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林则徐不为人知的习惯
正文

林则徐(1785-1850),福州人,前清鸦片战争的民族英雄,后世尊称为林文忠公。文忠公的学问智识,志节忠义,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只要不是丧心病狂之人,没有不对他景仰向慕的。

在中国近代史上,文忠公可谓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勤学求识,积极研究国防军事工艺,留有《海国图志》、《华事夷言》、《各国律例》、《四方志》等多部遗著传世。尽管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他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海国图志》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然而,这样一个大人物,在当时却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习惯。

文忠公写得一手好字。他曾为自己亲手抄写了一本随身携带的“课本”,里面包含《佛说阿弥陀经》、《金刚经》、《心经》、《大悲咒》和《往生咒》。这课本只有四寸多长,三寸多宽。每面六行,每行十二字。字体皆以恭楷书写,一笔不苟。可见其恭敬至诚,不敢稍微疏忽。封面题曰:“净土资粮”。匣面题曰:“行舆日课“。

这课本是文忠公为了方便自己,在出入往还的轿子中持诵经咒所准备。而每日持诵这些经咒是他为自己定下的功课,所以才自称其为“行舆日课“。由此可知,如此大人物,在政务繁亟之时,仍然不废修持,于来往行舆中,坚持诵读经咒,潜修净土法门。

这本来不为人知的事,后来是怎么让世人知道的呢?

那是在民国初年的某一天,文忠公的曾孙,林璧予先生,带着曾祖父亲笔所写的课本去见印光大师(1862-1940),请求大师作序。林璧予先生不愿先人的手泽遗墨因日久而湮没,因此发心将此课本石印作书册,以便散布于各界人士,让大家同知文忠公一生之修持,进而当仁不让,见贤思齐,同冀出娑婆而生净土。

印光大师从小即闻文忠公之名而向往之,得知其修持如此之严密后,赞叹不已并作序文《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这篇序文现收录在《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中。印光大师在一封劝勉福州弟子的书信中,也特别提及此事,并说:“吾人比彼,万不及一,何可于此一事,不加致意乎哉?”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把这篇序文题名为“发隐”?

印光大师亲自解释:“详观古之大忠大孝,建大功,立大业,道济当时,德被后世,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世儒不知道本,只见已然之迹,而不知其所以然之心。致其本隐而不显,潜而不彰。以拘儒忌佛,故多主于潜修密证,不自暴露。若详审其行迹,必有不可掩者。其子孙若非具正知见,必惟恐为俗儒所讥,亦不肯为之阐发耳。以此因缘,致潜德幽光,湮没无闻者多多矣。”《印光法师文钞续编·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种“拘儒忌佛,潜修密证,不自暴露”的现象,大师还引述史书作为实例。例如,《旧唐书》中有关佛法的事迹以及士大夫与高僧往还之言论,被欧阳修删去了二千余条后,作成《新唐书》。五代史亦然。这些当代的高级知识分子,惟恐天下后世知道佛法有益于身心性命,有利于国家政治而群起学之。其他史官,大多也是这种拘墟之士。所以潜修而密证的高级知识分子,自然鲜为人知,古今皆然。

因此,《林文忠公行舆日课》的出版,可让世人对文忠公的学佛事迹,乃至对古今之大孝大忠,建大功立大业,道济当时,德被后世的学佛人,都知道个大概。所以大师才把序文题名为发隐。以大师的原话概括:“非徒发林文忠公之隐,盖遍发古大人之隐,亦冀发阁下之隐也。?”《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致卓宏荣居士书》

从林文忠公的事迹中也可得知,修持净土念佛法门对士农工商等职业,了无妨碍。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行也被称为净土三资粮。而念佛的要诀,在于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要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则无论行住坐卧都须恒常念佛名号。不管是出声念或默念,皆须专注聆听自己念佛之声。倘能如此,则业消智朗,障尽福崇,凡所作为,皆悉顺遂。士农工商之职业,不但了无妨碍,而且还能启发心灵,精于本业。“以心不散乱,作事有主,如理乱丝,神凝则易,心躁则难。所以古之建大功,立大业,功勋遍四海,言行垂千秋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阜宁合兴镇净念莲社缘起序》

“念佛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即可超凡入圣,以专仗佛力故易。一得往生,其所得之益,比业尽情空者,高超多多。此之法门,无论老幼男女,贵贱贤愚,士农工商,在家出家,皆应修持。不唯不碍一切职业,而且能助一切职业得易成就。”《印光大师文钞续编·海门汲滨镇助念往生社缘起》

“须知净土法门,法法圆通。如皓月丽天,川川俱现。水银堕地,颗颗皆圆。不独于格物致知,穷理尽性,觉世牖民,治国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农工商,欲发展其事业。老幼男女,欲消灭其疾苦者,无不随感而应,遂心满愿。”《印光法师文钞三编补·潮阳佛教居士林缘起序》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2: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