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丰富性存在 |
正文 | 丰富性存在 “楼上老板嘞!楼上老板嘞!” 有人喊我,我站在吧台向楼下一看,门前站着楼下网吧老板娘,她弯腰将一袋东西放在楼梯口。 “我就不上去了,家里菜苔子疯长,吃不完。” “天天都吃你的菜,真不好意思,谢谢哈!”我说完,跑到楼下把菜苔子摞上来。 虽然在网吧楼上住了快两年了,我至今都不知道楼下网吧的老板和老板娘,姓啥叫啥。我这人一直不喜欢记住别人的名字,有时候,别人说过几次,时过不久,我也会忘得一干二净。所以,许多以前共事的朋友,或者一些熟人,我都不记得他们的名字,再次邂逅,往往半天想叫不出对方的名字,非常尴尬。 我在农村生活近二十多年,村庄里树林里,村外的田野上,还有附近的山上,有各种各样的鸟儿,形象各异,叫声又各有不同,但是,除了燕子,麻雀,这些最常见的鸟儿,其他,我都不知道它们的名字。还有生长在门前屋后、田野山岗、森林河畔的各种花儿,虽然,我大约知道上百种颜色各异,香气不同的花,但是,除了最常见的月季、美人蕉、栀子花、荷花、桃花、梨花、野菊花、曼珠沙华、以及各种蔬菜上的花以外,我几乎不知道它们的叫什么,作为一个男孩我羞于向大人们求问它们的名字,虽然,我打心眼里想知道,想细微地了解和记住大自然中各种动植物的名字,以备将来写作之用。但是,当斗胆求教时,也多有碰壁,父辈们对野生动植物的名称也知之甚少。这样一来,虽然,我在文学上一直执有梦想,但不敢放下包袱,勇往无前地去追求,每当我阅读大师的作品时,他们可以随口而出各种动植物名称,而且述说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世界是如此浩瀚,万物是如此丰富性地存在,而我连起码的概念都没有,怎么成就文学之路? 在我眼里,每个人、每一种事物,都是以自身的丰富性存在于这个浩瀚无边的世界里的。中国人喜欢把人分为好人和坏人,即使是孔子这样伟大的人物,一时有人称他为好人,一时有人称他是坏人,其实,他的丰富性岂能用“好人”和“坏人”来区分或者概括的?中国人历来喜欢争论,大约也是二维思想的缘故,不是坏人就是好人,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不是站在我一边就是站在我的对方,不是敌就是友。 在爱情方面也是如此,或者爱、或者不爱,或者“爱”、或者“恨”。人性的复杂、易变决定着情感的复杂。我非常喜欢劳伦斯笔下人物,为小说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入迷。在他的小说里,可以清楚地看清人的本性,以及本性在环境变化中折射出来的色彩斑斓的光芒。 譬如在《恋爱中的女人》有一段非常精彩的心里描写(由于第三者洛克闯入,加速了戈珍和杰拉德无法融合的爱情破裂 )。 “叫你小姐好吗?”他(洛克)恶作剧地问。 她看看他,有点烦。 “我还没有结婚呢。”她颇为傲慢地说。 她的心像一只受惊的鸟儿在狂跳。她知道她这下残酷地伤害了杰拉德,有点不忍心。 杰拉德笔直站着,脸色苍白但表情平静,像一尊雕塑。…… 戈珍不知道说什么才能缓和一下这里的空气,为此她着实难过。她苦笑着看看杰拉德,瞟他一眼,几乎是在讽刺他。 “尊重事实吧。”她说着做个鬼脸。 可现在她又一次受着他的控制,因为她给了他这样的打击,因为她毁了他。她不知道他怎么能承受这个打击。她看着他,发现他很有意思。一时间她对洛克都没有了兴趣了。 杰拉德最后站起身来,款款地走到教授跟前同他讨论歌德来。 杰拉德今晚这么好对付引起她的好奇心。他似乎没生气,也没有反感,只是看上去很无辜、纯洁得出奇,真帅。他有时一显出这副若即若离的样子她就着迷。 这一晚,她一直懊恼地等待着。 她向他的房间有去,心里爱他爱得发疯。他是那么美,让她无法接近。他吻了她,他是她的情人,令她感到十分惬意。可他没有明白过来,仍然显得那么遥远、淡然、毫无感知。她想对他说什么,可他那副纯真、毫无感知的样子让她无法开口。这下她感到痛苦,她又闷闷不乐起来。 到了第二天早晨,他开始用有点厌恶的眼神看她,目光里透出某种恐惧与仇视。她恢复了原先的面目。 这是劳伦斯众多有关爱情复杂心理的绝妙文字之一,虽算不上经典,但他已把爱情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了。戈珍在洛克的诱惑下,毫无情面地公开跟杰拉德决裂,但内心的某一面还深爱着他,迷恋他,想拥抱他;另一面讨厌他仇恨他,她要摆脱他远离他,在摇摆之间,终于冲动地决裂了。杰拉德彻底被戈珍击溃了,他已没有力气与她战斗,没有信心再去爱戈珍、再去拥有她,他的心坍塌了,但他还装作超脱,装作若无其事地与别人交谈,其实,他的内心里升起了无比的仇恨,要杀死戈珍。爱——要融为一体,恨——要彻底毁灭对方,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内心,时刻在转换变化 ,这就是爱情,最真实最深邃的爱情,没有谁能把爱情写得如此暖意融融又鲜血淋漓,写得毫发可见。爱情如此复杂多变,何况拥有众多复杂情感的人。 在中国小说家中,我曾经非常喜欢邹志安,他的小说曾一度颠覆了我在小说里看到的人物形象,其他小说里如果写一个正面人物,一直是褒义词形容,始终是光辉的形象出现,而在邹志安小说里,他的人物在这个人心里是高大完美的,而在那个人心里却是残缺讨厌的,并不是用一种形象出现,这样更加真实贴近实际生活。 中国散文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做文章;中国小说一般都是围绕人物形象泼墨刻画,并不刻意表现人的复杂性和人的真实面貌,这样虽然主题鲜明,但显得呆板单调而且乏味。 万物在人没有命名之前,都是本质性存在,具有多样性,有无限命名的可能,但是人有了意识,有了文化,开始将与人类联系起来的东西都冠上名字,而且确定一个定义,以方便人们认识、交流、传授。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概念来确定事物的本质,那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认识本质必须摆脱概念,从事物的内在去认识。 现实是,人们往往通过概念来认识事物,以先入为主的概念定性某些事件和事物。这种认识方法是本末倒置了! 收起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