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慈母有败子”杂谈 |
正文 | ——再谈《我的爸爸是李刚》 写了一篇也谈“我的爸爸是李刚”的文章,似乎言犹未尽。细细想来,也实在为李“局长”叫屈,公安工作不同于其他行业,每周的工作时间都是5加2,白加黑,哪有功夫管自己的儿子?除了利用自己仅有的一点特权,操心费力为这个不争气的下一代擦“屁股”外,也没有什么好处,混到如今还是个副科级,有什么值得炫耀的?要不是有这么个“孝顺”的儿子,让自己一举成名外,一辈子也就默默无闻了。也幸亏组织上培养他多年,度事冷静老练,出言节制沉稳。若和他儿子一样急了眼说出“儿子是他妈管的,有本事你们找她妈去!”的话,哪就热闹啦。 李“局长”没说出口的话,不等于不存在。因为,在中国这个国度里,自古以来传统家庭文化所倡树的都是严父慈母型的,即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因而,教育孩子的大部分任务便落到母亲的肩上。时至今日,这种习俗好像也没有多大改变。有鉴于此,如果把孩子闯祸的责任,一概归于“李刚”的身上,显然有失公允。孩子惹了祸,之所以喊出“我的爸爸是李刚”,大不了想用父亲的特权,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升迁、看病、买东西找关系、托熟人图个方便没什么两样。而孩子性格、行为的养成,大多数与母亲的培养教育,以及言谈举止的潜移默化密切相关,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耶。之所以这么说是有根据的。自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后,孩子少了,自然而然就金贵起来。慈母心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有的甚至比较“残忍”。据报道,济南市农村的一位少妇十分疼爱孩子,给孩子喂奶一直到一岁半,众人劝她给孩子吃硬点的东西,譬如馒头、面包之类,没想到一喂,孩子噎了一下,从此她一直给孩子喝流质的东西,怕孩子再噎着,谁说也不听。到5、6岁的时候,孩子已失去了咀嚼的功能。最近,看了某电视台做的一个少儿减肥的片子,说的是大连某地一个15岁的男孩,身高165公分,体重220公斤,怎么胖起来的呢?据说5、6岁的时候,骨瘦如柴,不爱吃东西,母亲气的不行,骂着、打着让他吃,结果,孩子为吃而吃,吃成了“七八叉”。到北京减肥中心以后,医生按科学配方用餐给减了一半的量,结果,他妈把医生骂了个狗血喷头,说是想把他儿子饿死。如果说,这些是极个别的话,也有普遍的。医学刊物最新的调查资料显示,少年儿童抗生素的滥用量超过65%。普通的感冒发烧,母亲是心急如焚,吃点普通药就能解决问题的,非用好药不可,甚至输液,甚至用最贵的消炎药。城市的孩子,为什么不如农村的健壮、泼辣,我想原因大概如此。送孩子去幼儿园,母亲是一万个不放心,孩子哭闹了,总以为被人欺负了;上初中了,也就1、2公里的路程,甚至两个大人去接送;好不容易上高中了,家长又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专门给孩子做饭、洗衣;孩子上了大学该放心了吧,不行。据报道,今年新生报到时,记者发现4、5个家长送一个大学生,别的不说,光准备的卫生纸据说够4年用的。以上种种,我以为,大多数男士都不苟同,但你有什么办法,如果要想家庭安定团结,你不看女同胞的脸色办事行吗?呜呼! 人们都说,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窃以为,人心不古的根源在于教育的不古。古代孩子一出生,家庭便及进行以德、孝为先,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安天下的先期教育。而这种传统美德教育,母亲的地位作用极为显著,被历代人们誉为“母仪”。历史书籍里也记载着许多杰出的人物和优美的故事。如孟母择邻、岳母刺字、三娘教子等。我想,三字经里“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故事相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如今,择邻处的母亲可能大有人在,但敢“断机杼”恐怕寥寥无几了吧?“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说的是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试看今日,那个母亲不是先替子女把被窝温好,又有哪个母亲不是先把好吃的让给子女呢?即便是孩子想让给同学、朋友吃,当母亲的说不定还要瞪他几眼呢?如此说来,孩子的我行我素、以我为尊的劣性不正是父母娇生惯养的结果吗? 古人教子讲究“慈爱”,反对溺爱。韩非子曾说:“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司马光亦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他们认为父母之爱需理智而有分寸,才会起到正面的作用。“爱之太殷,忧之太勤”,则会使孩子养成任性、骄狂的习性,甚至走上歧途,所以古人云:爱不可溺。 “慈母败子”是古人以自己的教训得出的道理。这个道理仍如警钟,提醒为人父母者不可溺爱子女,而要注重做人的道德伦理教育。 这是古代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那么,当今西方国家是如何培养教育孩子呢? 举个例子便窥一斑而知全豹。一个中国老太太去看望定居美国的儿子。洋媳妇苏珊教育3岁孙子托比的方法,令她大开眼界。每天早上,孙子醒来,儿媳把早餐往餐桌上一放就自顾自地忙去了。孙子自己会爬上凳子喝牛奶、吃面包片。吃饱后,自己找来衣服和鞋,再自己穿上。有一次孩子把裤子穿反了,老太太赶紧上前帮忙,却被儿媳制止。她说,如果他觉得不舒服,会自己脱下来重新穿好;如果他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那就随他的便。穿着是这样,吃饭也是这样。一天中午,托比闹情绪不肯吃东西,儿媳说了他几句,愤怒的托比便将盘子推到了地上。见如此,儿媳看着孙子,认真地说:“看来你确实不想吃饭了。记住,从现在到明天早上你什么都不能吃。”托比点点头坚定地回答“yes”。晚上,儿媳有意让老太太做了托比爱吃的中国菜。托比欢天喜地地爬上了凳子,儿媳却走过来拿走了他的盘子和刀叉。说“我们已约好了,今晚你不能吃饭,你自己答应了的。”看着面色冷峻的妈妈,托比“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但儿媳毫不心软。老太太在一旁心疼的只落眼泪。那顿饭,可怜的小托比一直坐在玩具车里,眼巴巴地看着大人们狼吞虎咽……。“在国内,我哪小外甥女……。”老太太唏嘘万千。此情此景,不只老太太受教育,我也感触颇深。我猜想,下一次当孩子发脾气之前,一定会想起前次因自己的不当行为所造成的恶劣后果的。 有人说,上帝所赋予每一个孩子平等的天赋,成长好比是站在同一起点的马拉松比赛,谁是最后的赢家,关键在过程。而这个过程控制的关键在父母,在家庭教育上,“世上从来都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信服!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韩非子“慈母有败子”的话,不幸在今天应验了。我不想为“李刚”们开脱罪责,也不想将问题的根源,都怪罪到母亲的头上。李启铭的车祸是一面镜子,能折射出我们教育孩子的瑕疵,甚至污点。溺爱和慈爱存与须臾之间。须相信,车祸的代价是暂时的,轻微的,有限的;但溺爱的祸患是惨重的,长期的,甚至关乎孩子的一生。为人父者,特别是为人母者,当慎之又慎!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