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读书乐(39)
正文

读书乐(39)

今年2月3日,我从沪来京过春节,春节期间儿子一家去他岳父家了,家里就剩我和老伴俩人,过着几年来难得的安闲自在日子。我早计划利用这时间多读几本书。从上海就带过有二十来本,也开读了《弘一大师的诗词人生》。

但我有密云图书馆的借书证,还是禁不住想去图书馆看看,2月18日便坐公交车去了图书馆,翻阅了一会杂志,借了一本梁衡著的《我的阅读与写作》,我之所以借阅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梁衡是山西人,其作品我以前也读过几篇。

梁衡,当代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曾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等职务。

这本书是由若干短篇编辑的,我想完整地读完这本书,便从第一篇看起,第一篇是《我的阅读经历》读完感觉还真不错。文中讲,他的阅读是“撒大网、采花蜜”式的阅读,这也是人人经历过的最普通的阅读。其中讲到,古诗词的阅读有三方面的价值:一是思想内容,二是意境的美,三是音韵的美。后两个都是审美训练。古典诗词对写作的帮助是意境,古典散文对写作的帮助是气势,写文章要讲气势,即所谓文势。

另外,文中还讲“有阅读,不会老”。阅读大慨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思考,比翻看要深一些。文中写到,人有六个阅读层次:信息、刺激、娱乐、知识、思想、审美。前三个是维持人的初级的浅层次的精神需求,后三个是维持高级的、深层次的精神需求。

还有一篇文章叫《好书耐抽读》读后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觉得还有一定道理。

《说经典》一文写到“经典所以为经典,原因有三:一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二是上升到了理性,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三是经得起重复。

《怎样区分低俗、通俗和高雅》本文认为,刺激、娱乐是低俗,知识、娱乐、审美是通俗,知识、审美、思想是高雅。

《美文是怎样写成的——2009年在中央部长文史知识讲座上的演讲》本文主要是以范仲淹的

《岳阳楼记》为范本而讲演的。作者说,“如果让我在古今中外文章中选一篇最好的,只能忍痛选一篇,那就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读《岳阳楼记》可以教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做官,怎样写文章。做人一要有独立精神一一无奴气,有志气,二要有理性精神一一实事求是,按原则做事,三是要有牺牲精神,为官不滑,为人不私。要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为官之道则是“忧民、忧君、忧政。做文章则要达到“三境之美”,具体讲是:一文、即文采美,二为、即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三境、即形境、情境,哲理境。所谓“文章五诀”是形、事、情、理、典。

《心中的桃花源——陶渊明<桃花源记>解读》可以看出,作者论古文首推《岳阳楼记》,论古人首推陶渊明。作者认为,“人生在世有三样东西绕不过去。一是谁能没有挫折坎坷;二是任你有多少辉煌也要消失,没有不散的宴席;三是人总是要死去,总要离开这个世界。陶渊明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军阀混战,政权更迭,民不聊生,但他总能不失自我,从容应对。保持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心态,这是人生的境界。他一生大多身处逆境,但他却永是开朗。马克思说“受难使人思考,思考使人难受。”他把人格看得比政治重要,不为五斗米折腰,政治生活一旦妨碍了他的人性自由,就宁可回家。高唱“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他对死亡的思考更为彻底,他说:“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陶渊明只是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用美来净化人们的心灵。他创作了一种山水愿景、一种人生哲学,深深地植根在后人的心中,让人不断地去追寻。

《书籍改变世界 读书改变人生》这篇文章说,读书是为了生命的完整,因为“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阅读有六个层次,一是刺激需求,二是休闲娱乐需求,三是信息需求,四是知识需求,五是审美需求,六是思想需求。

《文章三层美》第一层次为描写美,客观形象,直觉暂时,第二层次为意境美,主观形象,情感持久,第三层次为哲理美,客观抽象,思想永久。

《老百姓怎样看政治》一文有二则政治笑话。一则是文革时期,上级传达文件,其中有一句“林彪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而到了生产队开批判会。队长向社员传达说,“这个林彪很坏,还偷了一件马克思的大衣。”二则是,有位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农民总是问,你们那“三个代表”还没选出来?

文中讲到,政治是什么?就是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老百姓的利益。作者引用马克思的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又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使自己出丑。”所以,政治宣传一定要和普通百度的具体利益相结合。

《论“杨朔模式”对散文创作的消极影响》杨朔散文年轻时看过多篇,当时感觉有些程式化,但也没有细想。再读此文,确实言之有理。杨朔散文的程式是,“物一一人一一理,而这个理是政治上正确,迎合形势的大道理。使人、物、事都成了政治道理的道具或注脚。作者认为,杨朔模式的本质是一个“假”,流弊是一个“窄”。

《我写张闻天》作者写了一篇《张闻天,一个尘封垢埋愈见光辉的灵魂》,在《北京文学》发表后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作者2013年出版散文集《洗尘》收录其中。2014年《洗尘》参加当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前几轮投票都是高票,已经“入围”,就在最后表决的前夜,评委突然被打招呼,书中有《张》文一篇涉及“文革“,不能得奖。致使《洗尘》终未获奖。由此可见此奖的内幕。

《反求我心 大慧大觉一一〈名家佛性散文选〉序》,作者写到,“最近我去拜访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我知道他是研究佛教的,便问先生“你言不信佛?”他说:“不信。”我又问宗教为什么会存在?”他说:“因为科学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剩下的只好求助宗教。”对佛的体验应该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自己体验,说出来就不是佛,这大慨是禅味,其实是哲学。我们谈佛说禅,其实是在探求自我,研究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倒底是什么关系呢?还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需要自己慢慢去品。而参禅悟佛,反求我心,才能大慧大觉。

这几天确实是闲来无事,心也安静,仅两天我把这本厚厚的书读完了。当然,书中有些篇章如说写新闻、文法、序言之类,只是略略地翻看了一下。也就是文中所谓的翻看,而不少篇章我还是认真读了,也用手机边读边摘录了一些,写了些心得体会之类的话。

总之,这本书还是开卷有益,读后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2018年2月19日于北京密云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1: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