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每个人都需要我们善待 |
正文 | 十年前,本科生马加爵将自己的同学给杀了;两年前,博士生林森浩对自己的室友下了毒。两个事件都闹得沸沸扬扬,其最终结局,也没有出乎人们的预料。但是,这样的事件,今后是不是还会发生,却很难说。 马加爵、林森浩之所以对朝夕相处的同学下此毒手,完全是他们心中的恶念在作祟。他们并不是天生的坏蛋,相反,他俩从小就是别人学习的榜样。他们以自己乡村贫困家庭的出身,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学霸”,考上了全国有影响的大学,甚至成了博士。只是在泱泱高等学府,他们的贫困,成了同学们历久弥新取笑的笑点,并极大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于是“恶向胆边生”,他俩心中郁积已久的对同学的恶念,在某一个临界点突然喷涌而出,终于酿成了悲剧。 坦率地说,这种恶念,并不是他们所独有。其他人怎么样我不知道,至少在我自己,年轻的时候,类似的恶念,也会在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的时刻,冷不丁冒出来。关键在于,当这些恶念在心头涌现的时候,能不能被心中的善意压迫下去。记得还是在读高一的时候。不到十四岁的我,无端被一个同学误揍了一顿。之后有好一阵子,我的内心对他充满了仇恨,恶狠狠地想要把他杀了以解心头之恨。只是,我并没有将杀他的念头付诸实施。我在臆想中享受着自己的快意的时候,也在臆想中想到了这么做对自己的恐怖后果。在自我控制之下,慢慢地时间久了,那种痛恨就淡化了,心中的恶念也淡化至于无迹。即使是现在,已达知天命之年,在特定的时候,偶尔,心头也会有恶念闪过。只不过,这个时候,我内心闪过的恶念,都会被我化作善意的玩笑丢给对方,让双方在一种相对和谐的氛围中,互相感受到对方心中的不快,又互相消弥着对方心中的不快,最终铲除了恶念生长的土壤。 而在年轻气盛的时候,怎么来消除心中滋生恶念的土壤呢?本科生马加爵、博士生林森浩,他们由于家庭的贫困,和因家庭贫困引出的种种不合潮流的行为,遭到了同学的嘲笑。这种伤害自尊的嘲笑,在马加爵、林森浩看来,一回,两回,心里痛一痛,也许就罢了。可是,一年,两年,无休止地被他们取笑下去,他们在内心里,那种疼痛,想想都是难以承受的。他们的贫困带来了他们性格上的自闭,而他们的自闭,更加会让自己遭到同学的嘲笑。于是就陷入了一个怪圈:他们越不合群,就越受到同学的嘲笑;越受到同学的嘲笑,就越不合群。当这种嘲笑让他们达到了让他们发作的临界点,就导致了疯狂结果的发生。他们年轻啊!年轻的马加爵和林森浩,还没有学会将自己的恶念化作玩笑,也没有学会自嘲以释放自己内心的痛苦。他俩只是一味地压抑自己,把同学们伤害自己的痛,一个人怀揣着,孤独地向隅而泣。到最后,实在受不了啦,便将这种痛化作恶魔般疯狂的举动,便发生了让举国震惊的杀人事件。 马加爵、林森浩之所以成为恶魔般的杀人犯,是他们既不善待自己、也不善待别人的结果。再怎么受到同学的嘲笑,也不能疯狂到以结束别人的生命来作为报复。他们平时里的表现,堪称优秀,但他俩心中的恶,也已到了极点。同学对他的嘲笑,当然不对,但是,面对嘲笑和捉弄,他们有很多的方法可以选择。他们可以和同学沟通,取得同学的理解;他们可以更加发奋地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博得同学的称赞。他们唯一不可选择的,就是结束同学的生命。他们最终选择了这唯一不可选择的,这是他们心中的“恶”所决定了。他们用“恶”来对待同学的同时,也选择了用“恶”来对待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们死有余辜。一点也不值得人们同情。 当然,他俩的同学对他俩的取笑,也不是一种善待自己的行为。在一种优越心理的支配下,把同学的贫穷或者浅陋,当作取笑的对象,确实不是一个文明人的所为,尤其是在对方非常自卑的前提下。我们的生活需要笑声,我们的笑声当然可以就地取材。但是,通过调侃对方或者自嘲来博得笑声,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内心的平等。当我们内心的精神世界处于平等的位置,我们既可以自嘲,也可以调侃对方,一点问题都没有。然而,当某一方处于明显的优越位置,或地位,或财富,在取笑对方的时候,就得有点绅士的风度,自嘲可以,不可嘲笑对方的痛点。尤其不可以自己的优越感为基础,来嘲笑对方的短处。马加爵、林森浩的同学,恰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他们没想到,自己的玩笑,是那么深刻地伤害了对方内心的最深处,最终把自己的生命搭了进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缺少善待对方的绅士风度,并终于没有善待自己。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有痛点,这些痛点,被自己小心翼翼地包裹着,藏于我们的心底,不可触动。一旦被触动,再怎么脾气好的人,也会勃然大怒,甚至酿成可怕的后果。我们惟有在言行上,用一颗温厚善良的心,来对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用善良除却心中的恶念,在尊重别人的同时,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其实也是在善待自己。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