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贪官短寿”

敢入门

贪官不得民心,往往遭到人们的唾弃和诅咒。大多数人都从因果报应的角度去期望“贪官短寿”。著名健康教育首席专家洪昭光先生也曾作出过“人越腐败,死得越快”的论断。但是,对于这一论断正确是否,人们莫衷一是:赞成这一观点的提出一个有力论据就是巴西医生马丁思的调查:在583名失廉官员中,有60%的人生病,其中患癌症者占50%,心脏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炎等占27%,脑梗塞、脑溢血等其它病占30%。这些病患者在1—6个月内死亡的占5/6。而在583名廉政官员中,只有16%的人生病,这些病人在1—6个月内无一人死亡……

那么,在我国,有没有人能从医学的角度提供一份令人信服的论据呢?中医典藉《黄帝内经》早就从生理、心理的层面对贪官贪污受贿的全程进行了剖析:

一、在非法敛财之时,这些贪官往往精神紧张,心理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导致病由内生:“心怵惕思虑则伤神……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肝悲哀动中则伤魂……肺喜乐无极则伤魄……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灵枢·本神篇第八》)。伤神、伤意、伤魂、伤魄、伤精的最终结果必然是死亡。

二、在敛财得逞之时,这些贪官往往挥霍无度,豪饮暴食,声色犬马,醉生梦死,导致“五气乏隘”,“脾瘴”顿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素问.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三、罪行败露后,受到严惩,待遇悬殊,意志消沉,追悔莫及,导致百病丛生:“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瘘辟为挛……(《素问·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黄帝内经》虽然博大精深,也不可能预料几千年以后反腐败的大事。但是,客观地讲,它恰恰对“贪官短寿”这个命题从病理上作出了最有力的论证。这恐怕也是令我们的先贤们始料未及的。

由此看来,“贪官短寿”既符合逻辑也有医学上的依据。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俯拾皆是:亡命天涯的赖昌星,现在身心俱惫,头发也掉得光光;中国外逃最高级别警官、原福州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振忠,在外逃期间因不堪心理压力,患上癌症,3年后在美国纽约死亡……但是,“贪官短寿”命题对那些利令智昏、铤而走险的贪官们是没有太大震慑力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最佳方剂,唯有制度的健全和机制的完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