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哈斯腾高勒(四)
正文

原标题:【杭盖西部文学作品】

第六章 十三副铠甲的故事

在壮丽的白山黑水间,养育了一个女真部族,过着游牧生活,夏随水草移动,冬居土穴之中。十一世纪初,编入契丹户籍者称之为熟女真,仍过着半鱼猎、半农耕的称生女真。女真英雄阿骨打时期,摆脱契丹人的统治,定都于上京,建立大金王朝。金太宗时期,灭辽统一了中国北方诸游牧部族。

十三世纪,金王朝被蒙古所灭,元朝把金朝所属之女真人与北方汉人一起划归汉人等级。可见,此时的金朝女真与汉人已无多大差别。

女真在商周时期称为肃慎,汉时称挹娄,南北朝以后称为勿吉、靺鞨。辽金宋明时称女真。女真的称呼被固定下来。明时,女真逐渐南迁,形成三大部落。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亦称野人女真)。各部又分若干小部落,其中,建州女真分为苏克素护河、浑河、完颜、董鄂、哲陈、鸭绿江、讷殷、珠舍里等部;海西女真分为哈达、辉发、乌拉、叶赫等四部(即扈伦四部);东海女真发展较慢,文明程度稍差,亦分若干部落。

明朝永乐年间,设置奴儿干都司,下辖四百多个卫所。司直属中央政府,卫、所的指挥、同知等官职,皆由女真或其它少数民族首领承担。

永乐年间,明朝封女真首领阿哈出为建州卫都指挥使,孟克帖木儿为建州左都督。后来,东海女真侵袭建州女真,阿哈出之孙李满柱只好率兵西走,孟克帖木儿被东海女真所杀,其弟范察及子童仓、董山等也被迫西迁。

建州部定居于赫图阿拉后,首领董山和范察争雄,朝廷便任命董山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范察为建州右卫都指挥使,李满柱为建州卫都指挥使,史称建州三卫。

明时女真部社会陷入部族纷争阶段,原来的建州三卫实际融汇成建州五部:苏克素浒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哲陈部等。在建州各部中,以王杲部势力最强。

王杲时任建州右卫都指挥使,王是个生性剽悍好斗之人。多次率兵掠扰其它部族及朝廷边卫。嘉靖三十六年掠抚顺,杀守备彭文洙,四十一年又大举入掠,被明副总兵黑春击败,后诱杀黑春,并深入辽阳、掠孤山、抚顺、汤站,杀指挥使王国柱、陈其孚、戴冕、王爵、杨王美等数十名军官,朝廷大怒,决定派大军征剿。

1574年,辽东总兵李成梁统兵,毁其巢穴,斩首一千余级。王杲兵败投海西女真哈达部王台,被王台献于明廷,磔于市。王杲死后,其子阿台报父怨,聚众寻衅。

1583年,阿台从静远堡深入浑河,李成梁欲剿灭阿台,以绝祸本。率兵围攻阿台住地古勒寨。此寨地处险地,易守难攻,李成梁久攻不克,损兵折将。

苏克素浒河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受明朝扶植。辽东总兵李成梁企图通过他加强对建州女真各部的控制。尼堪外兰引明军至古勒寨,阿台之妻乃觉昌安之孙女,觉昌安见寨被围攻,想救出孙女,并劝说阿台归降。

觉昌安伙同儿子塔克世一起到古勒寨,觉昌安入寨,塔克留外守候,塔克世久候而燥,也入寨探视。久攻不克的李成梁也焦燥而怒,要绑尼堪外兰辱师之罪,尼亲往城下招抚。对城内高喊:“太师有令,若能杀阿台者,即令此城之主”。阿台部下有人信以为真,杀死阿台投降。

李成梁在古勒寨出降后,诱城内人等,不分男女老幼,尽屠暴杀。觉昌安和塔克世在混乱中被乱军误杀。这下惹翻了一个强人: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闻父亲塔克世,祖父觉昌安蒙难噩耗,捶胸顿足,到明边廷讨说法:“我祖、父何故被害?汝等乃我不共戴天之仇也!汝何辞?”

明廷遣使称:“非有意也,误耳?”逐还其祖、父遗体,并封他为指挥使。明廷一边安抚努尔哈赤,一边扶植尼堪外兰做建州主。建州诸部见尼堪外兰日逐势大,而投归。努尔哈赤同族诸祖的子孙也投附尼堪外兰。

努尔哈赤对明扶植尼堪外兰极为不满,又无力兴兵攻明,便将其愤怒倾泄到尼部,祭天起兵。

1583年5月,努尔哈赤借报祖、父之仇为名,以塔克世遗甲十三副,率兵百人,向尼堪外兰的驻地图伦城发动进攻。尼堪外兰预知,携妻子逃遁,努尔哈赤攻克图伦城胜利而归,时年二十五岁。

女真诸部经过李成梁的打击,王杲、阿台、阿海诸强悍首领被杀,各部分裂涣散,元气大伤,人丁稀少,像界藩、萨尔浒、栋佳、巴尔达四城联合发兵,亦只有四百余人。各部族的族长、寨长、部长、势虽不盛,却互不相让,干戈时起,努尔哈赤在此时势下逐渐壮大。

起兵时,额亦都和安费扬古来投,如左膀右臂,成为五大臣之一。面对诸多林立之小部众,努尔哈赤少树敌,临事机变,深沉大度,积蓄力量,打败尼堪外兰不久,开始统一苏克素浒河部,势力渐强,威信日增。先后统一收服苏克素浒河部,董鄂部不久,又开始谋取哲陈部。

经过十年努力,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女真诸部,但与叶赫、哈达、乌拉等大部相比,建州部还十分弱小。

努尔哈赤以遣甲十三副,起兵十年发现到一万五千余人的统帅,在费阿拉称王。事业随之蒸蒸日上,既有他自己正确的发展方略,又有辽东部兵李成梁策略的失误而致。

对努尔哈赤来讲:如何处理同明廷的关系?是其事业成败的关键。王杲纵兵犯边,被明廷斩首;尼堪外兰仰人鼻息,被明唾弃。他吸取这两个建州女真首领败亡的教训,采取明为大明王朝之官员,暗自发展自己势力策略,避开明廷注意,完成对建州女真的统一。

李成梁被努尔哈赤的“恭顺”麻痹,把重兵投向北元为首的鞑靼蒙古、海西女真,屡获大捷,李成梁的所作所为,在客观上为努尔哈赤做了统一整个女真各部的开路先锋。在李成梁的不断打击下,海西女真的实力削弱,努尔哈赤开始考虑为征服海西女真做准备了。

就在这个关健时刻,明廷调辽东大军主力入朝,转入援朝抗倭战争,放松了对建州女真的军事遏制。在李成梁解任后的十年间,辽东主帅易职八次,边备日益废弛,给努尔哈赤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抓住明辽东军力虚弱,叶赫、哈达罹难未复的好机会,以古勒山之战为序幕,拉开了统一海西女真的战争。

努尔哈赤的扩张雄心,引起扈伦四部贵族的不安,他们究集叶赫、哈达、乌拉、辉发四部,联合长白山二部,蒙古科尔沁、锡伯、卦尔察三部组成九部联军,向建州苏克素浒河古勒山攻来。

1593年9月,努尔哈赤率建州女真,以少击多,打败叶赫九部联军,大获全胜。从此再无人敢联合进犯建州卫。仅月余,他就招服了长白山珠舍哩部和纳殷部。

1599年9月,万历二十七年秋攻破哈达部;

1607年9月,万历三十五年攻陷辉发部扈尔奇城;

1613年2月,灭乌拉部;

1619年,灭叶赫部。

在征讨扈伦四部的战争其间,建立并完善了八旗制度。同时,创立满文,加速女真满族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在辽东地区,同明朝相对抗的政治势力主要是鞑靼蒙古,其次是女真。对辽东掳掠最甚者,也为东蒙古诸部。在明初的洪武年间及永乐时期,对北元势力的不断用兵,使蒙古诸部损失惨重,分化衰落,汗权不兴。

蒙古各部强势首领,一直为振兴汗权,统一蒙古诸部而不断努力,也先汗、达延汗、俺答汗、林丹汗等均做过不懈努力,可均归于昙花一现。

在明万历朝之后,北方战事基本为明廷与蒙古诸部之间的争斗,双方多年厮杀的结局是严重削弱了彼此的军事实力,为努尔哈赤做了“嫁衣”。

在托欢、也先时期,已可号令全蒙古,但事业犹如狂风扫过,没有留下多少深远地历史痕迹,达延汗实行分封六万户,也不过是全部蒙古的一部分,但基础较为扎实,其影响可达今日。

明万历年间,漠南蒙古已分为二十几个较大部落,但基本是从达延汗所封的六万户中分化出来的。其左翼为察哈尔、乌梁海和喀尔喀。喀尔喀又分化为内喀尔喀五部及外喀尔喀七部。

努尔哈赤充分用蒙古民族渴求安定、统一的愿望,又利用蒙古各封建王公分裂、内讧之机,推行分化瓦解、武力征讨或征抚并用之策。

游离于左翼三万户之外的科尔沁,成为努尔哈赤猎获的目标。科尔沁明安贝勒曾参加以叶赫为首的九部联军,败回后仍不服输。万历三十六年三月,科尔沁翁阿贷贝勒又与乌拉部合兵,抗击攻打乌拉部宜罕阿麟城的建州兵。科尔沁遥望建州女真兵强马壮,心生怯意,自知不敌,撤兵请盟,联姻结好。

努尔哈赤从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不念科尔沁两次动兵之旧恶,同意联姻。1612年明安贝勒送其女,努尔哈赤以礼亲迎,大宴成婚。成为蒙古各部王公中第一个与建州联姻者;

1615年,科尔沁孔果尔贝勒又将女嫁与努尔哈赤。

1614年起,建州女真贵族以努尔哈赤为首,命儿子也相继纳蒙古王公之女做妻。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等诸子均娶蒙古王公之女为妻。蒙古科尔沁及内喀尔喀等与建州女真通过联姻,建立起政治同盟,蒙满的政治联盟,主要是蒙古察哈尔林丹汗征战造成的负面政治成果。也有明廷的简接作用。

察哈尔部首领是全蒙古的名义大汗,林丹呼图呼为统一漠南蒙古,阻止女真贵族的扩张,采取发兵讨罚之策,结果更加促使科尔沁等部落投附女真。

女真贵族与科尔沁建立政治联盟后,开始加快对内喀尔喀诸部分化瓦解的步伐。只有介赛(也称宰赛)坚持与女真对抗,在内喀尔喀五部中,介赛兵马强盛,与明廷联合打击女真人的扩张。

1619年7月,女真夺取铁岭时,介赛配合明军与八旗军作战,兵败后被努尔哈赤俘获,成为人质,内喀尔喀余部不得不向女真妥协,终于使内喀尔喀五部由联合明廷抗御女真转变为联合女真对抗明朝。

1619年11月,努尔哈尔赤与喀尔喀会盟,对天盟誓。至此,漠南蒙古中仅剩察哈尔部,仍坚持联合明朝,抗御后金――女真。

察哈尔部是达延汗的察哈尔万户基础上形成的,因达延汗是蒙古诸部之大汗,察哈尔部之汗,也就是蒙古诸部之汗,至少是名誉上的大汗。

此刻,中国北方形成了蒙古察哈尔、女真与明朝鼎立的政权格局。每个政治势力都有吞并对方、统一辽东地区的政治图谋。女真势力的扩张威胁着察哈尔、察哈尔的强大又妨碍着女真统一整个漠南蒙古诸部的脚步。在明朝看来,察哈尔与女真相比,主要威胁来自女真。因此,在这种微妙的鼎力关系中;明廷与女真矛盾是主要的。女真为对抗明朝,须先征服察哈尔。明朝、察哈尔为对付女真,必走向政治结盟。

明朝联合林丹汗部,共同抵御女真的条件是明朝将由原给漠南诸部的岁币,转给林丹汗控制,明廷每年给林丹汗银四千两,增至四万两。

这笔资金成了林丹汗征讨漠南诸部的军费,为恢复其名存实亡的汗权,穷奢极欲,横行漠南,征讨四方。引起蒙古诸部的怨恨,也激起察哈尔内部的厌战情绪,连林丹汗的孙子扎尔布台吉也逃往科尔沁。

1632年,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率女真八旗、科尔沁、喀尔喀及扎鲁特、敖汉、奈曼诸部,大举进攻察哈尔、林丹汗败走甘肃,1634年逃循青海患病而亡。女真继续追击察哈尔余众,俘获林丹汗之子额哲。随着察哈尔被女真吞并,鄂尔多斯、土默特、永谢布也相继臣服女真。蒙古察哈尔部败亡,让大明王朝失去了最后一道北方屏障,边事应对愈加困难。

努尔哈赤从起兵到建立后金政权,用了三十三年时间,女真人的发展,实际是同大明王朝关系的发展,建州女真与明廷属臣属关系。他在统一女真诸部,收服蒙古诸部的过程中,一再表示:“忠于大明,心若金石。”他在建立后金之前的二十余年,几乎每三年到北京进贡一次,向明廷朝贡称臣,以示忠顺。

女真后金政权对明廷的阳奉阴违之策略,蒙蔽了明朝昏主庸臣的眼睛,三十余年未对建州女真用兵,未曾打击其日益潮涨的军事势力,为自己的灭亡豢养了一只豺虎。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被尊为“承奉天命养育列国英明汗”。意思是:他的汗位是承奉天命,管辖列国是与大明皇帝平起平座的君主。后金政权的建立,标志着建州女真与大明王朝由臣属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国与国之关系。

后金与大明王朝的争夺战争之序幕拉开了。

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起兵仅有甲十三副,部众三十人,却逐步壮大,吞并了二十倍于已的建州诸部,百倍于已的海西叶赫、乌拉、哈达、辉发等扈伦四部。表现这个强酋非凡的战争毅志,知难而进,顺应潮流,公正用贤,厚待功臣……才有额亦都、安费扬古、扈尔汉、何和里、费英东等五大臣的早年来投。

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终以“七大恨”呈告皇天,声讨大明之过,发军征明。轻取抚顺、连下东州、马根单等城堡,掠人畜三十万、编降民一千户、击败辽东总兵张承胤、副将被颇廷相,杀总兵、副将、参将、游击以及把总等大小官员五十余,获马九千匹、甲七千副。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十一日,明辽东经略杨镐、蓟辽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玉庭,以辽阳演武场,集合征辽官将,议定分兵四路:北路以马林为主将、西路以杜松为主将、南路以李如柏为主将、东路以刘紝为主将,合八万八千余人。加朝鲜兵一万三千余,叶赫兵二千余,号称四十七万,携枪拖炮数万,集中进攻女真都城赫图阿拉。发动了著名的“萨尔浒之战”。

萨尔浒之战以明廷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使明朝与女真后金的关系发生根本性逆转。女真部取得战争主动权,人心振奋,战马充足,军威远扬,而明廷则群臣惊恐、官兵畏战,士无斗志,陷入被动的窘境。

时至崇祯年间,明廷的政治、军事、经济处于极度腐败状态,国家机器运转呈现瘫痪的窘境。而女真满清则处于兵锋如刃,军强马壮的巅峰状态。这时,明廷已无力派遣能征贯战的强将,历史赐给了袁崇焕这个默默无闻的文弱书生扬名立万的机会。

然而,魏忠贤不乐意了。孙承宗没有克扣军饷转奉他九千岁,于是就派高第去接替孙承宗。高第只是个会弄权的人,胆小怕战,竟然一到任马上将驻守在外的军队全部撤入山海关。

袁崇焕抗命不撤,这让一直虎视眈眈地后金满人看出明朝的虚实,知道高经略无用,袁宗焕无人支持。于天启六年正月,率兵十三万攻抵宁远。

宁远守军只一万,而后金女真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带劲骑十三万。看来袁崇焕是自己把自己置于虎口之中了。高第全军据守山海关,不敢派出一兵一卒,袁只能孤军守城。

攻城开始,后金兵身披重甲、坚车攻城。血战三日,竟不克,心急地努尔哈赤也加入战斗,被袁军大炮击中,身负重伤,终于不得不下令退兵。

努尔哈赤一生只打了一次败仗,却让他这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军事天才丢了性命。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接位。四贝勒皇太极是个比努尔哈赤更难缠的主,大明真是内忧外患,离灭亡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在袁崇焕死亡后的十三年,洪承畴全军覆没后投降女真满清,崇祯不但要面对满清,还要面对李成军、张献忠诸反贼,明廷只能在风雨中硬挺了。

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势如破竹,一路向京城杀来。大明的精兵良将在文官统帅下丧失殆尽,只剩下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可用了。正月十九日,崇祯在德政殿召集群臣,商讨应策,决定调吴三桂入关,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入关勤王。

吴三桂很犹豫,圣旨不能不听。于是他带兵慢慢向京城开来,没想到,李自成很快攻下北京,崇祯自杀,国都易主,吴三桂不知该向谁去效忠了。摆在吴三桂面前的有三条路可走:其一,自立为王,割据一方;其二,连清抗击大顺;其三,归顺李自成。

然而,平西伯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归顺大顺。回京的路上,听到李自成手下冲进他的宅院,查封家产,抓走家人。其它关宁将士的家属更不必说。李自成的表现让吴三桂失望之极,他觉得李自成的大顺农民政权并不十分在乎他这支军队,让失去理智地吴三桂归顺了多尔衮。

实际上,吴三桂不开关,女真满清也能入关。清军入关,只是时间问题。

女真满人入关,尤如野狼跳入羊圈。不知是该抱怨牧人没有扎好篱笆,还是该抱怨苍狼怎么不去吃斋念佛?女真人是一个没有任何文明底蕴的部族。在明末还有野人女真的称谓,就该知其所以然了。

屠诚是弱小部族占领统治大部族的最佳选择。

皇太极与明廷争夺辽东开始,就曾开始对迁安、永平两地进行野蛮屠城。主事者阿敏受惩处。但后来入关,多尔衮可没有皇太极的智谋武略,高瞻远瞩、豁达大度,占领北京后,发布旨令通告全中国“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

清军所到之处,便有死尸成堆。“杨州十日”二、三十万人尽数杀害;嘉定三屠,全城尽遭毒手;江阴城破、七万人死于屠杀……屠城才刚刚开始。随后是苏州之屠、南吕之屠、赣州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广州之屠、常熟之屠……这一系列的大屠杀,均发生在清军入关的顺治年间。

这些都可在《雄州店家歌》、《嘉定屠城纪略》、《海角遗编》、《明季南略》、《杨州十日记》、《江变纪略》等史料中见到,有些史料竟然是从日本保存传回到中国的。

顺治年间,被屠杀的汉人数量高达千万之众,究竟是一千万、两千万?还是三千万已无法得知了。因为,随后是满清长达一百多年的文字狱,对汉文化史籍进行了大量有计划、有步骤的消毁和篡改。因此,对满人政权屠杀的汉人已无法确切统计了。

经过顺治朝大肆血腥屠杀。强行推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政策,大量有反叛情绪,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仁人志士以及民众被杀害。只有那些性格柔弱、胆小,谨慎、恭顺者才可能存活下来。这对汉民族之精神、意志、思想之打击之大、之深、之久是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达的。

女真满人靠野蛮屠杀、逐步扑灭了汉人的反清火焰。行凶手段之残忍,令人不寒而栗;嘉定沦陷后,清军抢掠美妇,白昼于街当众奸淫。凡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常熟大屠杀,沿塘树木,人头悬挂,皆全发之乡民。

满清入关,直到三藩之乱,在长达三十七年的时间里,在民族对抗中被血腥屠杀的汉人、回民、蒙民、苗民……以千万记,以百万记,以灭绝记。清初之中国,毫不夸张地讲:人间地狱。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一百多年间,有记载的文字狱案件超过一百五十多起,平均每年制造一起冤案。次数之频繁,株连之广泛、手段之残忍,为历史之空前绝后。

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文字狱,但那只是一个出于皇帝的忌讳,对个别大臣、文人的处置。而女真满人则是对一个民族文化的清洗,主要集中在顺治及康雍乾时期。到乾隆时期,已发展到令人发指的程度。在乾隆朝的六十三年间,制造出一百三十余起文字狱冤案,平均一年达两次之多。将打击面从士大夫阶层扩展到平民阶层,受打击者抄家灭族,祖先到子孙,株连环坐。甚至追究已故作者,挖墓戮尸,惩罚后世。文字狱株连之广,令人心惊胆颤,其中吕留良、屈大钧、王锡侯、戴名士等都是文字狱的受害者,诸多名人志士因而蒙难,全国上下一片风声鹤唳。如同欧洲的中世纪,人的思想被强行控制,恐怖血腥的专制时间长达一百多年。

从1644年起,中国的文化、科技、经济成果毁于一旦。大量有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和平民百姓被屠杀,造成中国国民体素质整体下滑,民族精神萎缩长达二、三百年多久,其灾难性的负面影响贻害千秋。这就造成: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老百姓站立两旁,漠然视之,几乎无人振臂高喊:驱逐外辱。以及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量伪军出现就是最有力地佐证。

中原汉族地区的抗清运动,在顺治朝和康熙朝初期被基本平息了。但漠西蒙古卫拉特人一直坚持到乾隆时期,才被艰难平息。

卫拉特蒙古准格尔人的抗清,扛起这面大旗的是首领噶尔丹。他是一个被满清统治者以及后世无良学者们肆言抹黑的英雄,让人感到多少有些遗憾,造成偏离历史事实的丑恶现象地出现,是顺、康、雍、乾四朝文字狱、疯狂篡改、销毁大量汉族典籍导致的恶果。

清代诸帝组织修撰明史,耗时近百年,编修明史过程中大肆篡改明代真实历史,销毁大量明代原始史料以及相关明史专著,隐匿明代对辽东地区的征讨史,株煞南明的历史存在,破坏了司马迁以来一直坚持的以“秉笔直书”的史家之优良传统。

我的书案上摆放着三种蒙古史典籍,《蒙古民族通史》、《卫拉特蒙古史纲》和《准格尔史略》。各自对噶尔丹的表述态度不已。特别是《准格尔史略》表述,让我有些不满,该籍成书在1976年-1986年间,编著在大多数有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的痕迹,充斥着一定的政治色彩。

因此,对噶尔丹的表述,我的态度多倾向于《蒙古民族通史》、《蒙古族通史》和《卫拉特蒙古史纲》等典籍之观点。

噶尔丹是个悲剧性英雄,在清初时期,中国版图上仍有南明小朝廷,李自成残部,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卫拉特蒙古几个政治板块,西藏宗教努力仍处于骑墙态度。所以有些文献说噶尔丹属分裂叛国之势力,实在让人无法弄清楚他叛的是谁的国?是叛已灭亡不久的大明王朝?还是俄罗斯帝国?

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本身就是一个反叛大明王朝的分裂分子,满清初年,女真贵族并没有统一喀尔喀蒙古和卫拉特蒙古。因此,说噶尔丹反叛大清王朝有些荒唐。噶尔丹只不过是又一股反清的政治势力而已。满清初年,反清势力遍布全国,噶尔丹只是其中之一。不过他坚持的时间最久,其后的准格尔人,继续一直坚持到乾隆朝。噶尔丹是个身份复杂人,他即是宗教领袖,又是政治首领。他是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子,僧格的胞弟,早年削发为僧,他是温萨活佛呼图克图的转世,前往西藏途中,黄衣僧十数辈事迎,将达赖喇嘛的赐之“七生旧物”转交噶尔丹。被卫拉特和西藏宗教界认定的温萨佛的转世。

1662年,四世班禅圆寂后,噶尔丹到著名宗教领袖五世达赖喇嘛门下学经,他作为温萨活佛在拉萨生活了十年。五世达赖很器重噶尔丹,精心培植。噶尔丹也热切地关心五世达赖的政教事业,并为格鲁派的扩展做了不少工作。

僧格被害后,五世达赖立即让噶尔丹还俗,支持他返回准格尔夺取汗权,平定部族叛乱。1671年,噶尔丹从西藏返回漠西蒙古,率僧格旧部同车臣、卓特巴巴图尔联军激战,击败了叛乱者,并夺回部众。

噶尔丹是一位有远大抱负和军事能力的政治家,还俗回牧不仅仅是为僧格报仇平叛,而是怀有建立强盛的蒙古帝国的政治理想。他作为温萨佛的转世,已把自己统一蒙古诸部的政治理想,当作五世达赖喇嘛宗教事业的一部分。

因此,噶尔丹回牧准格尔后,将绰罗斯部的主力从和博克沙星迁牧到额尔齐斯河源头一带,以此为营牧地,开始统一天山之北各部族。在短短八年时间,一个孤身而归的喇嘛,统一了天山以北诸部族,维系了巴图尔珲台吉创建的准格尔汗国的延续。在征战过程中,得到五世达赖的鼎力支持,并赐噶尔丹以“丹津博硕克图汗”称号。

噶尔丹汗统一漠西蒙古后,开始收服察合尔汗后王统治的叶尔羌汗国及其它回疆地区。此后,又开始征讨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诺盖等部族,让回疆以西强势诸族臣服于准格尔汗国。征服稳定西域的目的是为了挥师东进,征服漠北蒙古诸部,建立统一的大蒙古兀鲁斯。

噶尔丹延续准格尔汗国,正值蒙古社会面临严峻的政治混乱时期,兴起于白山黑水的边地小部族女真部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统一起来。后世子孙继承其政治成果,越过长城踏入中原汉地。漠南蒙古科尔沁部,率先投入女真人的怀抱,又与喀尔喀部联合,引导女真满人进攻蒙古整个部族的名誉大汗——察哈尔首领林丹呼图克图。

在女真、科尔沁、喀尔喀诸部联军的打击下,传承了四百五十年之久、成吉思汗的第三十五代孙、林丹大汗败亡了甘肃大草滩。不久,女真满人征服了漠南蒙古十六部。

1644年,女真满人入关,进行大规模残酷屠杀政策,扑灭了汉族各地的反清火焰。就以中原汉地为经济补给后盾,开始征服边地各族,喀尔喀蒙古已向女真满人大抛媚眼,噶尔丹所属的漠西蒙古就成了蒙古诸部中唯一能与满清政权抗衡的政治势力。

满清政权要征服全部蒙古人,建立大一统国家。噶尔丹要统一全蒙古,抵制女真满人的兼并。就成为这个时期的重大社会问题,一切次生事件都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

准格尔汗国北连西伯利亚,西邻哈萨克、吉尔吉斯、乌孜别克诸强势部族,俄罗斯人为了吞并东扩的企图,改变了对准格尔的政策,把准格尔汗国当成与清王朝之间的缓冲地带,以加强同清王朝周旋的政治筹码。就不断向卫拉特地区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渗透,企图说服卫拉特诸兀鲁斯首领向沙皇效忠,“自愿”加入俄罗斯籍。

对噶尔丹来讲,俄罗斯的政策转变,不再直接威胁准格尔汗国的政治利益,故噶尔丹也充分利用其对已有利的形势,努力使其在统一蒙古的战争中,保持中立或转变为政治盟友。

漠西卫拉特蒙古为主体的准格尔汗国,已经具备了统一全蒙古的军事实力,西邻哈萨克、乌孜别克以及卫拉特传统属民吉尔吉斯均已臣服于准格尔汗国。西邻已无后顾之忧,噶尔丹的政治外交便集中在如何处理俄罗斯和清王朝的两个政治势力的关系之上。

十七世纪六十年代起,俄罗斯已将东扩远东地区的重点放在贝加尔湖以东布利雅特蒙古地区,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率部众多次抗击俄罗斯人的入侵,而满清政权对已臣服于自己的喀尔喀蒙古并未给予任何军事支持,甚至还有隔岸观火的意思。女真满人认为:漠北草原是蒙古人的,而龙兴之地的黑龙江流域,才是女真人的。因而,当俄罗斯人进入女真满人的龙兴之地黑龙江流域,清廷才与俄罗斯发生雅克萨战争。显然,说清廷不能支持漠北喀尔喀蒙古抗俄,而忙于应付三藩之乱的借口是站不住脚的。

清初丢失布利雅特蒙古地区(即贝加尔湖)的大片国土,清廷难脱其责。当俄罗斯人与满清王朝爆发雅克萨之战,俄罗斯人更加感到同准格尔汗国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因此,俄准边境基本保持平静状态。准格尔与满清王朝的关系,也比较平静。噶尔丹东进不想树敌过多,清廷也希望噶尔丹不骚扰清王朝即可。

漠北喀尔喀诸部,虽同出一源,却从未统一过。处于长期割据状态,时为牧场、人口、汗位继承等问题而发生争斗。随着老一辈部族首领的相继辞世,喀尔喀左右翼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引发了大规模武装冲突。

喀尔喀的内江,准格尔的崛起,让清廷寝食难安,康熙帝深恐噶尔丹利用喀尔喀内江,吞并喀尔喀,形成对清朝的直接威胁。

在噶尔丹掌控准格尔汗国的相当长时间内,清廷对其采取息宁边事之策,清准关系一直保持较为和好的状态。1683年平安三藩内乱后,清廷对准格尔政策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发现噶尔丹具有君临全蒙古的政治雄心,便将主要精力放在应对准格尔方面。开始对准格尔实行贸易控制,引起噶尔丹政权的不满。

噶尔丹利用自己特殊的宗教身份:五世达赖喇嘛和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的徒弟,温萨呼图克图的转世,以达赖喇嘛为旗号,企图控制喀尔喀,达到统一漠西及漠北蒙古的政治企图。实现这个政治理想的最大障碍,就是代表封建割据势力的土谢图汗及喀尔喀蒙古宗教领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温萨呼图克图则是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师父。所以,噶尔丹在哲布尊丹巴面前为尊。

1687年,噶尔丹之弟多尔济札卜在土谢图汗与扎萨克图汗的冲突中丧生。噶尔丹以此为由,出兵三万,征伐土谢图汗部。土谢图汗众部溃散,遁入车臣汗部。车臣汗部与准格尔部一触即溃,使喀尔喀举国震惊。1688年8月28——30日,土谢图汗与准格尔军在鄂罗会诺尔决战,喀尔喀诸台吉星散遁逃,喀尔喀部众大乱,举族内迁,寻求满清佑护。

喀尔喀诸部降清,噶尔丹随之占领喀尔喀整个牧地,为避免同满清开战,便息兵班师。清廷曾欲同五世达赖喇嘛一起调停卫拉特与喀尔喀的争斗,认为土谢图汗背弃盟誓,杀扎萨克图汗,又先犯厄鲁特(卫拉特),杀噶尔丹之弟多尔济札卜而挑起这场战争,过错在土谢图汗,令土谢图汗自陈其过,永议和好。土谢图汗难以接受亲自会盟的条件,清廷只好又改为遣使准格尔,申明土谢图汗兴兵之过,并让五世达赖喇嘛协同调解,以便得到噶尔丹的谅解。噶尔丹向清廷表明了和解之意,但坚持索要土谢图汗和哲布尊丹巴。康熙帝认为如此做会偏于一家,和解努力便不了了之。

为了集中力量解决噶尔丹问题,清廷于1689年开始同俄罗斯的边境谈判。以议政大臣索额图为代表,同俄罗斯签订了第一个边界协定——《中俄尼布楚条约》,放弃以尼布楚为界的方案,改为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之策,通过割让大片蒙古人的传统牧场,来换取俄罗斯人在噶尔丹事件中的中立态度。清廷认为此举为平定噶尔丹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战争时间。

1689年秋,噶尔丹再次率军攻入喀尔喀蒙古牧地,1690年3月抵克鲁伦河地带,噶尔丹还图谋同俄罗斯组成联军,征服喀尔喀。但俄方虚与委蛇,实际上未派一兵。清廷得知消息,即向俄方提出抗议。

噶尔丹军战胜喀尔喀人的抵抗后,深入到清朝边界,1690年6月21日,清军又在与厄鲁特兵在乌尔会河大战,清军大败。厄鲁特军长驱直入,直抵乌兰布通,引起清廷慌乱。

清廷为一举歼灭噶尔丹,结集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是和硕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一路是和硕恭亲王为安北大将军,先后出发,企图包围准格尔军。噶尔丹率军两万,依山傍水,隔河高岸,组成驼阵,两军大战于乌兰布通。噶尔丹兵败,夜渡西拉木伦河遁逃。

清廷为了孤立噶尔丹,防止噶尔丹渗透,令内蒙各旗协同清军坚守,派遣哨探深入喀尔喀牧地,截断噶尔丹同西藏及青海间的联系,派使者到噶尔丹的敌对势力策旺阿喇布坦处,策动准格尔内部分化。

经过战争休整的噶尔丹,于1695年再次集结起来向克鲁伦河方向移牧。

康熙帝议定平噶尔丹方略,拟分兵三路对噶尔丹采取军事行动,令费扬古为西路大军主帅,堵截噶尔丹兵败西逃之路;中路大军由康熙帝亲率,直压克鲁伦河;东路大军以萨布素为帅,防止噶尔丹东窜。

噶尔丹的耳目被清廷清除之后,准格尔军得不到任何有关清军动向的情报,当大军压境时,噶尔丹仍不知。噶尔丹侄子丹济拉获悉清帝亲征,大为震惊,通报噶尔丹。准格尔军闻之向西转移。被西路军费扬古部堵截,拉开了著名的昭莫多之战。此战让噶尔丹主力丧失殆尽,一蹶不振。在清廷的策反下,噶尔丹部下纷纷降清,让准格尔部族的英雄首领汗噶尔丹走投无路,在四面楚歌中突发急病于1697年4月4日而亡。

一代准噶尔汗国的强势首领,走完了他壮烈的一生,终年五十三岁。准格尔汗国与清王朝争夺喀尔喀的战争失败后,失去了阿尔泰以东,科布多河谷和乌梁海等大片牧场。极大的削弱了准格尔的实力,清廷在与准格尔汗国之边境设重兵布防。俄罗斯人也改变了以往对准格尔汗国的友好态度,不断加紧蚕食准格尔的北方领土。

在这种政治情势下,准格尔汗国进入策妄阿喇布坦和噶尔丹策凌父子的执政时期。策妄阿喇布坦提倡发展经济,采取灵活地外交政策,使准格尔汗国又迅速恢复并强大起来。他的长子噶尔丹策凌继位后,遵循策妄阿喇布坦之国策,汗国发展达到鼎盛阶段。

十八世纪,为缓解牧场的日益紧张之窘境,卫拉特人向维吾尔地区和哈萨克牧区扩张。1723——1725年,两次远袭哈萨克,夺取了塔拉斯河,锡尔河流域的大片牧场,使哈萨克人蒙受极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准格尔汗国恢复元气,策妄阿喇布坦吸取噶尔丹的教训,不再和清王朝展开正面冲突,而采取先夺西藏,挟达赖喇嘛以令众蒙古之策,最后与清廷决战之方略。

1717年10月卫拉特军进入西藏,11月30日拉萨陷落,12月3日攻入布达拉官,拉藏汗被杀,和硕特汗廷崩溃。准格尔人占领西藏,引起清廷不安。

准格尔人与清廷又在西藏发生冲突。策妄阿喇布坦占领西藏三年之久,却未能实现其政治目的,反而引起西藏各界的反对,给清廷入驻西藏创造了条件。

1720年,清军占领西藏,组织建立地方政府,又占领青海地区,这样准格尔从南到东均于清廷连接,成为准清新的边境,清准之间的直接冲突已无法避免。

1745年,乾隆时期,噶尔丹策凌辞世,准格尔陷入内乱。长期内江,给汗国的实力造成损害,阿睦尔撒纳为了达到篡权,统辖四卫拉特之目的,不但投靠哈萨克,又投靠清王朝,把准格尔汗国推向内战的苦海。

达瓦齐汗与企图篡位的阿睦尔撒纳发生火并,准格尔部众离井背乡,纷纷逃往喀尔喀、清廷,使汗权严重削弱,杜尔伯特三车凌投清,更削弱了摇摇欲坠的汗国。1754年秋,阿睦尔撒纳诈降于清,恳求清廷出兵讨伐达瓦齐,正中乾隆下怀。1755年2月,清廷命班弟为定北将军,组成北路大军;以永常为定西将军,组成西路军,约定会师博罗塔拉,后进攻伊犁。

清军抵达准噶尔境内,多数部众撇下达瓦齐投奔清军,达瓦齐遁于格登山不敌清军,出逃喀什噶尔被擒,献于清军,送往北京。

阿睦子撒纳利用满清之力,铲除异已后,在谁主宰准格尔的问题上,与清王朝发生根本对立。乾隆二十年八月,他的拥立者突然向清军发起进攻。清军驻守力量弱小,班弟、鄂容安自杀,萨喇尔被擒。

清廷闻阿眭尔撒纳兵变,命策楞为定西将军,讨伐叛军。为安抚其他卫拉特贵族。早在1755年末对达瓦齐用兵前,已拟定册封卫拉特四汗,车凌为杜尔伯特汗,阿睦尔撒纳为辉特汗、班珠尔为和硕特汗、噶勒藏多尔济为绰罗斯汗。兵变后重封四汗,沙克都尔曼吉为和硕特汗、巴雅尔为辉特汗,噶尔勒藏多尔济和车凌仍为绰罗斯与杜尔伯特汗,以换取他们对清军的支持。

1756年春,阿睦尔撒纳等部众首领在伊犁会师,抵挡不住清军攻击,退出伊犁,遁入哈萨克境内。但反清火焰进一步蔓延,辉特汗巴雅尔也加入抗击清军的队伍,让满清女真人对卫拉特人既恨又惧,乾隆下令严行剿灭,开始大肆屠杀卫拉特人。

1757年夏天,阿睦尔撒纳又退逃于哈萨克。阿布赉汗与清廷结盟,欲擒献阿睦尔撒纳,只得又溃遁入俄罗斯,9月21日,阿睦尔撒纳因天花暴亡于俄罗斯托博尔斯克。同期,清军在卫拉特境内,以平叛为名,大举屠杀战后余生的卫拉特部众。

在1755—1757年的平叛战争中,卫拉特部众有逃入俄境与哈萨克者十之二、三;为清军所杀者十之三、五。准格尔汗国在鼎盛时期,拥有六十二万人口,劫后余生的准格尔人不足万人。就可知卫拉特人为了抗清付出了多么大的牺牲。

准格尔人是满清时期,中国境内的最后一支抗清力量,也标志着蒙古民族在十七世纪以来抗清斗争的失败。

抗击女真满族的入侵,中原汉族人付出了约千万计人口,蒙古族付出了百万计人口。回族、苗族、朝鲜族等其它少数民族也付出了数十万计的牺牲。这场抗击满清运动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开始,直至乾隆二十七年设置伊犁将军,以女真满清贵族建立大清王朝为至,前后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

换句话说就是,在乾隆二十七年之后,中国才走向统一。随着硝烟渐渐散尽,一切民族的悲壮故事都走进历史的典籍之中。后辈人渐渐听不见战争的嘶杀,看不见滚落在战场上勇士头颅,时间淡漠了民族之间的仇恨。于是,人们可以开始戏说历史,倾听于康熙微服私访,乾隆风流下江南诸多历史故事。

诸多的什么阎崇年们为哗众取宠,标志立意,以学术争鸣为由,大谈什么满清入关的十大贡献。显然,面对历史:拥明与赞清都是荒唐的、可笑的、愚蠢的。

女真满清入主中原,建立大清王朝,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大倒退,一个没有文字的边地小族,其文明程度必定十分低下。特别在入主中原,实行抑汉尊满的种族歧视,满汉不得通婚,延缓了满清贵族迈向文明的步伐。

特别是大兴文字狱,篡改历史、丑化明朝对民族文化的进步造成的负面冲击是深远的。在满清号称盛世的康熙乾隆时代,根本无法与永乐年间相比拟。朱棣兴起过一个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而满清却大搞其闭关锁国,愚民政策。

满清贵族政治家唯一的高明之处,在于很好地解决了民族问题。汉族贵族政治家自秦汉以来,一直未能解决好与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仅有一例成功,那就是李世民的贞观时期。自秦蒙恬战匈奴、汉武帝击匈奴、明朱棣征漠北,都没有找到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方略。而康熙帝只盖了几所寺院和庙宇,就让那些悍勇的蒙古骑手在喇嘛和尚的诵经中昏昏欲睡,忘记了他们曾是赫赫的马背民族。

女真满清政治家从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顺治、康熙、雍正、乾隆都实行“轻赋税”之国策,尽管有满汉之分,杨州十日,士大夫怀念前明,但大部分普通老百姓能开始安稳地过自己的日子,能让人活下来就心满意足,什么民族仇恨,岐视汉人慢慢都被人们淡忘了,让满清贵族政治家顺利地完成了从大乱到大治的历史过渡。

道德、法制、民主和科学如果站在普通草根社会阶层的对立面,只为精英阶层统治的社会服务,一切都将变成空中楼阁。要想得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发展进步,建设的社会基础在于普通百姓的衣丰食足,当一个卖炊饼的武大郎都要关心社会的公正时,那这个社会才会开始真正走向发展进步之路。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