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浅谈《庖丁解牛》之谓养生
正文

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谈到养生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作为现代人,对养生感兴趣也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当两个“养生”凑到一起,才发现,二位所说似乎不是一回事。或曰:庄周这个老头子,明明说的是杀牛的勾当,还谈什么养生?明目张胆地挂羊头卖狗肉,对得起他起得那个文章名“养生主”吗?标题党一枚!鉴定完毕。

《庖丁解牛》故事很简单。丁厨师为文惠王解牛,动作优雅,翩跹如舞;声音动听,美妙似乐。文惠王看得如痴如醉,惊问缘由。庖丁于是抛出了个神奇的理论:好道不好技,道高而技巧。并用了两组对比来说明问题。第一组:始解牛,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目无全牛;方今之时,神遇而不以目视。纵向对比自己的成长过程。第二组:族庖,月更刀;良庖,岁更刀;庖丁,毋更刀(十九年而未更刀)。横向对比,庖丁自己和别的厨师换刀的频率。很显然,两组对比中“始解牛”对应“族庖”,“三年之后”对应“良庖”,“方今之时”对应“庖丁”。纵向对比,反映了庖丁技术的进步过程;横向对比,反映了庖丁技术的高超程度。纵横对比,得出一个结论,庖丁的技巧很好,但并非一日而成,也是长期的钻研的成果。文中用“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游刃有余”来形容。那么自然也就出现了第三组对比:游刃有余之前和游刃有余之后。游刃有余之前已然说得清楚,而游刃有余之后呢?游刃有余之后,当坦然、自然、傲然,无需担心,无须挂念,解牛随意即可。然而,事实上,庖丁却是“谨慎小心、一丝不苟、如履薄冰”,如同新人。

那么,这何养生有何关系?

关键在于其介绍其刀不变的原因“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此中关键,豁然开朗。庖丁不换刀,良庖年换刀,族庖月换刀。刀若人,刀不换,正如身不败。养刀之道,正是养身之道。养身之道,正是养生之道。《老子》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此之谓也。

养刀何如?何以养刀?以无厚入有间者也。无厚者何也?有间者何也?无厚者,人之利器也。人必有其利,人必有其长;有间者,事物之结,问题之键。那么,利何来?长何来?如刀需侀,人亦需励。刀侀而无厚,人励而有为。但励是手段,是初级。高级在于用。刀已利,专注于割,十九年可不换;身既成,不得不用,如何百年健康?曰:以利破结,以长关键,自然而解。身有体,不击繁琐,不粘纠结,不打坚硬。寻有间之结,事物之心而破之。

何谓养生?吃对东西睡好觉,有效锻炼少枯燥。庄子之谓养生,正合此理。故曰:养生之道,不纠结,不茫然,不畏惧,不自招不是。从容而为,如风过耳,如水入江,如睡浅梦,如行踏足。如饥饮食,如渴饮水。当此之时,天空明净,心空浩然。如何不养生?如何不长生?正合《老子》之谓“长生久视之道”。

故曰,庖丁解牛,正言养生。文惠王其知之矣。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5: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