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寻找美的记忆
正文

忘不了海天一色下的艳丽红霞,泛照在刘大伯脸上,同时也辉映在我心底。那个傍晚,憨厚的笑容,手里的酒菜点心,坚定的眼眸深邃如深海般望不到底,搏击海浪的充满力量的臂膀,奋不顾身的一跃,只为他人的孩子,把他人孩子带回自己家让妻子哺育,这份深恩让我看到了人性之美,看到视同己出的博爱与淳朴。

在海边,在巨大岩礁间,在破旧的帆布下,越发显现人的渺小与为生计奔波的艰涩。在渔霸陈占鳌的欺凌下,渔民们团结在一起,抵抗强暴,胜似手足的情谊像纽带将他们紧密联结在一起。虽身处贫穷却不屈服于强权,小海霞敢于抗争的精神自小便已埋下种子,日后组建女子民兵团成为新中国女子第一位先锋民兵连连长,更是达到了精神境界的高峰。让我们后辈女子汗颜。

社会美源自人类实践,是人类自由创造的直接体现,同时我们对社会美的感受常常是基于生活的感性形象。《海霞》是革命时期的产物,在“文化大革命”那个特殊年代拍摄的《海霞》,带有很明显的历史烙印,阶级斗争用了很大篇幅去渲染,故事情节打动人心,把海霞刻画得如此善解人意,坚强且有斗志,有理想,渔民的生活前后对比,特别是解放后海岛团结安定的生活的画面,给人的感觉耳目一新,一群活泼美丽的少女在海滩上织着渔网,等着外出捕鱼的亲人归来,比起解放前渔民受压迫蹂躏的悲惨生活,这画面更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社会美是现实主义的,我们将海霞放在阶级斗争的社会背景下分析,不难发现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

与六、七十年代的大多数电影一样,《海霞》渲染了仇恨。解放前,在近海的同心岛的大海上飘着一个篮子,篮中装着婴儿正是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海霞,被好心的渔民刘大伯救起,给孩子取名海霞。当时因刘大伯揭发海岛霸主陈占鳌压榨渔民的事实,导致自己被勾结海匪的渔霸陈占鳌活活弄死,年幼的海霞目睹母亲被陈占鳌逼死,并且强占了海霞家的破船屋。海霞心中渴望着报仇,期盼着自己也能向男孩子一样保卫自己的家。

随后,同心岛解放,在解放军方指导员的关怀、教育、培养下,海霞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培养了高度的觉悟和革命警惕性;并任职为排长,克服种种困难,组织并发展了同心岛也是新中国第一支女民兵队伍。当时看到这里,我以为电影到这里已接近尾声,不料情节跌宕起伏,解放后逃到台湾的陈占鳌又派遣海匪黑风潜入同心岛,破坏女民兵建设,逐个击破,制造混乱的场面让民兵无计可施。但面对这些复杂情况,海霞临危不乱,毫不畏惧地分析事故原因,团结群众,查勘敌情。在人民群众,民兵和解放军的密切配合下,终于揪出了暗藏的特务,消灭了来犯的敌人,击毙了渔霸陈占鳌,彻底瓦解了敌人侵扰海岛的邪恶阴谋,保卫了他们共同的家园——同心岛。在与渔霸陈占鳌、潜伏敌特刘阿太等敌人的斗争中,海霞逐渐从一位天真无邪毫无反抗能力的小女孩蜕变成一名坚强,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和力量的革命女战士。在宏观场景下,海霞们运用毛主席思想顺利解决实际的矛盾问题,这也是长期社会实践的结果。

我认真看过这部红色影片之后,联系自己所学才懂得这部电影蕴含的社会美。当时人们的淳朴民风与不屈精神,深深吸引着我,恨不能穿越时空与她们一同战斗,那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啊!半个世纪过去了,在“海霞”故里洞头县建有海峡军事主题公园,作为当地的红色旅游基地,教育我们后辈也像海霞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与敌军作战,无论何时都始终坚守岗位,保卫祖国的山河。在当地,人人传诵“爱岛尚武、励志奉献”的“海霞精神”,可见,《海霞》给人们的影响是多么巨大,这也是当时这部影片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另外,这部电影值得我们反思的原因就是“海霞精神”,其最可贵之处在于:“不求名、不为利、干吃苦、乐奉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我们逐渐与“海霞精神”格格不入,变得越追名逐利,害怕吃苦,自私自利,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一心只读教科书应付各类考试。这对于当代教育也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次,她以无所畏惧,坚强的意志力,去战胜种种困难,磨练出一群具有时代标志的巾帼精英,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是吻合的,激发人们去不断地努力奋进。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们热爱自己的家园,自力更生,培养男儿具备的能力,是现代版的“花木兰”。海霞精神不仅蕴含着鲜活的时代主旋律,同时也反映着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鲜活力量,是值得我们和后人永远感佩的美学宝库!正如毛主席所赞颂的那样“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练兵场。中华女子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17: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