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华强北的过街盲人 |
正文 | ——触摸深圳之一 刚到深圳的时候住在岗厦,那是一个初到深圳的寻梦者通常都耳熟能详并生根落脚的地方,农民房林立,打工者聚集,相对独立于深圳特区干净整洁的大环境,资本主义叫贫民区,我们这里叫城中村。 说是农民房,却都是十几层高的楼,不过楼与楼之间近的几乎可以握手,所以俗称握手楼(某些楼之间叫亲嘴楼更加形象)。纵横交错的窄巷和“街道”,街道上各式各样的餐厅和商店,繁花热闹远胜过内地县城,灯红酒绿中几乎包含了所有“城”的内含和功能,当然也鱼龙混杂。 临近华强北,交通纵横,功能齐全,生活方便,虽然环境肮脏拥挤,治安差强人意,但房租却相对“便宜”,于是岗厦成了全国各地许多初到深圳闯世界的贫寒阶层解决食宿的首选地点。 自己也不例外。 上班在国贸,住宿在岗厦,搭乘公交车是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而14路车恰好由此及彼,成了每天完成任务的必然选择。 其时,深圳的大部分的公交车车况跟内地城市相比已经不是一般的好,但14路车却完全不入流,寒酸“破败”,落魄一览无余,或许是不在主干道上行驶,或许不是主要线路,或许对于喜欢面子的官员来讲不属于形象工程,没有空调,没有电视,少有的木座椅,行驶起来车体摇摇晃晃,咯吱咯吱的声音还特别大,第一次搭乘的时候心里就觉得疑惑,“深圳还有这么古老的车?” 但是14路车出奇的便宜,一元五角人民币就可以从头至尾,这在公交车票豪领全国,物价高居的深圳,简直便宜的有些出格。 “终于找到一趟费用低廉的公交车”,手头拮据,心里不禁一阵窃喜。 14路车无疑是小人物们价廉物美的现实选择。上班下班,下班上班,很快就发现,跟深圳拥挤不堪的其他公交线路相比,除了上下班短暂的高峰,在一年中多数时间潮热的深圳,14路车竟然并不拥挤,甚至时常显得有些空荡。 虽然14路车况在深圳难以启齿,但是却是无人售票车。从岗厦出发,基本沿平行于深南大道的几条小街道行走,小街道当然不像深南大道般宽阔、顺畅,狭窄拥堵,人车混流,红绿灯还不少,车便不停南折北拐,好在自己年轻,不至于头晕。 从福华路到南园路,再穿越到嘉宾路,你很难感受到穿越的这个城市就是以绿化和卫生状况闻名大陆中国的特区,街景之杂乱,跟内地普通的中小城市几乎没有差别。 深圳的公交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其一,乘客中年轻人占绝大多数,放眼望去,几乎全是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青春、朝气、幻想、活力,这让自认为尚未脱离“年轻人”的自己尴尬不已,怎么还没有活多长时间“就已经属于高龄人群?”其二,让座率比较高,几乎每天每趟车都会有乘客给别人让坐,这在如今的大陆中国,绝对是数一数二的文明表现。 深圳的让座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让和被让者双方都表现的比较随意自然,“这么稀松平常的事情”,跟道德和修养完全不搭界。 以笔者在数个城市的亲身感受,相比之下,北京的让座率虽也不低,但是没有深圳平和,至于自诩为“城里文明人”的上海和历史感深重自我意识不是一般“有文化”的西安,大多数乘客习惯于搭车期间欣赏美丽街景和美女,无暇顾及身边的孕妇和老弱病残,让座率就急剧下降,当然偶尔还会上演为了抢座大秀功夫拳脚的动人场面。 深圳的14路车在小街道上蹒跚,却依然掩饰不住深圳的朝气和活力。低劣的车况、拥挤的街道、过多的红绿灯、农民房、菜市场、与内地城市没有区别的街景,对那些喜欢深圳的人来说,可能一般不会主动推荐给外地来的朋友,但在自己一段时间不情愿的乘坐经历中,却发现了许多深圳的可爱之处。 虽然已经有一段时间再没有乘坐14路车,而且听说14路车也跟上了时代步伐,改成了带电视的空调大巴,但那段乘坐的经历,却让自己彻底喜欢上了深圳,喜欢上了她的青春活力。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