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东华佛国圣境
正文

2016年3月26至27日(农历2月18至19日)观音会期间,我特意拜谒了宣城东华山佛教圣地——普惠禅寺,考察了这里的佛教文化。

去东华山是很麻烦的,湾沚到宣城后乘公交车在东门换乘站乘车到洪林镇,再转车到双沟,而双沟到东华山又没有车,全靠迈开双腿一路走去。尽管如此,来这里朝拜的居士、香客仍络绎不绝。

来到东华山普慧禅寺,眼前的景观让我为之一震。上午天气阴沉且雾气蒙蒙,只见东南西三面环山的普惠寺,坐落在山岙,宛如九龙的东华山把寺庙围得严严实实。寺庙背靠松林,左依竹海,右托翠柏,山门对面是一片四季飘香的桂花树林。如此佛国圣地,不由得心中肃然起敬。真没想到在洪林这个山区,还有一座这么好的寺庙。普惠寺占地15亩,寺院座南朝北,建于两山间的山谷里,设计精巧。各大殿错落有致,正面中路为山门,正面是天王殿,殿内供奉弥勒佛、四大金刚、韦驮菩萨塑像,后面依次为地藏殿、圆通宝典、大雄宝殿,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在地藏殿右侧方丈室内,还供奉着前任主持的肉身像,栩栩如生。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寺庙建筑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

据庙内碑文和有关史料记载,该寺始建于唐朝,后因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地藏王菩萨化身来此出家而出名,相传“先东华后九华”之说。金乔觉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后,沿江而下来到宣城,并在洪林东华山出家为僧,依佛意选九龙山修行,金乔觉登上洪林东华山数出八条龙嵴,忘数自己坐下的一条龙嵴,于是向西寻九龙山修行,选定九华山,最终在九华山修行得道成为地藏王菩萨。地藏王菩萨日日在九华,夜夜在东华,可见东华山普慧寺乃佛教圣地。据有关人员介绍,该寺多次损毁于战乱兵火,原来只是一座土墙的普通建筑。直到2001年7月释法智法师来到该寺任住持后,通过八方化缘,该寺才慢慢发展,不断扩大到今天的规模。期间,法智法师带领众信士念经、学佛、参禅,白天为寺院的改扩修建而奔波忙碌,夜晚为进山朝拜的居士和信士们讲开示、传经说法。据说,该寺附近村中许多人原不信佛,或对佛教文化了解甚微,听法智法师说法后,犹如黑夜航船找到了指路明灯,生出欢喜心。据介绍,法智法师者是安徽合肥人,自幼天资聪颖,勤劳好学。法师的父亲诚信佛教,法师幼时便深受熏陶。少年时便只身一人前往九华山朝拜,并于浙江普陀山梵音洞依释礼一大师皈依出家。法名法智,字度云。后又参学绍兴市宝林山寂静寺,礼拜依止密参老和尚学习禅法。于江西云居山真如禅寺受戒,依止一成和尚学习佛法。法师在安徽普明寺闭关修习佛法,得法于云居山真如禅寺,是为曹洞宗五十世传人。临济正宗第四十六世传人。后又参学扬州高旻寺德林大和尚,后应梅山古寺海音老和尚之请,命师前往安徽宣城东华山普慧禅寺任住持。为了使更多的初学者能得到法雨的滋润,众居士信士们将法师讲的内容编录成书,便于在佛教界广泛流传,使更多的佛教信徒和社会各界支持佛教工作的能仁志士受益,真正做到让阅者一读即懂。故将此书名定为《觉悟人生》。不幸的是,释法智法师终究因建事操劳过度,于2012年8月9日(农历六月二十二日)下午3:35分圆寂。

沧桑岁月流传不息,兴衰之迹天地可鉴。东华山在鼎盛时期,古刹梵宇,有三寺七庵。后来多次损毁于战乱兵火,仅存普惠寺遗址。不过,我们还是能从寺院保存的古迹中寻觅到历史的痕迹。庙里的古碑记载着东华山的历史,明代开山祖师通志和尚、清代祖师寿明和尚的古墓碑文,上面清楚记载着高僧大德的生辰谇年及功德大业。从寺院几块碑记中寻绎词旨,略可悉知,当年在寺院的山上有两口泉井,泉水涓涓,从不干枯。至今泉水依然绵绵,晶莹透亮如故。

在普慧寺,原来有一口大钟,相传是明代宫廷赐物,在寺庙的钟楼历经数百年,钟声不断,只可惜后来神秘的消失了。据传这口钟是万历年间御造并贡予寺院的。当时的普慧寺规模宏大,万历八年恰是皇长子出生,皇帝铸钟以庆贺,这似乎是情理之中的。古代统治者为什么不贡其他器物,而一定要贡钟呢?这里面有什麽深意的寓意呢?普慧寺住持义玄法师给我们开释:钟,我国古已有之,本来是礼乐之器,古人认为:钟、鼓是用来保障平安祥和的器物,也是佛教的法器。寺院的钟分为大钟、堂钟、殿钟。大钟悬于钟楼早晚及举行法会时敲击,用来号令阖山诸堂。寺院的钟声又有警醒僧俗沉迷的功用。佛教的戒律称,大钟是发布号令的法器。早上敲钟用来击破长夜,警醒睡眠;晚上敲钟则用来使昏昏欲睡的头脑清醒,远离冥夜。唐代大诗人杜甫曾在诗中写到:“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醒。”钟声还有超度众生的象征意义。敲钟讲究节奏、速度,寺院的法师还为我们现场演示了标准的敲钟动作,那抑扬顿挫的钟声在旷野中传之久远,回荡不息。义玄法师还告诉我们,在佛教界,敲钟的数目也是非常讲究的,为什麽要敲一百零八下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应验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侯总和之数,(五日为一候,七十二候应对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情况);另一种说法认为,人生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敲一百零八下钟,可以破除所有的烦恼,所以佛家有“闻钟声、烦恼清、智慧长、菩提生”的说法。聆听着法师深情的讲述,我仿佛听到了警示醒人的钟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宗教政策的落实,古老的寺院遗址得到复建。从2000年开始,禅僧法智大师发大愿重建普慧禅林,得到了当地政府及社会贤达的鼎力支持。经过十余年的艰辛努力,现已恢复了山门殿、天王殿、地藏殿、圆通殿及两栋寮房,共计7600多平方米,已投入使用。仿天坛太和殿建造的大雄宝殿,气势恢弘,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佛殿,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此外,藏经楼、钟鼓楼、方丈院也都先后落成待用。人们期盼在不远的将来出现奇迹,万历的古钟回归寺院钟楼,重现天籁之声。

清晨,信步山门,顺着一抹朝阳回望东华山,普慧寺三面环山,九龙环绕,碧瓦生辉。在葱绿翠色中,普慧寺犹如人间仙境,这大自然赐予的秀美山川、释迦摩尼弟子开辟的讲经道场,造就了这无以伦比的风水宝地。佛教是人们对完善心灵的一种追求,寺院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远离喧嚣的闹市,茗茶修学、听风闻禅,是一种美妙的超然境界。普慧禅寺,这座千余年古寺,她除了是出家人修行办道的场所,还是开展社会教育、慈善活动、弘扬传统文化的载体。中国佛教界德高望众的赵朴老,一生倡导大众佛学,提倡大众在生活中参悟佛法,将佛法融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个人修为、生活品味、生命质量。佛教禅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优化生命的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普慧寺为探讨禅宗文化的现代性、科学性、生活性,使禅宗文化为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万汝滨)

2016年3月30日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7: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