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浮生半日闲 |
正文 | 夕阳已西下,昏鸦已归巢,每至傍晚时分,远处悠长的钟声隐隐约约地传入我的耳畔,或许于他人无意。上了一天的课,我内心顿生宁静,如若放眼所望,在云雾缭绕的远山寺庙掩映在层层叠嶂之中。心之向往已久,却无法偷得半日之闲,一睹真容。 大学开设了绘画课程,偶生机缘,我们可以在周末去自由写生,题材不限,于是寻了清晨出发;心中所趋,竟激情澎湃,寻了山下到山上的路。路旁无名野花随风摇曳,怒放满山,那顽皮而可爱的样子,让我莫名欢喜。这一路清净之极,只有几只鸟鸣声打破了后山的宁静,看似不远,却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可以一窥寺庙真容。层层阁楼矗立在山顶,几十层阶梯须拾阶而上,两旁是一些松柏,粗壮的枝干显示它们的年月有些久远。整座寺庙被绿色屏障般的树木所掩映,显得庄严肃穆而清幽,加上霏霏雨丝,把此处润滑得宛若仙境,山涧还有深深的流水一路欢歌。不愧为佛家颂佛绝佳之所。 寺庙大门两侧有两个威严的石狮,台基上有些绿绿的青苔,跨进寺庙大门,是一尊笑脸迎众生的弥勒佛塑像,有容乃大的肚子,双耳垂肩,手持一串念珠。让人忘却世间纷扰,旁边迎来了一位身披袈裟和颜悦色的和尚,步履稳健,双手合什嘴里念着“阿弥陀佛”。我们说了来此写生之意,他用手掌合什说了声;“施主请便”便自行离去。远离繁华闹市的佛门净地,正是潜心绘画的绝佳之所。 这寺庙,虽地理位置偏僻,但香客却不少,来往的人络泽不绝,或许是这里比较灵验吧。来到大雄宝殿门口,传来了一阵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咚咚咚”一边念着经一边敲打着木鱼的声音。此刻内心深处,对佛家产生了由衷的敬畏之心。我个人是不信佛的。但是我还是去上了一炷香,跪在佛祖面前,心无杂念,虔诚的祈祷。 旁边香客告知我们,后山是个好去处,我们穿过侧殿的小径,又沿石阶走到后山的半山腰。这里果然别有洞天,有较为宽敞工匠开凿的过道,石岸上有彩绘的菩萨,慈眉善目,眼睛微闭,面庞圆润丰满,还有些传道仙人,有些隶书楷书的石刻文字显示是明清时代留下的这些石刻。有幸在半山腰发现,以前还不曾有石阶到此处,只是不知智慧的工匠是怎样在如此绝壁之上刻画如此栩栩如生的众多菩萨。走到道路中间,竟有一副女孩专注于刺绣,是典型的蜀绣。再往前走,竟还有夫妻拥抱的石像,尤见当时世风更人性化,强调平凡简单而幸福的生活。壁画的前半部分雕像是神,后半部分是人,从神到人的演变。石壁下部分森林植被能耸立天际,上半部分植被几乎没有高木。这处无法窥见的世外洞天,难怪这奇思构想不愿为人知,竟藏于后山达几百年之久。经历风雨,躲过战火与浩劫,等到近年才为旅行者所发现,所以才凿了这窄窄的石阶。这一道惊险万分,从石阶下来,须扶石壁而下。尘世间有此艺术殿堂,偷来这浮生半日之闲,静静地把这一切入画吧。 我选择的是在大门写生,我一边观察一边开始画。我画了,门前的两座石狮子,过路的和尚,来来往往的香客,她们提了水果,香……走进寺庙,一副非常虔诚的表情。门前那棵挂满红丝带的老槐树才是这副画的主体物。听来往的香客说:这棵几百年的老槐树,被称为姻缘树;据说这棵古槐非常灵验,相爱的男女只要在树上系上红绳,诚心地默念爱人的名字,就会和爱人结缘。真是不可思议。 ????悟佛有道,人情世俗尽藏于山间与佛同在。浮生多情,艺术亦无涯!让我对佛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远离繁华都市,来这佛门净地,褪去了一身尘世的俗气。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