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碑与帖 |
正文 | ![]() 夏甸清 在农村上小学的时候就得用毛笔写字,毛笔就是唯一的书写工具。写小字的毛笔是用鸡毛做的,到后来才有钢笔。在湖北艺术学院附中学习的时候有书法课了,第一任书法老师是钟鸣天先生。钟先生给我的作业打五分,五分就相当于百分制的一百分,他还觉得不够,又在5字右上角画个加号,表示比100分还好。曹立菴先生也给我们上过书法课,他写了一张隶字“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贴在黑板上方,写得非常好,字体秀丽舒展,十分让人羡慕。后来我学习曹全碑、礼器碑等,大概就是受到曹立菴先生隶书启蒙的影响吧。 在设计商品包装的时候,常常要用到书法。包装上的品名要有视觉冲击力,我常常感到品名的书写要在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将各家各派拿来为我所用,并将现代构成融入书法之中才有好的效果。 和朋友聊天,得知书法界有碑帖之争,有人自诩为碑派,学碑为一路;有人自诩为贴派,学贴为一路。在我看来,碑与帖都很好,都值得学习和研究,融汇贯通,不应有门户之见。 碑的历史悠久,隋以前的碑文书体大多为篆、隶、楷字,书法一丝不苟,庄严肃穆。唐以后有行、草入碑。碑一般是丹书上石,再经镌刻,是书者与刻者的合作,刀与笔的功力均现,甚至刀重于笔,深沉有力,金石味特强。 贴的历史则短一些,始于宋,是为传播书法而生,为学书者提供历代书法名家的书写范本。刻贴是摹勒上木或上石,刻工不得掺入己意,要忠于原作,惟妙惟肖的再现原作风采,拓印出来几乎可以乱真。 碑帖既有相同处,也有不同处,各有千秋,我都喜欢。我们要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创新,书法才能真正的传承和发展。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