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第七天 |
正文 | ![]() 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他一切的工,安息了 。 —《旧约 创世纪》 翻开第一页,便是这样简洁的序,一如这毫无底纹的白色纸页。 余华在封面上留下这样一段话,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了。这,就是一部荒诞的小说,讲述的是一个人死后的故事。在出版时带来众多争议,但在荒诞之余,带给读者的是深思 。 文章取材于社会各界,零零散散的新闻,一个又个人在荒诞中悲剧地为自己的生命画上句号,强制拆迁却惹出人命,河里的死婴,车祸身亡,卖肾换钱,主人公杨飞就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比现实世界更加现实,冰冷而可怕。杨飞是他们中普通的一个,他被大火焚身而死,七天,是他死后的七天,他一个人去殡仪馆等待火化,一个人徘徊在虚幻的十字路口,一个人为没有墓地无处而去而发愁,没有净身,没有寿衣,他的家门上还贴着水电欠费单。他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富人,更多的是和他一样的,没有安息之所,有的根本不知自己怎样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最后,他们这样的人生活在了一起,在死无葬身之地。这原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可在书中,是这样描述的,那里树叶会向你招手,石头会向你微笑,河水会向你问候,那里没有贫贱也没有富贵,没有悲伤也没有疼痛,没有仇也没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这是无奈而悲凉的现实,这是孤独和无助的对白,这是鬼魂世界里的患难与救赎。在浓雾弥漫之时,杨飞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行走。在他出门的时候,浓雾锁住了这个城市的容貌,这个城市失去了白昼和黑夜,失去了早晨和晚上。直到雪花飘落,浓雾才慢慢卸了妆。杨飞在徘徊,不仅在这早已脱离的人间,还在生与死的边缘线。我们仿佛就徘徊在这样的现实里,一边是灯红酒绿,一边是残垣断壁。亦或是我们置身在一个奇怪的剧院里,同一个舞台上,半边上演着喜剧,半边上演着悲剧。我想,这就是所谓光怪陆离。死后的孤苦无依,让我想到了八个字“生亦何欢,死亦何哀”。生前,我们为各种世俗之物而奋斗,金钱名利的面前,想必没有清心寡欲的人。死后 ,我们也将赤裸裸地归去,而纵观全书,其实死无葬身之地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残酷人生路,在余华写实的文风下,这却并不是最妙之处。我相信,最震撼人心的是无边黑暗中的点点萤火。就像是杨飞与他的父亲的父子情,杨飞不是杨金彪的亲生儿子,可杨金彪真的把他当自己孩子去疼爱。在与大城市截然不同的穷苦条件下,在自己维持生计都困难的情况下,杨金彪毅然决然地从火车轨道边带回了杨飞。他的质朴善良与另一些为了一己私利而谋害他人的人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又看到了人性光辉灿烂的一面,世界再如此险恶,总会有温暖与之相伴相随。就像在死无葬身之地,谭家鑫安慰女儿说:“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在哪里都一样。”是啊,无论身处何处,家,家人,永远是你最坚强的后盾,一家人在一起,就不孤单不寂寞了。 就这样,余华想要的并不是批判这个社会的是是非非。他还想告诉我们,我们无法改变这个社会,这是出自我们的无奈,但无论如何,现实再如何难以忍受,我们也要相信人间真爱,亲情,友情,爱情,都是美好的。他,她,他们将会成为你生命的依靠,使你不致于在黑暗中沉沦,支持你,走完人生全程。 荒诞之始在此,荒诞之末亦在此,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荒诞第七天,不知那时又将何去何从?第七天,死亡的代名词,还是重生?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