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以德报怨者,大智若愚也 |
正文 | 遭受外界伤害知道不应该委曲求全,应据理力争,做到以直报怨是聪明的;但公平是相对的,有时你会为急躁、冲动付出代价,不妨换一种思维方式,用宽恕填充仇恨的深渊,以德报怨,若愚却包含大智。 以暴制怨只有让人暂时的屈服,积攒的怨恨只会让事情更复杂,像寒冬给人以冷漠,只会让行人将衣服裹得更紧去闭塞心灵;以德报怨却是用爱来感化,以宽容对待他人,恰似春风让人放心脱下伪装,向你坦露纯洁的心灵,鲜明对比中,以德报怨取得了优势。 以德报怨,若愚。 在常人看来,只有少数人热衷的事业,都是愚蠢的,正是怯懦,不思进取决定了他人生命的高度——凡人。以德报怨者恰似愚公,矗立于其面前的是仇恨,个人利益两座大山,阻挡着以德报怨者将宽容的理念带给世人,创造和谐社会的道路。他正在以微不足道的力量移去人心头的颗颗瓦砾,他不辞劳苦,也不计个人得失,日复一日收获着一个个浪子回头的瞬间,将爱一丝丝地延续……期间,不免受到以怨报怨者这位智叟的冷嘲热讽,智叟云:“愚公何以以损自身利益为乐也?以汝生命之百年尚不能损仇恨之冰山一角,何益哉?”愚公浅笑对曰:“以德报怨,向之所欣,思虑再三,确为真迹,未尝超脱物外者,何以知其乐也?”说罢,继续着劳作,憧憬着精神世界的天神可以移去大山,向世人证明:以德报怨,是点滴间让人心灵升华,想提升,必经若愚的以德报怨之路。 以德报怨,大智。 对社会而言,改变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弱,但对被改变的人来说,以德报怨,散发着最耀眼的人性光芒。 想起雨果小说《悲惨世界》中,正直的冉阿让因偷面包救济外甥而被判刑入狱,19年的牢狱生涯使他对世界充满怨恨,决定报复社会。但出狱后,找不到栖身之所,米里哀主教收留了他,但当他因偷了主教的银器被捕时,主教没有斥责他,反而撒谎说是送给他的,警察走后,又将另一个银器给了他,并告试他:用这些银器换回一个诚实的人是值得的。冉阿让那颗种下仇恨的心被智慧的主教唤回了善良的本性,面对向善的主教,如果我们还是以怨报怨,只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悲惨。 以德报怨的道路上必经三个阶段,一、僧侣阶段,受到伤害时,以一句“阿弥陀佛”化解心中的怨气,学会隐忍,用笑去劝诫对方“放下屠刀”。二,母亲阶段,把对方看作一个童言无忌的孩童,用耐心去劝诫孩子远离歧途。三、朋友阶段,不是一味的包容,而是正确充满善意的批评,纠正错误。 上天感动于愚公的执著,真的为他移去了两座大山;我热衷于以德报怨的若愚,希望世人都能参透其中的大智。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