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延安行 |
正文 | (一)启程向陕北 难得不那么身心相扰,也难得有连续五天国庆假期的自由选择,该去一趟远行放松一下忙碌的日子,给心灵放个假。 虽说这些年北国江南也去了不少地方,但都不过是红尘奔波途中的逗留而已,而真正抛无杂念地去异地旅游,这大概是第一次。那么该去哪儿呢?想了想,假期只有五天时间,还得回趟老家看看老妈,剩下的时间有限,也就只能选择一个不太远的行程,于是延安两日游便成为了我们的首选。因为,作为炎黄子孙,不得不先去祭拜一下我们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而荣享中华盛世崛起的辉煌与骄傲,共赴中华屹立世界舞台中央的复兴之梦,又不得不去观瞻当年共产党人为新中国艰辛奋斗十三年的革命圣地延安,体察为民族解放,国家振兴,百姓幸福的初心,汲取奋然前行的精神力量,所以,去延安旅游就自然成为此生专程异地旅游的第一站。 为了不被国庆期间的人潮裹挟所累,我将假期提前至九月末,到旅行社报团二十八日出行,而旅行社接送到家的承诺也让我多了份安心。看了看行程安排,游览地有五处,还要观看一场演出,仔细一算,来回路上就得耗费八个多小时,加之景点之间行程及吃饭用餐时间,不用说,游览之安排可谓相当紧凑。 二十八日一大早七点,大巴车便如约来接,到相继接完整个所有出游之人已是九点,方才启程一路向北,奔赴延安之旅。 车上,导游按报团的组别编排为一到十五号家庭,叮嘱此后所有行程按号点名。看了看,车上除了像我这样本地的四人之外,其余皆为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一路上,导游除了叮嘱一些游览期间注意的有关事项,和此次游览的行程安排之外,还向游客介绍一些古都西安的历史文化,人文风情,唱几曲陕北的信天游,互动热烈,气氛甚是活跃,让众人忘却了旅途的劳顿。 当行车通过耀州,穿行于陕北沟壑之间,惊奇地发现,印象中黄土高原的荒山秃岭不见了踪影,蓝天白云下,千峰竞绿,万岭争翠,苍木葱葱,生机盎然,一幅壮美祥和的自然画卷,有如世外桃源一般,不由得让人感叹几十年来这片曾经沙尘漫天,贫瘠苍凉的土地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随处感受到祖国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强大。 临到中午,导游开始讲述陕北地区条件所限,生活用品多为外地远道运入,所以消费偏高,加之行程所限,吃饭地点选择所限, 统一为团餐,就是几个家庭为一桌共同用餐,两天四餐,每人一百,开始登记缴费。我对导游的话心存疑虑,因为导游忽悠游客的新闻常常见诸报端,更何况团餐的限制让人少了一份口味选择的自由,所以同另一个家庭一样,我们也放弃了团餐的登记。只是,我们未曾料到此后行程诸多的不便。 (二)拜祖黄帝陵 中午十二点半,车在黄陵县下了高速不远的一个似乎是小村子的地方停下,并未见有众多可以选择就餐的店面,导游领着大家走进一家唯一看着像样的餐馆去吃饭,而我们并未有饿的感觉,也就简单吃了点随身带的零食,顺便拍照村边的鲜花美景。 约摸二十多分钟后用餐完毕,不加耽搁,大家便匆匆上车启程, 于一点四十分到达黄帝陵景区。一下车便是由五千颗秦岭河卵石铺砌的,象征五千年中华文明的轩辕广场,苍翠的桥山映入人们的眼帘。穿过印池的轩辕桥拾阶而上,迈过寓意九五之尊的九十五个台阶的龙尾道,进入轩辕庙的山门,一棵棵参天的千年古柏,苍老劲挺。而迎面的一株躯干格外粗壮雄健,冠盖如云,仰头观望,似虬龙凌空盘绕,虽饱经五千年风雨,仍枝繁叶茂,风骨铮铮,蔚为壮观,这就是号称世界柏树之冠柏树之父的“黄帝手植柏”,据说为黄帝亲手所栽。古木下有块置于玻璃之中一米见方的青石,上有长六十公分,宽二十四公分,深约两公分左右黄帝巨大的脚印。据园区讲解员讲,经考证,这个脚印应是汉朝先民的想象,若是以此推算,黄帝该有四米之高的魁梧身躯,显然这是人们为匹配黄帝的丰功伟绩而夸张的描绘。因为黄帝时期统一了远古中国的各个部落,社会生产各方面得以开创性的发展,开启了独特的中华文明,被尊崇为华夏的人文始祖。 经过祭祀前整理衣冠的诚心亭,西侧是图似“夸父逐日”的巨石,西北面则是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向北走进碑亭,分别立有一九三七年毛泽东国共两党祭黄帝陵文石碑,以及邓小平、江泽民、李鹏题词的石碑,和孙中山与蒋中正题词的石碑。 碑亭东侧为碑廊,存放着北宋嘉佑年以来历朝的祭祀碑,以及维修黄帝陵保护植树的记事碑,和禁止盗伐树木的圣旨碑。碑廊北边有一棵古柏正对轩辕庙大殿,古柏浑身洞孔钉斑,纵横错列,累累成行。据导游讲,每到清明前后,这棵古柏就会从洞孔里流出晶莹透亮的液体,凝结如珍珠玛瑙,令人称奇。这就是当年汉武帝率十万大军祭拜黄帝陵时挂上自己战袍的那颗柏树,后人称其为“汉武挂甲柏”,又称“将军柏”。 走上祭奠广场,两侧分别有九尊青铜牛鼎一字排列,旌旗猎猎,东有一挂龙魂大钟,西有一面龙威大鼓,气势恢宏。拾阶而上,高大的黄帝石雕塑像矗立在古朴典雅,形建天圆地方的大殿内,庄严雄伟,俯瞰前方。随即俯身下跪,向着我们的远祖叩首膜拜。 走出轩辕庙,沿着山道而上,古柏森森,苍郁挺拔。据说这里计有古柏八万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三万多株,是中国最古老、覆盖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桥山古柏不仅数量多、树龄长,品种也较为齐全,以侧柏为主,还有扁柏、圆柏、刺柏等。行至山腰,有一棵二零零零年三月七日栽植的中华世纪柏,象征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中华世纪柏旁边是重达十五吨的泰山五彩石,喻意神州社稷稳如泰山,中华儿女兴帮治世的责任重于泰山 。而到达龙盘岗龙头上方,则对称各有一柏,形如龙角,被称为“龙角柏’,又叫‘麻花柏’。我在想,为什么这里会植有这么多的古柏?为什么会这么郁郁苍苍?这不仅是人们几千年来延年植柏对黄帝奇功伟绩的崇敬表达,更是中华民族团结进取精神几千年生生不息传承的生动呈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 走到距黄帝陵约二百米的神道旁,树立着一座明朝嘉靖年间树立的下马石,上刻“文武百官至此下马”八个大字。祭祀的人都得在此落轿下马,整理衣冠,静心恭行陵前。 走尽神道便是陵区。陵园四周顺依山势,筑有涂以红色的青砖围墙,象征至尊至伟。墙头为红椽绿瓦,古色古香,东西两侧,有陵园两门。由东门进入陵园,左侧突兀一座始建于西汉元封元年(前一一零年)二十四米高的夯筑高台,是当年汉武帝祭祀黄帝时为求增寿成仙所建。台旁立一石碑,上书“汉武仙台”四字,为明代嘉靖三十七年(一五五八年)所立。两条石砌曲径通向台顶,四围古柏环抱,台顶高达林表。登临其上,天阔云淡,一眼望去,群峦叠嶂,翠峰连绵,四周景色尽收眼底,民间有“登台一次,增寿一年”之说。 穿过汉武仙台旁的棂星门就达桥山之巅,便是黄帝的陵冢,陵冢处于桥山山顶正中,坐西北而面东南,土冢下部筑方形墓台,以烘托陵墓的神圣感。方台与圆冢相结合,上圆下方,具有“天圆地方”、“天地相合”的象征意义。陵冢前是祭祀亭,八柱擎立,飞檐起翘,四角系铃,风起齐鸣,可谓气宇轩昂。亭柱上书有两幅楹联,一为:“奠华夏宏大业基始祖恩德泽万世,树炎黄浩然正气民族精神炳千秋”;一为:“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亭中置一高大石碑,上刻“黄帝陵”三个大字,为一九五八年五月郭沫若受毛泽东嘱托书写。在这块石碑后面还立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 走到祭亭前,面向亿万华夏儿女共同的先祖黄帝的陵冢,我再一次俯身下跪,向黄帝庄重地叩首三拜。 陵冢后 建有龙驭阁,阁内墙壁上是《黄帝诞生》、《部落崛起》、《赐姓建宗》、《修德振兵》、《造舟楫、兴医药》、《播五谷、务农桑、制衣冠》、《别尊卑、定礼乐、创官制》、《桥山龙驭》、《人文初祖》等十二幅从黄帝诞生到驭龙升天的主题绘画,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到黄帝众多的发明创造和卓著功绩。 (三)飞瀑黄河魂 拜完黄帝,匆忙走出陵园,按导游的约定,三点所有人员集合上车,启程前往壶口瀑布,历经两小时车程后到达壶口。 其实,人还未到壶口,透过车厢的玻璃窗,远远就看见瀑布腾雾飞扬。下了车,刚才由于车厢封闭隔音听得并不响亮的黄河涛声,顿时如雷声滚滚而来。人们都急切走向这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的黄河岸边,切身感受孕育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所蕴含的磅礴力量。黄河从世界屋脊一路而来,从上游达三百米宽的水面,在不到五百米的距离内,锐缩至此只有二三十米宽的水面,夹于两岸峭立的石壁之间,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巨大的水量从二十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只见黄涛骇浪,咆哮而来,如千军万马,纵横奔腾,拍击石喧,又如巨龙翻滚,倾泻而下,水烟四起,雷落黄雨,可谓惊心动魄,让人热血沸腾,心潮彭拜,你似乎听到了中国几千年历史一路奔涌的跫音,让人不由得想起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豪迈的的诗句,无不感慨千百年来黄河给予中华民族昂然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想起当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抗日战争时期《黄河大合唱》雄壮的旋律,曾是怎样的振奋前线将士奋勇杀敌的决心,何等的鼓舞亿万华夏儿女抵御外侮的斗志! 下午六点,天色黄昏,按约定集合上车,半小时后驱车到达壶口镇一个开放较大的院子,迎面是一排窑洞,旁边就是团餐的酒店,导游叮嘱吃完饭将行李放置酒店以后,让人们到这个广场参加篝火晚会,此时已是夜幕沉降。下了车拿上导游给的酒店宿房的钥匙,将行李放于房间,便去寻找吃饭的地方。因为已是晚上,也许镇点人少,不见夜市人喧的场面,只有两三家酒店似乎专门为迎接游客而开门营业,看来选择余地并不大,也就随便进入一家酒店,一看菜单就发现,要是吃米饭点上两个菜就得七八十元,远不如团餐实惠划算,而团餐还有更为丰富的菜品,这才感觉起初对于导游团餐的疑虑实属多余,也说明旅游业规范化的改观,于是决定第二天加入团餐的行列。晚上不宜多吃,也就点了个小菜,吃了碗面便走向停车的广场去看篝火晚会。 走到广场,篝火已是熊熊燃烧,陕北的民间男艺人放开高原人特有高亢的嗓音扯起了信天游,一旁红绸锦带的女艺人则绕着篝火狂舞翻飞,展现出黄土高原的陕北人民粗狂质朴,奔放而激情的野性,抒发着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豪迈的情怀。大家的热情也都不由自主地被点燃,一边拍掌,一边随着他们的节奏而热舞,顿时欢呼雷动,穿透这幽旷的夜空。 一时歌舞之后,艺人们又开始了不乏诙谐幽默而热情洋溢的逗鼓表演。表演者胸前腰间挂一约三四十公分大小扁平状的怀鼓,一边双棰击鼓,一边转着圈地跳跃腾挪,在夸张的动作里四目对视,相互戏谑,极具挑逗,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幽默而富有情趣的表演,充分体现出延安人民身处严酷自然条件下乐观豁达的品质,犹如壶口飞瀑般所彰显的黄河昂扬的张力。 晚会结束,人们兴致未尽,恋恋不舍,不约而同鼓起热烈的掌声,让艺人们再次高歌一曲信天游的民歌后,方才散去归宿。这一晚,我睡得很香很沉。 (四)巡游新闻山 由于行程紧张,第二天早上五点就起床洗漱,然后进入团餐的酒店进餐。有手工馒头,八宝稀饭和几样小菜,十人一桌,有着一家人围桌而聚的亲切,感觉挺好。 吃完饭六点,启明晨曦,人们上车开始向延安市进发。中途要路过南泥湾,导游就开始讲述南泥湾的历史,与大家一起互动唱起了《南泥湾》,气氛热烈,心情甚是愉悦,不觉间就到了南泥湾。南泥湾除了立有一块标志石碑,和新建还未完工的刻有毛泽东手笔“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石碑外,就是山谷间这一片田野,你只能望着这如今生机盎然的沃土,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寻当年三五九旅开荒变江南的场景,回味那不平凡的革命历程。因为只有十五分钟的间歇,大家除了方便之外,就到农民的田头南泥湾的石碑下照相留念。石碑下是农民自己辟出的一小块园地,放一些当年大生产运动时所用农具及步枪手枪的道具,和一辆老纺车,向你呈现当年的画面。每人向农民交上一元就可进园留念。说实话,就收一元,在今天到处弥漫贪婪的世界,我很感动延安人民的淳朴与敦厚。 来不及多看一眼南泥湾,就匆匆上车启程,于八点二十五分到达延安清凉山。清凉山位于延安城东北延河东岸,隔河与凤凰山、宝塔山三足鼎立,遥遥相望,山势高耸峻峭,盘崖曲道,庙宇嶙峋,金碧辉煌,景色瑰丽秀美,历来为延安第一名胜,文人墨客所咏诗词甚多,多加赞颂。山上有保存完好的自隋唐到清代的各类石窟,山顶有太和庙,飞檐走脊,给人以凌空入云之感。在众多的石窟当中,其万佛洞最为宏大,借山势而凿,万尊石佛,造型生动,可谓鬼斧神工,宋时大文学家范仲淹曾赞其为“凿石成山宇,馋佛一万尊。人世亦稀有,神功岂无存。”。而在万佛洞的南侧上方是历代名人学者摩崖题刻的诗湾,真草篆隶,参差错落,布满全湾。经过诗湾便到了悬空高耸、小巧珑的印月亭,它像一只雄健的鸟儿凌崖俯瞰。驻足印月亭,再次凭栏遥望对面儿时敬怀心中那红色延安象征的宝塔,豁然一种别开洞天的感觉。而今革命已成,中华再兴,宝塔巍巍,静守岁月沧桑,诉说着曾经艰难的革命历程,延河滔滔,经年不息,映照着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国之新生,为民之自由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初心。 印月亭南侧便是范公祠,祠中有范仲淹在延州抗御西夏时的戎装像。两边墙壁上镌刻着范仲淹的名词佳句。祠堂门联为他在《岳阳楼记》当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公祠对面即为九脊十兽的古建殿宇,宏伟壮观,古殿上方就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时的新闻出版机构——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解放日报》社等部门旧址。 清凉山整个石窟群则是中央印刷厂、纸币厂、卫生所和新华书店等革命文物旧址,一时间,清凉山又被称为红色延安的“新闻山”,无疑,当年的清凉山喷吐着堪比佛光更为现实普世而伟大的光芒与力量。陈毅在一首《咏“七大”开幕》云:“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充分体现出当年清凉山为中国革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清凉山下东侧是延安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馆名为陆定一题字,这是中国惟一的一座新闻出版专业博物馆。馆前广场矗立着一座象征新闻,广播,印刷出版的汉白玉雕像,旁有石碑,上面镌刻毛泽东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这句话应该说永远都不失为新闻宣传事业的指南。 (五)旧址访初心 游完清凉山,我们又启程继续向延安东北方向行进,九点二十五到达位于王家坪的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军委和总部机关在这里领导根据地军民坚持了八年抗战。旧址入口处便是建成于一九四三年的七间高大宽敞、四角翘起的大瓦房,可容纳近千人的军委礼堂。军委礼堂东侧,有两间平房,是政治部会议室,也是毛泽东的会客室。会客室东面的土坡下的两孔石窑洞,就是毛泽东旧居,一孔为办公室,一孔是寝室,一九四六年一月,毛泽东由枣园搬到这里居住。在这里,毛泽东先后写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著作。坐在毛泽东旧居前的石桌边,耳边似乎还能听到一九四六年毛泽东在这石桌边,对从苏联回国的毛岸英的殷殷教导:“你已经大学毕业了,但学的是书本上的知识,只是知识的一半,你还需上一个大学——劳动大学,在那里你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次毛泽东与儿子意味深长的谈话,给人们留下了伟大领袖的楷模形象,和对于书本与实践融合,学养到修身的深远启迪。毛泽东旧居北边是躲避国民党飞机轰炸的防空洞。而由军委礼堂向西走过一小桥则是参谋部住所,朱德旧居就在这里,旁边还有彭德怀王稼祥等旧居,向上山腰处有叶剑英旧居。旧址东区院落里有一活动广场,有当年朱德亲手栽的两棵高大挺拔的柳树。当年朱德总司令还在这个院子里开垦出一片小菜园,里面种了二十多种蔬菜,总司令用它招待过许多从前线回来的将士,被人称为“小南泥湾”。 从王家坪革命旧址出来上车,继续向东北前行,九点十五分到达枣园,开始参观枣园革命旧址。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其内碧草如茵,景色秀丽,环境清幽,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七年三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期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走进枣园,只见一座苏式小礼堂,除了开会外,这里还是中央书记的餐厅,也是举行舞会和放电影的地方,一九四五年毛泽东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去重庆谈判的决策就是在这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出的。礼堂的墙上有两张照片,一张是毛泽东和周恩来从这里出发与群众告别的场面,一张是成功返回时的场面。最里边墙上挂着“为群众服务”的条幅,这是毛泽东为提醒中央机关干部时刻记着人民而题写。小礼堂对面是一座外形相似却小一些的房子,此为机要室,里面房间有的原状陈列,有的辟为展室,用照片和实物展览着党机要工作的发展历程。顺着园中小道往北走,穿过幸福渠拾阶而上便是居住区,错落有三层窑洞,分别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和张闻天等中央领导的旧居。毛泽东在此期间写下了诸如《愚公移山》·《论联合政府》·《学习和时局》等大量著作,有力地指导着中国革命,著名的《为人民服务》,就是毛泽东在这里为纪念张思德同志所作的演讲。 在居住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当时中央五大书记(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在一起昂首阔步的铜像,气韵神态,惟妙惟肖。而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 ,无不洋溢着即将取得革命最后胜利,建立一个崭新人民共和国的自信与喜悦。 (六)历史的回声 十点四十五分,我们从枣园革命旧址出来,上车折回到此行最后一站----延安城区圣地歌剧院,观看红色历史歌舞剧《延安保育院》,是以抗战时期为保育儿童而成立的延安保育院之真实历史为主题所原创,彰显革命人文情怀的红色传奇。全剧共四幕:回家,成长,转移,东渡。讲述了为革命者因工作战斗而无暇照顾的儿女和烈士遗孤所成立的延安保育院,像一位慈母用博大的胸怀,守护这些为了民族解放事业而浴血奋战的革命者的后代,在艰苦险恶的战争年代,保育员们给与他们精心的护理和无私的关爱,陪同他们成长,一同经历风雨的感人故事。无论是面对性格孤僻的孩子还是面对战争中父与子之间插肩而过的人生遗憾,保育院就如同夜晚那点点繁星,为这些弱小的生命送上温暖的光亮,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当演到保育院因战情告急,不得不紧急撤离却无奈地要留下一个孩子,保育院院长毅然决定留下自己的孩子,保育员们纷纷不肯听从的时候,她的一句“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是保育院的院长,不能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听我的,你们快撤!”,最终忍痛将自己的孩子留下送给老乡的场景时,人们不禁潸然泪下,间歇的寂静,只听幽泣声声。是啊,怎能不令人感动而泣!一个在危难时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的孩子,而把自己的孩子置于危险之中的大义决绝,这是何等纯粹的高风亮节,又是怎样的一种奉献垂范的精神!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当年的一位红军将领董振堂,在一九三五年的长征途中,为了让一位怀孕的女战士顺利分娩,他命令部队拼死顶住敌人的进攻以争取时间,有人因为伤亡惨重而疑问“值得吗?”,董振堂却说,我们今天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我们孩子的明天吗?硬是保住了母女的平安。这是怎样一种感天动地的人文情怀,这又彰显一种何等光芒四射的人性光辉!想一想,拥有这样一种情怀的人民军队,还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取得最后的胜利? 八十分钟的演出结束,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延安行一路从黄帝陵到黄河壶口,再到延安革命旧址,在宝塔山下回溯那段艰苦却光辉的革命历史,无疑让漫卷红尘的灵魂接受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我在想,延安,这片厚实的黄土地,成就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中国共产党,壶口瀑布,黄帝陵,三者相会于此,这仅是历史的巧合吗?黄帝陵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始终传承着中华儿女团结一心的精神追求,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亲河,则以壶口飞瀑彰显着中华民族英勇不屈,一往无前的磅礴精神力量,而为国家谋振兴,为人民谋福祉的中国共产党从血雨腥风中前赴后继走来,从两万五千里长征凶险跋涉中走来,在这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淬火新生与壮大,不正是这种精神追求和精神力量的生动体现吗?从这一点上来说,这又是历史为人民荣登舞台而开创中华复兴旷世伟业明义聚力的神圣安排。从毛泽东警醒中央机关干部题写的“为群众服务”,到“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再到天安门城楼上“人民万岁”的呐喊,贯穿了根植于人民的中国共产党心怀人民的初心,这也正是共产党的领袖们在那样简陋的窑洞里,在土豆小米的日餐里,秉先祖造民万福之德,以黄河一泻千里的气魄,领导人民能够战胜一切强大的敌人,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屹立世界的东方,到如今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富强的制胜法宝。 回顾历史,不忘初心,发展的中国必将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人民也必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幸福感。祝福你,我的祖国!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