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街的往事 |
正文 | 想要熟悉一个地方,首先就得读懂这里的乡愁和风土人情。三义原是一个乡的所在地。地名的由来,在满清年间,闯关东逃荒的三个异姓农民在此地落脚,结义盟拜兄弟。三人开荒占草,建屯立户,起名“三义”。经几百年的人口繁衍,形成四百多户人家的一条小街。饱受时光的冲刷,藏有许多岁月的秘密。 几百年“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结义情缘和仗义疏财的遗俗,延续至今。村里从来没有不和谐的音符,相邻借取来往,相融共处。不管谁家有红、白事,家喻户晓,小街的人家都主动出人帮忙,象自己家的事,操心劳累,不计得失。对外地来逃荒要饭的人,农户就像对待自己亲戚一样接待。平静的小街,岁月的长河,总是慢慢的,缓缓的,波澜不惊地流淌着,勤劳的农户淹没在那和谐、幸福,无声无息中。 三义乡离松原市里二十五公里。八十年代,我在乡政府工作七年,做秘书工作与农户、各行各业打交道,更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难忘的小街深藏着我的记忆,老旧斑驳的路,幽深地向前延伸,似乎向人们娓娓述说着小街的历史。平凡安静的生活节奏,在日常中发挥着极致。 晨阳,悄然步入了小街每一个角落。和煦的阳光,从街头拉到了街尾,挤进了农户的门窗,小街的早晨热闹起来了。家家户户推开门窗开始打扫卫生,小院晒满了被子和衣服,成了一道花花绿绿的风景线。时尚的小街,四季总是清新的。春阳普照,风吹树摇,小街两旁盛开着五彩的小花。盛夏的蝉鸣,是孩童的诱惑,也清扰了小街的宁静。晚秋白云,层叠着农户丰收的喜悦,欢声笑语,谈论秋事,直到大人累了,孩子倦了,留下了一街未说完的趣事。冬日,冰逝漫长而寒冷,惟有小街,传来暖暖烀肉的香味,馋绕着舌尖。 清晨小街升腾着烟气,街边的餐点铺店已开张了。热腾腾的包子、馒头、油条、豆浆和米粥,留住了上学的孩子们,一双双小手相争买下油条、包子和烫嘴的豆浆。边吃边抬头看着店铺的石英钟的时间,吃完后,赶紧背着书包上学。 小街上匆忙的脚步闪过,卖菜的女人在自家的园子采摘新鲜的瓜菜,三五成群,不约而同走家门,趁早在供销社门口占地摆摊,女人们凑在一起就是一台戏,一会聊侃着东家长西家短,一会议论谁家男人有外遇,偶尔一声嬉笑划破了寂静,惊动了过路的人们。 黄昏晚霞笼罩着小街,坐在店铺门口年迈的婆婆,正在给围观的稚童们叠着葫芦,讲着故事。在这里,我找到了黄昏晚霞的炫丽与明天朝阳生机的和谐。 孩子们的身后的小黑狗,摇摇尾巴跟随着主人,一会儿撒起野性,朝街上陌生的路人“汪汪”狂叫。这时候,小街并不寂寞。 难忘的落雪,飘飘洒洒,薄薄的一层银白色绸缎铺在人行道上,孩子们在小街上嬉戏打 闹,堆着雪人,整个小街热闹起来了。下雪就是命令,人们拿着扫帚纷纷走出家门,从来不自扫门前雪,争先恐后地打扫着小街,互相和谐地寒暄着。雪停了,人们手中的活不停,开始说起瑞雪兆丰年的话题。回想当年,无数个飘雪寒冷的冬夜,给我多少甜蜜的梦。 供销合作社是小街最繁华的地方,它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位置,守着通往市县公路的交通要道。供销合作社的门前是农副产品交易的集散地。过去它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包揽统购统销、农民买与卖的“商家”。在物资匮乏,经济条件较差的时候,农民对购买充满了热情,供销社也是最红火的时期。供销社如一本乡村日记,记录着特定时期的历史。 供销社一排老旧的瓦房,店内光线明亮,长长的玻璃的柜台,后面的货架摆着琳良满目、丰富的商品,除了日常用品还卖布匹,印象中很招眼夺目。角落里是油、盐、醋、酒缸和一些小农具。房后的院子里堆满了化肥,供给农民生产所需。那时候的小孩子们特别喜欢逛供销社,哪怕什么也不买,就站在柜台前望一望,也觉得好玩,有意思。当人们的脚步匆忙走在小街上,偶尔,碰到熟人询问“干啥去?”女人高兴地回答“去趟供销社,给小闺女扯块花布做衣服。” 供销社的广场是人群的聚集地。尤其是夏季农闲的傍晚,闲散的农民总爱聚集在供销社门前,坐在水泥台阶上,扯开的嗓门如争吵般地闲聊。上至国家大事,下至柴米油盐,东家长西家短,邻里的隐私,有时,只为一件事,拔犟眼子,争论不休,甚至为一句不着边际的话儿,争得面红耳赤。老人们蹲在供销社门前的台阶上吸着旱烟,一些人围着打扑克的看热闹,下棋的,摆开对垒的阵势,打打杀杀,引来过路的人们驻足观战。那些观棋瞭阵的人们,应着家中老婆的吆喝,恋恋不舍地离开。 改革开放以后,小街逐步兴隆热闹起来了。村民自己开小饭店和超市共十六家。单位、熟人可以签字赊账,生意都很红火。另外,城里经商的轮流到农村办大集,供销社的广场更热闹非凡。加之交通便利,半个钟头去市里很方便,供销社成了“空壳社”没落了,倒闭了。 我在乡政府做秘书是“综合性”工作。固定电话是连接县、乡、村的重要通迅工具。火情、雨情、汛情、旱情、灾情及时上下通报,在每天一次次的“重拨”中,忙碌着上传下达,脑子成了“活电话本”。最闹心的是及时调解处理民事纠纷和乡机关的吃喝拉撒睡的事务,上边千根针,下边一条线,上边要求要落实,下边诉求得解决。每天朝阳升起、到天黑日落,意味着一天将成为明天的历史。 人活着是一个过程,一种感觉。时空像电影的胶片,把人生定格在忙碌的时段里。七年人生与小街的历程,多了一些情感,多了一些回忆,像一首歌,忘了歌词,却能哼出旋律。一段段平凡无声的往事,蓦然回首才会发现,值得留恋、回味和感动。 离开三义已经三十年了。前些日子,我特意去看一看我曾工作的地方。岁月改变了小街。自撤乡后,乡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归并三骏乡,三义成了个大屯子。政府的大院还在闲置,破烂不堪,满目创伤。那条不宽的小街失去了以前的风光与繁华。只是新瓦房增多了,改变了的只是人和事。随着改革开放,离开村里的人越来越多。富裕起来的农民涌向城里经商,青壮年多数搬到城里居住,外出上学的、打工的,陪读的,剩下的是留守儿童和妈妈、空巢老人。 望着小街,它像青藤一样紧紧缠绕着我,又像一坛陈年老酒,盛满那些年的故事,溢着浓浓暗香。寂静覆盖着村庄,有一种闲情静怡的韵味,无人喧哗,无人打扰,静静的。无数宁静的日子,那抹思念总会随情感季风东行,缱绻在离别已久的小街。在那没有奢求的岁月里,简单的人生,平安幸福,小街是我心里最美的风景。 在浓重笔墨的记忆里,隐掩小街深处的绿荫,像慈善的母亲,呵护、宽容着勤劳的人们,吱吱作响简陋的柴门,关不住纯朴与善良,推开门,便是坦然和真诚。笑语浓处,或是忙碌或是悠闲的身影。 我在街头徜徉,沉重地思索着。静默的时光,不知苍老了多少容颜。如今,它又在岁月沧桑中守着尘埃落定的清宁,街头的那棵老树依旧绽着新枝,繁华着风雨春秋。小街走过岁月,懂得沧桑,孤独与寂寞。也许,它不懂,那些年轻的身影,为何都要离开,难道是岁月的变迁,让小街慢慢的老去?小街空了,人空了,我的心更空了。 真实的我,真实的过去,真实的回忆,写给旧时光,写给回不去的自己。望着雨后的小街,天空变得洁净,雨后初霁的彩虹给夕阳增添了红润,小街披上了一层红纱。我也仿佛看到了农村小城镇建设的规划和美丽乡村的愿景,农村的未来是大有发展,前景是无限美好的。在党倾农政策的感召下,返乡建设新农村的年轻人也会越来越多,小街一定能焕发青春,回归它昨日的韶华。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