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艺绝异才韵风骚思奇诗怪郑板桥 |
正文 | 郑板桥,这位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历经三朝,注定了他一生的不平凡,但也因此而成就了他的怪才。以“扬州八怪”之首闻名的板桥,其书画的“怪”在历史上鹤立鸡群,独树一帜。他的诗“怪”正是这一成就的核心。然而,板桥认为诗歌创作要有“不做下一个谁,只做第一个我”的独特风格,才可体现出美的价值。既然做一位怪诞的诗人,那么,其生涯也可以说是他的诗涯。 坎坷人生历三朝,艺绝异才韵风骚。重忆徐渭一世事,思奇诗怪郑板桥。在清朝那个已经有足够的前人文化可借鉴的年代,板桥还能别出心裁,自练一身异于他人的诗文功夫,“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1]这幅要求创新的对联就是他诗歌的艺术走向。有人这样评价郑板桥:“板桥的怪,在于他的‘传奇’,他是一个不断地创造着传奇的人物。于生活,于艺术,唯有创造,才是生命的形态,创造总是不拘常态,它总是新鲜的,新鲜的东西从俗眼看来,也就是怪怪的东西,包括他的艺术,他的生态。”[2]这就是他诗“怪”的源头,所以他的诗“怪”就显得十分合情合理。板桥能在天下文人荟萃的扬州占有“扬州八怪”之首的誉名,可见他的“怪”才是多么精妙绝伦、震烁古今。 郑板桥号称:诗、书、画三绝,而诗排在三绝之首,足见他的诗对其一生影响非凡和使其在文坛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郑板桥在古代诗人中虽不是最伟大的一位,但却是比较独特,非常成功,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位。他的诗歌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歌出其才华,诗尽其一生。 一、多题花画诗之“怪” 作为一位诗、书、画三绝的大家,继唐代王维③之后将诗和画融合得最完美的才子。郑板桥的题画诗在他的诗作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他的每幅画差不多有题诗,用有多少画就有多少题画诗来形容也不为过。 (一)题画诗弦外有音 郑板桥的题画诗不单为画的内容而填作,多有名作普传广散,为世人炙口可热的读诵,其中板桥在潍县④献给乾隆的画作上的一首题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王锡荣 著《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359页《竹石》) 此诗画让板桥留下了御赐“东封书画史”⑤的美名,诗不但读起来琅琅上口、文美辞丽、诗味飘香,而且也体现了作者顽强奋斗的精神。因其有育人警人之作用,还被列入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提醒孩子们要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向上。 板桥以送朋友画为名,在画中题上: 山中觅觅复寻寻,觅得红心与素心。欲寄一枝嗟远道,露寒香冷到如今。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341页《画兰寄呈紫琼崖道人》) 向他的人生贵人——紫琼崖道人爱新觉罗?允禧⑥表露山中兰不得寄,同时也在深喻自己怀才难遇伯乐。 不容荆棘不成兰,外道天魔冷眼看。门径有芳还有秽,始知佛法浩漫漫。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347页《为侣松上人画荆棘兰花》) 板桥将荆棘兰花的意境延伸到了佛法上,道出佛法广大精深,包含万千。画竹题诗亦可题出人生追求:勇敢闯创,不拘于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寻找异于别人的东西。下面这首诗: 画工何事好离奇,一竿掀天去不知。若使循循墙下立,拂云擎日待何时。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361页《出纸一竿》) 就是最好的体现。板桥也在一幅画石画中题有: 欲学云林画石头,愧他笔墨太轻柔。而今老去心知意,只向精神淡处求。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426页《画石》) 表达自己的生活感悟:有些事,在尚未经历时是理解不了的。画上一幅竹菊图,题上诗句: 本为编篱护菊花,谁知老竹又生芽。千秋名士原同调,陶令王猷合一家。 (王锡荣 著《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463页《竹菊图》) 陶渊明⑦和王子猷⑧这两位名士就被他联想到了一起…… 当然,板桥这种以题画而写的诗,其中所散发的深意还有很多,列举以上种种,只为稍稍佐证主题,其他还待探究。 (二)多题兰、竹、石画之诗 题画诗与画几乎是同时出现的,经过前人的铺垫,到郑板桥可以说是达到了高峰。郑板桥的画以兰、竹、石为主要题材,尤其擅长画竹,且多有题诗。他于1753年至1765年间在扬州卖画,并潜心于题画诗创作,这期间大力创写了有关兰、竹、石画的题诗,以下三首: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397页《题兰花》)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329页《竹》) 冲天塞地横中立,莽莽苍苍气深郁,兀然静镇盖诸山,泰岱衡阳逊不及。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427页《画石》) 正是兰、竹、石画题诗较有说服力的作品。当然,郑板桥的题画诗还有屈指可数的几首和兰、竹、石画无关,这些诗收集在《郑板桥集外诗文》里,并且多为题他人画的和题一些自己不具有代表性的杂画的,这里就不作一一列举。 二.生平经历促使诗“怪” 板桥的人生可谓是坎坷不堪,以下接连发生的事情是最好的证据。他四岁丧母,五岁有继母,七岁乳母因生活所迫而悄然离家,十四岁继母又逝,三十岁逝父,三十二岁丧子,三十九岁死妻,五十七岁又丧一子,[3]这么多亲人相继离去,俨然是个铁打的男儿也不一定挺得住啊!其中还有多次考试不中,到五十岁才得一七品芝麻小官;更有如陶渊明般“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4]的日子……这般无奈也验证了孟子所说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经历这种种之后,以至于让板桥成为我们今天称颂的名人。当然,上天不曾一味地折腾他,也为他的生活添加了一些喜庆的佐料。就有过遇到生命中的贵人慎郡王爱新觉罗?允禧、程羽宸⑨;与及在四十多岁还娶一个漂亮姑娘;和晚年为官深得民心……这样大悲大喜的交替生活促成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让板桥富有传奇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诗也赋予了他的味道——“怪”。 (一)做官前的“怪”诗 做官前的板桥用了他五十年的多味青春在搏取明天,用了他大半辈子的蹉跎岁月去品尝人世间的辛酸苦辣,用了他三分之二的无常人生来诠释和探索艺术的真谛,而诗并是他诠释和探索的一种方式。想,那少年板桥还在上学时就已经在吸允人们的目光了,记得,小板桥当时在一位有不成文的规定(有钱人家的孩子见到他不用行礼,贫穷人家的孩子必须打躬作揖,不然就要挨板子或罚站。)的先生家上学,小板桥决定从毛驴身上下手整治一下先生,他在先生不注意的时候到毛驴前面作个揖,再到后面踢一脚驴屁股,毛驴便一个后飞踢,如此一来二去的训练出了效果。一天先生照例骑驴上学堂,小板桥见了老远就迎上去,到毛驴面前,恭敬一揖。毛驴果然有反应,一踢,一窜,先生就只有栽在地上的份。后面几天亦这般,先生就迷信板桥是天上文曲星下凡,让板桥从此不用行礼。[6]为此小板桥作了首打油诗: 郑燮前面作个揖,毛驴后面就扬蹄。先生摔得嘴啃泥,开口连连说免礼。 (党放明《郑板桥》17页) 小小年纪,如此才华,这般头脑。不正是他后来成为一代大家的预示吗?更是他的诗歌创作的起航。 没几年板桥就成了婚,考上秀才开始走天下,混江湖,这些年的时间多花在画上,将近十年的生活遭遇,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一笔财富,创写了一组《七歌》七首诗分别歌咏了自己的亲人、师友和回忆了晚昔的困苦生活,出语悲切,心境凄凉。其中: 郑生三十无一营,学书学剑皆不成。市楼饮酒拉少年,终年击鼓吹竽笙。 今年父殁遗画卖,剩卷残编看不快。爨下荒凉告绝薪,门前剥啄来催债。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20页 组诗《七歌》其一) 便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首,将板桥这几年辛酸苦辣的生活在诗中一览无余地表露出来,使读者深感悲切。这不,生活的压力迫使板桥来到了他梦开始的地方——扬州,更是有“落拓扬州一敝裘,绿杨萧寺几淹留。”(王锡荣 著《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36页《大中丞尹年伯赠帛》)的留居庙宇生活,正可谓是贫困得一塌糊涂啊。屋漏偏遇连阴雨,破船又遭当头浪。板桥的爱子犉儿在他三十二岁这年不幸夭折,万分痛苦的板桥将情怀寄托于诗上,写下了令人肝肠欲断的《哭犉儿五首》此列一首: 天荒食粥竟为长,惭对吾儿泪数行。今日一匙浇汝饭,可能呼起更重尝。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23页《哭犉儿五首》其一) 以五首当中的一首为例,丝毫没有减弱板桥黑发人送白发人的悲苦之情留溢。考功名的心始终在牵引着板桥,做官也成了他现在求发达,求发展的一种方式,既然决定学而仕择优,那么,勤学苦读、闭门长修是必不可少的。许久,书读了差不多,临近考试了,可经费是个问题啊,板桥的诗又派上用场了,他大笔一挥: 琐事贫家日万端,破裘虽补不禁寒。瓶中白水供先祀,窗外梅花当早餐。 结网纵勤河又冱,卖书无主岁偏阑。明年又值抡才会,愿向秋风借羽翰。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45页《除夕前一日上中尊汪夫子》) 写了一封以诗代文,以诗说事的书信给县令汪芳藻⑩,板桥的诗很直白地告诉汪芳藻自己的处境,果然,这诗真起作用了。县令给了他足够的经费。上南京入考,这一试就成举人了,带着好消息回到老家,正在大家伙都替板桥高兴的时候,他心情一变: 忽漫泥金入破篱,举家欢乐又增悲。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 何处宁亲惟哭墓,无人对镜懒窥帷。他年纵有毛公檄,捧入华堂却慰谁?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47页《得南闱捷音》) 这乐极生悲的一诗,道出了板桥心里的苦:如今的自己已有一半家人作古,自己的这个举人头衔给谁看呢?板桥如此一喜一悲的心情,没亲身经历似乎很难体会。不管怎样,现在需要为下次考试做准备了。历代名家都有择好地方苦读的习惯,板桥也不例外,曾选择过不少名家苦读的地方潜心求学过,其中别峰庵○11就是板桥当年落脚之地。 静室焦山十五家,家家有竹有篱笆。画来出纸飞腾上,欲向天边扫暮霞。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420页《题自然庵墨竹》) 在漂亮幽雅的地方学习,乏味了就画画竹,写写诗,郊游郊游,闲谈闲谈,自然就把单调的生活变充实了。这让板桥之后得以折桂而归: 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祥。我亦终葵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471页《秋葵石笋图》) 可以说这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在未做官前的生活多是变化无常的,此后虽也有变,但也开始好转,直至做官。 (二)做官时的“怪”诗 做官,这是板桥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对经历了如此多的不幸的板桥来说,真的算是熬到头了,至少不用再为吃穿而烦恼了。所以他的诗也随着命运转变而不同,在被通知上京授官,来到京城得到允禧的款待后,板桥被任命山东范县○12知县,临走前和允禧狂饮共欢,两人还互送诗歌以表怀念,板桥赠允禧的: 红杏花开应教频,东风吹动马头尘。阑干苜蓿尝来少,琬琰诗篇捧去新。莫以梁园留赋客,须教《七月》课豳民。我朝开国于今烈,文武成康四圣人。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126页《将之范县拜辞紫琼崖主人》) 表达自己对这位贵人的深深感激之情和强烈的做官愿望。就这样,板桥开始了愿得一方驻足地,做好为民父母官的宦海生活。板桥为官上任后做的多是这两种事: 四五十家负郭民,落花厅事净无尘。苦蒿莱把邻僧送,秃袖鹑衣小吏贫。 尚有隐幽难尽烛,何曾顽梗竟能驯。县门一尺情犹隔,况是君门隔紫寰。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131页《范县》) 其中第一件就是做一个和广大人民群众相知相熟、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青天,渐渐的和百姓走近了,和他们成了无话不聊的“熟人”。很多次都是“布衣青鞋为长吏,白榆文杏种春城。几回大府来相问,陇上闲眠看耦耕。”(康桥 叶笑敏 著《难得糊涂是一生——郑板桥.》109页)这样自然就引来了第二种事: 八爪横行四野惊,双螯舞动耍威风。熟知腹内空无物,佐酒下肚投茅坑。 (党放明《郑板桥》53页) 这是一首讽刺依仗权势,横行霸道的贪官、恶人的诗,板桥素来就对这些人深恶痛疾,这里以螃蟹为比喻,更是将这种人的嘴脸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没几年板桥因朝廷调任离开了范县,在潍县重先为官,这有“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7]的味道,潍县确实繁华,当板桥上任时正值疠疫放浪,海水倒灌的危害,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东家贫儿西家仆,西家歌舞东家哭。骨肉分离只一墙,听他打骂由他辱。 (康桥 叶笑敏《难得糊涂是一生——郑板桥.》120页) 如此状况,板桥为了自己的政治抱负,毅然受命,并励精图治,积极治理。时间一晃,又过去了几年,终于没让板桥的诚心和苦心白费,百姓迎来了黎明的曙光,春天的几场小雨使他们想到了来年的丰收,高兴之情流溢而出,板桥也乐得欢,几年的思绪上头来便吟出: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334页《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秋天,潍县的百姓真的丰收了,似乎命运很喜欢和板桥开玩笑,正觉一切要步入正轨时,魔鬼又来了: 蜡烛烧尽尚有灰,纸钱飘去作尘埃。浮图纵有三生说,已了前因不再来。 (康桥 叶笑敏《难得糊涂是一生——郑板桥》147页) 板桥的又一个儿子被恶魔带走了,再次用丧子之痛来折磨板桥,苍天啊,受者何其累,闻者苦不减啊。儿子走后的板桥身心疲惫,整整一年,几乎写不出一个句,画不出一片叶,仅以: 客来颇有一盘棋,客去非无酒数卮。发短官忙身又病,倩君饶我一篇诗。 兴到千篇未是多,愁来一字懒吟哦。非云此事从今绝,脱复佳时待体和。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210页《饶诗》两首) 《饶诗》两首聊以自慰,再大的痛苦始终会变淡,在深的伤痕总是会抹平,没有什么过不了的坎,板桥的心虽还会时而隐痛,当终究过去了,白驹过隙,板桥思乡了,怀念故土了。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334页《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挥诗一首,板桥在百姓的哭泣声、挽留声中离开了潍县,告别了宦海生涯,吟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8]回家了。 (三)辞官后的“怪”诗 离开官场,板桥的人生并没有画上句号,相反,是重生了,他再次来到扬州以卖画为生,当然在江湖中游混了那么多年,再回“家乡” ,朋友兄弟相聚共欢是必不可少的,聚会很成功,板桥再次得到朋友的高度赞扬,并且赞美之词非凡,说他“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9]十个字包含了板桥的一生,不可谓不绝啊。板桥在这样欢乐和谐的氛围中也提笔而歌: 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依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336页《初返扬州画竹第一幅》) 那无尽的怀念和深情,虽为题画,但亦诗味无穷。晚年的板桥生活也平静了许多,因奇事而写的诗也少了,但也有这么一次,夜中,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 “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10]这样的绝佳场景,又加上板桥的才思敏捷、翻空出奇,世间绝对就此一首,别无他句 。 板桥一生的际遇,在他奇思异才勾描下,成就了他的三绝之一——诗的一部分,如果没经历这么多,他的诗很可能不会成为他的标志之一。但这番经历的确苦煞了板桥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凡事都有两面性吧。 三、个性思想成就了诗的“怪” 作为“扬州八怪”中的一员,并以狂怪而闻名,板桥先生在历史的记载中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深深的“怪’字。板桥可以说是生活在书香世家,虽然已经衰落,但打小开始就饱受父亲○13、外祖父○14等亲人思想的熏陶,后从师学习也都是从一些奇人怪客,并在当时社会儒道释合流的思潮影响下,成就了他狂怪洒脱中带有丝丝矛盾的性格。为官上任后更是真正开始了重生生活,并在奇异的个性思想影响下挥写了许多怪诗。 (一)行为让诗“奇” 骑驴去上任,到府推院墙。这只是一个开始。想当时,板桥在潍县积极改善灾情,采用了一些惠民政策,有一钦差想让板桥给他送礼,便用一礼盒先送二百两给板桥,正等着板桥给他多倍返礼,不料,盒子是回来了,但里面却只有: 芝麻郑燮拜尊翁,馈赠恩深却不恭。金银有数终须尽,无限情怀空盒中。 (党放明《郑板桥》48页) 赔了夫人又折兵的钦差真可谓是哭笑不得。板桥时刻不忘对那些榨取民脂民膏,品行卑鄙的贪官污吏进行打击: 原原有本岂徒然,静里观澜感逝川。流到海边浑是卤,更谁人辨是清泉。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370页《会宴趵突泉》) 还有在断案处理事情时也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诗问世: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从今入定风波寂,此后敲门月影遥。 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年郑板桥。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369页《判潍县僧尼还俗完婚》) 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毁一门亲。板桥老爷在这一点上做得很好。在生活中的板桥也同样异于常人、别具一格,有一次为朋友李雪松祝寿,本以准备好贺礼,但众人纷纷邀他临场来一首诗,板桥没办法就写到: 奈何奈何可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滂沱雨祝李公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党放明《郑板桥》107页) 开始惊煞众人,后又美煞大伙。板桥有讽刺人,祝贺人,也不忘自嘲一番,一首: 教馆原来是下流,傍人门户度春秋。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 课少父兄嫌懒惰,功多子弟结冤仇。而今幸作青云客,遮却当年一半羞。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367页《自嘲》) 对过往的嘲笑,使他又回归到那个最本质的自己。 (二)思想使诗“异” 板桥在思想上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其中一些广为人知的也都引出诗作,一是“吃亏是福”。[11]这需要讲到板桥的堂弟郑墨○15,他想拆一面和邻居共用的墙来扩房屋,那知邻居不让拆,两家人便打起了官司,郑墨就休书让板桥出面,板桥得知就写一首诗: 千里告状为一墙,让他一堵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何处寻找秦始皇。 (党放明《郑板桥》54页) 寄给郑墨,郑墨知错,再与邻居修好。生活琐事延伸出人生大道,平凡诗句附有凛然大义。二是“难得糊涂”。板桥这样阐释“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12]这种糊涂像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般难能可贵,板桥也曾吟出:“芝麻虽小也称官,浑浑噩噩些许年。”(党放明 著《郑板桥》70页)这样的诗句来响应自己的思想。三是“自出己意,怒不同人。”[13]这首: 掀天揭地之文,震雷惊电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 (《题兰花图》) 霸气外露的题画诗中带有非凡的语词来诠释他的这一思想,足矣。四是“求人不如求己”。[14]板桥一生遇到不少贵人,但经历过那么多苦难的他自然就养成自食其力本性了。 一片绿荫如洗,护林何劳荆棘。仍将竹做篱笆,求人不如求己。 (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360页《篱竹》) 告诉我们人应靠自己,凡事自求法。五是板桥晚年卖画的一种“脾气”。先看 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任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康桥 叶笑敏《难得糊涂是一生——郑板桥》183页) 这首诗就是板桥卖画的价格标准,有位不厚道的员外就对上了板桥的枪口,这员外想买板桥的字为母亲祝寿又舍不得银子,与板桥砍价到一千两,哪知板桥只写了“你的娘亲不是人,生的儿子都是贼。”就要转身走人。员外一看责问板桥,板桥说你只给了一半诗的银子,我就给你写一半。员外没法只好补钱,板桥这才将诗写完: 你的娘亲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生的儿子都是贼,偷得蟠桃敬母亲。 (党放明《郑板桥》104页) 这些奇怪的诗皆因板桥的奇思怪想而问世,它们同时也代表着板桥一生的成就,就是因为它们,板桥才深深地留在我们心中。 板桥超越时俗,迥于常人的“怪”使他载入史册,为我泱泱中华再写传奇。他的诗多带有只属于他的“怪味”,综述其一生的创作历程,不难看出他的诗“怪”是必然的,活在清朝那个既铸就骚人、又毁灭墨客的年代,板桥能将诗这般“怪”出美来,实属不易,恐怕多因他是个至情至性之人,方能让自己的真性真情在诗歌中自然流露吧。 注释: ①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 在中国画史上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边寿民等人。因其艺术活动多在扬州、故有“扬州八怪”之称。 ②不做下一个谁,只做第一个我:“不做下一个谁,只做第一个我”是NBA篮球巨星勒布朗?詹姆斯的名言 ③王维: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其父迁居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市),遂为河东人。盛唐山水田园派诗人、画家,外号“诗佛”,其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开启诗画合体的新艺术。 ④潍县:潍县,今山东省潍坊市,郑板桥曾在潍县任职。 ⑤东封书画史: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游山东,因对郑板桥所献的画极为喜欢,故封郑燮为书画史,郑燮自刻印章一枚:“乾隆东封书画史”。 ⑥爱新觉罗?允禧:爱新觉罗?允禧 (1711-1758),又名爱新觉罗?允禄,号紫琼崖道人,清圣祖康熙皇帝第二十一皇子慎郡王允禧,雍正帝异母弟。 ⑦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在江西九江西南)人。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晋代文学家,诗人。生性爱田园,喜自然,且好菊,嗜酒。 ⑧王子猷:王子猷(338--386年),字徽之,东晋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子。任达放诞,率性而为,生性爱竹。 ⑨程羽宸:程羽宸,清代进士,家境富足,曾资助过郑板桥。 ⑩汪芳藻:清代兴化县令,郑板桥曾写诗向他借钱去考中进士。 ○11别峰庵:别峰庵位于江苏省镇江市焦山双峰之阴的别岭上,于翠竹环抱之中有一座别致的方形四合院,称“别峰庵”。清代大书画家、诗人郑板桥当年曾在这里读过书。 ○12范县:范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濮阳市,郑板桥曾在此任职。 ○13父亲:即郑板桥的父亲郑之本,字立庵,号梦阳,廪生,品学兼优,家居授徒,受业者先后达数百人,对板桥影响深远。 ○14外祖父:即郑板桥的外祖父汪翊文,奇才博学,隐居不任,对板桥影响重大。 ○15郑墨:郑板桥的堂弟,字五桥,自幼和板桥一起长大,与板桥的关系很好。 参考文献 [1]陈书良.陈书良说郑板桥?诗书画印“糊涂人”.长沙:湖南文学出版社,2003:167. [2] 周时奋.扬州八怪画传[M].济南:山东书画出版社,2003:55. [3]康桥 叶笑敏.难得糊涂是一生——郑板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188-190. [4]柯宝成.陶渊明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1:262. [5]侯柯芳.《孟子》新解[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248-249. [6]江苏民间文学工作者协会.郑板桥传说[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19. [7]诸葛亮.段熙仲 闻如初 编校.诸葛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2:7. [8] 龚望.陶渊明集评议[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1:121. [9]康桥 叶笑敏.难得糊涂是一生——郑板桥[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157-158. [10] 江苏民间文学工作者协会.郑板桥传说[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4:23-24. [11] 党放明.郑板桥[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53-55. [12]党放明.郑板桥年谱[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 [13]孙霞.郑板桥画传[M].北京: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147. [14]王锡荣.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360-361.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