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去北京参加《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纪要
正文

2011年12月23日——27日,应《小说选刊》杂志社之邀,参加了《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及颁奖大会。参加之余,感慨颇深,现录于此,一则以弘扬杂志社全面振兴民族文化和无私奉献精神,二则表达对这次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的深深感谢,三是记录培训要点,以供同仁参考。

《小说选刊》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的国家一级期刊,她引领中国文学发展方向的旗帜性期刊,是瞭望中国当代文学的窗口,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风向标,其文学性、公正性、权威性赢得了广大作者的拥戴和信任。这次笔会由《小说选刊》杂志社主办,北京文海书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会期共五天,23日全天报到。24日上午进行了开幕式、领导讲话、嘉宾讲话、参会代表发言、颁奖仪式、合影。下午和25日全天进行了培训和交流。26日参观、游览了国子监、王府井天桥绝技、钟鼓楼、前门步行街和大观园。晚上在北京昆泰嘉禾大酒店KTV歌舞厅进行了联欢。27日,《小说选刊》主编、编辑与代表对话、交流,下午闭会。

参加者有《民族文学》、《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先生,有中国艺术评论的常青树、矛盾文学奖评委之一雷达先生,有《青年文学》主编李师东先生,有《十月》杂志的主编陈东捷先生,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汪兆骞先生,有《小说选刊》主编、副主编杜卫东、秦万里先生,有《长篇小说》杂志社主编高叶梅女士,有前任《小说选刊》主编冯敏先生等。

在致辞中,艾克拜尔?米吉提先生指出,小说是沟通人与人情感的桥梁。杜卫东讲了“梦想”重要性和学习必要性,并说:“今天你们以参加笔会为荣耀,明天我们会因你们的成长而自豪”。雷达老师指出文学要亲近世代,亲近生活(关心老百姓)。并指出纯文学要自己要质量“万顷黄沙,不如数亩良田”,大师们言简意赅,有点燃梦幻之感,令人激动不已。

另外还邀请了一些名家对会员进行了讲课培训和交流,现根据不完全记录整理如下,兴许能够滋润荒芜的心田。

1、新世纪文学的结构性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理事白烨

白老师总结了从建国到目前文学的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因为土壤变了,经济基础变了)。当今文学形成三分天下(以文学期刊为代表传统文学、以市场化出版的市场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形势,这种状况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有很多不畅销的精品和很多畅销的垃圾,变成了基本定势。他说文学的变化是没办法的,关键是缺乏勾通。

2、文学革命终结后的当下文学

——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吉林大学教授孟繁华

当下的文学状况显示,"后现代主义"的文学革命业已完成,文学革命的道路基本宣告终结。文学未来的道路走向了"千座高原"——没有方向,也到处都是方向。但是,文学革命的终结并不是文学的终结,文学仍在发展,而中篇小说代表了这个时代文学的高端成就:浪漫主义文学暗流涌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正在重建,多样化的讲述方式构建了一个没有主潮的文学时代。"中国经验"的出场和多样的讲述方式,构成了这一时期中篇小说的斑斓景观。但是,无论这个时代再产生多少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不可能再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因为与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就业紧张等问题比较起来,文学被关注的程度已大为降低。然而,文学对人类社会久远和渐进的影响不会因此改变。

他认为:任何一种文学在顶峰时就要缺落。白话文学因太成熟而缺落,别的艺术媒体已经取代了文本文学。网络不仅仅是工具,更是观念,网络作家迅猛发展,必将成为主流,当前没有冲击传统文学,是因为没有被经典化。目前的对网络文学,应摒弃五四以来的文学观——色情加暴力,拳头加枕头。虽然对文学现象的评价莫衷一是,但自有定论,历史和时间是鉴定文学的唯一标准,会摒弃那些骚扰。

乡土文学是对中国时代的传达,是反映农村生活的题材,许多作家来到城市而不能溶于城市,而将农村生活诗意化成艺术珍品。另外,在阶级斗争中,共产党和人民没有找到应该找到的东西,从1969年到1979年,因农村题材有贡献,从而又走向了乡土文学。

改革开放给了我们发展契机,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导致中部粮仓河南等地破败不堪。这具有两面性,一是提高了经济,而是出现了社会问题。乡土文学家以各种视角审视社会,形成了强大的作家群。

当下文学创作的一个现象——边缘文学,在边缘上处理人性的去不复杂性。例如某小说中写共产党俘获了一个国军太太团,师长妻红潮管理国军团长太太云朵的过程。对于红潮来说,当然很有成就感,要表现的是主人翁地位,然而在管理过程中,因看到然家云朵的修养,难免有些惭愧,因为人家谈到丈夫,总是我家夫君……言行举止,是那么文雅……而自己……自己的丈夫虽贵为师长,然而那种灰尘的身影、汗臭、不刷牙等龌龊的形象,实在与高雅生活不着边际。暗暗地觉得云朵很可爱,然而回过神来,又立即打消了这个念头。他算什么东西,我能羡慕他吗?因此又时时想给云朵颜色。而云朵,则在许多地方同于红潮,不时暗暗认可对方的行为,然而清醒之际又要活出自己风格。当然她有着不可战胜人性之美,虽然对环境一再迁就,但听到丈夫战死的消息后,义无反顾地奔到山林,以死殉情。其死,昭示美丽的人性。当红潮听到枪声,奔去看望后,亦一声枪响,其死,则是源于美丽人性的复苏,是源于对其同类云朵的深深忏悔!小说通过两个女人之间微妙的心理细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关于“底层写作”、“打工文学”的讨论,从2004年至今一直是文学批评集中关注的话题。是继1993年关于“人文精神讨论”之后,十几年的时间里唯一能够进入公共论域的文学论争,因此意义重大。如黑砖窑事件的系列小说反映的剥夺剩余价值甚至以牺牲他人换取命价。还有《命案高悬》,女主人公因与乡政府作对而不明不白地猝死,于是有人去伸冤,谁知其夫因的8万元糊口钱而不说,女主人公就这样死去,命案也就这么高悬而了消。

知识分子题材,因没有被重视而相对薄弱,如庄之蝶的死表现了知识分子精神的破产,知识分子精神空间没有建构起来。

美的东西是困难的,困难的东西需要有热情去找回,也就是说完美地表现艰难,表现大众的艰难,才是崇高的完美。

3、小说创作的实与虚

——国家一级作家、短篇小说之王刘庆邦

刘老师认为,一个人有善良的天性,高尚的道德,丰富的阅历和曲折的经历,思想才能厚重,才有创造出小说。他从一片散文——《心重》入手,讲了作家应具备的修养。认为心重是善良、义务、责任的表现,他认为一个人有了善良的天性、高尚的道德才能写出好小说。人只有奋斗过、挣扎过、屈辱过、痛苦过才能厚重。而搞笑之作只能使人更加轻浮、猥琐。

在实与虚的方面,刘老师认为中国小说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太实,脱不了现实与新闻的手法,写出新闻的翻版,如人名、地名、职务明的罗列等。而文学创作的本质在于虚构、空灵、飘逸、诗意化。要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围绕虚实,他讲了小说创作的三个层面:

一是从实到虚,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他讲了实的重要性,实,就是现实,是我们的经历和生活,阅历,构成了实。我们的创作离开实不行,我们的创作离不开现实的支持。要深入生活,要发现生活,就是实的重要。实,是源,是本,要立足于大地,立足于现实。但怎样变成虚,才是艺术。

如小说《黑窟窿》中,打死工友挣命价是实,安排让学生去寻找父亲,去重走旧路,去见证父亲及许多工友的死是需。以实寄虚,让虚的故事情节来落实生活之实。

二是从虚到实,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落实到纸上的过程,就是从虚到实。作家写实的能力好比画家素描的能力,这是一个作家的基本训练。他强调写实就是我们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写我们熟悉的生活。才写得真实,不至于让人笑话。与心发生了联系,才能有情感的作用。

三是从实又到虚,山隔一层雾,水隔一片云。也就是超越了现实主义,成为一个比较高的层面。他说到好的严肃文学的小说:简单交代情节,大量丰富细节,丰满刻画人物。当今的小说写得太实,没有和生活拉开距离,没有虚构。

他最后前强调实与虚的关系。生活是实,思想是虚。可以这么说,现实的存在生活是雷同的,区别在于作家所思的主观的不同,也叫客观为实,主观为虚。虚的东西在小说之中非常重要。即使是语言,如果不把它虚化,语言没有味道,这个作品就有可能没有味道。他最后讲到,要当一个作家,尽量的不要重复自己。

总之,写小说要简单交代情节、大量丰富细节、重点要刻画人物。

4、好小说的两大要素:人民性和民族性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何绍俊

短篇小说的两大材料:故事因素和艺术意蕴。小说家起先两者并重,后来为了把故事讲得更加曲折,更加复杂,就不断把短篇因故事情节拉长而成为中篇,也同时因故事因素而忽视了艺术意蕴,读者也因重视故事而忽视艺术意蕴。也就是说中篇可以借助故事情节而掩盖艺术意蕴的不足,这叫做一俊遮百丑。而短片则不然,光有故事情节是不行的,小说是以一个故事引领你到达一个优美的境界,得到艺术享受,让你去体会语言的魅力,的营造一个艺术境,这是小说的本色。从此可以明白短篇小说的意义就在于艺术意蕴。中篇可以因故事性掩盖艺术意蕴,但短片小说必须重视艺术意蕴,所以短篇小说是文学性最后的堡垒。

短篇小说的要素:故事情节、艺术意蕴。短篇小说光有故事情节是不行的,其意义在于有艺术意蕴,短片一定要有艺术意蕴。短篇小说对各种冲击无动于衷,它代表着传统小说的审美情态,不会去适应外在的变化,保持着审美性和文学性。

新世纪以来的优秀短篇小说的特点:

1、以小见大。以小题材包含大境界、大问题;2、独特视角。读篇小说用显微镜看世界,就看你能不能找到一个反映你的问题的视角。3、深入内心,故事因素要深入人的内心世界,要以外在行为揭示内心世界。4、人性瑰异,面对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物的思想境界也在变化,具有丰富性和复杂化,而短篇小说的目的就在于表现此。5、人文情怀,要有精神性因素。6、诗性意蕴。不少作家把短小说当是来写,诗歌是对一种境界的追求。7、语言艺术:短篇小说要以语言为基础,王祥福说要在桌面大小的冰面上滑花样,形象地说明了功夫与技巧的难度,就必须锤炼语言,务使简练、准确、生动。以下是上面部分观点的体现。

1、以小见大。《我的1991》写一个年轻的中国人去苏联做生意的经历,以个人的行动触及了苏联解体。小说入口非常小,就是我的行动,虽然苏联闹事很厉害,但他不感兴趣,只是关心自己的生意,跟女翻译恋爱等等,似乎与政治无关,但实际上是以文学的角度去深刻表现了当时的生活,从小说中可以感受到作家看到的现实。生意好的原因是碰到了一个神秘的苏联人(手握权柄),导致生意愈来愈大,并让他去鸿场听叶利钦演讲,看到了拆铜像等破坏行动,然后以废品收买。最后还参加了晚宴,跟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通过生意人的眼,见证了苏联解体的过程。

2、独特视角。同样的一个景象,取不同的切片,就会得到不同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作者从切片上看到了什么,还有切片与周围的关系,通过关系反映社会。比如写底层的生活,如王祥夫的《半截人》、乔姗姗的《野草风挡》、《锦衣玉食的生活》、狄安得《元妻》。《半截人》中的男主人公是下肢残疾,女的叫吴豆花是个侏儒,一对残疾人结了婚,过着互相帮助的生活。可以想象,他们的生活很艰难,如果要写他们的艰难生活,不见得能写好。于是作者截取了作者截取了他们结婚后怀孕去医院的一段经历,以赞叹的姿态写残疾人的生活。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于是他们有自己的追求,以平等之心对待残疾人。为了让妻子享受一个人应该享受的快乐,于是……

同样也可以用悲观的心态去哀叹小人物的命运,如方格子的《锦衣玉食的生活》,截取了萌生出死亡念头到实施自杀的一段生活,这是对小人物生活的哀痛。女主人公因失去工作而焦虑,而丈夫就因妻子状况不佳而离婚,妻子从此流落街头以拣垃圾为生。最后在垃圾中捡到了一个相册,相册上女主人公身穿旗袍,非常漂亮。想到这就是锦衣玉食的生活,于是想到自己也要为此奋斗,此生不行,来时也可。于是想穿上旗袍去死。当旗袍做好后,就告诉朋友,让以后一定要给她穿上旗袍,然后投湖自尽。但当被捞出时,身体泡胀,因根本就无法穿而终于未穿旗袍,可悲之至!

裘山山《野草风党》写在按摩店打工的女子最求爱情的故事,作者既不想王祥福那样心怀赞叹,也不像方格子出自心扉伤痛,而是以见义勇为的果敢姿态为主人公大声鸣不平,也以很铁不成钢的信念,给予了主人公温暖。写一个女子与三个男人的关系,挖掘出一个责任的问题。女主人公与第一个男人交往,但那男人偷偷溜走。女子只好去重新恋爱,第二个男人似乎很大度,已经有了孩子,那人又溜走。第三次恋爱就要成功了,但是那是因为第三个男人因想为孩子尽义务而要了她。

细节的重要性,像刘庆邦的小说,主要就在于能找的独特的角度和丰富的细节,如刘庆邦的一篇小说《月光下的芝麻地》,写的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写芝麻成熟季节,妇女们为了当劳模偷着去收割的情景,本来这个故事元素已经过时了,应该抛弃。但是刘庆邦却能化腐朽为神奇,抽出了劳动的幸福感和溶于自然的美感。作者以劳动的幸福感去描写一群女孩子怎样愉快地劳动,怎样和大自然搏斗的美好情态。通过刚嫁过来的妇女去夜割芝麻感受到欢快,争当劳模这种心态是过时了,但是劳动的幸福感以及劳动你的愉快没有过时,这种生活永远是愉快的。

写短篇小首先要注重艺术意蕴,要注意细节,它是最具文学性的文学式样,可以通过短片小说磨砺我们的文学修养。

5、关于深度写作

——著名的小说家、中国作协会员、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剧编导徐小斌

徐老师认为,写小说应该凭借想象,深入人物心理,从刻画内心入手,反映现实生活。在深度写作方面,强调走内。她说小说的情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写自己的心而进入别人的心。只有走出自己的心,才能进入别人的心。应该重视细节的魅力,许多垃圾小说之所以引人的原因,就在于成功的细节描写。

6、好小说的标准——人民性和民族性

——文艺报副主编、民族文学杂志副总编石一宁

石老师认为,好的小说,应该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反映人民的的疾苦,给人民以关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而不能像有的小说一样,把上访的农民称作刁民。如今上下沟通有困难,人民有苦难言,例如有一篇小说的男主人公因穷困而沦为光棍,于是整天想女人,想乱伦等。写进小说,本是好事,但小说没有给主人公以温暖,以同情,更不要说出路,而是以挖苦和耻笑的态度对主人公进行嘲笑,这样因失去人民性而失去应有的意义。

近年来,许多作家脱离人民基础,他们一眼望去“穷山恶水出刁民”,如此情怀,怎能写出好小说?现实生活是复杂的,现实生活是痛苦的,但逆境才能给人灵感,舒适的生活孕育不出伟大的作品。一个饱经风霜的、有责任感、使命感的作家才能写出好东西。只要心中有人民,则不然心胸高原,则必然有浩然正气。其实修理工、招待员、理发师等人民,只要你去关心他们、考察他们,你就能发现美好的人性,完全不必一定去写做出丰功伟绩的英雄。

7、对近年来长篇小说的看法

——《中国作家》副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研究员雷达先生。

雷达先生强调长篇小说要正视现实,多继承传统,描写时代情绪。它从今年8月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与揭晓,谈到2011诺贝尔文学奖于10月6日揭晓,再谈到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的举行。会议高举文化建设与创新的大旗,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如何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如何在新语境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成为热议的重点。这无疑是送来了文艺的方向。他还通过对近年来小说的回顾,提出了小说对民族心史的深切反思、对历史文化的多重发掘、对知识分子灵魂的透视、对个体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乡土呈现了新经验等现象。

他指出小说如何亲近时代,亲近读者,以得到读者的共鸣和喜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长篇精品的产生一定要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一切伟大的、杰出的作品,都离不开它的时代,而且它一定是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和期盼,是关心他们的疾苦与生存以至灵魂的;如果与他们的生活和精神无关,他们是不会关心长篇小说的。原创力的秘诀在哪里?创新性的关键在哪里?原创力只能到社会生活的深处去汲取,创新性只能通过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来实现。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

最后他对长篇还强调了以下几个坚持:我们要坚持长远的审美眼光,甚至可以拉开一定距离来评价作品,避免迎合现实中的某些直接的功利因素,要体现出对人类理想的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一定要看作品有没有深沉的思想含量和文化含量,看有没有人性的深度,特别要看有没有体现本民族的思想文化根基。还要看作品在艺术上、文体上有没有创新,在人物刻划、叙述方式、语言艺术上有没有独到的东西。长篇小说是一种规模很大的体裁,所以有必要考虑它是否表现了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的心灵发展和嬗变的历史。尽管有人认为,现在已从再现历史进入了个人言说的时代,但在根本上,文学即是灵魂的历史。

总之,这次笔会,意义深远,其厚德载物的风范,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乐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其顽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精神,将会如春风吹绿神州大地,将会如雨露,滋润华夏原野,使奇花异草争奇斗艳,装点我们美丽的祖国,为全面复兴中华文化增添色彩。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2: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