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马灯 |
正文 | 马灯在我们胶东地区,大多都叫灯笼。意思是灯装在笼子里,儿时的我很喜欢灯笼,因为它设计科学、秀美,又不怕风吹雨淋,加之当年演《红灯记》的时候,李玉和一句“手提红灯四下看”的唱腔、威武潇洒的动作,使不太引人注目的马灯,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记,从中也引出了很多故事。 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马灯,它比手电用起来便宜,比煤油灯用起来方便,到了麦收、秋收的时候,上坡干活的回来晚了,家人里便提着马灯出去迎接迎接,这晃动的马灯里闪烁着浓浓的亲情;农人上山砍柴,上坡割草回来晚了,家里人提上马灯,高高举起,并大声吆喝着,就怕夜间上沟爬崖的不安全,有了马灯就会带来安全感;百姓收了玉米、花生什么的,都要放到自家院子里收拾,那时候没有电,煤油灯怕风吹灭,又不管用,马灯可就派上大用场了,任你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农人们在马灯下剥玉米、摘花生,在马灯的映照下,农家院里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那地方大多都种植大姜,到了农历霜降左右,就开始收大姜了,收了大姜要放到六七米深的姜井子里,姜井子里因长期盖着井子盖空气稀薄,煤油灯不就点不着,点着了因缺氧也就灭了,手电又浪费不起,这时候,大多用马灯照着,把大姜一篓一篓地放到井子里储存着,井子上面一个马灯、下面一个马灯,马灯映出了农人喜获丰收的笑脸。 说起马灯来,人们还会想起,那时,有上城赶集的回来晚了,黑乎隆冬的,没有马灯照着很不方便,经常有过河掉进水里的,有的妻子心细,等到天一黑,不见进城的丈夫回来,很早就会提着马灯在河岸等着,给丈夫照着过河、回家,别人见了就说:“你可真会心疼自己的老头子”。 在那个年代,看场院也是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农人们把玉米、花生、大豆等收回来了,就堆放在场院里,就安排人在场院的一角用玉米秸什么的搭起一个棚子,晚上派人在这里看场院,看场院的人一般都要从家里提着马灯照着路,到了棚子里,为了节约,一般都把灯头拧到最小。乍一看,跟没有马灯似的,这样也就引出了一段笑料:听老人们讲,有一天的白天,生产队里安排一名社员晚上看场院,结果,到了晚上,这名社员家里有事,就让别人去替他,那时候,许多人都让别人替,也就不奇怪了,离奇的是,这名社员的相好以为晚上还是他在那里看场院,吃罢了晚饭,趁着夜色的掩护,就蹑手蹑脚地到了黑黑的棚子前,也不敢声张,就钻进了棚子里,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事后,这个妇女好像感觉出不对劲来了,就压低声音质问了一句:“你是谁?”男人回答:“我是XXX”“你怎么在这里?”“XXX今晚有事,让我替他看场”这名妇女一听,如遭当头一棒,羞愧难当,甚至连死的心都有了,但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她赶快整理好衣服,离开了这个让她悔恨、难以启齿的棚子。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事不知怎么很快就传出去了,当成了村里看场院相传的笑料。 马灯的故事说完了,马灯也走过了很长一段行程,相伴着人们走过了艰难曲折的路,虽然好长时间见不到马灯了,但它已经深深地印在我心里,在心里留下了一段段感念和往事。 乔显德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