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看见 |
正文 | 前一段时间就听任艳说《看见》是一本很不错的书,然后有一丁点的心动。当我第一次接触《看见》的时候,我就从心里有点排斥它。原因很简单,毕竟封面上那几个带着笑容的头发斑白的老头儿看着就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美女帅哥们养眼,以至于过后的几天都没有拿起书来看的勇气。 昨天大家伙都四散去各校区上课,留下零星的两三个人坐在办公室发呆,而我就是其中一个。实在是无聊透顶,随手拿起《看见》意图打发时间。那时候没想过会被感动到鼻子发酸,眼泪失控。 我是从“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看起的, 写的是二OO三年的非典。仔细想想那时候我还是个少不更事的小孩子。哪里知道非典到底是有多严重,每天只是思考放学后老师要留多久,学校的大锅药什么时候能喝到头。当然也根本不懂得死亡意味着什么。就像我生命里很重要的人突然离开了而我却毫不知情,还天真的以为只是短暂的离别,最后沦落到靠梦支撑回忆才恍然大悟真的回不去了。 看完“那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一章中间停歇了一段时间,接着任艳看了看。之后的事情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因为你很难想象一向爱笑的人在你面前痛哭流涕,连说话都颤抖。但我知道我们都是被人性的东西所感染了,就如同感染上非典无可救药。 待我续读的时候,已经到了“双城的创伤”。那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一章,它让我产生了错觉,那一瞬间我觉得我嘴里嚼的糖是苦涩的,而且是越嚼越苦涩。直到现在我的脑海浮现的都是少年手臂上用刀刻的蓝字。很久之前在我看来那是不能够理解的,不管是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来说。多年以后自己刻上去的伤会结痂愈合,但心里多多少少会残存一丝怜悯去祭奠那纯粹岁月所做的“傻事”,因此我深信他们的心不再是完整的。我理解的是,他们的字不是刻在手臂上,而是心上。试想被刻在心上的东西能磨灭么?答案很明显,不能!在青涩年代做的青涩的事情,其实最让人感动,至少对于我是这样。 通过看见一些东西,我们就妄下结论,总是带着自己主观的偏见。我是这样,那你呢?看见老人摔倒不会扶,因为怕他说你就是那个罪魁祸首;看见要钱的就绕道而行,因为他是不折不扣的骗子,他的伎俩足以让他的生活比你好很多…… 这就是我看见的。我们各自都保持理性,选择“明哲保身”。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