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通江县中药材基地及深加工建设项目 |
正文 | 通江县中药材 基地及深加工建设项目 郭伟 一、通江县中草药资源丰富 自然条件通江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紧邻陕西汉中。地理坐标:东经106°59'—107°46',北纬31°39'—32°33'。海拔高度500——2088.6米。幅员面积4117平方公里,大致为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势北高南低,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6.7℃,全年无霜期200至280天,日照时间1424.1小时,降水量1108毫米,过境地表水径流2.8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59.7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总量36.7万千瓦,可开发量20.22万千瓦。现有人口73万,辖72个乡、镇、7个办事处,524个行政村,3306个社。 种类储量 通江县是国家确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县。据1956、1978、1985、1994年四次中草药资源普查统计,全县共有原生中草药材1736种。其中,源于植物的1582种,源于动物的178种,源于矿物的8种,加工品4种。在生产和利用中,属名贵及稀有的共53种,属大宗常用的598种,总蕴藏量约在3000万公斤以上,年可开发利用量约1000万公斤。1980年,县中药材公司挂牌收购350至550种。收购量达1000吨。 通江县中草药均属“秦巴药材”系统,久负盛名,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446种,收入《四川省中草药标准》的82种,其余的在《本草纲目拾遗》、《本草品味精要》等著作中都有记载,并被民间草医长期广泛运用。 从药理上讲,通江县所产的1736种中草药材中,大都是原生品种,自然野生,目前家种药材数量较少,基本上没有污染,药性良好。其中,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的55种,具有抗癌瘤作用的58种,具有抗风湿作用的298种,具有抗菌作用的198种,具有抗勾体病作用的15种,具有解毒作用的131种,具有肠道驱虫作用的42种,具有解热作用的56种,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164种,治疗神经系统病症的96种,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176种,治疗呼吸道系统疾病的104种,治疗沁尿系统疾病的126种,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32种,治疗内分沁系统疾病的38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的83种,治疗代谢混乱疾病的41种,具有抗过敏作用的31种,具有抗风湿关节炎作用的72种,具有滋补强壮作用的142种,具有预防疾病作用的25种。治疗跌打损伤、蛇虫咬伤,以及民间草医配制秘方的药品若干种。 资源分布植物类药材的种类和储量,一般随地势海拔增高而逐渐增加,其分布规律大致如下: 北部高山区,即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区,包括平溪区北部、铁溪区北部、洪口区东北部、永安区西北部地区。主要品种有杜仲、黄柏、厚朴、党参、大黄、泡参、乌头、朱砂莲、天麻、雪胆、糙苏、勾兰、杜鹃、灵芝、黄连、大典、淮通、三尖杉、银杏、莘荑、首乌、南星、红豆、姜活、连翘、玄参、红牛夕、云木香、茯苓、雷丸等1700余个,储量约1500万公斤以上,占总储量的50%左右。 中部中山区,即海拔1000至1500米的地区,包括平溪、铁溪、永安、洪口、至诚等区的南部或河谷地区,以及麻石、瓦室等区的部分地区。主要品种有:桔梗、白芷、红花、黄连、杜仲、天麻、栀子、牛蒡子、冬花、枣仁、山茱萸、枳壳、白芍、牡丹皮、金银花、荆芥、柴胡、麦冬、枣皮、大力子、丹参、黄芪、首乌、银杏、白枳、麦冬、苡仁、生地等1100余种,储量约1300万公斤,占总储量的40%左右。 南部低山区,即海拔350至1000米的地区,包括铁佛区、广纳区、民胜区全部和麻石、瓦室、至诚、永安、沙溪、涪阳等区部分地区。主要品种有枳壳、荆芥、半夏、薄荷、柴胡、莲子、红花、香附、粉葛、海金沙、木瓜、鸡内金、蚕沙、蝉脱等800多个,储量约300万公斤,占总储量的10%。 动物类药材共178种,分属52科187种。其中,哺乳类33种,鸟类33种,两栖类93种,爬行类4种,鱼类15种。以麝香、苏门羚角、熊胆、猴结、猴骨、穿山甲、獭肝、牛黄、猴肾、豹骨最为名贵。此外,龟甲、鳖甲、鼯鼠类、蝙蝠类、蟾蜍、鹭肝、茑脑、雨燕巢、雉鸡、猫头鹰、啄木鸟、草兔等亦可药用。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中部及诺水河风景区林区及诺水河沿线。 矿物类药物共8种,主要有龙骨、石决明、胆矾、滑石、雄黄等。主要分布在县境北部、中部及诺水河风景林区及诺水河沿线。 珍稀品种 通江县共有名贵及稀有中草药材53种。其中,有储量最大的名贵药材,有分布范围极小、甚至濒于绝灭的草药珍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名贵类: 杜仲 又名丝棉皮、扯丝皮、思仙、木绵、思仲、木绵 、石思仙、丝连皮、丝楝树皮,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皮,杜仲为落叶乔木,高达20米,小枝光滑,黄褐色或略淡,具皮状髓,皮、枝及叶均含胶质,单叶互生,椭圆形或卵形,边缘有锯齿。杜仲的主要成份:树皮含杜仲胶6-10%、根皮含10-12%,该胶为易溶于乙醇,难溶于水的硬性树胶,杜仲皮含糖甙0.142mg%、生物碱0.066mg%、果胶6.5mg%、脂肪2.9mg%、树脂1.76mg%、有机酸0.25mg%、酮糖(水解前2.15mg%、水解后3.5mg%)、维生素C20.7mg%、醛糖、绿原酸等。种子所含脂肪油的脂肪酸中,亚麻酸占67.38%、亚油酸占9.97%、油酸占15.81%、硬脂酸占2.15%、棕榈酸占4.68%,果实含胶量达27%,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性味甘微辛、温,入肝肾经。功用及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痛,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高血压等病。《本经》、《别录》、《药性论》、《日华子本草》、《本草正》、《玉秋药解》、《本草再新》、《本草经集注》、《本草经疏》、《箧中方》、《活人心统》、《圣惠方》、《圣济总录》、《本草汇言》、《纲目》、《简便单方》、《谈薮》、《本草求真》等中医古集中均有论述,杜仲主要有降压、利尿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病、小儿麻痹后遗症,《神农本草经》谓“产秦巴”。清郑肖岩称“四川绥定者最佳,巴河产者亦佳”。野生杜仲主要分布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十多个中高山区乡镇。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山区已有人工栽种者。九十年代后期,我县赵永安同志所著《关于我县生产发展杜仲的潜力》,总结出通江杜仲皮厚、丝多、药效成份高等特点,受到业内人士重视,并产生由此引发全县农民广泛种植杜仲的热情。目前全县约有杜仲1000万余株,年产量在公斤以上。 淫羊藿 又名刚前、仙灵脾、仙灵毗、放杖草、弃杖草、千两金、干鸡筋、黄连祖、三枝九叶草、牛角花、铜丝草、铁打杵、三叉骨、肺经草、铁菱角,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心叶淫羊藿或箭叶淫羊藿的茎叶。多年生草本,生长于多荫的树林及灌丛中,阴湿的山沟或山坡竹林下、岩石缝中。主要成份:淫羊藿茎、叶含淫羊藿甙,叶含有挥发油、蜡醇、卅一烷、植物甾醇、鞣质、油脂,脂肪油中的脂肪酸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淫羊藿性味辛甘、温,入肝、肾经。其药理作用一是有催淫的作用,这种作用由于精液分泌亢进,精囊充盈后,刺激感觉神经,间接兴奋性欲而起,其叶及根部作用最强,果实次之,茎部最弱。淫羊藿提取液具有雄性激素样作用,其效力较蛇床子弱,强于蛤蚧及海马,注射其提取液20-40mg,其效力相当于7.5微克睾丸素,无雌激素作用。二是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其他肠道病毒也能抑制;对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奈氏卡他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有轻度抑制作用,1%浓度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菌作用。三是镇咳、祛痰与平喘作用。四是在动物试验中,有降压作用,小量使尿量分泌增加,大量反而抑尿液分泌。功用及主治:补肾状阳,祛风除湿。治阳萎不举,小便淋沥,筋骨挛急,半身不遂,腰膝无力,风湿痹痛,四肢不任。《本经》:“主阴萎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别录》:“坚筋骨。消瘰疬、赤痈;下部有疮,洗,出虫。”《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冷风痨气,补腰膝,强心力,丈夫绝阳不起,女子绝阴无子,筋骨挛急四肢不任,老人昏耄,中年健忘。”《医学入门》:“补肾虚,助阳。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任。”现代医学临床报道,常用于小儿麻痹,神经衰弱、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且取得显著疗效。通江地域内野性资源丰富,人工种植周期短,一年即可形成规模效应。 银耳 又名白木耳、白耳子,为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属植物植物银耳,以子实体入药,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正是蛋白质、脂肪、树脂及粘液质,主治病后虚弱,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崩漏,大便秘结,高血压病,血管硬化等。银耳是通江特有的保健食用药品,具有滋阴润肺、延年美容之奇效。清宫御医张红安在其《本草诗解药性论》称“银耳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诚润肺滋阴要品,为人参、鹿茸、燕窝所不及”。目前,通江全县共有耳林资源近100万亩,年产量约100万公斤。如果有规模化系列化深加工企业拖动,加之全县人民均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优良的种植经验和丰富的种植基质,当年即可呈数倍增产,年产量可达500万公斤以上。 银杏 又名白果、灵眼、佛指甲、佛指柑。种子中的主要成份有少量氰甙、赤霉素和运力精样物质,内胚乳中还分离出两种核糖核酸酶,一般组成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以及多种氨基酸,外种皮和花粉中所含药用物质不一样。种子的主要作用是抗结核,还可抑制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等细菌生长。野生原种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约数百万株,近年来全县大量栽种,已普及北部和中部地区,总量达1500万株以上。 天麻又名鬼都邮、明天麻、赤箭、神草、定风草、白龙皮、水洋芋等。主要成份是在块茎中所的含香荚兰醇、香荚兰醛、维生素A类物质、甙、结晶性中性物质及微量生物碱、粘液质,主要作用有抗惊厥等。宋《开宝本草》谓“出巴蜀”。通江所产红天麻,历代《本草》皆认定为正宗天麻。野生天麻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北部中山区二十余个乡镇。1982年医药公司收购量为3200公斤。八十年代引进人工天麻新技术,中部山区亦有十多个乡镇生产天麻,产量达公斤以上。 金银花 又名忍冬花、金花、银花、鹭鸶花、苏花、金藤花二室、二花、二宝花、双花、双包花等。为忍冬花植物忍冬的花蕾,主要成份有木犀草素、肌醇、皂甙、鞣质等,具有抗菌等作用,还能减轻患癌动物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及胆酯酶活性的作用。《四川中药志》载:“主产于通江”。分布较广,遍布全县北部和中部60余个乡镇,以前全为野生,近年来开始栽种,年产量达公斤。 厚朴又名紫油朴、赤朴、重皮、厚皮、烈朴。主要成份有原厚朴酚、四氢厚朴酚、异厚朴酚、朴酚、挥发油、木兰箭毒碱,药理作用有抗菌、如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杆菌、志贺氏及施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抑制作用。野生厚朴主产于北部山区十多个乡镇。由于其生性对环境要求较严,人工栽培成活率低,故储量逐年减少,目前年收购量仅1000余公斤。 黄连和山茱萸 黄连又名王连、支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南黄连的根茎,主要成份有小檗碱、黄连碱、甲基黄连碱、掌叶防已碱、非洲防已碱、黄柏酮、黄柏内酯等,具有抗微生物及抗原虫、降血压,促进人身吸收、分泌与排泄等作用,还对乙酰胆碱、胆汁及血液,抗癌、抗放射及细胞代谢有一定作用。山茱萸又名蜀枣、魃实、鼠矢、鸡足、山萸肉、实枣儿、肉枣、枣皮、药枣,主要成份有山茱萸甙(马鞭草甙)、皂甙、鞣质、熊果酸、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及维生素A,具有抗菌利尿、降压等作用。黄连和山茱萸均属五十年引进的品种,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部的十多个乡镇。目前,全县共有黄连500余亩,山茱萸余株。 麝香 又称当门子、脐香、麝脐香、四味香、臭子、腊子、香脐子,为鹿科动物的雄兽香腺中的分泌物,主要成份有麝香酮、降麝香酮,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子宫均具有兴奋作用,还有抗菌、抗炎作用,是一种极其稀有的动物类名贵药材,产于县内北部中山区原始森林内。 牛黄 又名犀黄、各一旺。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之结石,主要成份有胆酸、脱氧胆酸、胆甾醇以及胆色素、麦角甾醇、维生素D、钠、钙、镁、锌、铜、磷等,还有类胡萝卜素、丙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等以及2种酸性肽类,具有镇静、降压、利胆保肝及平滑肌兴奋作用。通江县是国家定点黄牛生产基地县,拥有二等二级以上的草场资源305万亩,耕牛饲养量约三十万头,年出栏商品牛20万头左右,上世纪50年代采用人工方法培植牛黄成功,年产量已达200公斤。 珍稀类: 麻布七 又名破骨七、蓑衣七、龙骨七、辫子七、花花七、七连环、麻布芪、穿心莲、统天袋、统仙袋、麻布袋、麻布口袋、九连环、网子七、背网子等。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高乌头,以根入药,主要成份有麻布七碱A、B、C,有明显的松驰平滑肌的作用,可祛风除湿,散瘀止痛,仅产于我县斯波乡,当地人称“麻花秦九”。 铁破锣 又名贝茜花、野大救驾。仅产于诺水河之宝光山,当地人称土黄连,多入草药。 羽叶三七 又名复羽裂参、黄连三七、珠儿参、纽子七、纽子三七、羽叶竹节参,为五加科植物羽叶三七的根茎,其叶与叶柄多代参叶入药。其主要作用为止血散瘀。分布于北部山区十来个乡。 一点红又名红砖草、一点血,为海棠科植物一点血秋海棠的根茎,主要成份为强心甙、黄酮类、鞣酸、酚性成分、甾醇、三萜成分、皂甙等,可生血、活血,治男女虚弱、红崩、白带及女子干痨,分布于高山溪边或阴湿山岩上,仅产于铁溪乡伞包顶一带,民间草医多用以配制祖传秘方。 穿破石 又名柘根、川破石、地棉根、拉牛入石、黄蛇、柄根、金蜂脱壳、金腰带、牵牛人石等。主要含黄酮甙、酚类、氨基酸、有机酸、糖类等药用物质,主产于北部山区,储量极小,是草医治跌打损伤、祛风利湿、活血通经的珍品。 博落回又名落回、简草、勃勒回、号筒杆、号筒青、滚地龙、山号筒、猢狲竹、空洞草、角罗吹、号角斗竹、三钱三、通天大黄、泡通珠、边天蒿、土霸王、山麻骨等。其主要成份有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博落回碱、原阿片碱、a-别隐品碱、氧化血根碱、B-碱、C-碱等,主要药理作用有消肿、解毒、杀虫。分布于诺水河风景区,是草医治疗顽癣的珍品。 降龙草又名虎山叶、四台花、秤杆蛇药。主产于北部及中部山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1978年采集标本鉴定后,多用于治疗毒蛇咬伤。 三尖杉 又名榧子、血榧、藏杉、桃松、狗尾松、尖松、山榧子、白头杉、岩杉、崖头杉、水柏子、水纵树、白榧,主要含有三尖杉碱类,具有抗癌、驱虫等作用,三尖杉酯碱,是治疗癌症的特效中药原料。三尖杉是常绿乔木。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其种子入药,性甘、涩、平,可驱虫、消积。枝叶入药,味苦、涩、寒,可抗癌。主要药用成份有三尖杉碱、三尖杉酮碱、乙酰三尖杉碱、脱甲基三尖杉碱、表三尖杉碱、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等单体生物碱,共为0.39%。其中三尖杉碱占总碱的50-54%。三尖杉酯碱对动物癌症、肿瘤、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滋养叶恶性肿瘤、恶性葡萄胎、肺癌、淋巴肉瘤,均有较好的疗效或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据香港《文汇报》、《大公报》说,在世界各国早已绝迹,在1980年的中草药普查中,首次发现通江县境内有三尖杉、巴山粗榧、蓖子三尖杉三个品种,分布于北部山区,共10万余株。 龙骨 为古代哺乳动物如象类、犀牛类、三趾马等的骨骼化石,成分主要有碳酸钙、磷酸钙,还含铁、钾、钠、氯、硫酸根等,入心、肝、肾、大肠经,主要作用是镇惊安神,敛汗固精,生肌敛疮,治惊痫癫狂,怔忡失眠,自汗盗汗,遗精淋浊,吐衄便血,崩漏带下,泻痢脱肛,溃疡久不收口,县内诺水河风景区一带有大量恐龙化石,过去群众常挖作龙骨出售,风景区成立后,已经禁止采挖。 二、适宜种植的品种多,种植面积大 通江县中草药事业历史悠久。相传,隋末唐初,药王孙思邈曾隐居城东15公里的药石坡治药著书,石碾石臼至今犹存。民国时期,全县有中医药店149个,饮片及膏、丹、丸、散药店173个,草药店25个。所有的中医药店均挂有“遵古炮制”的匾额,以示店堂所售药材承古有法,炮制有度。“叙化堂”和“永发祥”炮制的饮片,质优色鲜,驰名川陕两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草药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先后成立了中药材科研小组、天麻研究所、名贵中药材科技协会,整理、编印《通江县名老中医经验汇编》、《中医资料选编》,系统总结县内名老中医、赤脚医生和民间草医的临床经验方、祖传秘方,以及川陕苏区和“合作医疗”时期的医药科研成果,为县内中医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县政府于1956年、1978年、1984年、1994年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中草药材资源普查,取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药材生产、科研、购销事业得到空前发展。1961年,县医药公司挂牌收购268种中草药材,共收购635吨,1978年收购762吨,1980年以后,每年收购品种达550个,收购量达1000吨以上。 老区人民聪明、勤劳、善良,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很高,农村居民堂前屋后前常常可见一片小花园,他们久有种植药物以驱虫、防暑、欣赏花色药香的良好传统和习惯,常见的有芍药、莘荑、莲子、薄荷等,据统计,通江县境内有药用观赏花卉175种。部分老百姓有很宝贵的识别、采集、加工、使用地产中草药的经验,成片种植中草药成为专职或兼职药农,把种植药材作为家庭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家种药材有天麻、党参、黄连、金银花、红花、枳壳、杜仲、大力子、黄柏、连翘、栀子、桔梗、木瓜、白扁豆、苡仁、丹参、款冬花、玄参、白芥子、荆芥、薄荷、柴胡、紫苏、白芷、白芍、生地黄、红牛夕、云木香、茯苓、雷丸、大黄、厚朴等34种,全县野生、家种中草药面积约200余万亩,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老百姓对中草药的功效也非常信赖,大家都知道如何炮制、煎熬中草药,有时不辞辛劳,上百里路远求名老中医医诊治。可以说,中草药在我县农村山区有着广泛、深远的市场前景,而我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群众在传统医药文化的熏陶下,有着根深蒂固的情结和持久的钟情。据不完全统计,县经营使用中草药598味,符合国家药典标准的446味,符合部颁标准、进口药标准、四川省中草药标准的82味,无标准、地方习用的70味。 三、技术力量雄厚 卫生资源分布 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725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7个,乡(镇)级卫生院77个,其中中心卫生院14个,普通乡镇卫生院44个,3个办事处医院,村卫生站525个,私立医院1个,个体医疗机构96个,社团医疗机构18个。县、乡两级有卫生人员总数2670人,525个村卫生站有乡村医生1034人。 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牵头的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县卫生局成立了中医股,专门负责中医推广、中药开发工作。县中医院融医、教、研于一体,对乡村中医、中药进行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成为全县中医药开发、利用的龙头。各区乡卫生院均建立了中医科室。民间久有种植药物以驱虫、防暑、欣赏花色药香的良好传统和习惯,常见药用观赏花卉175种。部分老百姓有很宝贵的识别、采集、加工、使用地产中草药的经验,成片种植中草药成为专职或兼职药农,把种植药材作为家庭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家种药材有天麻、党参、黄连、金银花、红花等34种,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技术服务体系健全,技术力量雄厚。全县县、乡、村全民、集体、私营近千家医疗机构和93%以上的个体医疗机构均有进购、炮制、使用中草药的经验,有以中医诊病、以中草药治病的偏爱和传统。2500余名医务工作者中,40%以上系中医中药专业人员或对中草药有一定临床知识,中高级中医职称的达100余人,县中医院何立荣、杨洪成等副主任中医师被推举为四川省名老中医。如果建立中药基地,可以全方位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县人民医院制剂室为我县中草材深度开发,奠定了一定基础。县人民医院于1960年成立了制剂室,生产片剂、丸剂、大输液制剂。以后又逐渐增加设备,现能生产30多种药品,其中,5%葡萄糖注射液、林格尔氏液、利凡诺、奴佛卡因、甘露醇等产品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1993年开始开发中药制品,先后开发丹参葡萄糖注射液、黄芪注射液、抗病毒合剂、健脑散、复方丹芪合剂、银黄散、川芎茶调散、复方紫草油、霍香正气水、小儿消食散、排气散、麻杏止咳糖浆、玉屏风口服液等10多个产品,主供本院自用。其中: 丹参葡萄糖注射液 主要成分有丹参,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急慢性肝脏疾病及其它疾病。自1993年5月由原达县地区卫生局审查批准,投入临床使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例,急慢性肝脏疾病等疾病7530例,除个别病例(脑溢血后遗症)连续用药15天后,出现月经增多之外,其余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黄芪注射液 主要成分有黄芪,属大容量中药静脉滴注液,剂型100ML15G。是补益脾肺、益气升阳的药品,1996年,经巴中地区卫生局检测批准,临床用于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肝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下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肾炎及肾功能衰竭等病症7247例,临床效果满意,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抗病毒合剂 是筛选本院医生临床经验配方。主要成份有野菊花、霍香、板兰根、大青叶、白芷、银花等10余种中草药。通过蒸馏、煎煮、提取有效成分,浓缩精制而成。1999年经巴中地区卫生局批准,临床用于治疗病毒所致的呼吸道感染、腮腺炎病例427例,未发现任何不良反映。但由于应用病例少,对本品的其它作用、不良反应,有待进一步观察。 健脑散 是该院临床医生以天麻钩藤饮为基础进行加减组合的经验方剂。1994-1995年广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取得明显疗效。1996年该院制剂室通过提取有效成分,再经真空喷雾干燥,精制而成干燥粉末状散剂。同年,经巴中地区卫生局批准,临床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失眠、头昏、怠倦、精神不振、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健忘等病症近千例,未见嗜睡、头昏等副作用,且效果优于常用的催眠、镇静药品。 复方丹芪合剂 是该院制剂室根据临床医生经验方,筛选组合,经过提取药物中的有效成分,配制的口服液方剂。主要成份有黄芪、丹参、杜仲、银杏叶等。具有扩张心脑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肌体免疫功能,抗自由基,抗衰老等作用。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慢性肝脏疾患、慢性呼吸系统疾患及老年性疾病、慢性肾脏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病症的辅助治疗。1999年经巴中地区卫生局批准生产,临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急慢生肾脏疾病及老年性痴呆等病症987例,证明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副作用,未见任何不良反应。 由于通江县是国定贫困县,资金紧缺,设备条件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因此,没有获取得国家药物生产的批文和商标品牌,上述产品目前均已停产。 四、开发前景可观 1、建设内容:在通江县境内新建中草药材生产基地及一个年加工中草药2000吨的制药厂,对通江中草药进行深度开发。 2、建设条件:通江县域属温带湿润气候,光热资源充足,十分有利于中草药材生长;通江县是国家确定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县,属“秦巴药材”系统,久负盛名;通江县久有种植、加工、使用中草药材的历史传统;技术服务体系健全,技术服务力量雄厚;交通、通讯便利、能源充足、党政重视、群众积极性高,劳动力富足。 党政重视,群众积极,劳力充足。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牵头的中医工作领导小组,县卫生局成立了中医股,专门负责中医推广、中药开发工作。县中医院融医、教、研于一体,对乡村中医、中药进行技术培训的业务指导,成为全县中医药利用的龙头。各区乡卫生院均建立了中医门诊。民间久有种植药物以驱虫、防暑、欣赏花色药香的良好传统和习惯,常见药用观赏花卉175种。部分老百姓有很宝贵的识别、采集、加工、使用地产中草药的经验,成片种植中草药成为专职或兼职药农,把种植药材作为家庭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家种药材有天麻、党参、黄连、金银花、红花等34种,并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交通成网、通讯便捷,能源充足。全县已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实现了村村通。100%的乡镇、80%的村社通公路,全县通车里程2672公里,其中,水泥路与柏油路达430公里,形成了通巴、通达、通前、通铁路为骨架的交通网络,七条出境公路直接与重庆、成都、广元、汉中、达川、巴中、万源相连。县内有中型火电厂1座、水电站2座和110千伏输变电站1座,农网改造已全面完成,实现了与国家电网的并网,能源有充分保障。 优惠政策。中药材加工建设用地,可以通过承包、租赁、拍卖、出让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对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可以减收30%的土地使用金,出让金可以分期付款。林业部门对建厂所需木材,简化手续,减免有关费用。税务、工商部门在建厂投产3年内免收一切税费,3-5年内,减半收取。对开发利用荒山种植药中药材的,实行土地使用权50年不变,可以减免土地出让金。环保部门免收排污费用。简化对外来投者注册、登记、年检、资质审查、项目审批等程序,按照公开、公正、高效原则,在政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理。 3、建设项目及生产规模 通江中药材已被公认为绿色药物,长期以来受到世人的青睐,保健药品的开发方兴未艾,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健药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前景辉煌。通江县委、政府希望通过招商引资,与医药科研单位、医药集团合作,依托外来经济实力、高新科技和商标、品牌,对通江中草药进行大规模深度开发,形成特色支柱产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把产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以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经过反复筛选、论证,县卫生局愿意与投资商联合开发,广泛挖掘中药材潜力,诚招有意投资的科研单位或医药集团,组建大巴山通江中药材综合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县卫生局以技术及土地资源为资本金入股,约占股份的40%,合作方以现金投入方式入股,约占股份的60%,在通江县兴办中草药材基地及深加工制药厂。 A、中草药材基地建设。计划投资4500万元,在专项资金小额贷款支持下,农户分散种植,集中供种,集中技术指导,集中收购,集中粗加工,建成一个公司加农户的中草药材基地,年采收中草药材3000吨-5000吨。 B、中草药材深加工厂建设。利用通江县的中草药材资源,生产单味干浸膏,经过县内可行性论证的参考产品有当归、川牛夕等18种共500吨,初步预算,只需投资514.67万元,即可建成一条单味中药干浸膏生产线。 制作程序是:中药选择→制作饮片→提取挥发性成份→浓缩→干燥→制粉→质检→包装→成品。 建设生产线所需的投入估算为:总投资514.67万元,包括以下项目:基建工程:216.42万元。包括主体工程: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按单位造价540元/平方米,计140.4万元,其中,前期工程准备费37万元,配套设施22万元,税费17.02万元;设备设施费:138.75万元;人才培训费:62人次,59.5万元;周转流动资金:100万元;年产值可达7300万元。项目单位成本估算如下: 品名 生产成本 县内可提供数量 当归/川牛夕/龙胆草/知母 .4元/吨 210吨/年 丹参/生地/茜草 .4元/吨 150吨/年 白芷/续断/姜黄 .4元/吨 55吨/年 茵陈/鱼腥草 9325.4元/吨 60吨/年 苦杏仁/法半夏 .4元/吨 10吨/年 石斛/麦冬 .4元/吨 6吨/年 杜仲 .4元/吨 4吨/年 桔梗 .4元/吨 5吨/年 4、生产品种及市场预测 A、待开发产品。县境内具有丰富的资源,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初步开发尝试,具有巨大开发潜力。 银耳保健药品通江银耳既是一种珍贵的保健食品,又是一种名贵的中药,属上八珍之一。据汉《神农本草经》和明《本草纲目》记载,银耳白如银,形似菊花、鸡冠,长于古树,味甘辛、清肺热、济肾燥、强心神、益气血。医家对其崇美之词,几近传奇。据说明嘉靖皇帝朱厚聪崇奉道教,由于常服丹药,心神烦燥,彻夜难眠,一位国医告诉他,银耳能治此症,朱厚聪遂派人四处搜寻,终于在四川、福建、贵州、云南等地找到了银耳。服后确感心神安定,便下令上述地方年年进贡银耳,作皇家养生益年之品。清宫太医张容川在《本草问答》中记载:“慈禧痢下,百医莫治,容川投银耳汤一剂,服后立愈,慈禧自此常服之”。另一位清宫御医张红安在其《本草诗解药性论》中更称银耳有麦冬之润而无其寒,有玉竹之甘而无其腻,诚润肺滋阴要品,为人参、鹿茸、燕窝所不及。据《中国药典》(90年版)、《神农本草经》、《本草再新》等书记载,其性味甘平,主要作用是补肺益气、滋阴润燥,养胃生津。用于病后体虚、肺痨咳嗽、痰中带血,大便秘结,虚热口渴。 通江银耳历史悠久,渊源神秘,功效奇特。虽在明代就知名于世,但其声誉的显赫却在晚清。到20世纪初,通江银耳已走向世界。1918年,有八名英国人专程来通江考察银耳生产,并购买银耳。20年代,重庆、上海一些商家还专门派人常住通江涪阳坝,采购银耳,分别由渝、穗、沪空运至新加坡,再转销东南亚及欧美各国。故涪阳坝过去有“小上海”之美誉。 为了展示银耳风采,宏扬银耳文化,1991年春,通江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定,每年九月九日为“通江银耳节”。在首届“通江银耳节”上,通江银耳以其悠久的历史,天生的丽质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博得国内外数千名客商的一致赞赏。1995年,国务院有关部委正式命名通江县为“中国银耳之乡”。从此,“通江银耳”以“中国银耳”的合法代表,登上了世界特产的殿堂。 通江银耳的外形似鸡冠花,呈米黄色,含人体所需的十八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其发源地在陈河、涪阳两乡,这里的耳农对银耳起源的解释是“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他们认为银耳是老天爷赐给他们的专利,所以,每年砍山、接种、排棒、进堂、采耳,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 陈河、涪阳两乡的自然气候,有一种奇特的规律:这里群山环绕、林木丰茂、漫山遍野,全是青杠树。每当日落之后,缕缕地气从草丛中冉冉升起,团团雾气也徐徐自天而降,到子夜时分,地气和雾气相互交接,融汇成棉花状的白色云团,在树林间翻滚,在山坳里扭结,变幻成各种稀奇古怪的形态,景象十分壮观,简直就是《易经》所谓“天地交泰”的形象显现。这个过程一直要延续到第二天十点钟左右,云团才慢慢散开,形成薄雾,最后完全消失。下午日落之后,又开始重复上述过程。所以有人说:通江银耳,是天地灵气所化育,日月精华之结晶。近几年,一些地方采用人工方法,模拟这种气候条件,虽然也培育出了银耳,但与传统的通江银耳相比,不仅质量天差地别,连外形有也炯然不同。 通江银耳与福建(三明、古田)银耳特点的比较 比较项目 通江银耳 福建银耳 朵形 多鸡冠状,少菊花状 多菊花状,少鸡冠状 采收期 短 长 环境要求要求较低的温湿度 温度22-25C,湿度90% 自溶情况 易自溶 不易自溶 鲜耳弹性 弹性大 弹性小 泡松度 20- 10-30 蒸煮 易煮烂,不见原朵形 不易煮烂,仍见原朵形 基质适应性 适应在壳斗科树上生长 适应性广 通江银耳对寄生体的选择十分严格。它不仅要求用青杠木作载体,而且对青杠木讲究“座七砍八”,即选择生长已满七年的青杠树,于第八年砍来种耳,生长期未满七年或超过八年的青杠树所产的银耳,质量都不理想。大概因为七年生的青杠树,正处于生命周期的“帝旺”状态,此时所含银耳生长需要的各种养分和元素最旺盛、最充分、最适度吧。传统的通江银耳从砍山到烤制,有一套十分严格的特殊工艺程序,砍山的时间、裁木的刀法、发汗、排棒、进堂以及采摘、淘洗、串选、烘烤也都有独特的技术要求。特别是烘制很有讲究,必须用青杠木烧制的“杠炭火”慢慢烘干,用其它杂木炭或电烘箱烤制出来的银耳,其色泽、润度、韧度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将损坏银耳内部的营养成份。 目前,通江县共有耳林资源近100万亩,银耳产区也由陈河、涪阳两乡发展到40余个乡(镇)。县、乡(镇)分别成立了生产科研、技术咨询、产品开发、产品营销等配套服务机构。特别是近年来,县委、政府注重改革开放,依托国内外高科技部门,开发银耳系列产品,先后已开发出银耳酒类、银耳食品、银耳固体饮料、银耳化妆品等四个系列、30多个名优特产品。有八个产品获省、部级金、银奖。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等原因,效益不太显著,目前大部分已经停产。 通江银耳分段木银耳(即自然银耳)与袋栽银耳两个品种。据《四川省中药材标准》测定,通江段木银耳的主要成份有: 蛋白质……………………………………6.7-10% 碳水化合物…………………………64.92-71.2% 无机盐……………………………………………4% 水份…………………………………15.2-18.76% 粗纤维…………………………………2.4-2.75% 脂肪……………………………………0.63-1.28% 灰分…………………………………………5.44% 灰分中含硫、磷、铁、镁、钙、钾及钠等多种元素。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青海省畜牧科研所、北京市食品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商品学教研室,分别对袋栽通江银耳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检测。其中,1983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商品学教研室化验的结论如下: 水份……………………………………12.57% 蛋白质…………………………………5.39% 脂肪……………………………………1.78% 总糖……………………………………72.46% 粗纤维…………………………………0.91% 2003年7月,四川省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对通江段木银耳原浆液作了进一步检测化验和分析,结果证实,通江银耳所含氨基酸,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氨等18种之多,总含量为0.195-0.197%。 综上所述,如果利用高新科技,开发通江银耳原浆口服液,仅此一项,按通江现有资源计算,年产量可达到300万支,实现产值9000万元。 木耳保健营养品又称树鸡、木蛾、云耳、耳子、黑木耳等,为真菌类担子菌纲木耳属植物木耳,子实体胶质半透明,有弹性,薄片耳状,直径达12厘米,厚约2毫米,以侧生短柄固着于基质上,边缘不整齐波状,外面紫褐色,密生柔软短毛,子实层发达,淡紫褐色,孢子弯长方形或圆柱形,木耳干燥时呈不规则的块片,多卷缩,表面平滑,带革质。质脆易折,以水浸泡则膨胀,色泽转淡,有微香,以干燥、朵大、肉厚、无树皮、泥沙等杂质者为上品。 木耳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主要为D-甘露糖)等,据检测,1公斤木耳含蛋白质53克,脂肪1克,糖325克,粗纤维35克,灰分29克,钙1785毫克,磷1005毫克,铁925毫克,胡萝卜素0.15毫克,硫胺素0.75毫克,核黄素2.75毫克,尼克酸13.5毫克,糖中有甘露聚糖、甘露糖、葡萄糖、木糖、葡糖醛酸及少量戊糖和甲基戊糖。干木耳所含磷脂为卵磷脂、脑磷脂及鞘磷脂,甾醇主要是麦角甾醇和22,23--二氢麦角甾醇。 木耳性味甘、平。其功能是补气血,润肺,止血。主治高血压、血管硬化、眼底出血,痔疮出血、大便干结,月经过多、淋漓不止、赤白带下等症。 通江境内现有耳林资源100多万亩,年产量在130万公斤以上,目前仅作特产食品推向市场,若能用高科技开发为系列保健营养药品,产值可达到4000万元以上。 B、已研制产品。以通江县人民医院制剂室已经初步研制成功的十多个产品为的基础,增加设备,扩大规模,提高科技含量,投入批量生产。其中: 丹参葡萄注射液 所需中药原料县内每年可提供公斤,生产100万瓶,年产值可实现800万元。 黄芪注射液 县内每年可提供1500公斤,生产100万瓶,按目前通江县人民医院使用的价格计,年产值可实现1000万元。 抗病毒合剂 所需中药原料,县内品种齐全,不需外购,每年可提供公斤(其中,野菊花250公斤,板兰根、大青叶各5000公斤),生产50万瓶,年产值可实现500万元。 健脑散 县内每年可提供其中药原料公斤,生产100万袋,年产值可实现750万元。 复方丹芪合剂 所需中药原料县内均有,每年可提供125吨,生产50万瓶,年产值可实现750万元。 此外,还有银黄散、川芎茶调散、复方紫草油、霍香正气水、小儿消食散、排气散、麻杏止咳糖浆、玉屏风口服液等10多个产品,亦有显著疗效,且市场前景看好,可以大量生产。所需中药原料,县内品种齐全,不需外调,每年可以提供300吨。按目前通江县人民医院使用的价格计,年产值可实现1000万元。 投资分割设计及产出估算 项目总投资8000万元,其中,中药材基地投资4500万元,主要用于:土地租赁费、土地改造、住地基建、药材种植工具、运输工具、药种采购、公路建设、办公设施、人才培训及流动资金等。 中草药深加工项目建设,拟投资3500万元,主要用于:报批土地使用权、土建工程、制药设备、运输工具、办公设施、流动资金等。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万元以上,年可实现税、利4500万元。 2017年3月3日 郭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协会员(0009),巴中市作协会员 地 址:四川省通江县诺江镇石牛嘴红峰大厦五楼——通江县医疗保险局 联系电话: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