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乡村阅读火种”的播撒者
正文

“乡村阅读火种”的播撒者

————致“自强图书宬”创建者杨光勋

作者唐文安

第一次得知城步苗族自治县有一个“自强图书宬”,是在前年与我的一位文学朋友聊天时得知的,这位文友知道我平时爱琢磨一些新闻作品。对于民间发生的一些新鲜事特别感兴趣,所以有一次他在给我发来一篇他最近写的散文时,附带的说了一件事:“我们这里有一件很好的事情,一位退休干部利用他的所有积蓄办了一家图书室,取名为自强图书宬,来这里看书的人还真是很多,你有空也来看一下。”

我这位同学叫周杨斌,是乡间的一位“土郎中”。高中毕业后爱好文学,写了不少的文章。后来在一位慈祥的老人的指导下,他爱上了中草药的传承和得用,从而走上了为当地群众救死扶伤的道路。而这位指引他走上“郎中路”的老者就是原邵阳市外经委主任杨光勋同志,这位杨光勋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幼时家贫,无由得书阅读,这样便老是去有书的人家借书读。但是那时有书的人户也不是很多,遇上一些有些小气的人,他还得费力给人家出一天的工,才能借上自己喜欢的书读上一两天。有一次杨光勋在外村的一位老人家里发现一本《论语》,他如获至宝,硬是软磨硬泡地借回了家,他就像一个饥饿的汉子扑在黄油油的面包上一样猛啃了起来,因为书是人家的,没办法也只好花上十来天的时间逐字逐句的给抄了下来。那时他也才只是初中生,刚十五岁,就把整部《论语》给背了下来。

正是因为有着这么一股子读书的狠劲,杨光勋的学问与日俱增。高中毕业后,他在乡村的学校教过书,后来又当上了公社的干部,由于在工作爱动脑筋,能学以致用,他在工作上如虎添翼。任何事情到了他的手中总是能迎刃而解。这样的他很快地便引起县委领导的重视,他被县委选送到中央民族大学念书。毕业后正逢上党中央提出“干部队伍建设要着重四化”的方针,他有文凭有学识又年轻,很快便走上了县级领导的岗位。这样一路干下来,他在邵阳市外经委主任的职位上退了下来。退下来后,他经常在署假的时候回到家乡丹口,看到乡村还是这样的落后,乡村的变化也少。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乡里的孩子们缺乏一种求知向上的奋斗精神。乡里人有些闲暇便用来打牌赌博,乡村的社会风气很不好。而孩子们平时除了那几本课本外也没有什么课外书看,眼里看到这种状况,从家乡走出来的杨光勋心里着急了。想起自己孩时读书的窘况,他真想为乡亲们做些什么。“办个私人的图书室吧!”杨光勋想到自己家里除了书外,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这样,他将家里的几千册书用车子拖了回来。一开始真还什么都缺,没有图书馆的设施,他就找到下团村的老支书龚良治,借用他家里的一间开商铺的木房屋办起来图书室。

杨光勋将自己办的图书室取了个好听的别致的名字“自强图书宬”,而这个“宬”字的意思就是一间屋子,只要孩子们在这间屋子里用功读书,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应朋友周同学之邀,我兴致勃勃地来到这家在县城也很有名气的图书室。一走进这家图书室,我的内心有着强烈的震动。无论从图书室的书藉册数,还是书的品种内容,都堪称是乡村私人图书室中的一流水平。现在的图书室在丹口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已从当时初办的农家的木房里搬到了这座乡里的文化站的办公房里了。占了整座房子的二楼,这里的书签真是做得别制,图书室的主人费了很大的力气,在这些用木板或竹签做的书签上写了不少的励志的名言名句。有幸的是我在这些书中发现以前难以看到的珍贵的书藉,像《外交十记》,这是原国务委员、外交部长钱其琛写的书,记叙了他一生外交的重要历程。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就是这样的一座乡村私人办的图书室,竟然有着四万册图书各种图书,内容涵盖了科技文化医学教育等各个门类。笔者也在一家镇学校教书,以前也到过一些比较大的图书馆,但是觉得书藉门类这么多的也还真是难得。尤其是这些书都是杨光勋自己个人捐钱购买的,真是不容易。第二次到图书室的时候,我遇到了这家图书室的创办人杨光勋,他和我真是一见如故。谈起创办这家图书室的故事,他真是一言难尽。当初的艰难,当初的不为人所理解,说起来眼眶里都泛着泪光。“我最感谢的人是这15位义工,这些义工都是农民,他们没有任何的收入。都是自愿参加的,当初我在招聘这些义工的时候,生怕难以招到人,但是真没想到一次就招到这么多人。尤其是感谢我们下团村的龚良治老支书,他是我们自强图书宬的最早一批义工,也是图书宬最为坚定的支持者,在我最感困难的时候,是他帮衬了我!”我仔细地用笔纪录了这些可敬可爱的农民义工,这些义工中还有几位是中年妇女。有些义工的年龄已到七八十岁了,真是难为他们了,这么大的年龄还有着这么一股热心。杨光勋详细跟我讲述了义工们管理图书室的故事,尤其有一位是“五保户”的义工,他已经有50多岁了,也还在认真地守护着自己的责任。看到图书室的扫帚烂了,他用自己的一些微薄的生活补贴买了一个扫帚。这件事让杨光勋十分的感动,“这个扫帚真不容易,这可是一个五保户的一番心意啊,每当我想到这些,我就告诫自己难道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去克服吗?”在这些义工中,有些碰到当班时没有空的,都会自觉与他人调好班,或者自己出钱请人来值班。听到这些故事,我的内心也受到一阵阵感动,“别说是普通的农民,就是要我自己来做到这一点,我能吗,我们这个充满物欲的社会,还有着多少人能为别人去这样子默默的奉献呢?”

自从和杨光勋同志见了一面后,我们就经常在网上聊天,可以是“读书人的心都是相通的缘故吧”,我和杨光勋彼此很能谈得来。我给他写了一篇《爱的小屋————谨以此文献给自强图书宬的创建者和它的义工们》,想不到这样一篇拙文很快在全国十大网媒之一的《华声在线》上发表,很快又在香港的《凤凰网》上转载。可能正是这些微公益的善行打动了编辑的心吧。杨光勋的自强图书宬现在在《华声在线》的编辑记者的帮助下,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在全省不少农村也安了家,有些乡村学校也相断办起自强图书宬。真是墙内开花四处香啊!

“我现在每天所做的事,就是浏览网上的各种图书,看哪些是我们图书宬所没有的,我总想多给图书宬购些新书,那些最适合农村读者读的书我最为关注。”自强图书宬办馆的目标就是“办成一所山寨版的苗寨大学,说是山寨版,就是适合我们苗乡山区的大学,这是一家没有围墙,,不设门槛的的大学,每年365天都照常开放。让每一个想求学读书的苗乡学子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书读。”现在从这家图书宬走出的人才已经是不知其数了,但愿有更多的求学上进的青少年能走进这家自强图书宬,为自己的成长 打下厚实的知识的基础。

作为爱书的读书人,我认为杨光勋就是我们这个“老少边穷”地区的文化火种的播种人,他给我们这偏远的山区送来了文明的火光,他播种无限的希望在孩子们的心中,他用尽自己的晚年余力来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他是我们这个山区的文明的播撒者,自从有了这个自强图书宬,我们这里的孩子们都爱上了读书了,社会风气明显有了很大的好转,大人们有空时也爱往图书宬里跑。作为镇党委书记,我发自内心的感谢杨光勋老人,他真是拨亮乡村文化那盏灯的点灯人!”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4:1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