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由“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所想到的
正文

一次同学聚会上,有人提到“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的话题,我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从未认真研读过,一时也不必多言。回家翻看了《论语》后才对“仁者安仁,知(智)者利仁”有了一点感悟,不学礼,无以立。卷首的三句话直到今天都还极有生命力。第一句话:“学而时学之,不亦说乎?”,以我之见:人要勤于学习,孜孜不倦,自己带不走,别人抢不走的是学问,自己带不走,别人留下的是智慧,自己能带走,别人留得住的是功德。第二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想想也是,来的都是朋友,既然大家今天能相聚,就是一种缘分,又何必要分彼此?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啊,如果一个人有学问,迟早会有人赏识,即使人家还不了解你,请不要抱怨,时间会证明你是一个有涵养、谈吐含蓄、喜怒不形于色的儒雅君才。

人们的现代化生活逐渐掩盖了传统的文明内涵,古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人文精神永远值得世人借鉴。阅读是与历史上的伟大灵魂交谈,借此把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占为己有”,而今我们的写作是与自己的灵魂交谈,借此把外在的生命经历变成内在的心灵财富。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在这片古老而悠久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在政治思想上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在教育方面提出“有教无类”等主张。而我认为孔子学说的中心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仁者安仁,知(智)者利仁。现如今,人们只要一听到孔夫子的名字就会为中华民族有这么一位了不起的先辈而引以为荣。

古往今来,孔圣贤的思想和他的后儒家学派大师孟子学说的“孔孟之道”,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他们的政治主张、他们的做人道理,对生存于浮澡喧嚣当今社会的人们而言又能从中领悟多少?儒家以进德养身,从“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这句盖世名言不得不让我反观到了现实生活中。食物的甘苦用舌头尝,生活的甘苦呢,那需用心去“悟”。若不知足,欲壑难填,一个“贪”字使人永不快乐。贪是万恶之源,因为贪,所以就贪心,贪得无厌,其实贪官的日子尤如惊弓之鸟并不好过,成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因为他们为富不仁。还有一些人就是心理上的“贪”,贪念欲念害人甚深啊!放弃沉重的欲望,人应恪守“知足常乐”之理,世间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贪它何益!所谓的人之感觉由心出,人之行为有心役,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就是这个道理。生活清贫心知足,生在福中常惜福。人生本来不复杂,是我们自己把他搞复杂了,复杂的不光是人与人之间,还有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而使一切变复杂的,是我们无休止的欲望,因为欲望,一切得到的不再珍惜(贵),一切得不到的才是好的。人心何时懂得知足,何时才能迎来幸福。在我们周围有很多心里充满着阳光的人,虽然这些人经济条件一般,但始终能面带微笑,安之若素,对生活充满着激情,因为他们知足常乐,并且还乐于助人,仁义又仁厚。我对“孔孟之道”最简单的理解就在一个“仁”上,仁慈、仁道、仁义、仁厚等等,仁义即厚道,人要有一颗仁慈的心,仁者安仁,舍出对人的关爱,得到的是别人的敬爱;舍弃自身的烦恼,想得开,得到的是心灵的自在,因为你能给予别人至少说明你比别人强,亦即一念清静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如果种下仇恨,收获的是痛苦,只有种下恩惠,收获的才是快乐!

万物之间相互依存,互即互入,人难免会受是非得失的牵绊、烦恼困惑的纠结。其实生活中应该感谢那些让我们产生烦恼的人、事、物,因为那是在提示,惊醒、成就我们。在难过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还要前进,不要为了任何人,任何事委屈自己,记着左手牵着我们的原则,右手握着我们的心。每个人的性格中都有某些无法让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样,所以不要苛求别人,不要埋怨自己,要智者利仁。有智慧的人能够认识到实行仁的好处,因而对实行仁道有利,懂得择善而行之,真正达到仁的境界。生活的意义就是有一群彼此照应的朋友,在相聚的时候,大笑;在分开的时候,挂念;在别人面前,有彼此才知道的典故和笑话;即使有一天,终究要散落天涯。可是我们曾经,生命交汇过;曾经,光芒万丈过;曾经,为彼此的委屈伤心过;在悲伤的时候,忍住伤心,灿烂的微笑。因为心美,生活才美,因为坦荡,天地才广。这就是我对“仁”与“智”的理解,也是我由“仁者安仁,智者利仁”所想到的。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6: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