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宿鸭湖轶事二则 |
正文 | 宿鸭湖轶事二则 作者:赵海军 在我的故乡,有一座闻名中原的湖泊——宿鸭湖。它修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面积近三百平方公里,湖面辽阔,水天相连,景色壮美,被誉为“人造洞庭”。 湖泊的西岸,坐落着许多大小不一的村庄,生活着数以万计的村民,发生过很多外人不知的奇异之事。现撷取其二,以飨读者: 轶事一:“圈地”运动 提起圈地运动,有点马列常识或历史知识的人就会想到英国,想到万恶的资本主义。可谁曾想,在我的故乡,在美丽的宿鸭湖畔,也曾发生过类似的“圈地”运动呢? 那是发生在一九八几年的事儿了,当时我小学还没毕业呢。那几年,由于连续干旱少雨,宿鸭湖湖面严重萎缩,湖边露出了大片大片的土地。一些头脑机灵的农民看到了这些荒地的价值,纷纷圈占,你圈一块儿,我圈一块儿,很快就把湖边荒地圈占完了。奇怪的是,一贯强悍的宿鸭湖管理人员集体失语,并没有干涉。 我们附近村里有一户人家,很是不简单,他以犁作笔,一下子就圈占了五六十亩荒地,全部种上了芝麻。湖里的土地特别肥沃,种子撒下后,不用施一点肥,芝麻竟能长到了一人多高,上面的梭子密密麻麻,看着煞是喜人。就这样,这户人家凭借所圈占之地,夏种芝麻冬播小麦,短短两三年时间就挣了好几万块钱,完成了马克思他老人家所说的资本原始积累,后来成功涉足于养殖及运输等行业,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轶事二:用棍“捕”鱼 在别的地方,捕鱼大多用网,或用钩,而在宿鸭湖畔,人们却曾用棍子“捕”过鱼,这点你相信吗? 这是真事儿,发生在我上高中的时候。 那年夏天,老天像患了抑郁症似的,成天哗哗地下个不停,湖水暴涨,一直涨到我们村东不远处。湖水消退后,有人到湖边察看庄稼,却惊奇地发现庄稼地里和烂泥坑里有鱼儿在摇头摆尾,苟延残喘。“地里进鱼了,宿鸭湖里的鱼跑出来了!”顿时,消息像长了翅膀,在湖畔的乡村不翼而飞。 当时,外出打工的还不是很多,不少村民正憋在家中,闲得发慌。闻此消息,大伙儿成群结队,纷纷向湖里挺进。没有渔网不要紧,因为这时候有渔网也使不上,只需拿一根棍子和一只袋子就足够了。棍子何用?当然是用来夯鱼的;袋子呢?是用来装鱼的了。 没有身临其境,你是不知道那个场面的壮观的。傍晚,出征的人们陆陆续续回来了。有人收获颇丰,“捕”了不少的鱼;有人浑身泥泞,累得半死,却所获无几;还有个人则很是不幸,和同伴走散后,陷身于泥淖之中,最后竟死于非命。 唉,你看这事儿闹的,本是好事儿一桩,最后却出了人命! ——写于2013年4月16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