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莎翁集和我 |
正文 | 莎翁集和我 边开运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第一次听到对莎翁的《哈姆雷特》的评价,我就极为震撼。这句话,到现在还在萦绕,还在回旋,还在奔涌,余音绕梁般在脑海翻滚………。 对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虽然离市区30分钟左右的车程,初三以前一直没机会一睹小城芳容,甚至连农村小镇以外的土地都没有涉足过,何况繁华的大都市。但那刻,它就在我心中沸腾起来。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那时,我正在读初中,一天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名著导读,就介绍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集。老师端坐在讲桌边,讲到悲剧集时,站起身,双手扶着讲桌,上身微微往前倾着,清了清嗓子说道:《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一下子击穿了我。对于一个乡间长大的孩子,一个只能从教科书上才能了解一点点东西的人来说,我知道了外面还有一种区别于文字的世界,还有一种别样的人生,众人不是千篇一律的,是独特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但影子有千万万。 那个时候是没有什么闲书可言的,父母读的书都很少,姥爷家倒有一本纸张发黄了的线装本的《张作霖传》,如饥似渴的几天就读完了,来来回回那本散发特殊味道的书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快要被我囫囵吃下了。 那天放学,自已一人到学校对面的小书店,悄悄的走进去,在一个装满书籍的书架下立住了,目光顿时被那本红色的书吸引住了,莎翁的肖像印在上面,好似在微笑又好似在盯梢。我踮起脚伸手把那本书拿了下来,翻看了下目录,又翻看了后封面的定价,顿时愣住了,自言自语:天啊,16元。最终还是拿着书去问了书店老板多少钱。9元。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笔巨款。把书放回了原处,略有心事的回了家。 晚饭时草草地吃点东西,心细的母亲看到我的不安,我的无精打采,问我:怎么了?有啥事吗?我没有回应。母亲接着问:让人给欺负了?我无力的回了一句:没有,就是困了。 我自己一人住在邻间,房间里除了我睡觉的床外,床头有一个旧的桌子,里面装满了小学中学我用过的所有书籍,房间最里面堆了很多杂物,还有一只羊,它每天晚上都会从院子里牵到我屋子里,防止被小偷夜晚偷去。有了羊的存在,屋子里充满了奇怪的味道。那只羊没有陪伴我多久,因为我上学要交学费的缘故,被人给牵走了。羊被牵走的那一晚,我竟然失眠了,夹杂着些许的伤感。 我想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只是一种想象,外面的大千世界也只是想象,想象到了一只翱翔的雄鹰在草原上空盘旋,忽而奋翅飞向高空向海洋滑翔。 我知道父亲母亲的不容易,起早贪黑,忍受酷暑隆冬。冬天,凌晨四五点就能听到母亲摆弄锅碗瓢盆的声音,为的是让父亲吃口热乎饭去下乡叫卖。有时看到父亲回到家,蹲在屋檐下靠着墙整理一天的辛苦换回的支撑整个家庭生计的微薄收入,我都会趴在门缝看着他慢慢数完手里的毛票零钱,每次看到这个场景我的眼睛都是湿润的。 第二天放学,我又来到那个书店,由于刚放学,里面很挤,熙熙攘攘的,把本就不大的书店要撑爆似的,我的目光再次锁定那本红色的书。拿在手里翻看了几下,四周环顾,中间的同学像座座大山把我和老板隔断开来。我悄悄地把书塞在了自己厚厚的棉袄内,拉好拉锁,内心开始“怦怦”“怦怦”急速地跳起来,额头上冒出了汗水,低头快步逃离了现场,一阵小跑,跑到回家小道路口,停下来弯腰长出了一口气,心还是“怦怦”地跳。顺着小道走了一会,又走了回来。转过身走,又回过头来。自己又高兴,又焦灼。书要不要送回去?怎么送回去?被父亲母亲知道了怎么办? 父亲曾经教导:不偷别人东西,哪怕一根针。怕被父亲打死。 我终究还是带着这本书回家了,一路上它都是藏在我的衣服内,直到进了自己屋里,才小心翼翼地把它拿出来,找了旧书的书皮给它包了起来。从此这本书就躺在了我的枕头下面褥子的下面。母亲很少去翻看我的私人物品。它安然无恙的呆在那里好一段时间,来来回回也看了好几遍,之后它就和教科书们一起躺在了我的柜子里。 父母终究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后来就去了城市读书。在城市见识到了区别于文字的世界,认识到了不同的哈姆雷特,在这里哈姆雷特不是悲剧! 我为偷书的行为感到抱歉羞耻,这种行为是错的。向那个书店老板道歉。鞠躬。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