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蒋界石 |
正文 | 关于蒋介石 作为一个凡人,我也许没有资格说去论说蒋介石? 这回去了趟台湾,游览了一些关于蒋介石的景点,比如说士林官邸、日月山慈恩寺、慈湖别墅、中正纪念堂等,就觉得不说说蒋介石是说不过去的。 用老百姓的话说,台湾是人家老蒋的地盘。而且,台湾民众对老将的评价是很不错的,说台湾这么多年的稳定、发展和富裕,都是老蒋打下的基础。 大陆人骂蒋介石是“民贼”,因为他逃往台湾时,把国家大量金银珠宝偷着去了。台湾人却说,蒋介石并非贪赃,他没有把这些资产挥霍掉,而让它在台湾的稳定和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还据说,他到台湾不久,就学共产党的政策,争取人心,先搞减租减息,优待农民;然后公家用钱买回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农民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社会得到极大的稳定。 我于是对老将有了些正面的了解。 按年龄来说蒋介石应当是我的长辈。可是那个时候,在我们这些晚辈心目中,他这个长辈实在是不受人尊敬的。什么独裁者、卖国贼、蒋匪、蒋该死等等,他完全是个反面人物。 时光荏苒,时局变化,关于蒋介石渐渐有了不同的说法。我于是便想到,政治人物(蒋介石是不是也可以说是政治人物呢?)执政思想和治国策略与他的为人处世理念及做法是不是一样的呢?当然,凡人是接触不上伟人的(权且这里也把蒋介石当作伟人)所以根本就弄不懂伟人,也便不去想伟人为人处事的那档子事了。台湾人看的就是你蒋介石怎样治理,能不能让老百姓平平安安过上舒舒坦坦的日子。台湾居然成了亚洲“四小龙”之一,其经济状况和民众生活便可想而知了。台湾人一股脑儿把功劳记在了蒋介石的账上,说是他稳定了台湾。有句戏词唱得好:“有为王打坐在长安地面,盼的是天心顺国泰民安”稳定是帝王之心更合乎民意。国泰民安是发展的大前提。所以台湾人这样高抬蒋介石是可以理解的了。但是我又想,不管是什么地位和层次,作为社会上一个人是要讲人品的。人品其实就是他为人的方法和处世态度。 据说蒋介石小时侯就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在生活上每餐限量,绝不贪食。也不抽烟,不饮酒。很注意锻炼身体;在学业上,孜孜以求,认真严谨;对工作精益求精。这便是他为人处世的基调。所以他在台湾曾经领导过新生活运动,倡导本位文化建设。他理解的新生活是以礼义廉耻为基本标准,以改造国民衣食住行为起点,以整齐、清洁、简单、扑素、迅速、确实为具体标准;以生活艺术化、生产化、军事化为追求目标。哦,怪道来游人一致感到台湾是那么样的文明,原来是蒋介石先生以做人的标准种下了时代文明的种子。 中国人崇尚孝悌之道,以孝为百善之先。蒋介石自幼接受旧文化的熏陶,对孝十分虔诚。 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士林官邸。这是蒋介石来台湾以后的“家”。他在这儿生活了26年。他把母亲也请进了这个家,厅内始终供奉着母亲的遗像,每天“亲沐慈恩”。他在年逾八旬的时候,对母亲的思念更是“日久弥深”,于是决定在日月潭修慈恩塔,除了纪念母亲而外,也让台湾民众“克尽孝道,永怀慈恩。”1971年,慈恩塔在蒋母逝世50周年时竣工。蒋介石即在这年清明,携全家人到塔前祭拜母亲。 同为人子,蒋介石对母亲有着别一番情感。他幼年丧父,家庭的担子重重的压在了母亲的肩上。此时,他的同父异母哥哥蒋界卿闹活着分了家。不久,幼弟幼妹又相继夭折。蒋介石母子相依为命,靠着分得的微薄家产艰难度日。母亲把所有的希望和全部心血都给予蒋介石身上,望他光耀门第。蒋介石深知,母亲给他的温暖与教育、对他成长过程的影响,是一般母亲所不及的,岂止“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样的浅薄!母亲去世以后,蒋介石誓言:“无论阴历阳历,凡为母亲忌辰之日,不食荤,不动气,不御色。以为终身自省自戒,冀减不孝之罪于万一。” 蒋介石走南闯北,叱咤风云,在中国的版图和历史上写下了举世瞩目的一笔。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普通人的那一面-----叶落归根人生事,魂归故里世间情。他知道自己是中国人,根在溪口。他心系故乡啊!当年他一“下野”,即像一片叶儿,飘向了溪口。后来到台湾,途经一个名叫埤尾的地方,发现这里前后有两个湖,其间有一条小溪连着,地貌酷似溪口镇,便仿照家乡的建筑样式,在这儿建起几排平房,并更名为慈湖,作为他的别墅,经常来小住几日。1973年蒋介石去世以后,遗体经防腐处理,一直安放在慈湖。据说他要等待回归溪口祖坟安葬的那一日。 溪口如今作为一个旅游的重镇,它也许在盼望着呢。 (2013年3月12日)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