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曾经的老师 |
正文 | 曾经的老师 向荣典老师 小学五年,是在村小读的。村小离家不远,走十分钟左右的田坎路就到。村小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是徐氏祠堂,祠堂中厅设为教室,左右厢房为教师办公室兼宿舍,中间有一三十多平米的青石板小天井。祠堂两侧石柱是雕刻精美的石狮,狮头早被“破四旧”削平。从祠堂两侧沿十多级石梯而下,进入第二层,有两排土墙房教室,共教室四间,教师办公室兼宿舍四间,两排房之间为一泥地空坝。沿泥坝再下三十多级石梯,进入第三层,是学校篮球场。村上召开批斗地富分子大会一般在第二层空坝或第三层的篮球场进行。现在,这所学校连同徐氏祠堂早无痕迹,替而代之的是农民的菜园,学校整体搬迁至村委会所在的较开阔地方。 我一年级发蒙时的老师是向老师,本乡人,其家离校近20多里山路,平时他就住在学校。向老师眼睛高度近视,又未配戴眼镜,看人时眯着眼,看书时将书举得很近,令懵懂幼小的我们感到好奇。 那还是一九七四年,农村普遍贫困,大多数同学连铅笔都买不起,全班三十多位同学只有一位陈的同学有一只削笔刀,令我们非常羡慕。 向老师教会了我们如何执笔,如何写字,教会了我们拼音。据说他是全乡教拼音最好的老师之一,但我仍感遗憾,到今nl不分,也许是我当时未认真听课所致。 向老师性格温和,印象中他从未发过脾气。他是正牌的中师毕业的公办教师。放学后他喜欢在村社走动。有一天他路过我家,母亲在家做饭,叫他在我家吃,向老师也不客气,将帆布包挂在墙上,又去转了会回来吃饭。那时生活贫困,农村伙食质量极差,而向老师丝毫不嫌弃。 小学一年级很快读完,向老师被调至离他家较近的村小去了,之后很少见到他。后来在县城工作,一天父亲在街上遇到他,将他引至家中。他那时应该退休了,头发虽花白,但身体硬朗,神态儒雅,穿着整洁。我刚与他寒暄几句,单位打电话有急事叫去一趟,向老师也随即离开,至今我深感内疚,师生一场,没有好好款待他一次。 陈尚义老师 向老师调走后,小学二年级,由陈老师任教。 陈老师是民办教师,本村人,家离校几里路程,每天随学生同来同往。他性格内敛,不多言多语。那时冬天特冷,学生们家贫又大都衣着单薄,陈老师就在教室用废报纸引燃一堆柴火,供大家取暖。 二年级下期的一天,学校召开忆苦思甜大会,由村支书主持。一个个学生走上主席台前,去吃“忆苦餐”——据说煮了一大锅没油没盐加了细谷糠的野菜。尽管那时普遍缺吃少穿,学生们还是难以下咽,大多数同学吃了一口就倒掉了。 我从小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因家庭成份为富农,总觉得在贫下中农子弟面前低人一等。据说我爷爷解放前做贩碗生意并在家织布卖,家中逐渐殷实。爷爷买下了很多土地。可悲的是,一九五九年我家设为生产队的公共食堂,而不到六十的爷爷就在这年因饥饿离世,连一张照片也未留下,所以我至今对他无任何印象。 吃“忆苦餐”的同学一个个从主席台回来了,该轮到我上去了。看到主席台上“威严”的村领导和会场上那么多老师和同学,我害怕啊,我不敢挪动脚步,我不敢走上前去。看到那么多人都盯着我,我更慌了,更害怕了。院子里的一位堂叔来拉我,我始终挣扎着不动。这时,坐在会场左侧的陈老师叫我过去,老师叫我,我只有过去,我端端正正地站在他面前,不敢说一句话,不敢看任何人,两眼直盯着挂在胸前的一支父亲给买的才用了两天的新钢笔——很遗憾的是不几天弄丢了,后来到邻居一叔叔处借了一支笔才渡过学习难关。 村支书讲话了:“……刚才这位同学不吃“忆苦餐”就是受他们剥削阶级家庭的影响。他们家解放前剥削压榨劳动人民,吃好的吃惯了……” 我懵了,天啦,我该怎么办啊! 其实,在一九七六年的春天,连细粮都不常见。从小就严重营养不良,我们哪吃过什么好吃了。我为什么要害怕?为什么不敢走上主席台前,或者也象其他同学那样装模作样去吃点?但错已酿成,说什么都晚了。 第二天刚上课,陈老师叫我走上讲台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他二话不说,就用穿大头皮鞋的脚踢我。我一直忍着疼痛,憋住眼泪,没掉一滴。 二年级结束,陈老师就不再教书而回家种地去了。后来参加工作后在县城遇见他与已退下来的村支部书记,他们老远就跟我满面笑容地打招呼,村支书还递给我一支烟。也许,他们早已忘记吃“忆苦餐”这档子成年往事了。 王克贵老师 从三年级到五年级小学毕业,是王克贵老师任教。王老师是民办教师,本村人,他家在河下,放学后回家走山路不便,故平常在学校住。 那时我在班上已崭露头角,学习成绩常居班上第一名,王老师也特别喜欢和关照我。一天,到了教室隔壁的王老师办公室并寝室,他轻轻地对我说,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出来了。他给我看一本《红旗》杂志,内封是华国锋主席的照片,下面有“你办事、我放心”字样。我与王老师默默地看着华主席的照片达数分钟之久。 王老师教学认真,我曾看过他的备课本,书写非常工整。四年级的一天,乡中心校向校长来班上听课,就坐在祠堂教室最后一排的我身边。王老师那堂课讲得特别好,他讲一首古诗,他对诗的意境深入分析。全班同学都全神贯注地听讲。王老师最后请我起来对诗的意思进行说明,我非常流利地作答,王老师也极其高兴。 学校要开一个学习经验交流会,会上要同学上前发言。会前,王老师将亲自写好的稿子交给我,让我熟读并发言。我深感老师的信任与重托,不慌不忙一字一句地上台朗读。 后来,很多时候的语文课,王老师一般只教一遍,就让我教同学们朗读。我逐渐练就了自己注重轻重缓急不出错漏的朗读能力。 王老师还教会了我们珠算。我们天天练习从1加到100,当最后得数是5050时,觉得很有成就感。乘法中最难的是999×999,我们也经常一有空就练习。 王老师辛勤的工作得到了回报。记得全乡统考,我们班的成绩常名列前茅,我也曾获得过全乡第一名和第五名的好成绩。 五年级下学期,王老师还让班上成绩最好的五六名同学住校,额外给我们布置作业,晚上对我们进行辅导。 小学很快毕业了,分手在即,我们也无钱给老师买礼物,王老师讲了几句鼓励我们的赠言,全班三十来位同学爬在课桌上痛苦,至少达半小时之久。 我读初中不久,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王老师便弃教回家务农了。听说他因供子女读书,到处借债,非常艰辛。现在,王老师也是七旬老人了,不知过得可好? 向仕武老师 向老师也是本乡人,家离我们村小近二十里,故平时在学校居住。向老师当时还是民办教师,他起初教我姐姐们那个班。一天晚上,父母刚干完农活回来,向老师来到我家,来劝说父母让姐姐参加学校的舞蹈节目排练。当时农村是大集体生产,父母要挣工分,家务事就需要姐姐承担一些,故父亲没有让姐姐去参加舞蹈排练。向老师来了,就坐在我家的大板凳上,耐心劝说父母。 向老师非常喜爱学习,冬天天冷,无柴火取暖,他看会书就在学校操场跑步以暖身。 四年级时,向老师教我们班的音乐课,最可贵的是他教我们识简谱,对我们进行了音乐的启蒙。以至后来读高中时,全班同学对我能识简谱唱新歌特别羡慕。 后来,我到乡上读初中,向老师也调到乡上,他教过我英语课。读高二时,听说向老师函授完大学地理专业,成为一名公办教师,调到县内一中心场镇的中学任教。 高三参加高考预选考试后,我上了线,年过五十的父亲送我回县城学校参加最后一个月的高考前的复习。当时正值修公路,无车可乘,只好步行七十余里到学校。途经县城边南门河坝时,巧遇向老师,他也正从老家徒步到县城,再乘车前往他所在的学校。 过南门河要坐船,向老师慷慨地为我们支付船资。后来我与他有过一次通信,在信中还谈及此事。 待我读大学时,向老师已调入我高中就读的县中,专职任教高中地理了。 向老师一直勤奋好学,爱好读书,他从村小一名民办代课教师,一步步通过函授读完大学而成为公办教师,最终任教县中,其华丽的转身早成一段佳话,并成为学生们励志的典范。 王新建老师 初一的班主任是王新建老师,他是文革中的高中毕业生,本乡人,民办教师。他的字写得好,板书相当漂亮。他任教过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学校实行月考,每次考试后,他都按分数排位,并亲自用毛笔在一张大纸上书写,张榜公布。一年下来,教室里四面墙上都贴满了这些月考成绩榜。每位同学都可以清晰看到自己成绩变化的轨迹。 王老师脾气好,从不打骂学生,每天都是满面微笑,不慌不忙地做着自己的工作。我参加工作后在县城见到他一次,他是来城里再次参加“民转公”考试。他不再是笔直的身躯,背驼了,戴着高度近视眼镜。我钦佩他的奋斗精神,又为他的处境感到特别心酸。 王振老师 初二时遇到王振老师,他刚从县师范校毕业,才十七岁,一身朝气,他任教物理、化学等课。他在教学中善于探索,使我们学得极有兴趣,也特别轻松。一次我向他请教一道物理难题,他进行了认真讲解,但过几天后我又做不起了,我鼓起勇气再次请教他,他丝毫没有责备我,又一次耐心讲解。 学校召开新团员入团宣誓大会,要求我代表老团员在会上发言,我不知道怎么讲,稿子不知道怎么写,这时想到了王老师,我找到他说明来意,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第二天将写好的两页发言稿交给我,让我特别感动。 初中毕业时举行毕业会议,校长临时叫王老师给我们讲话,我们知道王老师没有进行准备,他没有现成的稿子。但他略加思索,就从德智体等方面对我们提出希望和努力的方面,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我们佩服他的机智,佩服他的口才,也感谢他对我们的教诲。 初中毕业不久,王老师就调到县城学校工作,后又调教育局、县政府秘书,历任几个局的局长。我们知道,凭老师的人品和才气,他不仅是一位好老师,也必然是一位好领导。 王继成老师 其实,王继成老师是我姨父,我在校读书从未叫过他老师,不好意思改这个口。姨父最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命运。 小学毕业后,因家贫父亲不让我读初中了,我在家无所事事呆了一周。周末,同院的同学给父亲带回一封信,是姨父写来的,他在信中苦口婆心地叫父亲让我及时到乡上初中校读书。所以我比其他同学晚一周才到了学校。 姨父是我初中后两年的班主任和语文课老师。他课讲得好,常常有学校的老师来听他讲示范课。作文课上,他还亲自撰写范文,读给我们听,让我们体会,教给我们写作的方法。而对于我们的作文作业,他把我们叫至办公桌前,当面批改,一字一句点评,让我们获益匪浅。 他那时子女四个都在读书,家中经济也拮据,但还是自费订阅了《散文》《少年文艺》《作文》等报刊,供我们阅读。当时普遍缺乏课外读物,姨父订阅的书籍给我们提供了异常宝贵的精神食粮,开拓了我们的眼界,培养了我们对文学的兴趣,也提高了我们的写作水平和能力。 记忆最深刻的是姨父每隔一段时间将我们一些同学叫到他的办公室兼寝室,与我们谈心。他给我们讲人生的追求,讲学习的重要性,讲学习的方法。我们默默地听着,认真地思考着,每一次这样的谈话结束,都感觉特别有激情,浑身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昂扬向上的力量。 舒心田老师 舒老师是我高中三年的班主任兼历史课老师,宣汉县人,大学毕业后即分配至我们那个县,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这里的教育事业。 舒老师的最大的爱好是打篮球,每天早晨他一个人在球场打完篮球后,随即来教室查看我们早自习情况。 舒老师教学严谨,很多时候路过其寝室,都看见他伏案窗前的书桌上,认真备课。他教每届学生都要新编复习资料。 为让我们巧记历史大事发生的年代,他教会我们许多灵活有用的方法。如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8年,他让我们记住谐音——“三把伞”。再如记住外国地名,斯德哥尔摩,他摸着自己的耳朵,做出撕的动作,让我们在笑声中一下记住了这个长长的难记的地名,一辈子不忘。 舒老师很关爱学生,记得有一次我感冒发烧,他亲自买了药并端着一杯白开水给我送来,叫我服药,令我感动不已。每学期期末,他都为我们农村贫困同学评发十来元人民币的国家助学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 高一时我爱上了文学,并向上海的《青年报》寄了一篇习作。一天舒老师叫我到他家,拿出报社寄回来的退稿信,叫我专心致力于课业学习,写作的爱好等到大学后再说不迟。 当时班上的同学都专心致志苦读,都下定决心考入大学改变自己命运,课间休息都有很多同学在教室看书,舒老师时常走入教室,把我们往外赶,让我们劳逸结合,从成在课堂上保持旺盛精力,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 三年高中毕业,高考后我们班上线二十来人,还有考入北大、人大等名校的高材生,创当时县中的辉煌,舒老师当然也高兴,至今我们班上的同学回忆此事仍然津津乐道。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