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他乡生活里写散文的人 |
正文 | 现在,写散文的人很多,写好散文作品的不多。散文越来越难写,主要在于意义难于把握。前不久见到欧阳杏蓬散文集《一生两半》,他的写作突出湘南山地家乡的生活片断和人在他乡的所感所想,文笔清丽,画面感强,注重炼词抒情和氛围营造。欧阳杏蓬散文的意义是什么?笔者认为他至少提供了一种尝试。在欧阳杏蓬笔下,他乡生活、思乡心情、社会现实不是简单的陈述,而是具有了时代的意义。 通过散文传达一些特殊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这就需要作家具备独特的个人叙述风格,具备把平凡的生活进行“不平凡”处理的能力。改革开放以后,各地都涌现出了打工作家,经过30年发展和大浪淘沙,现在还在坚持的,已经寥寥。有的作家以文字为生计,欧阳杏蓬却在做着自己的坚守,一手故乡,一手他乡,一边写湖南,一边写广东,一边写城市生活,一边写留守儿童,他的笔下有朴素的情感,《与子相守》、《你的忧郁我的神》、《我们一起荒凉》到《天桥上的行乞者》、《穿过开满鲜花的城市》、《穿越物质》,不同的题材,他一样处理得熟稔。爱是孟德明散文里的神,因此他的散文即使忧郁,最后,也能感到一些温暖,因为他的文字里对故乡、对他乡充满关爱。他的这条打工的道路能走多远,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不会轻易放弃。文学向来都是语言问题。起初我认为欧阳杏蓬对语言的感觉可能来自故乡,来自童年时代的感觉,但是读了他的《缤纷湘南》、《一生两半》,我知道欧阳杏蓬对语言的感觉应该来自传统文化的特殊审美和西方文明的有意吸收。欧阳杏蓬心灵的深处,没有一块地方是安静的,那里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属于他自己的散文语言。特定的生活经历当然和一个人成长的背景有关,但是未必有直接的关系。在广州生活的人未必都写广州,在深圳生活的人未必全写深圳,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时空的交叉,让一切充满可能。欧阳杏蓬就是这样,他的散文的题材来自于他的感受,他是一个有故乡的人。笔者一边读欧阳杏蓬的散文,一边思索如何保持散文叙述的新鲜效果。比如《温暖之念》,很容易写成一般性的怀旧散文,但是他不是一般地怀旧,而是写平凡生活里的哲学意味。“原地踏步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煎熬。我们设计的目标愈来愈明确,愈来愈接近的时候,我们的能力却在变得愈来愈渺小。在面对明天的时候,我们的强大简直不堪一击。我们只能等待、求援,或者放弃,陷入万劫不复的自卑中。”再如《冷雨湘南》写的是生活的另一个角度———故乡。故乡的一切,在欧阳杏蓬写来都充满诗意,“过十月,高天里堆了云,太阳就盖了奶奶的老布棉被似地不出来了。风刮过西北的山山岭岭,落到脸上的时候,冰凉冰凉的,在街角摆剃头摊子的瘸腿老汉赶忙收了摊子,挂着两行鹅黄的鼻涕走了。路上的人也被刮走了,树叶子四处乱跑,被干旱天气吸走了水分的茅草向着东南方摇摆着,不一会儿,雨就来了,零零星星的,原来发白的路面被雨水打湿,人走在上面,凉气儿直往脚底板里钻。人身上穿厚了,可鞋底仍是没法儿变厚,冷着,走几步便跺几脚,不光是将鞋底上粘着的泥抖去,也将粘在脚底板上的冷抖去。跑进屋,坐下来,一边烘手烤脚一边说:这天气越来越鬼了。”这样写来,就使得他的文本具备了新鲜感。一人一世界,欧阳杏蓬用散文表达了自己对世界的见解。(朴文)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