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宋徽宗之死 |
正文 | 每次去开封,总有一个影子在脑海挥之不去。这位宋朝第八代皇帝宋徽宗,以迥异的方式,让历史记住了他。直至今日,依旧在我笔下津津乐道。 他,文采风流,儒雅俊俏,丹青挥毫,成一代书画名家。他,忠言绝耳,使奸佞当道,苦逼众英雄好汉直上梁山。他,广罗天下珍奇石木,使饿殍遍地。他,悖行礼法,敢从皇宫挖地道,直通汴梁名妓李师师的温柔乡。又是他,国破家亡,拘押北上,客死他乡。 纵观他这一生,莫不验证了一句古语:作茧自缚。 曾经,天上掉馅饼,就砸在了他头上,作为庶出,本是王爷的命。皇兄死后无子,按长幼继承,不费吹灰之力黄袍加身,万人之上。这一切来得如此美丽,让他享尽人间繁华。就这样,在仙境般的日子里,恣艺术的灵感喷薄而发。他的花鸟画,物态生动自然。他独创的“瘦金体”颇有瘦劲奇崛之妙。这位艺术家皇帝,让中国的书画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缘于对艺术的热爱,他结交了两个艺术知音,文有蔡京武有高俅。宋徽宗曾屈身为米芾磨墨,还用两万块钱,买了蔡京两把题了字的扇子,徽宗对艺术知己的赏识可见一斑。有才有德人之上上品,有才无德人之下下品。顺理成章,大奸大恶的蔡京当上了宰相。他美言善词,使徽宗阻耳塞听。他排斥忠良,铲除异己,使国无栋梁 。 因为踢得一脚好球,高俅变成了三衙的统帅,后来官至太尉,掌握着宋朝军队的直接指挥权。宋王朝则成了昏君的天下奸佞的乐土,一步步走向灭亡。 金国铁骑,踏平中原,兵临城下之际,宋徽宗金蝉脱壳,慌忙传位与儿子,以求苟安。然大势已去,徽钦二宗囚徒阶下,押掳北国。在徽宗执政的二十五年里,成了北宋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一个富庶天下的国家,在短短的时间里满目疮痍,哀鸿遍野。南唐李后主也是位艺术家皇帝,下场于徽宗无二。但李煜接手的是国力衰败的南唐残山剩土。而徽宗接过的是一个空前繁荣的大宋王朝。再看,明朝也有建筑家皇帝,也有类似“靖康之变”的“土木堡之战”,也有类似“李纲东京保卫战”的“于谦北京保卫战”,为何风雨飘摇之时,总出力挽狂澜的英雄挺身而出,成为支撑大明的脊梁。而北宋王朝亲小人远贤臣,缺相少将,让金人一路笙歌,如入无人之境。从此国破半壁,生灵涂炭,多少英雄泪空流,无力重拾就山河。明代最后几朝皇帝,也是昏庸天子,竟然可以几十年不上朝。但他们至少懂得治国需要真正的栋梁。或者说,还有一点点居安思危。。而宋徽宗这个风流人物,骄奢淫逸,目空一切,头脑简单,忠奸不分。所以,他根本预测不到,世事瞬息万变刹那繁华 。更不能想象出,锦衣玉食,会生不如死叶落他乡。 在东京通往上京的路上,本该身着锦衣,腰系玉带的徽宗,却裹着一件脏的看不出颜色的羊皮袄。一路上,春燕翩翩,梨花正开,好一幅人间诗情画意。囚车之上,触景生情,他想起了故国宫殿的梨花,是那样轻盈洁白,好景如梦。但这一切早成旧梦。此时只有悲天长叹,“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问凄凉院落,几番春暮?“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尚在押解的途中,已字字血泪。如若他能预知最后的归宿,被人熬油点了天灯。此刻,那位曾经高高在上的先生,应该会陡然闭口,以头抢地而死了!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