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原创】童年的元宵节灯笼会 |
正文 | 童年的元宵节灯笼会 龙女【原创】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蛇年的元宵节傍晚时刻,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此时华灯初上,五彩缤纷的霓虹灯射向天空,把整个天空点亮。街灯下,一群群欢乐的人们开始燃放起充满喜庆的烟花爆竹,那一阵阵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半空中绚丽多彩的烟花把元宵节的气氛推向高潮。在欢乐的人群中,也有在大人的护卫下,举着灯笼的孩子,他们手中拿着不再是纸糊的小灯笼,而是新潮的电动灯笼。灯笼在孩子小小的手中把玩着,随意的甩动,快乐的追逐着,将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撒落在天空中,淹没在炮声里。 此情此景,让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童年打着灯笼过元宵节的时刻,“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童年的歌谣在我耳边响起,仿佛把我拉回到了40多年前的童年时光。 童年的生活是单调的也是快乐的。说单调是因为当时的物资太匮乏了,说快乐是因为那时的孩子没有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没有各种补习班,生活简单并快乐着。 童年的元宵节基本上是要玩通宵的。那时还没有电动的灯笼,都是纸糊的灯笼,生活条件好的家庭会给孩子买制作成各式图样的纸灯笼,有西瓜灯、橘子灯还有很多的动物形状的花灯笼。条件差的家庭就会给孩子手工制作一个白菜灯。就是将大白菜的根部白菜头挖空,放上一块棉花,再把煤油浇上去,用火柴点着,这就算是一个灯笼了。 在我们那里还有个习俗,就是小孩三岁之前的灯笼是由舅舅给送的,送灯笼也有讲究,要一年方,二年圆,三年转。三年过后就是自己的父母给买了。我记得有一年,我爸爸给我买了一个大公鸡形状的花灯笼,鸡头高高的昂起,大红鸡冠十分的鲜亮,中间是圆圆的肚子,尾巴高傲的翘着,特别好看,元宵节前我一直小心翼翼的藏着,生怕哥哥给我弄坏了,就等着元宵节那天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灯笼会。 到了正月十五的这天,天刚刚黑下来,就有按耐不住的孩子点着灯笼从家里出来了。我也嚷着让爸爸把灯笼里的小蜡烛点亮,然后小心翼翼的提着灯笼往家门外走。这时,冒失的哥哥也急着要出门放炮,在挤出门的一刹那碰到我的大公鸡灯笼,蜡烛翻了,灯笼着了,一下子化为一片纸灰。我放声大哭,差点哭得上不来气。爸爸妈妈赶过来一边责骂闯祸的哥哥,一边哄着我。没有了灯笼,爸爸只好也给我做了个白菜灯。 撅着小嘴拿着我的白菜灯笼来到大院里,满院子都是星星点点的,走近一看,大都是和我一样的白菜灯,我的心情一下好了,和小朋友们玩了起来。灯笼会上,我们一起比谁的灯点燃的时间最长,灭的最晚。偶尔谁的火苗被风吹灭了也不要紧,相互点燃。我们举着白菜灯,唱着“灯笼会,灯笼会,灯笼灭了回家睡”的歌谣,(其实即使灯笼灭了也不会回家的)相互追逐着,嬉闹着,大院子里到处是烛光,亲切而又浪漫。 很多年过去了,现代城市里很少看到童年时的纸灯笼,(这几年又开始有卖纸灯笼的),更见不到我们自制的白菜灯,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先进的电动灯笼。也没有以前孩子们成群结队的热闹场面,而变成了几个大人守护着一个小孩,举着一盏盏造型逼真的电动灯笼,虽然他们也会感到快乐,但相比我们童年时那种点灯的情趣和一起分享的乐趣,童年时成群结队,热热闹闹的灯笼会,总觉得少了些什么,那种快意的心情只有在记忆中找寻了。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