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第一次在建设工地之三 工地快报 |
正文 | 第一次在建设工地 (1966年秋冬) (三)工地快报 峰市汀江水轮泵工程上马,我负责“政秘股”,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起草文书、上传下达、接打电话、书写标语、迎送来宾等,当然还兼管着“印把子”。事情虽然繁杂,但我在老文书出身的张社长的指导下,分清业务的内外主次和轻重缓急,抓住重点,急事先办,按照“先别人后自己”的原则,处理起来还是井井有条的。 工地上的政治工作重点在宣传舆论。刚开始,我们用红纸书写标语口号,贴在民工住地和河头村的公共场所。后来,利用大块平整的墙壁书写毛主席语录,内容都是比较富于鼓动性的。 每遇到有某个大队前来慰问,欢迎标语和感谢信是少不了的,我们还把慰问信张贴出去。民工们看有慰问信,都会凑上去仔细看看,不管是哪个大队来慰问了,都会议论一番,尤其得知自己的大队来慰问时,都会激动好一阵子。 有一次,我跟指挥们到工地去,看到河滩有许多礁盘又大又平整,位置还相当显眼,就建议在石盘上用石灰水书写大幅标语。张社长认为这种做法效果好还节约纸张。于是,我就凭着自己的一点本事,在好几块礁盘上大书特书。其中字号最大的是一条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每个字都在1。5平方米以上,一到工地道口,就直扑人们的视野,令人热血沸腾。 为了更好地鼓舞士气,在一次指挥部会议上,我提议出版《工地快报》。领导们认为,这个意见很好,只是人力不足,特别是采编和誊印,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我自告奋勇:“我刻写过钢板,就让我来试试吧。”领导们答应了,同时还抽调龙岩农校毕业的许应元做我的助手。 说干就干。张社长打电话给公社,叫人送一副钢板、铁笔、蜡纸和蓝色印油到工地来,还安排许应元帮助组稿。有了稿件,刻写没有大问题,难就难在油印。指挥部连简单的油印机都没有,怎么办?我想,我们的工程本来就是“自力更生,土法上马”的,这油印也来个“土法上马”吧!于是,我因陋就简,在平滑的桌面上垫一层报纸,把蜡纸头和纸片折在一起用图钉固定在桌面上,蜡纸尾贴上一块纸片便于提拉,用一块小木片垫硬对折回来的旧杂志当刷子。然后,在蜡纸底下放进一叠裁好的纸,蜡纸面上涂上一层油墨,用杂志刷均匀刷开,再从蜡纸上方慢慢刷下来,提起蜡纸,看看印刷的效果。试过几张之后,就正式开印了。我刷一下,提起蜡纸,许应元就取出一张。我们配合着,很快就印了五六十张——峰市汀江水轮泵工程第一期《工地快报》终于成功出版了。 我们的《工地快报》,八开纸,分两版,有报头,报头是宋体字《工地快报》,旁边是一条毛主席语录(那是还不懂这叫“报眼”)。报道内容都是有关水轮泵工程的。标题有各种字体,字号有大有小,版面有横有竖。从整体看,还是不错的,美中不足就是颜色单一,但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我总结第一期的经验,从第二期开始我就开始搞套色印刷。套色印刷,就是用两张蜡纸印刷不同颜色,组成同一个版面。这样做,难度加大了许多。刻写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刻写原色的部分:首先要根据字数预估稿件的版面大小,设计版面形状和行款格式,预留标题的位置;然后根据设计的版面,在第一张蜡纸上刻写正文,注意留足每一条标题的空间。第二步,刻写套色的部分:包括报头、标题、边框、插图等。刻写套色部分要注意不超出范围,填涂要特别小心,避免弄破。油印也要搞两次,可以先印本色再印套色,也可以先印套色后印本色。一般本色为蓝色(或黑色),套色为红色。要注意两点:一是固定蜡纸时两张蜡纸的位置要尽量对齐,避免错位,影响版面质量;二是印套色蜡纸时动作要轻些,因为套色部分往往有较多的线条和填涂,用力过大则容易撕裂或弄破,影响印数。 《工地快报》印出来之后,很受民工和群众的欢迎。特别是套色以后,吸引力更强了,民工和群众也纷纷投来稿件,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和鼓舞。记得三峰村的曾群英老人,在家里读到了我们的《工地快报》以后,编写了好几首山歌特地过江送到我们指挥部,叮嘱我们要帮他刊登出去。 我们的《工地快报》除了分发到工地上,还发到本公社的直属部门和各大队,还向上寄给永定县人民政府水电科、气象站、汀江上游各县的气象站和龙岩专区水电局、气象台等单位。以上的气象部门获悉我们的工程在建,都及时地给我们提供了气象信息和水文信息,对我们的工程预期颇有助益。 我们的《工地快报》出版了10期,可惜现在再也找不到一张了。不过,我的那点套色印刷技术,后来被张社长介绍给公社政宣组、文化站的知识青年,在七十年代峰市公社办的《简讯》中,他们一手接一手地应用下去。 2011-7-6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