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川东北行记
正文

前些年,工作繁忙,加上家庭经济比较拮据,一直没有机会出去旅游。几十年以来,我的日常生活范围大约固定在五十公里至一百公里的半径之内,对外界的感知,尽获于书本和电视。后来在新浪网建了博客,看了很多远行博友的叙事,窥知远方风光无限,便时时有远行的冲动。

因为去巴中探望地震中给我很多关爱和帮助的友人,开启了出门远行的窗户,于是就有了这篇《川东北行记》。

本文以近似白描的手法,详述此次出行的各个细节,以便几十年之后,后人们能从文章中比较详细地了解到我们现在的生存状态。

一、兴奋紧张备出行

以前没有出过远门,甚至没有坐过火车,因而缺乏远途旅行的经验,跟着感觉走可能也不会错。首先确定出行的时间。用短信给友人作了联络,告知到达的大概时间,以确保到了巴中后他在那里,以免出现“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遗憾。其次,从网上查询天气情况,以保证出行时段为晴天,增加旅行的安全系数。第三是确定旅行路线。到车站看了一下,都江堰并无到巴中的直达车,能够到达巴中附近最近的线路只有到阆中或广元。在网上查了一下,阆中为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根据行车时间,到达后尚有半天时间用来古城观光。于是决定先走都江堰--阆中这条线路,返回时由广元乘火车到成都,再由成都返都江堰。为了在旅行途中不至于迷失方向,特地花了22元钱,买了一本四川交通地图册,以便随时查找自己身处的位置。

确定了出行时间,便果断的到车站购了车票。都江堰到阆中,车票价114元,加上保险费3元,计117元。付出117元的费用,便可到古城阆中观光了。考虑到这次出门大概要三四天的时间,背包里自然要准备另一套衣物,以便途中换洗。当然,洗漱用具也一并带上。外出旅行,身份证是必备之物,现在实行实名制,买车票、住宿都要用到它。

与友人已经四年未见面了。按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多少要带点礼物,才合礼仪。带什么礼物好呢?前几年可能会带点粮食、肉类,但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吃穿都不是问题,且全国各地都有超市,购物也方便。考虑了半天,觉得带点都江堰产的茶叶比较好,也符合“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古训。

临出发前,发现手中的笔记本快写完了。本人坚持每天写日记已有二十几个年头,出门在外,见闻多,写日记是大事。于是立马换了一本新的笔记本,除了在封面写上姓名、编码之外,本人喜欢在每本笔记的扉页上抄上一首古诗以明志。随手翻了一下案头的《唐诗三百首》,恰好看见《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时,写给在长安家中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难道与李商隐有缘?抑或是此行巴山是冥冥中早有安排?于是欣然提笔,将此诗记于笔记的扉页,作为第一次远行的纪念。

四川有山水相依之“巴山蜀水”的美名。余秋雨先生“问道青城山 拜水都江堰”名句,更是将“蜀水”推到极致。久居拜水的都江堰,从小就常观滔滔岷江洪水,在岷江边度过了无忧的童年。及至成人后更熟知“古堰分水四、六开,水旱从人丰年来,千里沃野,谓之天府”,对水可谓知之亲之久矣。现在建成了紫坪铺水库,更是一潭清泉,常年不息。可以说自己是在浓浓的水文化哺育下而成长的。但对“巴山”却知之甚少,而心却早已“向往之”。

巴山,我来也!

二、轻轻的我走了

所乘都江堰--阆中的长途客车,全程行驶时间长达近七个小时,早上7:00点钟就要出发。出行的头天准备好了行装,由于担心遇降温天气感冒,多带了一套厚一点的衣服,背包显得臃肿了一点。女儿大学已毕业,加之有留学的经历,曾经从东半球飞到西半球,坐火车从成都到福建,从福建到天津,从天津到哈尔滨,长途旅行已很有些经验了。她笑侃我说,看你的背包就知你没有出过远门,如果只在外待两三天的话,根本不需要带这些衣服。后来这些衣服果然未派上用场,原封不动的带回,白白浪费了旅途的有效精力。此是后话不提。

当天恐误了车站发车时间,早上5:30手机闹铃响就起床。洗漱收拾,和妻道别,背上行李出门。一弯残月斜挂在西边的天空,似乎快要掉在远处黑黝黝的山头。街灯光晕散漫朦胧,整个城市似乎还在梦里。正是仲春时节,路旁绿化带中各类鲜花竞相盛开。行走在宽阔的街道,车辆稀少,清风徐徐,丝丝清凉,顿有心旷神怡,精神焕发之感。

行不远,一出租车飘然而至,径直停在身边。此时公交车还未开行,这样背着背包急匆匆在外行走必定是赶时间的主。司机已经不需要询问你需不需要坐车了,这时候,语言是多余的,我的身体语言已经表明需要出租车。司机不需要问,我也不需要答,互相都能领悟对方的想法。于是坐上出租车,直达车站。

将行李在站口过了安检。行李在安检机的传送带上过了一下,也就几秒种的时间,但经过这个环节,就杜绝了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的可能,保证乘客乘车安全。在候车厅坐了约三十分钟,觉得肚中有点饿了。原本考虑到车行高速路,停车休息时间有限,不准备吃早饭。但见站门口就有卖小吃的,便去买了发糕和叶儿耙各一,都是一元钱一个,热热的,很实惠。

6:30开始检票上车。长途客车上进门的地方安装了热水器,行驶途中旅客可以随时喝上热水,车身低层可放大件行李,整个设计还比较人性化。我想,如果哪天长途车能安装上简易厕所就更好了,毕竟上了高速之后要连续行驶很长时间才能进服务区休息。特别是对老年人而言,长时间不上厕所确实有点难熬。

7:00钟,客车正点发车。但40多个座位的大客车,只坐了十几位乘客。后来到郫县车站又上了些旅客,车几乎满员,于是复上高速,全速向目的地进发。

车过成都,转入往东方的成南高速。上了成南高速,地势由平原过渡到浅丘陵,土地的颜色也由黑色变为暗红色。四川盆地由川西平原和川东丘陵组成,也就是说,客车已由川西平原进入了川东丘陵地带了。

相比较而言,川西黑色土壤要比川东红土壤肥沃,物产自然要丰富一些。

记得上中学时,一位教学严厉的老师常“骂”学习不专心的我们说:“人家川东的学生学习都很刻苦,成绩普遍优异。我们这边的田肥得流油,大白米产得太多,你们吃饱了不知道努力学习。”言下之意,我们这边的自然条件好一些,但我们学生的学习却不是很好。后来才在地理课上得知,川西平原因有都江堰的灌溉之利,“水旱从人,物产丰富,民不知饥馑”。其实,“天府之国”的范围,主要是指都江堰灌区之内的川西平原。而川东土地比较贫瘠,尚有干旱和水涝之害,老百姓的生活自然要过得苦寒一些。

三、红色土地画中游

汽车行驶在往东方的高速公路上,道路在浅丘陵之间蜿蜒穿行。春意正浓,阳光普照,远处、路旁清幽幽的麦苗正趁着春天的气息长得起劲,一块块金黄的油菜花田块镶嵌其中,愈发显得金黄耀眼。更有一棵两棵的桃花点缀其中,更显娇艳。乡间小径窄窄的,细线一般在田野里若隐若现,直通到远处树林边的小楼前。

间或有大小不一的池塘,平铺于小山坡下,农家房前,春风轻轻吹皱一池碧水,泛起点点金光。三两只鹅,或四五只鸭,在水面闲逸,不慌不忙地梳理羽毛,为即将举行的恋爱之舞装扮新装。

不远处长满柏树的山丘,似有阵阵青烟升起,恰恰成了这鲜艳春色的背景。车行在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似有进入桃花园之感。想孤烟大漠的寂静,荒凉戈壁的单调,此番不就身处画中了么?眼见远处农家小院前盛开的艳丽桃花,以及在桃树下进出的若隐若现的身影,一首诗突然闪现于眼前:“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代书生崔护,去长安应试,未中,比较郁闷。一天,他喝了酒之后,到城南郊外散心,见到一户花木丛萃而门户紧闭的人家,便上前叩门讨茶解渴。半晌,只听一位少女从门缝里问话,他对以姓名,那少女转身取来茶水,便倚在门前桃树下。崔护一边饮茶,一边寻找话题,想和她攀谈几句。那少女虽没有答话,然“目注者久之”。崔护饮茶之后,便起身告辞,那少女送至门,回顾秋波。时隔一年,崔护情不可抑,又于这一天去寻访,只见大门紧锁,空无一人,崔护便在门上题了这首诗,怏怏而去。

如果诗人生在今朝,则只须打听到少女的号,网上“细观其玉照 留言吐芳心”,就不会有如此的惆怅了。但同时也就不会有在千年之后,仍让我们回味无穷的《题都城南庄》这首诗了。我想,现在房子里漂亮泼辣的川妹子是不会呆在家里闲看春色的,恐怕早已出门打工或上学去了。真想下车去,随便走进一户人家,坐到桃花下,和家里的老爷爷老奶奶喝喝茶,聊聊天,听听他们对春天的绵绵细语。

车窗外,蜂舞鸟鸣,花香阵阵,车内乘客也是满脸春色。一位老大姐,自豪地谈起她的儿子。原来其子大学毕业,到成都工作几年了,收入还可以,在都江堰买了房子,把她从阆中老家接到都江堰享清福。养子成人成才后的成就感溢于言表,只是孩子忙于事业,近三十了还未成家,成了老姐姐的一块心病,此番回阆中就是为孩子的亲事奔忙。看来,前几年电视剧里面的一句台词:“生活就是一团乱麻,总有解不开的小疙瘩”,归纳的很精辟。生活中总是有让人操心的事。我的看法是,操心也好,顺心也罢,多增加一些人生体验总是好事。

车到遂宁高速服务站,司机安排大家下车休息一下,同时特别提醒上厕所的旅客,返回时不要上错了车。曾经有独自出行的老人上错了车,因为车未满员,司机也未认真清点人,等到发现错误时,车已行到邻县了,凭空添了很多麻烦。今天清点乘客后,两个司机换班,继续向目的地进发。这样倒能避免长途疲劳驾驶,保证行车安全。

邻座的L先生领了老婆、儿媳妇及孙子往西充县走亲戚。他很健谈,说前几年在家搞养殖业,赚了些钱,生活有很大的改观。现在家乡规划为城区了,自己又到外面承包工程,家庭收入节节高,生活已是小康了。

他兴奋地谈到昨天在家给孙子做“周岁酒”的事。现在是独二代了,七、八个大人围着一个小人转,周岁生日庆贺活动自然是马虎不得。办了十几桌酒席,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坐了一院子,好不热闹。只是大家平时都吃腻了肉食,尽拣清白菜叶吃,酒席上的炖整鸡、整肘子,几乎没人动过,很是浪费。但是,如果不要这些大菜,则酒席又显得单调,烘托不出孩子周岁生日的气氛,然而做了又是极大的浪费,他自己是左右为难。

看来,这里面有个我们中国人特有的面子问题。大家都知道那样会造成浪费,但又不愿第一个去改变一下。然而,如果在孩子生日的时候,像西方人那样,每人一杯红酒、一团生菜叶、几片面包、一点甜食,放点音乐,跳跳舞,又显得太单调,也不合我们的传统习惯。如何改革我们传统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确实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的问题。

谈到现在发达的交通,L先生更是深有体会。刚结婚时,他从都江堰到西充县的岳母家,途中要转几次车,在黄泥碎石的路上颠簸两三天才到。那时坐的是“老解放”卡车改装的客车,车行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车窗玻璃吱吱作响,似乎随时会掉下来。坐在上面,和坐在拖拉机上没有什么区别。晴天,车子简直就在灰尘中穿行,雨天,则泥浆飞溅,车窗上一层黄泥,坐在车里,几乎看不见外面的景色了。好歹到了岳母家,感觉全身都抖散架似的,休息几天下来,全身都还在疼。鉴于交通的艰难,兜里钱也少,那时要好几年才回一趟岳母家探望。而今高速如飞毯,坐在快速平稳的车里,几个小时就到达,有时一月里要往返几次,这是在前些年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说话间,他的孙子哭闹起来。其儿媳妇赶紧到车里饮水机上兑了奶粉。孩子喝上甜甜的奶汁,又现出天真的笑容来。L先生的儿子、儿媳属于第一代独生子女,儿媳家在阆中城里,房子就在嘉陵江边,家境也好。两家由于只有孙子一根独苗,儿子儿媳平时像候鸟一样,这边住一段时间,那边住一段时间,在两个家之间“飘”,倒也让两边的老人都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车到西充,他一家欢欢喜喜的下车去了。一生中能遇见几个健谈的人也不容易,遗憾的是,没有留下他的电话号码。

四、古城阆中观圣贤

车又过南部到阆中,刚是午后一点钟光景,仲春时节的阳光正旺。因为早上出门时还有点寒意,所以穿得较多,现在突然走进热烈的艳阳里,一下感觉闷热得有点难受。本想找个旅馆住下,洗个澡,但想到明天一早还要往巴中去,觉得还是先购妥明早的车票稳当些。但在车站行车路线表上找了半天,却没有到巴中的线路。心里一下有点紧张起来,难道出行的第一站就搞错了?但根据常规判断,阆中和巴中相邻,应该有客车开行。后来到售票窗口问了一下,方知下车的地方是新站,到巴中是在城市另一端的老车站购票、乘车,虚惊一场。

于是往站外走。车站周边的商铺里都在出售张飞牛肉,还在高速路上就见到阆中的“张飞牛肉”广告,看来确实是本地的特产。据说张飞牛肉在清代乾隆年间就远近驰名,已有二百年历史,民国时期在成都“劝业会”上又曾被评为“上等食品”。问了一下,约200克包装的牛肉,要价15元,按本人的消费水平,价格可能偏高了点,加上天气太热,也就打消了品尝的念头。

因为是第一次到阆中,对城市交通不熟悉,天气又热,也不想去挤公交车,便打个的,直奔老车站,花费14元。路上和司机聊了几句,得知现在出租车每月要上交“规费”近400元,维修、燃油都要自己打理,感觉压力很大。在我的印象中,出租车司机应该属于高收入群体,改革开放刚开始的80年代,那时拥有一辆私家车是何等荣耀。想当年的哥还是空姐的结婚首选,但现在的收入有时比在外打工还少,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

谈话间,车窗外闪过“状元坊”,金黄的字体在阳光下格外耀眼,感觉古城就在身边。在老车站前下了车,入站购票。里面设施比较简单陈旧,面积也不宽,似乎不久之后就要撤销的样子。用去44元购了第二天7:30到巴中的车票。

随后出站找旅馆。车站附近的街道都在整修,施工车辆在烈日下紧张作业,路过的汽车扬起阵阵灰尘。车站边倒有几家旅店的招牌很显眼,但有心躲避灰尘,不想在这边住,又恐住得距车站太远,误了明天的班车。

正踌躇不前时,街对面不远处“张飞旅馆”大字招牌猛然映入眼帘。那里距车站也不远,且到了阆中,感觉入住张飞旅馆另有一番意义,于是背着简单的行李赶过去。在旅馆服务台的电脑上验了身份证,交费100元,另交100元的押金,服务员开具了收据,给了房间的电子卡,便获得了一个临时的休息场所。

进得房间,马上洗个热水澡,除去半天的疲劳。又用房间里的电热杯烧了开水,取出随身带的茶杯泡了茶。趁着喝茶的空闲,给家人发个短信,报告已平安到达阆中,让她们放心。独自出门在外,就像飘在天空的风筝,亲人的牵挂就是那条细细的长长的线,不时牵拉一下,心里要踏实一些。

见时间刚过午后两点许,则有近半天的时间畅游阆中古城。向旅馆的工作人员打听了古城的大概方位,便提了茶杯出门。出旅馆大门左拐,在第一个路口再左拐,一直往前走。似乎早已与阆中相识,走在街上,一点也没有陌生的感觉。街上店铺林立,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细看一下,此街名“晋贤街”,于是放慢脚步徐行,这才符合“晋贤”的起码礼仪。

行约二十多分钟,仍不见古城倩影,正待向路人打听,抬头望见“张飞庙”的指路牌,看来今天与张将军有缘。按路牌指示右拐,行不远,即望见立在老街中的“状元坊”。

我终于走进阆中古城了。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向为古代巴蜀军事重镇,列中国四大古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号称全国四大古城。)之一。此地土肥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

阆中汉为巴郡,隋时改称阆内县,宋以后称阆中,历代多为州、郡、府之首府所在。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

阆中奇特的风水格局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唯一性。古城山锁四周,水绕三面,至善至美,自然天成,是为中国传统的理想风水格局之现实范本,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座“风水古城”。风水宝地孕育出伏羲之母华胥、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尹陈二氏兄弟状元等本籍俊彦;还吸引了杜甫、陆游等文人墨客流连其间,滕王元婴、张飞等王公重臣镇守其境,袁天罡、李淳风等名人大师寓居其地。我心早已“向往之”,而今走在古城的街道上,怎不万分的激动?

迎面而来的第一道风景便是先前坐在出租车里一晃而过的“状元坊”。一座牌坊,横立于老街入口处,很有点唯我独尊的气势。据史载,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贡院,现仍完好地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十年寒窗无人晓 一朝成名天下知”,望着在阳光里泛着金光的牌坊,耳边似乎回响起当年状元郎衣锦还乡,在街上披红挂彩骑马巡游时的锣声。

老街果然名不虚传,里面没有一座现代建筑,皆为明清以来的旧貌。木结构的低矮瓦房,一间连着一间,铺面旁重叠的斑驳铺板,想来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只是寒来暑往,斗转星移,老街早已物是人非,穿长衫的走过去了,留长发辫的走过去了,而今坐在铺面里的,尽是用了手机聊天的现代人。一间一间的铺面望过去,也尽是现代商品,如果时光倒转千年,这些铺面里摆放的是什么东西?是军粮吗?麻袋吗?铁器吗?烧饼吗?线装书吗?我想,从宋朝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上,应该能找到些答案。

漫步老街,颇有似曾相识之感,一点也没有身在他方的陌生。或许,前世的什么时间,我就是老街的居民。向前走,一座高高的鼓楼耸立在老街的十字街口,当年的更夫或值守的军士,应该从这里出发,巡视全城。伴随着铿锵的锣声,“天干物燥 小心火烛”的警告声,从这里悠悠的慢慢传遍全城。于是,远近各个窗口的灯火相继熄灭,老城在轻柔的嘉陵江江风里,静静地睡过千年的夜。

手拿像机,把老街的各个角落尽揽于眼底,恨不得再长两只眼睛从后面把老城细观。忽然,身后传来一阵唢呐声,回荡在老街,显得格外悠远。回头一看,却是古式迎亲表演。整个迎亲的队伍,一袭的中国红,红色的花轿,红色的衣服,红色的旗帜。伴随着声声唢呐阵阵鼓点,一路走来,把个迎亲的喜气,浓浓的向人们扑面袭来。

当年的新娘子,面对即将和从未蒙面的人走进洞房,开始人生的崭新篇章,坐在花轿里是怎样的一番心境,我们已无从感知。只是,新娘子将从此告别寂静的闺房,为人妇,为人母,成了祖母太祖母,一代又一代,在时间的长河里生息繁衍。而今,有了手机,电脑,互联网,高速公路,迎亲的时候,我们已对新娘子了如指掌,花轿带给人们的新奇和神秘已荡然无存,科技的发展,无情地剥离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朦胧美。然而,尽管只是表演,老街的唢呐声听来仍旧是那样的扣人心弦。

老街上的老宅,经历了上百年的风风雨雨,仍如深闺中的少女,害羞似的躲在老街一长溜铺面后面,静静的展示出独有的秀气和典雅。门面不张扬,就如隔壁的铺面一样普通,进门是精巧的门厅,墙壁上挂了传统水墨画《寒梅傲雪》,更凸显出屋子的清秀,也透露出屋子主人高洁的人品。画下是古老的茶几,两边安放了木椅。可以想象,房屋的多少代主人,在春风荡漾的早晨,或在秋雨绵绵的午后,与来访的客人,分宾主而坐,在这里品茶谈天的情形,那份闲适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已很难找寻了。

门厅后是一面木板装的照壁,上面有雕花的圆形窗户。照壁的本意,按传统风水观念,是避免屋里的财气、阳气外泄,同时也避免门外的人窥视院里的情景。照壁后面是一个方形的小天井,围绕天井的便是两边的厢房。再往里走,就是庭院深深了。天井里载上花木,堆上假山,俨然是一小型花园。这样,无论从照壁的花窗望去,还是从两边的厢房的窗户看出来,都是一幅绝妙的画面。这里,简直就是江南园林建筑的浓缩版,精巧,秀气,典雅。而住在这屋里的人,定是饱读诗书的谦谦君子。

当初设计老宅的匠人,如果活到现在,应该授他建筑学硕士?还是博士呢?相比之下,现在的钢筋水泥楼房,样式千篇一律,冷冷的,太缺少人文气息了。

院里静静的,午后的阳光从天井四方的天空投射下来,暖暖的,时光似乎凝固。想当初,新人进门,鼓乐齐奏,院里院外张灯结彩,穿着华丽的客人进进出出,何等的风光喜气。岁月流走,日月轮回,现在里面开设了家庭旅馆,费80元一间。据说,旅游旺季,这里的住宿价格会涨到150元一间,而附近状元阁的价格会是260元一间,大家都想沾点状元郎的光,在高考中也能“金榜题名”。真想在这里住上一段时间,带上手提电脑,在院里泡上一杯素茶,与老屋对话,把遥远的思绪,轻轻的敲进电脑,体验一下“书香门第”的感觉,可惜先前已在张飞旅馆登记了。

留下一个遥远的梦,下次来做吧。

老街上居然能看见在深山里才能见到的老树,这倒是让我大为惊讶。古云:见多识广,看得多才能增长见识,确实如此。老树皆枝叶繁茂,伟岸挺拔,高约二十多米,树荫遮盖的面积应该有数十平米。树杆上虬根盘绕,更显树的苍老与劲拔,想来这些老树的树龄也在百年以上。树下的老屋仍住着人,然而物是人非,是否还能听到当年从树下传来的“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的朗朗诵读?

在一小巷看见一对老树,相隔十多米远,树荫已相融,就像两位相互掺扶的老人。从临街边的位置来看,应该是一处古庙宇或衙门的大门处。但老树背后却空空如也。后来从阆中博友的博客里得知,文革破四旧活动,阆中老城里很多上千年的古庙古亭古楼被拆除,许多精美的木雕被砸毁,高大的梁柱做了劈柴,至今是阆中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也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巨大伤痕。令人欣慰的是,历史在走回正道,受伤的文化在自我修复,很多古迹在重建之中。

到阆中古城,张飞庙是必定要朝拜的。三国时,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是为我中华信义立德的楷模,名扬四海之外。公元214年,刘备任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公元221年,张飞为部下所害,葬于阆中,后主刘禅追封为“桓侯”。

现在的张飞庙为一组明清四合庭式建筑群,占地500多平方米。大殿后有廊道与后殿、墓亭相连,两侧百年丹桂、鱼池与后殿室内书画相映,宁静幽雅,墓亭前两根浮雕云龙石柱,工艺精湛,内塑雄壮威猛的张飞武官像,像后有桓侯神道碑与张飞墓相接。将军可安息也!

走过长长的老街,便是环绕古城的嘉陵江。江边已整修成宽阔的观光走廊,沿江有整洁畅通的绕城公路。时值仲春,江边各种花木正吐露芳华,古城沐浴在春的和风里。阆中三面环水,四面皆山,是个因地势而得名的城市,阆的本意就是门高的样子。站在江边,果见环绕古城的江水对面,都是山峰连绵,古城似乎就在高高的门内。“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就是阆中地势的真实写照。诗圣杜甫在《滕王亭子》中赞阆中道:“哥王亭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面对如此仙境,虽身处阆中古城,已有下次再来的打算了。

阆中风水文化独具特色。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严密合护的形胜之地。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我国古代风水学的理论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地理四科”即“龙”、“砂”、“穴”、“水”的意象。唐代的袁天罡、李淳风,二位阴阳风水学家在阆中观测天象,按传统风水理论推及人间的天地人和、兴衰荣辱。后来他们同葬于阆中的天宫院,在当地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传说,据说他们合做的《推背图》,仍让现在的风水大师们猜不透其中的许多玄机。

阆中千年来人才辈出,被寓为状元、举人之乡,与这里良好的风水地理环境应该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现在讲的“天人合一”,其实是说人和环境的和谐共存,阆中应该是这方面的典范。

江风轻拂,给人暖意。江上有大型游船缓缓泛波。当年的张飞将军,在军务之余,是否也泛舟江上,军鼓阵阵,独立船首,把酒临风,意气风发?

在江边徐行不久,见时间已是下午6点过,便往张飞旅馆方向行去。在旅馆附近的网吧里,将相机中在阆中老城里所摄的照片悉数传到我的博客上,待回家后再仔细编辑,以便博友分享。后在网吧对面一家小食店要了一笼蒸饺,5元,一碗稀饭,1元。店家送了一碟泡菜,不像川西地方用红油辣椒拌料,而是另配一碟香油。因尝惯了川西饮食的麻辣大味,感觉味道淡了一些,但6元的小吃还是很实惠。回到旅馆品茶、记日记时,才发现旅馆里配置了宽带接口。也许是平时出门太少的缘故,对这些科技配置的普及范围不了解。看来下次出门,定要带上手提电脑,那样发文稿、图片就方便多了。

当夜及早休息不提。

五、走进巴山

为了不误第二天早上7:30去巴中的班车,将手机闹铃定在了6:30。可能是不适应旅馆的环境,迷迷糊糊的很久未入梦。后来刚入浅睡状态,却被楼下早行汽车的喇叭声惊醒,打开手机一看,已到早上6:00点钟了,于是睡意全无,赶紧起床。

洗漱,烧水泡茶,检查了行李。虽然住在旅馆,仍按平时习惯整理了床铺。6:30钟,离开房间,来到服务台,此时旅店的大部分客人还在睡梦中。

值班服务员可能昨晚睡得较迟,我在服务台前喊了好几声,方才从值班室出来,一副睡眼朦胧的样子。可能是我慈眉善眼的模样一点也不像坏人,可信度很高,她收了房间的电子卡,未到房间核查物件,便退了100元的押金。

出了张飞旅馆,步行约15分钟,便是车站。在车站门口花1元钱买个甜饼,再买一分热豆浆,也是1元,两元的早餐简单实惠。身旁有当地的农村大嫂们,赶了早班车进城,用背兜背了各色蔬菜,匆匆的来赶早市。天色未明,老远就听到他们下车时相互提示的声音。那低沉绵软的川东口音,总是给人一种亲近感。

吃完早点,进站休息。可能是这个车站面临撤销的缘故,里面灯光暗淡,车站厕所甚至无灯。七点过钟,旅客们三三两两的进得站来,但没有检票程序,安检也省略了。大家都直接穿过休息厅,到站台找到自己要乘的车直接上车。倒是客车驾驶员服务态度很好,站在车前大声吆喝自己的乘客。

上了前往巴中的长途客车,放好行李,静待出发。今天到巴中的旅客还比较多,司机原本让顺路的短途客人上了车,但后来来了个到巴中的团队,有十几个人。由于现在路上对超载行为督查得严,司机也不敢超载上路,便礼貌地把短途旅客们都请下了车。

7:30钟,所乘阆中到巴中的客车准时出发了。面对在睡意中渐渐醒来的古城,突然产生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对具有深厚人文、历史底蕴的阆中古城来说,半天时间的管窥,可能只见其凤毛麟角。下次到此,一定住上一段时间,用心去感悟古城的神韵。

车出阆中城,便进入山区,海拔高度一下子提升了许多。道路蜿蜒穿行于山间,与昨天所经过的丘陵地带平缓而宽阔的道路相比,感觉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阆中古城就是川东丘陵地带进入大巴山区的一个咽喉之地,难怪当初要派张飞将军镇守阆中了,阆中就是守卫蜀国都城成都的一个重要门户。

客车一会儿在山沟底急速行驶,一会儿在山巅缓行。正是仲春季节,山间大块大块田里的油菜花开得正艳,与之相随的是一块块绿油油的麦田。镶嵌其中的是一栋栋漂亮的小楼房。远处的山头近处的田埂上,则仍是从昨天起,一直在眼前未退出的浓密柏树。

随着车辆的行进转向,从车窗望出去,不停地变换画面,简直就是在画里行。一对大学生情侣拿着地图册,在上面找寻将要到达的目的地,顾不得欣赏窗外的春色美景,亲呢地窃窃私语。看得出来,他们正沐浴在人生的春光里。一位老人,不停的接听电话,女儿在前方的小站等待她的到来,一桌丰盛的家宴正等待老人的光临,届时,老人将被浓浓的亲情包围。

一个平凡的日子,一群素不相识的人,坐上了同一辆车,共同经历一段旅程,然后各奔东西。古云:千年修来同船渡。大家一起经历一段快乐的旅程,也是一种缘分吧?

客车在中途歇了一下,旅客们下车喝水休息,司机也给汽车加水冲胎,以降低因为弯多路陡不停使用刹车而产生的高温,保证下一阶段的行程安全。

这段路程对旅客而言,充满对美丽景色的新奇和弯道陡坡的惊恐。对司机而言,则是每天都要走上一趟的轻车熟路。感觉客车行驶的速度在这样的路况似乎快了些,但一切的担心都是多余,司机在11:30将我们平安送到巴中车站。

因为友人在巴中南江县的一个工地务工,因而需要转车去南江。在站上买到了13:30去南江的车票,便安下心来,到侯车大厅休息一下,喝点水,吃点东西,准备下一段的行程。

六、巴山深处会友

午后13:30钟,按时坐上了前往南江县的班车。车出巴中市区,一路往北,顺着山间的一条河逆流而上。从地图上得知,这条河叫巴河,接近南江县的那段是它的支流之一,就叫南江。

车行不久,就看见巴河两岸连续出现施工工地。从一闪而过的工地标语得知,这里是巴中通往陕西的“巴陕高速”施工线。所要探望的友人L哥就在其中的一个工地上务工。去年,巴中在七、八月份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很多工地都损失惨重,他所在的工地甚至连重型推土机等大型施工设备也被冲走,幸而无人员伤亡。

L哥老家在福建,2008年底,我们相识于都江堰灾后重建工地,09年初工地完工至今,已有近四年未蒙面了。但他将对灾区人民的牵挂和关爱始终没有中断,四年来,无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因此,我此行带着浓浓的感恩情怀,前去探望友人,也体现出“5、12”灾区人民对外界帮助的一种真心回应。

考虑到工地施工任务重,时间紧,未提前知会友人本人到达的准确时间,以免耽误他的工作。直接乘车进了南江县城,准备从那里再转车去工地。但下车之后,却发现没有到工地所在那个乡的班车了,无奈只好听从一乡间短途客车司机的建议,乘他们的车返回南江县至巴中之间的一个小站,再从那里乘车到工地。于是马上沿来路往回赶,至一小站下车。看见沿途都是高速施工工地,直觉告诉我,L哥所在的工地应该就在附近。

在小站坐进了一辆乡间小客车,准备前往所要到达的乡。上车之后,询问了该车的行进路线,再对比地图,似乎远离施工线了,于是给友人去了个电话。从电话得知,L哥所在的工地原来就在车站的河对面,我无意间已进入了他们的施工地界。他知本人到达,很高兴,马上安排工地的越野车来接,叫本人就在站上等他。

俗语云:出门在外,嘴就是路。意思是要多问,看来果然如此。于是赶紧下车,就在小站坐等,趁空写写日记。不大工夫,L哥和司机小李同来。老友相见,自然格外惊喜。

四年不见,L哥明显苍老了一些,眼角的皱纹更多了。也难怪,他长年在野外施工,生活条件艰苦,一方面担心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像去年巴中发大水,他所在的工地被洪水袭击,冲走了很多物资,毁坏了施工便道,时常担惊受怕。由于施工时间紧,他去年春节都是在工地上度过的。另一方面又要牵挂家里的事情。L嫂身体不好,却要照顾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有时从电话里得知家里有难事时,他也只能说点安慰的话,身在千里之外,并不能给家里些许实际帮助,以至于他的亲婶子去世,因工地事情繁忙,也不能回去送葬。这对重视传统尊老礼仪的中国人来说,是非常艰难的决定。也许,这个深刻的内疚将伴随L哥今后几十年的光阴,成为挥之不去的永远的遗憾。L哥年长我几岁,但从面容上看,似乎比我大十几岁,野外施工的紧张、寂寞、对家人的牵挂,装满了他人生岁月的许多日子。

其时已是午后2点过钟,得知我因连续乘车还未吃午饭,L哥和小李热情的在小镇一家鱼餐馆点了一大盆火锅鱼,为我接风洗尘。席间,我们高兴地用随身携带的相机合影留念。老友相逢的开心笑脸,永远定格在图片里,成为人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饭后小李开着车,载着我们往工地去。出小镇往南江县的方向行不远,便进入施工便道下到河道里。因为公路紧邻河岸,施工单位便在河岸推出一条斜向的简易通道,再在河里搭上坚固的施工小桥,施工车辆就可以自由进入公路对岸的工地了。现在是枯水期,南江河里的水流量很小,到了洪水季节,这里便不能通行,施工车辆需绕道很远才能进入工地。

车上了对岸,道路更是崎岖不平,越野车的高地盘也不时在路面凸起的泥土石子上磕碰,一般的小车是开不进来的。加上弯多路陡,行车中险象环生,L哥和小李可能长期生活在工地,对这样的环境早已适应,坐在颠簸的车里,仍是谈笑风生。

笑谈间,车却在半道停了下来。下车一看,原来前面的一个小山包上挖掘机正在作业,翻下来的泥土石块纷纷掉落在前面的施工便道上。更有上吨重的大石块,从上面翻落下来,顺着山坡一直滚落到几十米下的河床上,不断传来石块撞击河床的闷响,看得人心惊胆颤。幸而有安全人员在施工处的两端拿了小红旗进行安全提示,保证施工安全有序进行。

等了大约半个钟头,车终于复行,但前进了几十米,又被阻拦下来。这次是大型吊车在进行桥桩浇筑前的扣模施工作业。吊车将模具吊装完后,便有罐车拉来混泥土,直接进行桥桩浇筑,从施工技术的角度看,工作起来也比较方便。

眼见天黑之前可能不能通过了,好在离他所在的工地已不远,L哥便建议我们步行过去。于是提了行李,走进了他们的工地。因为这里山高路陡,又紧邻河岸,开阔地面很少,他们其实就吃住在工地上。

现在野外施工的生活条件已大为为改善。工人们都住进了活动板房,里面干燥清洁,还安装了空调。尤其是安装了宽带,工人们下班后,可以上上网,和家人进行视频对话,大大减轻了野外工作的寂寞。

工地有自己的厨房,每天供应不同的菜品,饭菜质量还不错。只是工人大多来自福建、湖北及北方的省份,不喜欢四川的麻辣味,这让两位四川厨师很犯愁。比如,四川人很喜欢的麻辣凉拌扎耳根,是四川餐馆里的高档菜品,在这里却很少有人吃,说是不习惯扎耳根的“腥”味。两位厨师知道我是四川本地人后,向我大倒工作的“苦水”:工地工人来自四面八方,各地口味不同,尽管他们作了很大的努力,大家对菜品味道总有意见。真是:“众口难调调众口,天天难做天天做啊。”而且他们两人,每天早上上5点钟就要轮流起来蒸馒头,晚上有时还要做加班饭,要等到晚上12点过钟才能休息,且没有休息日,工资每月也就是一千多一点。对他们的难处,我也只能说几句家乡安慰的话,宽宽他们的心,并不能给他们实际的帮助。

厨房里初了全套的炊具外,门边还放了个很大的塑料桶,非常显眼。后勤人员用塑料管从山间引来泉水,盛入桶里。在桶里放上一个电热器,桶里始终保持着热水,工人们下班后,便可以自己打上水,冲个热水澡了。另外还建了厕所,洗漱台、洗衣台等,生活设施还不错。

晚饭后和L哥到工地走一走,参观一下。这里是巴中到陕西高速公路的一处隧道施工工地。已经开工近一年,估计一掘进一千多米了。为了保证工作面的施工安全,洞口两台大型风机日夜不停地往隧道内输送新鲜空气。巨大的轰鸣声在南江河谷两岸回响。

隧道掘进各个施工环节几乎都实现了机械化。施工面的工人用风钻打出炮眼,装上炸药,进行爆破,炸下来的碎岩石,便由装载机和大型卡车清运出来。每个班可推进三米左右,每天三个班交替进行,每天便可推进十多米,四千多米的隧道,两年之内便可完工。施工进度是惊人的,整条高速分为若干个施工标段,两年之后,中国一条崭新的高速公路就会呈现在世人面前。古老的巴山深处,又多了一个与外界交流的出口。

这里山体属于砂岩构造,这样的地质条件,对于隧道工程来说,是比较理想的施工环境。在掘进时,这里没有含煤地层那样的瓦斯气体,不会发生爆炸事故。因为岩体比较坚硬,也就不会发生灾难性的塌方事故。也不会有含煤片状岩层结构常有的透水事故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施工,出现伤亡事故的概率很低,但管理上还是没有松懈,处处能看见安全提示,安全工作制度也制定得很详细。L哥作为施工管理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安全方面的担心相对来说要轻一些,工作压力也就小了一些。

为了隧道梁浇筑的方便,工地还自建了混泥土搅拌站,自己生产混泥土。这样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进行隧道梁的浇筑,不受时间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前面谈到,施工便道上有其他标段的施工项目,道路常常处于隔断状态)。每掘进一百米左右,进行隧道梁的浇筑。施工车辆将大型的U形钢制件安装进隧道,再扎上钢筋,关好模之后,用混泥土进行饱和浇筑。这样,融进混泥土里的U形钢制件便成了隧道强硬的脊梁,完工的隧道便固若金汤了。

在工地转了一圈,L哥要到隧道施工面查看进度,顺便检查安全情况,我便先回住处了。返回途中,遇一闲走的老人,便和他攀谈几句。原来他来自福建,在这个工地守库房,吃过晚饭之后,也闲下来,在工地周围走一走。他平时的工作就是发放各种施工物资,工作量虽然不大,但从手套到各型电线等,种类繁多,也比较烦心。我想,如果他能学会操着电脑,用电脑管理应该就很轻松了。他说,晚饭后走一走,心情要舒畅一点,因为年龄大了,老牵挂家里的人,家里更牵挂着他,几乎每晚要给他打个电话问候一下。看得出来,老人很想家。

老人的话语,让我想起了司机小李在饭桌上的话来。小李说,出门快半年了,虽然几乎每天往家里打电话,但二岁的儿子可能已经不认识爸爸了。因为工期紧,工地不放假,但“五、一”长假的时候,一定回家看看,带着孩子、老婆到湖北老家的旅游景点走一走。当时他说这话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到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一些热热的液体在眼眶里打转。

我国在几十年改革开放的时间里,修筑了大量的高速公路、铁路,就规模而言,我觉得应该和长城、大运河一样,在我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位置。就改变民生所起的巨大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和都江堰一样名垂青史。

很多年之后,当我们驾车从这段路上一闪而过之时,我们是否能记起像小李、L哥、看守库房的老人,这样一群普通的建设者?我们是否能体会到他们身处施工一线的危险、远离家人的孤独和无奈?

L哥凌晨三点过钟才回住处休息。而我因为坐了一天的车,也比较疲劳,已在隧道口两台巨大的鼓风机轰鸣声中,酣然入梦。

看到L哥身体健康,工作也顺利,我已达到了此行探望的目的。呆在工地上不能给他提供帮助,相反还要影响他的工作,第二天早饭后,我便向L哥辞行。L哥感觉很过意不去,但似乎考虑到工地生活条件实在艰难,也不便挽留。像是表达歉意似的,将从福建老家带来的鱼干、紫菜回赠给我,另将昨天买的饮料及包装食品悉数装进我的背包,浓浓的友情溢于言表。

尽管工作很忙,L哥坚持送我到工地对岸的车站上。原本联系了车送我,但行驶不远,又遇大吊车在施工便道上拦路施工,只好弃车而行。在泥泞的便道上艰难行走了约30分钟,终于走上了公路。恰有从南江县城到巴中市区的短途班车经过,便就此辞了L哥,向巴中市区进发了。临上车时,嘱其注意安全,保重身体,相约秋天再见。

希望我带给他的青城山手工制作的苦丁茶,能够缓解他们野外施工的疲劳。

七、旅途众生

短途客车到巴中城区后,却并不进站,绕道在车站附近的另一条街道停下。司机解释说他的车有点脏,怕进站后被罚款。其实这是一辆无证营运车,怕被运管部门发现扣车罚款才不敢进站。但售票员倒很尽职,带着我们穿过几个路口,把我们送到车站门口,并热情的为我们联系另外的车辆去目的地。站口也有很多人在拉客,应该也是无证运营车的相关人员。以前就知道坐无证车没有安全保障,所以并不敢因为费用比站上便宜一点而去乘坐。出门在外,应该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从网上得知,巴中整治无证营运客车,在暂扣客车时,有一个车主上吊自杀了。抛开执法和违法的表象,作为一种生存状态,他也许是借了高利贷买了个车在营运,也许是其他生意失败后在作人生的最后一搏,也许当天早上出发的时候还在计划还款的最佳时间,总之应该是在社会上没有后门可走、没有资金可用、又不甘贫困的有上进心的社会弱势群体之一员。扣车之后,面临的是非法营运的巨额罚款,这应该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稻草。于是,他带着对生活的很多幻想,带着对社会的很多憎恨和咀咒,用一根绳索,表达了最后的抗议。他是否就是和我有一面之缘的司机?愿他在天国吉祥。

进到巴中车站,随即按照计划路线,花56元买了巴中到广元的长途车票,另买了2元的旅途安全险。此时才上午十点过钟,而开车时间为11:30,尚有一个钟头的空闲时间,便在候车大厅休息,吃点东西,写写日记。

大厅里南来北往的旅客很多,还有很多似乎才忙完家里的事情出去打工的人们,成群结队的带了很多包裹往车站走。也有许多外地口音的打工者,从车上卸下很重的行李,在那里呼朋引伴大声吆喝,似乎是赶往本地的高速工地去。车站大厅,俨然就是一个人流的交会点。我想,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比较显眼的成效是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但一个隐藏的社会意义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改革开放是我国又一次历史上空前的民族大交流大融合的过程。相比于历史上前几次民族大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持续的时间更长,范围更广,影响更深。这个隐藏的社会意义,可能要很多年之后才能显现出来。

正埋头写日记,一只枯枝似的老手伸到面前。抬头一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在乞讨。从她消瘦的面容上,明显的感觉到她的苍老和营养不良。她嘴里絮絮的说着:行行好吧,给点吃的。听口音她就是当地人。此情此景,无论她出于什么原因出来乞讨,我都不能无动于衷,做人的良心不允许我假装没有看见。我轻轻地合上笔记本,打开背包,拿出一罐饮料一包饼干,送到她的手上。此时,她仍旧是一副神情呆涩的模样,但我分明捕捉到她眼里一闪而过的喜悦。

老婆婆没有过多的乞求,拿了东西,转身走开,嘴里不停地自言自语:好人、好人,菩萨保佑,好人…..那散乱的白发、消瘦微驼的背影,不就是母亲么?顿时一股酸酸的热热的液体不由自主地在眼眶里打转。模糊的双眼望去,大厅里无数走动的人影一下变成了无数个“?”,我在心里默默自问:这是为什么???

11:30,准时坐上了巴中到广元的长途客车。今天巴中到广元的旅客比较多,我们的车出站的时候,旁边一辆11:40去广元的加班车也快坐满人了。车出巴中不久,便上了高速,快速向广元进发。

今所见车外的山势已没有昨天那样陡峭。高速公路沿山势,贴着山沟蜿蜒蛇行,山坡上,仍旧是连绵不绝的柏树林。小山间紧邻河谷不断有大片大片的平地出现,上面是成片的庄稼地块和漂亮的村庄。

阳光和煦,清风徐徐,坐在高速行进的客车上,心旷神怡,禁不住吟诗一首,赞曰:春江水暖菜花黄,高速如练绕远方。行车轻快似飞翔,绿野仙踪再相望。登仙何须白鹤忙,千里山水须臾到。东海求药太渺茫,不如天府走一遭。

车到广元附近的元坝就下了高速,原来前面在进行路面整修。后来车驶入一加气站加气,大家也就下车休息。片刻,后面的加班车也赶到了。复前行不远,便进入市区了。有旅客问司机,车是否到火车站?因本人也计划从广元坐火车回成都,这也是我关心的问题。司机似乎很热心的回答,从我们巴中发的车都要到火车站。我当时听了特感动,感觉客运方面想得真周到。

但车仍然到客运站停下了。我正寻思司机的话是骗人的,抬头一看,火车站就在眼前。原来广元的长途汽车站和火车站仅一墙之隔。这样安排,使客车和火车实现了无缝连接,为出行的旅客带来很多方便。这种安排在其他地方也少见,我不得不佩服当初车站设计者“一切为出行者提供方便”的良苦用心。

火车站售票大厅的人很多,往各个方向去的旅客都有。排了约20分钟的队,花了47元,顺利买到了16:10由北京西开往成都的T7次车票。刚出售票大厅,便有人热情的在招揽旅店客人,因无住宿打算,只好婉言相拒了。另有长途客车人员在招客,远到乌鲁木齐、哈尔滨的都有,不知这样的车有没有证,漫漫长途,如何保证旅客的安全啊。

原本是打算顺道去看一看附近的“皇泽寺”。据说皇泽寺不仅是国内唯一的武则天祀庙,寺内还保存着开凿于北魏至明清的6窟、41龛、1203躯皇泽寺摩崖造像及其历代碑刻,不仅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而且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更被专家们誉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但因开车时间临近,只好下次来时细观了。

在侯车大厅门口将行李过了安检机,工作人员验了车票和身份证,方得进入大厅。又根据提示牌内容,到位于底楼的T7次候车处坐下休息,方才安下心来。突感肚中饥渴,这才想起坐了大半天的客车,还没有吃午饭,于是喝点水,吃点东西。看着候车大厅工作人员进进出出,候车旅客安静有序,给人很大的安全感。

现在实行火车乘车实名制,除了根除黄牛党之害以外,我想,很大的好处是增加了旅客出行的安全。如果黎叔的人在火车上作案,在实名制和车厢监控系统之下,暴露的几率会大大增加,有效降低了他们的作案冲动。另外,恐怖分子进入车厢进行破坏活动的几率几乎为零。

16:10,T7次车准时进站,旅客们列队检票,通过检票口鱼贯而入。有位大爷可能是第一次坐火车,本往北行的他,拿了票进T7次检票口,幸而工作人员验票细心,方才避免了陷老人于困境的情况出现。如果一时不慎让老人往南错行到成都,则老人的家人不知要费多少周折才能让他到达正确的目的地。

T7次从北京西出发,到广元已经运行了二十多个小时,车上旅客大多面露疲惫之色。上车坐下不到两分钟,过道斜对面的一位妇女惊慌地对我说:“兄弟,我俩换个位子吧,我想挨着我的爱人坐。”这倒是个非常合理的理由,本人时常抱着与人方便自己方便的处事理念,毫不犹豫的和她换了座位。

刚刚坐下,旁边的一个小伙子便转过头来,目光散乱的在我身上游移,我的感觉,感觉应该是比较标准的黎叔眼神,这才明白刚才换位的妇女为什么惊慌了。我因为平时不做恶事,所以也不需要防范报应。因为生活平淡,身上无珠宝钱财,所以无需防范偷窃。何况黎叔也是人,也需要交流。即使真的遇到了,也没有什么可怕的。

于是平淡的主动与之搭话:“出来旅游?”小伙子没听清,反问:“啥?”标准的普通话,原来是北方人。我的川西土话在他听来似乎是东南亚的外语了。幸而我以前参加过普通话培训,于是转而用川普与之交流。

原来他们是一行三人从河北过来,到成都推销工业环保材料,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车了。旅途中已是枯燥和无聊之极,特想和旁边的人交流,以便让旅行的时间过得快一点。其中一位说,腿都坐肿了,他都想跳车了。

他们遇到我也是幸运,本人特能“侃”。小伙子说:“刚才这个位子上从广元下车的那个小伙子,还说是在外边搞建筑,太内向,我们根本没法和他交流。”我开玩笑说:“不是没法交流,而是你们看上去不像好人,他不想和你们交流。”大家一下子都笑了起来。

于是给他们分析北方人和南方人的地域文化差异。我说,北方人生性豪放,做事要直爽一些。南方人性格内敛一些,做事要谨慎一些。就像现在火车上,坐姿随意,目光游移的多半是北方人,而坐得比较规矩,目不斜视的多半是南方人。大家都表示赞同。打开了话匣子,旅行就不再是枯燥的事情了。我们从北方的气候聊到现在南方的百里菜花;从家中的孩子聊到教育;从家庭聊到学校,从家长聊到老师;从社保聊到环保;从火车的安检聊到叙利亚的动荡……

旅行枯燥吗?我们热烈的谈话,感染了同车厢的人,坐在我对面的一对80后情侣,开始一言不发,后来主动谈起了这次去北京度假的趣事,过道另一边的老乡开始用椒盐十足的川普介绍四川泡菜的做法。旅行时间太长吗?从广元到成都近5个小时的时间里,我们一直在谈,直到列车广播说快到终点站了,叫大家收拾行李准备下车,热烈的交谈才不得不结束。

其实,贫困也罢,富裕也罢,旅游也罢,打工也罢,出门在外,在一个个防范刻板的外表下,都有一颗渴望交流的心。广播里响起送客的声音:列车已抵达终点站,谢谢大家乘坐本次列车,祝旅客们平安到家。

到了成都,对从北方来的旅客而言,我就是主人了。下车时主动和这几位来自河北沧州的朋友道别:你们慢走哈,祝你们生意兴隆。如果他们有机会看到这篇文章,应该能回想起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5个小时的快乐旅程。

出得站来,已是21:10了。本想在车站附近住一夜,明早回家,但因举办糖酒会,外地很多客人来蓉参会,火车站附近旅馆大多客满。尚有零星客房,大多为多铺位的大间,洗漱也不方便,且价格也在百元左右。转了几个来回,也无合适的住处。倒是出门打工的人们,因为自己带有被子,就在车站广场四周的空地上打上地铺,安然入睡。现在室外温度在18-19℃度,倒也不用担心着凉。

家近在咫尺,对于在外漂泊的人来说,那就是幸福的港湾,还是回家吧!打定主意,见广场出口处有待客的出租车,便向司机打听回都江堰的价格。司机喊价300元,明显高出市价很多。本人尚未还价,七、八个野的司机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一下子围了上来。他们纷纷低价拉客,有的说150元马上走,有的说100元就行,还有的说,我是顺路,给点油钱就行。打野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本身就可能是抢劫者。我未和他们搭话,逃也似的离开他们。

在广场正前方出租车待客点寻了一个外貌比较诚实的老司机,上了他的出租车。但仍不打表,讲价。要价也是300元。他见我要下车的样子,改口说也可以打表。我在寻思,若打表,看似公平,但他不知要在城里绕多大的圈子才出城,到时候价格也就上去了。理由也很多,比如,有的路段容易堵车或有的路段在维修,需要绕行。与其那样浪费时间,不如一口价,还能早点回家,他需要的是多赚点钱,我需要的是平安到达。因为也不知火车站到都江堰打的实际价格,便估摸着还了个280元的价钱。这应该是很高的价格了。司机也未多言,默认了车价,往城外开去。

老司机看似诚实的外表下,仍在打着利润最大化的小九九。车行不远,他说,如果我有朋友顺道回都江堰,让他带你回去也可以吗?我一下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所说的朋友,其实就是那些野的司机。也就是说,他用100元的价格将我转给野的司机,十几公里的路程,他就可赚180元,这将是暴利,而且将给我留下极大的安全隐患。我断然拒绝。我说,我给你的是高车价,你就应该把我安全送到目的地。

司机不再言语,到气站加了气。车继续前行。可能是我的价格给得实在有点高,现在轮到他没有安全感了。在这样的夜晚拉一个给了高价的远途客人,完全有可能遇上钓鱼抢劫。我本来坐在后座,他加油之后,邀我坐副驾座位。现在那个位置的前面装了摄像头,乘客坐上去之后将被摄入头像,若发生事故也有踪可寻,这会有效抑制犯罪冲动。我完全能理解他的用意,于是坦然的坐到副驾驶座位上。他似乎还没有完全踏实下来,又装着轻松的样子用手机给都江堰的朋友谈天,其实是在暗示我:不要轻举妄动,我在那边是有朋友的。而且一再声明,只开到都江堰的城里,不到乡镇上。看来,开出租车确实是个高危行业,一个老司机都如此淡定不下来,何况那些新入道的,特别是女出租司机了。

车入成灌高速,时间已是近22:00,路上车辆稀少。为了消除司机的紧张心理,也为了验证司机是否疲劳驾驶,我装着很随意的问了一句,他们什么时间交班,他说早上九点钟就出门了,因为是新车,还没有其他人合营。这就意味着他已在大街上驾驶了十几个小时了,事实上已处于疲劳驾驶状态,于是提示他不要超速行驶。

到达成灌高速都江堰出口时,尚在缴高速通行费,司机便让我付车费,这又一次暴露了他的不安心理。我说,马上就到了,现在给钱会耽误后面几个车通关,话未落,后面已响起了催促的喇叭声,司机似乎也察觉自己的失态,赶紧驱车前行。

在小区大门前付了费,司机很高兴,似乎是多赚了我的钱要表达一丝歉意,对我说,其实,你们出门打工挣点钱也不容易。司机赚了钱,我平安到了家,大家都达到了目的,应该是个双赢的局面。因此,下车之后,我非常真诚的对他说,师傅,你都出门一整天了,很辛苦,回去的时候开慢点哈!司机点点头,满脸欢喜的调头返回了。普天之下,大家每天都这样平平安安该多好!

俗云:起点往往就是终点。由都江堰-阆中-巴中-南江-巴中-广元-成都-都江堰,转了一大圈,又回到起点,终于结束了三天的旅程。

带着满身的疲惫踏进了家门,妻在等侯,但没有“西窗烛”可剪。有关旅行的见闻她已通过我的博客同步获知,也就没有了共话“巴山夜雨”的诗意,加之夜已深,洗漱沐浴之后,及时歇下。

夜难眠:古老的巴山,就是祖先的家园?从莽莽丛山走到蜀水之滨,用了多少年?从山洞里的石块木棒,到江水之畔的青铜面罩太阳神鸟,祖先们耗费了多少辛劳?

美丽天府开始了新的辉煌。写这篇文稿的时候,获知成都到巴中已开通了铁道。蜀道不再难,难的是,几百年之后,我们留给子孙的是否仍旧只是青铜面罩太阳神鸟?

2012、4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3 5: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