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麦收 |
正文 | 回家麦收,再回来,也有两天了,当时就想写点儿东西,可时间不允许,现在忙里偷闲一会儿,聊叙一下。 现在过麦收也确实快,如果有联合(收割机),四五亩地一会儿就完事儿,有的割完在地头儿直接就粜了,更轻省。我家一般都割得干一些(让麦子在地里多长两天),也不用晾晒,直接往自家的车上一倒,连装布袋(蛇皮袋)也省了,到了家门口,铺上大包袱(以前是布做的,现在倒是塑料布类似蛇皮袋的材料),再装袋,然后跺到门洞底下,我的任务就是和家人伙抬布袋,也偶尔自己掀两袋,因不经常干活儿,先按上体育课前那样,做了下准备活动——抻抻胳膊,压压腿,转转腰,或许因为粜了一车,剩不多了吧,也就三十来袋,除了手指头有点疼外,别的就没啥了。麦子割完了,父亲就去地里找播种机种棒子(玉米),种完了,赶紧浇地,浇完地,还得紧接着打灭草剂,很是忙碌。父母都已经六十出头,看着父母头上近半的白发和那日益布满皱纹的脸庞,而自己虽然在家,却真的帮不了他们什么,心里很是难过。好在现在不比以前了,以前过麦收那才叫累。 那时候,头麦收十几天,人们要在麦垄里一个铁锹一个坑儿的点玉米,头上烈日晒,身上还被麦芒扎,很受罪,并且效率很低,好在现在大部分都用机器点了,效率高了很多,唯独浇水井一家接一户的排的很紧,家户轮流井不停,轮到晚上就得晚上浇地,也不是很方便。真正的麦收从打场开始,那时除了有个收割机、脱粒机,差不多还是纯手工,先用镰刀,割出几畦地,然后用拖拉机拉着碌碡或人蹬着石管(一种深水井管)把场地碾平,我最开心的就是在石管上倒着蹬石管,说白了就是小孩子发费哩!打好了场,前头安装着收割机的拖拉机把麦子割倒在地成一排一排的,这时就需要有人去用麦爻儿(一种捆麦子的布条儿)把麦子捆成大小差不多的捆儿,再有人把麦捆儿抱到场里垛起来,抱麦捆儿不轻松,那么长的地头儿,并且被麦芒扎的浑身难受。脱粒的时候更需要几个人默契的通力合作,有负责把麦捆儿用叉子挑到脱粒机跟前的,有负责 把麦子往脱粒机里输送的,头里有两个用簸萁装布袋的,还有一个挑麦秸堆垛的,我当时好干这个活儿,因为年纪的原因也只能干这个活儿,装布袋是女的和更小的孩子或老人干的,有时候脸会被飞出来的麦籽打的生疼,为了防止弄到眼睛,一般都带着眼镜和戴着草帽,半天下来每个人都是灰头土脸,虽然都很累,但那是健康的累,再看看成堆的粮食布袋,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丰收的喜悦... ... 现在这一切都很遥远了,人们种地也不想以前那么费力了,基本都成了机械化,还有粮补,农民的日子比以前好了很多,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