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我们曾经年轻(二)
正文

文化大革命还在继续,我全家下放农村老家,生活陡变,比当地农民还艰难:一没房住,二无农技,更无铁打的身板。我是主要劳力,靠挣工分领取微薄的口粮,工分就是命,命就是狗屎。拼死拼活干一天就三四毛钱,到年终粮食超支,身体透支。特别是父亲被当医师的堂叔给治死了,我更是心力交瘁,苦不堪言。我最怕酷暑炎天一个多月的双抢,白天累得半死,晚上还要去巡逻水渠或拔秧苗。实在受不了了,就在田头稻草上一躺,蚊叮虫咬手一拍,拍破它的肚,拍出我的血。蚂蝗难对付,夜晚看不见,不喝醉是决不松口的。扮禾歇息十几分钟,必须挑担谷子回晒场,一百五六十斤,腰背弓得比扁担还弯,狼狈极了,顾不得姑娘在面前。有一天上午挑担吐了血,队长慈悲,下午安排我去拔秧。我也怕寒冬腊月敲开冰冻赤脚下水挖粪坑,还怕天不亮就上山砍柴伐木,挑担竹木天黑了还在路上赶。那时干完庄稼活就得上工地修水利,不知道啥叫农闲。我们天天盼着老天爷下暴雨,不落雨,就早点夜!有时下雨生产队里开大会,学习毛主席著作,背语录,喊口号,跳忠字舞,要么听贫下中农忆苦思甜,一不小心把60年三年“自然灾害”的受苦日子都扯进去了。

辛苦的劳动收获的是衣食住行四大皆缺。成年人一年只一丈四尺布票,够做一身衣服,没有补丁的衣服是做宾客时的礼服或相亲时穿,回来不马上换下就是败家子。吃饭以杂粮为主,几粒米饭夹在红薯丝里,比现在有的台从广告中找电视剧都难,不是年节想吃大鱼大肉就太不识时宜了,我妈还练出了几滴菜油能沾满锅的功夫。一家六口挤在借居的两间冬凉夏暖的农舍里,保证了夜眠八尺。手电筒也是奢侈品,晚上出门闪着一根香火弓行在乡间的小路上,记得有回天黑我从县城冒着小雨赶回家,抬着头看着马路旁的树稍影走路,地面有什么沟坑根本瞧不着,只好每次把脚高高抬起再落下。那种种体验现在还心有余悸,在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没影儿,“再教育”却是超给力,育到心坎里了。

当然,快乐还是有的,集体出工,调调打打,互相调侃,讲粗话,黄色段子源源不断,田间地头成了性教育的课堂。我们在学校多呆了几年,叫知识青年,城里来的叫下放知青,本地的叫回乡知青。一个长我一岁的堂叔,很有音乐天赋,会玩不少乐器,二胡拉得特好,远近有名,有人说他的二胡比说话都清楚。我跟他学了一点,会几句经典曲子。他的家成了我们聚会的中心,文化沙龙,歇工就去。拉琴,下棋,聊天,看书......小说都是文革中从学校图书馆洗劫来的,我看了好几十本,后来参加高考就是凭这点底子。只是女孩少,曾来过一个比较开朗的,有才,她能把许多小说里有关爱情的句子背出来。后来她被两个男孩算计来算计去,最后被她爸逼嫁它乡去了。那年大队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我们都是主要演员,歌舞之外,就是花鼓戏。在公社汇演,我们队获得第一名,于是就“专业”了一年,到各生产队巡回表演,到各工地慰问,大多时间搞排练,拿的都是工分,但招待不错,晚上演出有夜宵——鸡蛋面。我是主角之一,可笑的是我只记住我的唱词,对方回唱什么,我不知道,只要不冷台,就成功,观众看的是热闹。我还写过一个剧本,表演难度大,流产了。

那时农村文盲扎堆,有文化的也化得可怜。大队治安主任带头喊口号:“坚决打一场资产阶级的人民战争。”我想打字在前,他就不敢说无产阶级了。书记念报告,大概巧字写草了,说:“我们要苦干加23干。”一老者去亲家为侄女辩理,进门举着红本本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凡是反动的东西,你打我不倒,我打你不倒。”有人真能活学活用,买个馒头说:“毛主席说,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如此等等。女孩更惨,我们生产队八个同龄女孩,只有一个读完高小,其余的只在学校呆过一两年。我在她们当中,自然是“鹤立鸡群”了。但从事劳动生产,我总是成为她们的笑料。不过干活时,她们老是让我呆一边,晚上记工分却比她们高,只要队长不看见。其中有一个姑娘特细腻,干活跟上跟下,出外务工我的脏衣服她包洗。有一次我们喝“酒”,其实是用酒药煮稻谷给春耕牛吃的酒谷水。我盯着那个读了高小的女孩依在一个男青年的身上,细腻姑娘对我说:“馋了吧?”我竟端着她那张红扑扑的圆脸亲了一口,自己也吓了一跳,忙说对不起。谁知她握着我不放手了,从此我们经常拥在一块。我不敢胡作非为,虽然她愿意,保持着那份“文化人”的“矜持”。再者,她十五岁就定人家了,我们是没结果的。我试探过她爸的口气,她爸说不能嫁给我,我不是作田汉,养不起家。他没说错,我也明智。一年后,我教民办去了,她也出嫁了。她在我面前都有点没“知识”的自卑感,其实她是当时最能干最优秀的农村姑娘,有着传统妇女的勤劳、聪明、贤惠和温顺的美德,决不是粗俗的村姑。我欣赏她浑身透露着那种健康美,质朴美。我永远忘不了她给我的帮助,给我的慰藉,给我的甜蜜。回味起来,且有一种无果而终的酸楚。

那是一个迷蒙的岁月,一代迷蒙的年轻人,走过了十来年迷蒙的历程。“广阔的天地”就是一座炼炉,炼就了一代人质朴、 勤劳、 节俭、 善良的品质, 锻造了后代人难以企及的忍耐饥寒 、劳苦的意志,奠定了以后乃至一生工作和生活的基石。历史不应该忘记“下放知青”这枝曾经绽开的奇葩。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0: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