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记忆中秋(散文) |
正文 | 记忆中秋 散文 赵华甫 过去我们东家人(1996年认定为畲族)过中秋节是十分隆重而又热闹的。据史料记载,东家人“以中秋祭先祖及亲族远逝之亡故者。壮牛以毛旋、头角正着为佳,时其水草以食司,王禾熟牛肥,酿酒砍牛,召集亲属具欢歌唱。延鬼师于头人之家,以木板置酒馔,循序而呼鬼之名,竟昼夜祭祀”期间杀猪宰牛、吹笙跳月,那场面肯定是隆重而又热闹非凡!可惜后来由于开支过大,人们不堪重负,解放后,这些习俗渐渐消失,人们只把这天当成中秋节来过。在我的记忆中,就没见过东家人大型的祭祀活动,只有各家各户的小型祭祀。 一 祭祖 即使没有了大型的祭祀活动,东家人的中秋节其实还是别有情趣的。 东家人的中秋节首先还是祭祖,这与东家人的祖先崇拜情结有关。东家人认为,先有老后有小,一个民族能生存下来,与他的先辈开疆辟土分不开,特别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是粮食成熟的季节,能取得一年的好收成,东家人认为与祖宗的保佑不无关系。中秋时节,粮食成熟,东家人要祭祀祖先。这就是东家人过中秋节与别的民族不同之处。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东家人过中秋节是没有月饼的,家里只是打糯米粑(打糍粑),这是继东家人传统节日“四月八”给五谷穿上花衣裳播种不准打糍粑后,直到八月十五,粮食成熟了,才第一次打糍粑。打糍粑之前,一家人要先手洗脸,主人洗手后要到神龛前给祖宗焚香烧纸,告诉先人,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节了,我们来请先人来过节。打好糍粑后,一家老小不能吃,现有主人捏两坨粑粑放在香火上,请祖宗享用。敬了祖宗,大人小孩才能吃。中秋节这一晚上,还要煮鱼、煮肉、杀鸡吃,吃之前还要祭祀祖宗一番。 二 神娱活动 记忆里,东家人的中秋节最有意思的是放“七姑娘”、“地牯牛”、“腰箩神”和“送瓜崽”这些神娱活动。 中秋节晚上,吃完晚饭,皓月当空,那时候没电也没电视看,大家就聚到寨子里的跳月坪中来,放“七姑娘”、放“地牯牛”、请“腰箩神”。 放“七姑娘”很神秘。 相传每年农历七八月间,是天上七姑娘下凡的日子。这七姊妹中的四妹,是东家人的歌仙,她本名叫朵妹,“朵”即东家话四的意思。传说如今东家人的山歌全是她传下来留在人间的。故在七八月间,不少地方要举行放“七姑娘”的神娱活动,意即感谢七姑娘的相助。同时,在这一神娱活动中,还要请四妹下凡来人间教唱情歌。 放“七姑娘”时,由一位姑娘假扮成上天请七姑娘的人,用丝帕蒙住眼睛,掩紧耳朵,端坐于凳子的上,双手平膝,前面烧上三柱香三片纸,喷上一口净水,然后大家一边用簸箕扇一边念:“正月正,落坎灯,做骡马,做龙灯,不是钢,不是铁,慢慢请你七姑娘,张家请你张家有,李家请你李家来,搭桥来……”念上几遍,假扮的姑娘的双脚便有节奏地跳起来,飘飘如仙,假扮的姑娘已向天空起程,去请七姊妹中的四妹下凡来传唱情歌。这时四面观看的人们得唱《十二道花园歌》,即从一道花园直唱到十二道花园,栽培十二道花,慢慢引导才能见到歌仙四妹,而后得了歌仙四妹的灵魂附体,假扮的姑娘唱的情歌更加动听。唱完《十二道花园歌》后,假扮七姑娘的人便领头唱起情歌来,分开在两边的男女青年们就接着唱起情歌,歌声悠悠,传达相互间的爱慕之情。人们就用这种形式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自己的山歌情歌。夜深了,人们又一道一道的唱歌引导假扮的姑娘到人间,假扮的姑娘告别天上七姊妹,醒来后恍然如梦,什么也不记得。 放地牯牛的神娱活动十分有趣,八至十三四岁的孩子都可以参加。地点须在草坪上。由一名孩子假扮成地牯牛,扑倒在草地上,由请地牯牛的人,手持一柱点燃的香,对着假扮地牯牛的孩子的头,用汉语念: “张老保,李老保,上高坡,割牛草,割了草,喂个饱,喂饱了,长得好,长壮了。”接着念:“张家牛,李家牛,放出来,打一头,打得好,喂把草,打不好,不喂草,打赢了,三把草,打输了,不喂草,打死了,不要了,甩下坡,老虎拖,老虎拖,甩下岩,老虎抬。”而后须用东家人语念:“苏来苏里季(安着桩子来),莫来莫祭街(曳着步子来),记街摆脚来(瞪着眼睛来),啊里,啊吓(逗牛角斗声)”,反复念上三四遍之后,假扮地牯牛的孩子,突然双手双脚着地,奔向人群,找牛(人)角斗。这时,孩子们轮流装扮成牛和地牯牛角斗起来,你撬我,我撬你,你抵我,我抵你,看谁获胜?一般来讲,地牯牛是不会败下阵来的。 这样轮番角斗之后,若见假扮地牯牛的人累了,或者被别的牛(人)顶翻了,即地牯牛见天了,比赛也就结束了。如果大家玩的不够尽兴,就又重新请地牯牛,再像前面讲的那样重复一遍和重玩一遍,直到玩尽兴为止。 放“腰箩神” 是东家人以腰箩为道具的一种神娱活动。 由于东家人信奉世间万物有神,认为腰箩的身上也附有神灵,故可以将其拿来娱乐。 于是,他们用一条纱帕,将其折成对等,而后将腰箩的颈部捆住,两头用人拉着,再两侧,另将一人假扮成腰箩神的传话通司,一切准备停当,就由请腰箩神的人在右手上捏着一柱点燃的香,边上下摇动边用东家话念: “巨、巨、巨(箩 、箩、箩),达来达来巨巨(来吧来吧箩箩),捣铃拉巨巨(请你跳跳的腰箩神下凡来),当邦达拉巨巨(请你跳跳的腰箩到人间去),者宁岁纳巨巨(你跳跳地从天上下来),俄罗里语巨巨(你跳跳地来在人世间),巨巨(跳跳),万伟达拉巨巨(你从田坎里缺里跳着来),窝笼巴拉巨巨(你从河沟缺口里跳跳地来),体里达拉巨巨(你跳跳地来在大人小孩面前),巨巨(跳跳地),体里达拉俄里巨(跳给大人小孩看),蒙罗俄里巨(大家看着你跳得很欢喜)。”反复念上三四遍,由人牵着的腰箩便在人功的动作下,有节奏地上上下下跳动起来。 这时,假扮腰箩神的人便也双手平膝地上下跳动着,侧边的人就同它的通司对话,诱导它在山山九岭之中,在附近寨邻里去走动。如问:“你到了何方?”回答:我到了七乡八寨九个大地方。又问:“你今在何方?”回答:“我在主家堂屋院子厂坝里头。”又问:“你来做哪样?”回答:“我来人间和人一道娱乐,来在人间替民解忧愁。”之后,人们就向腰箩神的通司提问,请它解灾解难。如:我身体七病八痛,请问吃哪样药送哪样鬼才好起来?腰箩神的通司就说:“你去请郎中,给你七样草八样果煨水喝了病就好,你去南方北方土地神那里烧三柱香病就好。”如有的家庭妇女结婚多年不生孩子,就求其赐予孩子。腰箩神的通司就回答:一年得贵子,二年生胖娃,人丁兴旺满屋跑,左喊爹,右喊妈,一家老小乐哈哈…… 如此之类的娱乐着,如此之类地好求神问吉,围着观看的人兴高采烈。娱乐之后,就送腰箩神返回它在的地方,说:“你有坛归坛,有庙归庙;你从田坎田缺里来,你就回到田坎田缺里去;你从河沟缺口里来,你就回到河沟缺口里去……”揭开假扮腰箩神的人的帕子,娱乐活动就此结束了。 另外,中秋节这一天东家人还有“送瓜崽”的习俗。在东家人村寨中,谁家结婚多年不生小孩或生育多胎,未生男孩,八月十五的晚上,结婚生育了的男人们到地头上去摘来一个长南瓜,用小被包成婴儿状,由一德高望重的人抱着,结队来到未生育人家,敲其大门喊:“开门,开门,我们给你家送崽来了!”家中夫妻闻声立即打开大门迎接,并把南瓜抱到床上去睡,然后煮肉倒酒,招待大伙。据说这还挺灵验的,第二年,这对夫妇准能生一个胖小子。清人李宗昉《黔记》载:“黔中妇女,作背篼,负儿于背,梅岁中秋夜,以少年装束如子女,背瓜鼓吹,送至亲友床上,祝生子,名曰:送瓜。” 三 唱夜山歌 我记忆中的东家人的中秋节,还是男女青年唱夜山歌的节日。 八月中秋的夜晚,男女青年吃完饭后到各寨的“花园”坡去唱夜山歌。女青年到本村的“花园”坡去等外姓的小伙子来唱《等郎会》,男青年要翻山越岭到外姓村寨的“花园”坡找女青年唱《联妹歌》。这样从八月十五一直唱到下旬没有月亮的夜晚,年轻人就在唱歌中相识相恋。我年轻的时候,我的伙伴们要从六堡结伴到隆昌、仙鹅、坝寨等东家寨子去唱夜山歌,有些到更远的角冲、六个鸡那边的东家寨子去唱。通过歌声结缘,很多有情人喜结连理。只是那时候我忙于上学读书,自己也就不会唱山歌了,不曾去体验过那唱夜山歌的乐趣。由于我没去唱歌,很多女青年不认识我,后来虽然我参加工作了,我还是我们寨子结婚最晚的一个…… 然而这些都成了不算遥远的记忆。 后来我们山村通了电、通了路,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录音机、电视机、影碟机、电脑、汽车进村来了,现在的青年人已不会唱山歌,他们进城打工唱流行歌曲去了,当年东家人传统的中秋节只留在我们四十岁以上的人不算遥远的记忆中。现在东家人的中秋节,已与周边其他民族的中秋节并无多大的区别。 今年中秋节下雨,晚上看不到月亮。我从自己的住处出来,到县城的汽车站瞎逛,碰到几个东家人青年,我用东家话跟他们打招呼,问他们干什么去,他们说上网去!望着我的同胞消失在网吧路口的背影,我想,这互联网虽然有时把我们连得很近,有时却把我们拒得很远。我得赶紧回去,把这些残存的中秋记忆写下来,不然,再过几十年,大家都过洋节去了,有谁还记得东家人的中秋节? 赵华甫,男,畲族(东家人),1969年10月生,大专文化,贵州麻江人,乡村教师,黔东南州作协会员、麻江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华文原创文学签约作家。教学之余,喜欢文学和畲族文化研究,2018年出版散文集《畲乡情怀》。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