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心思进面貌新,松树沟村大变样 |
正文 | 人心思进面貌新松树沟村大变样 ——记双台镇松树沟村支部书记张希库 是雄鹰,就要搏击风雨、翱翔广阔蓝天…… 是大雁,就要排头领队、飞跃万水千山…… 人民公仆,一片赤诚为乡亲,心系帮扶村民,关注弱势群众,促进和谐发展,从中也可体现出张希库人生追求的一种信念。 ——题记 双台镇松树沟村是一个仅有7个村民小组、540余户、1700余人的小村。尽管该村离双台镇不足15公里,但由于山多地少,“九沟十八岔,步步踩石头”,交通极为不便、水源缺乏,村民们生活条件极为艰难,矛盾纠纷多,经济发展缓慢。 现年58岁的张希库为村党支部书记。面对大家期盼的目光,张希库满怀誓言:“我一定想方设法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由于,他1998年开始就任镇花红沟村支部书记,2007年小村并大村,后来成为松树沟村支部“领头雁”。 人心思进面貌新,松树沟村建设忙。原有的村支部活动室面积太小,房屋陈旧,为了让村里的党员有很好的活动场所。张希库书记一道多方筹措资金,一上任就修建了的5间,面积达100多平方米的新村级活动室。 当年,由于村道年久失修,凸凹不平,泥水横流,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滑路烂,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面对这些急需解决的难题,张希库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要逐一解决,他深知难上加难。然而张希库毅然地说:“有条件要干,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他积极到外边托关系、找路子。张希库挨家挨户为村民做起工作,发动大家义务建桥、修路。见村民修路积极性很高,他立即向外界自筹30多万元解决修路所需的资金,组织村民投入修路。就这样真抓实干,修通10余公里,17余处过水路面,松树沟村实现了组组通路。 松树沟村水源缺乏,饮水难是困扰村民的又一难题。过去,有的村民饮水要到几里远的地方去拉水、推水。为此,张希库先后争取资金为全体村民兴修自来水工程,从根本上村民们告别了靠天吃水的苦日子,解决了全村人的饮水问题。 要致富,必须得依靠产业,这是张希库一直坚持的想法。一直以来,当地群众就有种、养的习惯。但由于各家各户零散的种养无法形成规模,特别是在管理方面,缺少技术和措施,严重影响种植、养殖农户增产、增收,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生产状况,适应市场需求,2007年起,他引导村民老果园改造,引进新品种,科技致富,目前形成苹果,大棚葡萄,畜牧养殖等产业,劳务输出也成为全村一大支柱来源,全村人均收入8000余元。 农村低保评选,是衡量村干部办事是否公道的试金石。张希库坚持民主评议低保对象,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确定低保户,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村里困难户多,低保名额又有限,让困难群众享受这一政策,无一例人情保、关系保。村民都说:“我们有这样公道的村干部,帮助村民大众好事多多,数不胜数,真是有福气!” 对于村民之间出现的矛盾纠纷,张希库耐心进行调解,避免矛盾升级。据村民介绍:“一组两户村民,为了一垄地发生矛盾纠纷,张希库书记亲自到场把犁杖,公平、公正扶垄,化解矛盾纠纷,得到大家一致好评。”近年来,在张希库担任村主职干部以来,松树沟村党支部,全体46名党员,7个党小组,认真抓好“基层党建”建设,为群众反映心声,建言献策,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通过面对面“说事”、“议事”,及时了解村情民意,化解村民矛盾,将有力地推动和谐新农村建设进程。 松树沟村的路通了,水通了,经济发展起来了,村民们渐渐过上了好日子。为了这些,村支书张希库付出了许多,有人觉得张希库“太亏”。面对别人的费解,张希库内心很坦然:“乡亲们信任我,将我推选为村里的当家人,我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 (于学忠)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