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乡情乡亲 |
正文 |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出生之地,都有围绕、伴随着自己一起长大的一群人,这块地、这群人就是乡里乡情。 一个人在自己的故乡生活的时间长了,浸泡在乡里久了,就会与乡里渐渐融在了一起,变成了乡里的一元素。成为乡里一元素的人,如果不离开乡里,那是永远感受不到乡情乡亲的。最初感受到这一切的是自己,那时正是改革开放之初,远离家乡出外求学。刚刚抵达异地,不一样的乡里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新鲜感浓厚,新奇感强烈。然而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渐渐地感受出异地的生活差异,感觉到了乡情的冷暖,开始怀念当初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那个时侯的人,虽然生活清贫,但小伙伴们在夏天的夜晚,去街头玩着用铁丝轧制的手枪、捉迷藏、木头人、捞蝌蚪……;冬天寒假,溜冰、赶蜗牛、堆雪人、放鞭炮……;春天,编柳条、抓蚂蚱、摘槐花、逗小鸡……;秋天,斗蛐蛐、摘苹果、捡树叶……。随着自己的学习、工作,破产、再就业,距离乡里越来越远了。但乡情却像是被尘封的一坛老酒,越久越显得浓香。 随着八零后的崛起,侄女也踏上了求学之路。一次侄女五一休假,跑到我这里玩耍。同样是海边,侄女感觉大连的海边不如山东的好。我问她为什么?大连的海边,到处都是石头,只有很小的一片人造沙滩。看来不是海边好不好,而是各人的偏好。女孩子聊天是离不开吃的,侄女说:在山西没有觉得山西醋有多好吃。可一离开了山西,到了东北,还去过厦门。哎,原来山西随便哪里的醋都比外边的好吃啊。侄女的话,勾起了我的沉思。我也离开家乡多年,从小吃着山西醋长大,已然让山西醋给驯服了,经历乡土洗浴、陈酿过了。尽管外边的世界很美好,风景唯独家乡最美。乡里乡亲,驯服了一方土地上生活的每一个人。 记得刚刚分到国企时,办公室聊天时一个老工程师聊起。说是,他们家乡有一个人在广州干公安局长。家乡的人有机会去广州,都想着给局长捎带些家乡特产。但局长什么都不稀罕,唯独要嚼不烂的黑豆叶菜,也就是黄豆的叶子。在过去,冬天人们没有什么菜可吃。就在收割黄豆之后,将发蔫的黄豆叶子洗洗,腌制在大黑陶瓷缸里。过上个把月,捞出来。或者用小葱凉拌,或者拿葱爆炒。吃起来酸中带涩,在嘴里嚼几口品品味,就得赶快吞咽下去。不然越嚼越干,最后变成一团枯树枝子,咽不下去了。现在的生活水平高了,冬天蔬菜也样样都有,早已没有人再去腌制了。但渡过那个年代的老人们,还时不时地背着子女们悄悄地腌制一小坛子,品味一下过去的时光。 前几年九零后的孩子也去长沙读书了。到了长沙,开始天天吃着蛋炒饭,就着炒粉,喝着米线汤,觉得新鲜。一段时间下来,开始往家里打电话了。电话里没别的事,就是想吃山西面了,尤其是想吃咱们家楼下的抿曲、面皮。抿曲只有山西有,而面皮却是南北方都有,是陕西的特产。今年年初,儿子去西安考试。回来后,我问:西安的面皮可是正宗的,好吃吗?儿子说:不好吃,还是咱们家楼下的好吃。过年回家,儿子见到爷爷奶奶了。爷爷奶奶首先问的就是:想吃啥?爷爷马上去做,蒜薹炒肉?儿子却说:想吃我们家楼下的抿曲。一句话把爷爷奶奶呛着了。儿子说:可惜,这次又吃不上了。爷爷说:大过年的哪里有卖抿曲的?怎么说也得过了十五,人家才会出来摆摊。儿子接着说:我等不了,爸爸初七就要上班,我也要跟着回去。其实,儿子也就是二年没回家。今年夏天儿子毕业回到山东,妈妈说:想吃什么好吃的?抿曲!咱家楼下的抿曲!儿子毫不犹豫地回答。 九五后的外甥从小就不大喜欢读书,常常打篮球、跳街舞、玩游戏。妹妹时不时地会找我,让帮着教育、开导一番。外甥是伴随着父母的争吵长大的,去年终于考上了一所职业学院。报到一段时间后,一次跟外甥通话。满以为一项不服父母管教的外甥,在脱离开父母的约束以后会很兴奋。谁知一交谈,外甥却显得很郁闷,完全失去了过去的活力。我说:你小子这下子没人管了,不是你多年的愿望吗?外甥说:舅舅。你说外面的人为什么不如咱们哪里的人好?在咱们那儿,我们同学、朋友在一起玩耍、聚会,想说什么,想吃什么,毫无顾忌。在这里,你真心对待他们,他们似乎在处处放着你,跟你玩心眼儿。所以,晚上吃晚饭回来,我回到宿舍就躺在床上,面对墙睡觉。离家远了,妹妹跟我说,担心他没人管了,会整天泡在网吧。我试探着问:那里没有网吧吗?外甥说:有,学校门口就有好多。但我现在觉得玩游戏一点意思都没有,整天没事就是躺在床上睡大觉。星期天一休息,我就马上坐火车回家,从来不想在这里待着。乡亲了然在外甥的心里,泛滥成灾了。 乡情就像是一颗大树的庞大根系,深深地扎在了故乡的泥土里,乡亲洒下的雨露,滋润着大树一条条纤细的根须。无论枝叶长多大长多高,根须还是深深地在汲取着乡土的营养,眷顾着乡里乡亲。心外无物,心底沉淀的是乡里乡亲。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