于牛的后腿上,咬住了牛的尾吧,虎视眈眈于牛背。大牛腹下立有一条小牛。大牛在痛苦与生死面前却目视前方,泰然处之,并无痛苦状,那种护犊子的牺牲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从力学原理来看,大牛颈肌隆起,两巨角前伸,给人重心力前倾,快要栽倒的感觉,然而由于尾部的老虎后仰,后坠力使案身恢复了平衡。大牛腹下横着一小牛,增强了案身的稳定性。这种特殊的组合造型,使整个青铜器重心平衡,大小和谐,动静彰显。 牛虎铜案的造型,传达出了太多的信息:古代祭祀的兴盛;古代滇人的智慧;古代赖以生产的工具;伟大的母爱与残酷的生存竞争;护犊子那私有制的无奈与弱肉强食的生存本能等,以激烈的矛盾冲突形象,给人以惊心动魄的震撼! 牛虎铜案吸引我的不仅是它奇妙的构思、完美的造型、生动的形象,深邃的寓意,更主要的是它那现实风格与马踏飞燕的浪漫风格,形成了无独有偶的对称。 中华文物考古史上这两次惊人的发现——北有马踏飞燕,南有牛虎铜案,再次震撼了全国,轰动了全球,同时也揭开了古滇王国神秘的面纱。 如果说,北边的青铜艺术瑰宝马踏飞燕,表现了天马行空的无忧无虑,浪漫自在;南边的青铜艺术瑰宝牛虎铜案,则表现出了现实社会的繁衍与竞争、母爱与凶残的交织。一个生活在单纯的虚空之中;另一个则生活在现实的矛盾冲突之中。寓意深远啊!呵呵!够我们思索一辈子的! 这两件中华青铜艺术瑰宝,孤立地看,意义不是很大,只有将其放在一起对比,才有不比不知道,一比不得了的感觉!我想,1975年蒋介石临终时,恐怕还有一个最大的心愿没有说出口:这两件绝世珍宝为何不早一点出土?要不然,舍下所有珍宝不要,都会首先把它们抢运出来!但历史是无情的,谁也改变不了! 现实与浪漫并存的现象,不仅青铜艺术器上有,自然界中更多,最突出的就是云南有了石林,便有土林与之对称,这种无独有偶的刚柔并济,确实令人惊叹! 总之。作为瑰宝级的艺术,都是能一瞥之下抓住人们的眼球,立即传达出无边的联想信息,给人以目瞠口呆的震撼!马踏飞燕、牛虎铜案两大青铜器艺术都做到了,所以不愧为国宝!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