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临去秋波那一转 |
正文 | 年后上班,常会坐一段时间的公交,大约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里,都会有座,所以也就可以看点什么,除了手机里碎片化的信息,就是1990年出版、参军前花了2元7角买的《中外抒情诗100首》了。此书较之一般书籍要窄要短,放在我的斜挎小包里,恰好。每次上车落座后,翻一下手机,然后就掏出此书,读上一二篇。每首诗都有品读导引,可以更让我吸收一点自己不能品读出的诗中内含着的意味。 近日反复读了好几遍王小龙名为《纪念》的诗。此诗是写父亲的,全篇平白如话,然底蕴很深,令人回味。最吸引我的几句是:“你一关灯/天就黑了/天黑以后/从屋顶摔到海上/我相信这个梦/相信/你现在又在用厌恶的眼光揍我脑后/全部原因在于/我就是你。” “用厌恶的眼光揍我脑后”——这眼神,这种感觉,想是人人都曾有过,当然还可以是“用可望不可及的眼光抚摸她光滑的脖颈”什么的。描述方法类同,都很形象,一下子就让我记住了这句话,也记住了这首诗。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有云:“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其中的“明眸善睐”算是最早一个承载了我美好记忆描述眼神的词。接触到这个词源于中学课文——朱自清的散文《绿》。文中有这么一句:“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学这个课文时,年方十六七,情窦初开,记得当时班里有一个女生,大大的眼睛,明亮而又灵活,成了那时我每夜梦的牵绕。每当见到她,我总感觉她的眼神会说话,顾盼之间总好像在向我表达着什么。不过,事后证明,那是我的多情臆想了,她的眼神没有对我附加异于他人的意思,但我感谢她那善睐、顾盼会传情的眼神,陪我走过那一段会烦恼的少年生活。 戴望舒的《雨巷》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诗,我曾在多处引用套改其中的字句。为此,有友人还曾笑说我有“丁香情结”。诗中有段描写眼神的句子:“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何谓“太息般的眼光”?应有惋惜,也或有愁怨,想是一种会让人怜爱的眼神,一种让男人看了会心动、会起保护欲的眼神吧。我的妻子曾经有过这样的眼神,也许正是这样的眼神吸引了我,让我为之彷徨等待——“如果没有丁香般的惆怅/不会有雨巷里痴心的彷徨/如果没有撩动心神的苦苦等待/难以再次遇见结着愁怨的眼/如果没有那次/那次的再相望/又如何有今日烟雨中的再次守候!” 说眼神,不得不说那“临去秋波那一转”。《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张生在佛殿乍见莺莺,惊为天人。待莺莺离去,张生仍痴痴地发呆:“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意惹情牵。” 金圣叹批本《西厢记》把这一句改为“我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我便铁石人也意惹情牵”。金圣叹在这里着重要强调莺莺并未见张生,不可能对他抛媚眼,“临去秋波那一转”,完全是张生的自作多情,所以把“怎当他”改为“我当他”。 在金圣叹的眼里,那张生多像多年前的我,或说我多像那自作多情的张生。上高中时,教室门口有一方池塘,下课的时候大家会站在走廊前、聚在池塘边,偶尔有下去洗手的同学。有一天,前面提过的那明眸善睐的女同学在池塘边拨水涟涟,眼角余光我感觉她总在“扫”我,一不小心将水拨到我的身边,那有点羞涩的眼神传递过来,不亚于莺莺可能的一转,让我们的脸都红了。可能她的红与我不一样,她外向大方,而我只是农村男孩的“羞涩”和那一份“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的自作多情。但无论我与张生多不多情,那“临去秋波那一转” 定是存在的,只是尚未遇到愿意为我们而转的人或尚未达到为我们而转的时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意思是说眼睛可以表达思想感情,甚至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微妙的感情,都能用眼睛表达出来。这些我们也都知道,但如何描述内含着不同感情元素在其间的眼神,却是一门学问,愿就此关注、收集,记点有意思的眼神,说点有意思眼神背后的故事。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