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为何迷上了杂文 |
正文 | 人们称杂文是社会的医生。它针砭时弊,批判世俗,扶正祛邪,反思历史,解读人生。它的灵活就是批判精神。杂文也可谓是作者人格的外化、风骨的体现、胆识的凸显,是常怀天下忧,对社会负有高度责任感的表现。 鲁迅先生早年就开始认识到,国人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疾病更可怕,要改变人们的精神,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 ,先生就毅然弃医从文,当上了社会医生。一生用杂文、小说等文学良药诊治国人的精神和社会的病症。他的杂文体现出高贵的人格、铮铮的风骨、无畏的胆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我喜欢上读杂文,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前期读高中的时候。那时,许多古典名著、神话和言情小说以及历史演义等书籍,都被禁读。新华书店里除了马恩列斯毛的著作和一些歌颂社会主义及阶级斗争之类的书籍外,就数鲁迅的作品最多。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入的篇什中,鲁迅的文章也占多数。因之,在读高中的两年时间里,除了在语文课上学习了多篇鲁迅杂文外,还在书店买了大量的鲁迅作品,特别是杂文。当时,对鲁迅的一些杂文读起来虽然似懂非懂,也不求甚解,但对鲁迅先生的人格非常敬佩,对鲁迅先生的精神非常崇敬。用当时的一句带政治色彩的话来说,对鲁迅先生有了较深的阶级感情。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从教、读师范和读大学期间,购买的主要书籍还是鲁迅的作品。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自己对杂文的理解逐渐深刻,于是就越来越钟情于杂文了。 我之所以喜欢上读杂文和写杂文,在很大程度上也与自己的性格有直接关系。本人自幼就是一个嫉恶如仇,对事敏感,多愁善感,刚直不阿,严谨善思,负有责任感的人。随着自己阅历的增加、时代风云的变幻,认识事物、辨别是非、识别善恶、鉴别美丑的能力不断提高;对社会的变革、对世态的炎凉、对人生的苦乐,体悟越来越深,感慨越来越多;对周围的人和事的观察辨识力越来越强,见解越来越多,于是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思想和观点。特别是近年来对一些社会腐败和丑恶现象,愤激不已,如鲠在喉,极想一吐为快,于是就秉笔写起了杂文。 二十世纪前期的中国内忧外患,战乱频繁,政局动荡,灾难深重;后期历经数年饥荒,十年浩劫,二十多年阶级斗争后,在改革开放和腐败沉珂并存中,蹒跚至二十一世纪。 面对日甚一日的环境污染、触目惊心的贪污受贿;亲历治安恶化、谄媚势利之人得意忘形、世风日下;耳闻目睹,恶性事故频发、公检法执法犯法、黑社会甚嚣尘上、一些特权基层肆无忌惮。所有这一切,国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骂在口中。许多负有良知和责任感的作者和有识之士,开始对现实进行理性的反省和沉思,大声疾呼善待生命,猛烈鞭打司法腐败,无情抨击贪官污吏作威作福,深刻剖析恶性事故的成因,敏感预警社会道德的缺失。对此,我陷入了深深的压抑和沉思之中,愈益忧愤难抑,极欲发泄,于是倾注笔端写起了杂文。1999年开始写了第一篇杂文《宠的是叭儿狗·打的是老黄牛》。后来作协的一位朋友看后,认为其笔力精悍,讽刺辛辣尖锐,但题目有点太直露。于是,最后改为《叭儿狗与老黄牛》。自此开始迷上了写杂文。 我认为,杂文作者是一株思想的芦苇。他对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对民众的疾苦,痛心疾首,为寻求拯救社会和人的精神病症,苦苦思索,寻找妙方良药。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整天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一点忧患意识,活得悠哉悠哉。街道上一些乞讨者和疯傻者,一天吃饱后,乐活自在;晚上躺在街道水泥板上,酣然大睡,舒服至极。由此,我感知到,无思想者最快乐。 杂文贵在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考、独特之发现。其特质是批判,是针砭;其要义在于为民请命、替百姓代言,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呐喊。杂文所表达的是作者的真知灼见,所主张的是力求符合历史潮流和社会发展规律。杂文写作应自由无禁区,应是我手写我心。同时,要发乎真情,一针见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卓识,叩响人们的灵活,唤醒人们的迷惘,呼唤社会正义,救治社会病态。由于杂文家的风格流派不同,其情感表达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嬉笑怒骂,有的绵里藏针,有的诙谐调侃,有的辛辣尖锐,有的怒目金刚,有的如春风化雨等等。 杂文作为社会的医生,应不辱使命,为民众立言,为社会呐喊,为世风导航,为民主、科学、进步推波助澜。 2004年7月5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