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父母那些事(五)母亲,天后宫里拜堂 |
正文 | 父母那些事(五)母亲,天后宫里拜堂 周贵义 跟三叔一起不到三年,三叔咳嗽的毛病越发厉害,有时还咳血。三叔说,你自做自吃吧,我实在撑不住了。实际上,田里的活,越来越多都是母亲上手,但三叔执意要分开,母亲只能听从。从此,母亲学习浸种、育秧、耙田、莳禾、耘田、除虫,她得空时,跟人换工,她大忙时,别人帮她,两亩多地,被她整饬得像模像样,从来没有误了时间节令。最让人佩服的是,收割时,大而沉的斗层,硬是在她稚嫩的肩膀上,抬到田间地头,打下的谷子也是满担满担的往家里挑,几乎不输壮劳力,见到的人都说,这小姑娘了不得,出力早啊。也正因为少年用力,母亲的腰骨,从那时就落下疾病。 菊彩嫁到下堡新庄谢家,新庄跟后洋田埂连着田埂,道路通着道路,抬头就可看见。菊彩比以往勤快了,除了碓竹泥,也下田,偶尔碰着母亲,也闺女闺女的亲起来,转眼离开了七八个年头,母亲慢慢出落成大姑娘了。菊彩依然没有生养,也许是愧疚,也许是看到母亲长大,激发了她的母性,她对母亲有了一种格外的关怀。有一天,她对母亲说,愿不愿找个人,把自己托付出去?菊彩介绍,离她家不远有个后生,开鹰厦铁路回来的,出了名的孝顺,敦实,若愿意,哪天带母亲瞄上一眼。 三叔已过世,其他的叔伯兄弟基本没有走动,这么多年,母亲一个人,受了多少寂寞,吃了多少苦楚,只有她自己清楚,也有人给她介绍洋地、长校等内山的对象,说是家里有竹山,有吃不完的大米,条件很是不错,但母亲打定主意,绝不嫁比后洋更山的地方去,下堡新庄,比后洋开阔,她愿意考虑。 依着菊彩的指点,在菊彩家门口的池塘边,母亲弄了几件衣服在洗。天刚大亮,菊彩说的后生就从池塘边的大道上经过,几乎每天天亮,他都准时从这里去瓦窑做瓦片。后生个子不高,结结实实,面色黑里透红,走路定神,目不斜视,看上去老实,是一把干活的好手。只看了一个侧影和一个背影,母亲凭直觉就认定这个后生靠谱。菊彩得了母亲的准信,甭提有多高兴,亲自往后生家提亲,说是自己的养女,不需要什么彩礼,只需做几套衣裳就行。 那时正提倡婚姻自由,新事新办,后生给母亲和菊彩各剪了两身蓝布衣。出门前两天,她把两担谷子挑给菊彩,把菊彩乐得合不拢嘴。锅碗瓢盆什么的,堂兄弟捡了去,连一堆柴火也让堂兄弟们分了。没办出门酒宴,也没有出门仪式,母亲到菊彩家,换上新衣裳,吃了菊彩煮的一对红蛋,后生到菊彩家,领着母亲到松溪板天后宫,对着天后娘娘烧了一炷香,磕了四个响头,便将母亲领回家,家里办了几桌酒席,除了自家人,就是瓦窑里的师傅和工友,热闹了一阵,人走客散,没有闹洞房,两人同居一室,自此便成了正式夫妻,那后生就是我的父亲,大名周兴骥,小名赤米。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