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姑苏行之---灵岩望湖
正文

虎丘塔是古城苏州的象征,而灵岩山则为木渎的象征,古镇木渎的历史亦有2000余年,几近于苏州。众多的传说成就了古镇的文化渊源,特别是乾隆六次下江南都曾到过木渎的原因,古镇更是声名鹊起,而为中外人士所熟知,成为游客到苏州而必去之处。

灵岩山坐落于古镇的西边,山高180米,山体为岩石质,山上以奇石出名,沿山坡往上,即见巨石嵯峨,怪石嶙峋,物象宛然,其状各异,如奔兽潜伏于山林。山南削壁如城,据传在春秋后期,吴王夫差曾在山上筑石头城,故又称石城山。山巅建有“馆娃宫”,应是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当时,吴越争霸时期,越王勾践和大夫范蠡被吴国所俘,之后,范蠡设计献上美女西施。吴王夫差特为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造行宫,铜钩玉槛,奢侈无比,自此不理政事,终为越国所亡。至今还存有吴王井,玩月池,西施洞,宫墙,琴台等诸多遗迹。山上大部分古迹都与西施有关,如玩月池供西施照影玩月,吴王井为西施照容梳妆,这许多故事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为游客到此所喜闻乐见。

整个山体秀美无比,可称“秀绝冠江南,奇绝胜天台”。进入园林即见楼台亭榭依山势而建,布局巧妙,山麓下一片池塘,九曲长廊由地形沿流水而走,精致小桥连接水岸亭台,一股清泉由山坡涓涓流下,池水清澈,倒影山川,园内假山真石乱人眼目,树木葱郁避暑纳凉,抬眼山体巍峨,俯首池水清幽,徐徐漫步于山间小道,绕行在九曲回廊,耳畔鸟鸣欢唱,脚下涓涓流水,人随景走,景随人移,江南园林的精妙尽在于此。

沿登山御道拾级而上,山势比较平缓,道旁亦有石凳亭台供人歇息,边走边看边赏景,凉风习习心神怡。仔细端详,可见道旁之石形状怪异,有昂首攀游状的石蛇,奔腾的石马,饮水的石牛,形影相随的鸳鸯,敲击有声的石鼓,还有石猫,石鼠,石兔,飞鸽石,蛤蟆石,醉僧石,飞来石等,其状惟妙惟肖,意趣横生,似有顾此失彼之感。最奇妙处在于靠近山顶的一块巨石,形似石龟,引颈昂首,面向西南,因太湖离此不到二公里,站立此处可见太湖碧水湛蓝,一望无际,故名为“乌龟望太湖”。据传西施曾常站此石背眺望故乡,至今还隐约可见其脚印。

历代名人登此山游览者众多,且有遗迹诗文流传于今,读来更觉意趣盎然。半山继庐亭柱上有联云:“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继庐亭因一代高僧印光法师别号继庐而得名,此亭建于近代。往上即是迎笑亭,建于宋代,据说东坡居士登山时在此笑迎释友,一路欢笑登山。再沿道往上即落红亭,因灵岩山亦有“象山”之称,旧有“象王回顾落花红”之句而得名,这里还是晨曦中观看日出的最佳之处。

风流才子唐伯虎有一次游此山,登临半山处,有几个当地秀才有意作难他,叫他写登山诗,唐伯虎明知这些人很无趣,随手提笔写下“一上一上又一上”,稍等又续下“一上上到山顶上”,秀才们看了哂笑,看来唐伯虎不过尔尔,似有不肖之意。唐伯虎接着续下“举头红日向云低,万里江山都在望”。至此,秀才们方才折服,不愧为才子之称。若登临山顶,站立岩石上,向南太湖碧波万顷,向东古城隐约可见,近邻天平山金枫漫山,东南的凤凰山、七子山连绵起伏,唐伯虎此诗实乃应景之作。其他名人如韦应物,白居易,李商隐,范仲淹,康熙,乾隆二帝等的诗作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读来未必有如此的情趣,一些遗迹碑帖还可寻觅,散发着古朴与典雅。

山巅的灵岩寺历史悠久,始建于梁天监二年,是在原有吴王宫的断壁残垣上修筑而成,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当时的寺名为“秀峰寺”,起初为西域梵僧智积来寺开山,弘扬佛法,开设道场,至唐代改名现在的“灵岩寺”。寺院几经毁坏修缮,现存的殿宇大多是清末的建筑,惟有“千柱擎天,俯首万有”的灵岩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七级八面,原来建造时是阁楼式的砖木结构,高达34米,后经毁坏,内木构部分已全部烧毁,亦称“空心塔”,现存的几乎是砖结构的塔了,在风雨侵蚀中历经沧桑,度过了近千个的春秋,至今虽斑驳陆离,仍见宝塔的雄姿,足可与装饰精美的大雄宝殿和翘角飞檐的钟楼相映成趣,站立山顶雄视万物,成为了木渎古镇的标志性建筑。

现在的灵岩寺规模宏大,因有历代高僧的弘法经营,是典型的中国佛教净土道场之一,其声名远播海内外。门额上的“灵岩山寺”为赵朴初题写,寺门前松柏参天,古木葱郁,寺院周围均为树木围绕,更显清幽宁静。进得寺门便是天王殿,即弥勒阁,殿中央供天冠弥勒,背后供韦驮菩萨,两侧排列四大天王。正殿的大雄宝殿高25米,宽20米,整个屋宇气势雄伟庄严,正中供奉佛祖释迦牟尼巨像,迦叶、阿难两弟子侍立两旁,佛祖背后是海岛观音,东西两壁排列着十六尊罗汉,大殿后壁供奉文殊、普贤俩菩萨。

灵岩寺与台州的天台寺有着很深的渊源,天台宗与净土宗同为禅宗的二大门派,其间的和尚长期互通交流,所以灵岩山一直传持着“教尊天台,行归净土”的传统。民国时期的印光法师是佛教界的高僧与领袖,净土宗的一代宗师,对弘扬佛法的精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圆寂后即安葬在了灵岩山,即现在的印光塔院。灵岩寺从印光法师悉心经营以来,道风纯正,感召四方高僧前来参拜弘法,现任方丈为明月法师,年逾古稀,遵照印光法师的教诲,以佛教的观念及菩萨的四弘誓愿,淡泊名利,以坚忍不拔的精神,致力于净土宗的弘扬,言传身教,领众熏修,使灵岩寺道风清纯,保持了印光法师专修的净土道场的特色,慕名而来的僧人日见增多,香客更是常年不断。

落红亭西侧有一西施洞,相传范蠡献西施时吴王夫差在此等候的,后人在洞前建屋,洞内镌刻观音像,洞外遍植紫竹,即现在的观音洞,至今香火不断。山西侧有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的合葬墓,墓碑巨大,碑文长达余字,实属世所罕见,墓碑四周翠柏葱郁,山坡藤蔓遍布,占尽地势风光。

灵岩山众多的传说故事吊足了游客的好奇之心,林荫草深之中随处可见古迹隐现,登临山顶尽览四周风光,耳旁梵音缭绕,一派清新之气。漫步于林荫山道,仿佛自己已远离了尘世的烦恼,不再受俗事的烦忧,清静世界顿现眼前,人生若此,夫复何求矣。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5 1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