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学书引诀 |
正文 | 学书 引诀 —— 惪、忞、思、憩 也许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学书引诀,想一口气看完这篇文章。将不可告人的秘诀都引述出来了,读吧,乐哉!从古到今,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上不拘一格,乃至,吸引国外不少人士纷纷来华青睐。学习中华千年的历史,文化。笔者只用四个字,想揭穿学书的秘诀,显然是不可能,但多年来,一直围绕着这四个字在书法之梦中引航学游。 一、惪 惪义风流健骨翰,宗书学艺外师观。 平生行韫开眼界,万里云烟贯气宽。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悳”字,这个字是“德”的古体字,悳是上下结构,由“直”和“心”构成,可见一个正直、刚直、耿直、弦直之心,将一个悳字,作为学习书法的首字,把德行放在心坎上,以德养书。一个人字写得再好,若德很低,书法不足一观。 学书法也就是磨炼人的意志,笃砺人的德范。书法的大门,虽然对任何人敞开着,但未必任何人能进去。关键是对其感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可引领入门。 书法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品行修养。前些年来,我也看过关于好多书法家的的资料,以及积德执笔的发展归路。发现古人爱喝酒,爱品茶,我感觉这是一种很深的文化修养,所以自己天生就不喜欢喝酒品茶。有好多书友说“文翰,写字必须得喝茶喝酒,否则,写出的字不奔放,畅达”。这个主要是因人而宜,品酒、品茗是雅艺术,能清神激情,发思聚感。我想酒茶对书法的裨益是雅的补充,绝不是狂喝就能提高书法,喝的醉熏熏的,手都发抖,还谈何写字。任何事都得中和点为好。但少品三杯两盏,适可而止,何乐而不为。 有的人喝完酒,就站在桌子上写字,也可以,但我认为不雅,书法是一种品味很高文化。这个年代有大桌子,也踏不翻,以前的桌几,又陋又小,君不见古人踏案飞书。“颠张醉素”绝不是,今人的酩酊大醉的模样。虽说“脱帽来到王公前”,那是豪放,坦率,不屈权贵的真实表现,他不是放荡不羁,而是德义风流的彰显,是因君子藏器炽烈而开“瓶”,生活的艰辛,世事的感慨,炎凉的呐喊。古代的人喝酒,品茶相对而言,比今天的人礼道方面讲究多了,不是坐在饭桌前,大吃二喝,就能写出好的书法,书法是汉字的艺术,以汉字为载体,在运汉字,变笔墨,调性情,化德境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墨迹斑斓。呈现心灵美,线条美,造化美,自然美的一种艺术。 二、忞 忞铺书路上天衢,怀古通幽敬焕儒。 学养涵虚积大道,驭当毛剑验奴夫。 文化底蕴是学习书法不可缺少的条件,若没有深厚的文化作铺垫,想归依书法这门学科,是很困难的,书法不光是写字,不光是搦管在纸上画,纸上写,就能把书法写好。其中,文史哲,禅道释,风雅颂等都得博学深究,最起码得懂点嘛。 “忞”这个字,给人的第一感觉视乎很羡慕吧,文心难得啊!真心、良心、诚心、信心、苦心、雄心、爱心等等,样样心具备,可惜没有一颗“文心”。怎么得这个文心来?一个字“忞”,这个字有勤勉不倦,孜孜以求的意思。“忞”和“斈 ”(“学”的古字)有着亲切的关系,要把自己打磨成一个“文子”——斈,即学习的人。就得刻苦努力,不断培养自己的一颗文心,最终成为一个“斈”,就是今天所说集百家于一身,汇万言于一体的学者。 文化的范围又深又大,就是拿我这个木讷少聪的人,想一吐为快,恐怕是蛋打铁石。浅尝辄止地引导人把学习书法的路子看一看。文章的题目是《学书引诀》,此处的“引”就是引领,顺利上路的意思,没别其他较深的含义。 在家乡村野有好多学习书法的人,每天就一个颜体,柳体,盯着去学。这里并不是说山村的人不勤奋,见识浅,而是乡野的人,农活缠身,地方落后,穷困潦倒,没有条件去读书,即使有闲暇时间去读,可是找不到一些正确上路的书。但是,其恬淡淳朴,宁静和乐的生活环境,可以养就一个农民的读书、写字。自古磨难出英才。就以有些村子来说吧,村里人就对“书法”,相当模糊,甚至,有的就没听过书法。最近,我身边的家乡书法爱好者,对书法的理解,就是街道写对联,始终觉得适合自己的审美心理。认为毛笔字写得横平竖直,端端正正,就是好。对书法的理念,没有形成鉴古从今,究源变流的审美意识,古人论书,以观物象,今人评书以词贬扬,什么典雅、秀健、雄强、厚重……;妍美、柔和、散淡……;将阴阳结合起来书论,自感不形象的。 三、思 思源汇敏苦遵贤,游历归淳艺道传。 画凤雕龙章垂世,中流古老启新天。 思:一般理解成思索,思考。这里的思除以上涵义外,就是把书法艺术挂在心上,悬在眼前,三思而行。简单地说,就是观有所思;学有所思;得有所思。 观有所思:当我们看到关于书法文化方面的题材,实物,刻板,札记等。要学会观,将原物上的墨迹,在大脑中留下印象,然后变成自己的“照相术”,将最基本的东西拍摄在自己的脑海中。边观边思索,当人在观看的过程中,被观看的物体也看着人,面面相觑时间久了,任何物体就接受了,自然熟悉了, 或有情感了。这样就有看物好似寻知己的情趣,把这种“观思”,就说成情趣贴近,物象宜人,狭义地说也就是心摹手追的书法静观情趣法。 学有所思:循序渐进的过程,伴随着一个“思”的过程,思前想后,把临摹的恰当处,保留神会,把学习中,不足的地方及时修正。比如:学写字吧,写啊写啊,写了半篇,看不到古人的影子,创新了一篇,踌躇满志,细细推敲无由的变态。 得有所思:学得的比窃得的,既体面,又永恒。不学难得耳。穿梭书法的隧道,别忘了黑暗的灯影;得到了古人的血肉,别遗忘创新的恩情。得来的,绝不是轻而易举,而是来之不易,在倍加珍惜的基础上,“思往”是相当重要的,思往的过程,是惨淡经营的结果。倘若把写成的书法不作详细的总结,分析,这个“得”字,就悄悄地把人抛弃了,无情的岁月收藏啥呀?但是得鱼忘荃,得形忘己,往往得来的就忘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得不能思”。但这也是一种解脱逍遥的境界。 只要谦虚谨慎永葆“三思而后行”的书法“思诀”,才能立足于书法的门内外,才能行古志今,领略“远近高低各不同”的书法气象。 四、憩 憩身憩目憩心田,俯仰高山气志坚。 玉露涓泉澄懦立,人文双造境通仙。 一直踏过书法的津梁, 寻寻觅觅,走得很吃力,该静下心来休息一下了,安憩吧!但是,书法路上的好 多驿站,法、力、言、象、意还等着,当我们看到最后一站“意”时,这时就该平心静气了,这个境界就给该思索小憩了,持之以恒,德艺双修,人书俱老。一个甘苦的书梦之旅即将结束,盖棺论定才是书法真正的流世休憩,永远安歇在历史的长河中,而随风荡漾在将来的时空中。 书法的最后一诀,我望文生义地拿着这个“憩”来作述,却不是安逸从世,而是不急不躁,风规自远,似仙鹤邀云,夏雨润地,秋菊抱露,冬雪散野一般的心态,栖身在人世间,看着眼前的云卷云舒,目观山川之精,胸览天地之灵,心出纳象之妙,手挥墨翰之性,纸呈神彩之美。 陶渊明《饮酒》有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书法的“憩”,不仅是心灵冲淡之憩,而且是真意的大悟之憩。杜甫有诗云:“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这也是出世入世的休憩,审视自我,和平共时,发出的一种栖身的感叹! 学书多年来,对书法理论没有任何研究,只是随笔行文写点自己的心得体会,若拿“惪忞思憩”这四个字作为学书从艺的眼界,的确叠嶂层层,高物累累,但我一贯坚持这四字诀。限于我眼界,在以后的日子里,不断心心与心心相印,寻求更多的学书秘诀,至于,他人是否适应,我却以此为鉴,照亮我的学书前程,学书的风雨路上与各位同道共勉。恳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于改之,加勉!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