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狗尾巴草 |
正文 | 孩子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世界。在这个强权主导的世界中,话语权掌握在强者的手中。孩子是天生的弱者。虽然随着民主平等意识的逐步深入和强化,尊重人权尊重孩子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但是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作为老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一个成功的老师,必然是一个能够了解孩子的思维,熟悉孩子的内心世界的人,而不仅仅是“术业有专攻”的知识掌握者。我自认为自己也在这个方面做出过努力的人,但是回到具体的问题上,才感觉我们和孩子的距离,相隔的不仅仅是一条“代沟”。 对于狗尾巴草的认识就是一个具体的问题。 狗尾巴草,简称为狗尾草,也有称为狼尾草或野谷子。一般就是根据其形态特征的细微差异而有了不同的叫法而已。田埂上、道路边,渠岸上、荒野里,到处都有.其形态和谷子无异,纤细的茎,薄薄长长的叶,到了夏天,便抽出小小的狗尾巴似的谷穗,低垂着头,在清风中摇摆。秋天到了,谷穗中也有果实,灰白的或者黑的,当然比真正的谷子粒要小许多,大多成为了鸟食。这里大片的荒野已逐渐消失,所以也就不会有成片的狗尾草,因此成为饲草的可能性也极少,大多成为被放牧中的牲畜顺口的一嘴好草而已。 这就是农人眼中的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在古书中叫做“莠”。由“莠”的本义衍生出来的词义,就只是贬义的了,一般就是比喻差生、坏人等等。由“莠”这个词产生出来的词层出不穷,例如“良莠不齐”、“不稂不莠”、“不郎不秀”等等,来源五花八门,词义的演变也众说纷纭。有说是字写错的,有说是元人口头语或官职的,但是其出处都是“莠”,而“莠”在文人心目中就实在不是个好东西好词语,所以在农人眼中起码还是好饲草的狗尾巴草,在文人心中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从此万劫不复了。 而孩子眼中的狗尾巴草就不是这样的。 孩子好拔花掐草,你说是好奇心还是自私心抑或是破坏欲,如果抛开成人的道德至上论,仅从孩子的心思来看,好奇心的成分应当是主要的。但是在成人主导的世界中,孩子拔花掐草的行为常常被成人从道德上加以指责。能够被当做例外的,恐怕就是拔狗尾巴草了。因为在成人的眼中,狗尾巴草就是杂草,是有害的。但在孩子的眼中,那颤颤巍巍,摇曳多姿的,就应当是花,所以,孩子们都把狗尾巴草称之为狗尾巴花。拔一朵是可爱的,让狗尾巴花细细的绒毛掠过手心,掠过脸颊,毛茸茸的,痒酥酥的,心中油然而生出关切怜爱之情,越文静的孩子越是这样,文静女孩子更是这样。拔一束也是可爱的,不仅可以自己玩,还能把它分给小伙伴,让一份可爱扩散开去,让一份怜爱之心生发开来,孩子的童真、可爱、同情心就这样逐渐建立起来、巩固下来。如果拔得多了呢,编玩具啊,编小兔子,那毛茸茸的的谷穗就成了小兔子的两只长长的耳朵,编小马,那毛茸茸的谷穗就成了小马的尾巴,还用来编篮子编戒指编手环等等。大孩子教小孩子,小孩子自己也能够萌发出无尽的创造力,当然。我们的孩子用来编这些的不仅仅是狗尾巴草,还有马兰草、麦秸杆,都是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好东西。 更大一点的孩子,在接受着外来文化的影响。狗尾巴草还有了新的名字提摩西花,不仅成了花,还有了花语,有了美好的寓意,而且有了故事,其中不乏爱情不乏浪漫。狗尾巴草的花语是不被了解的爱,艰难的爱,无法表达的爱,被忽视的爱。 爱有许多种,而不被了解的爱其实就是一种暗恋。因为是暗恋所以就不会被对方了解,这样就有了一种坚忍之痛,是一种甘为对方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爱,那种爱中一定伴着丝丝的苦涩。 其实,在“莠”或者说狗尾巴草在被彻底当做害草,被固定的比喻为坏人之前,在另一类文人的眼中,它其实还有着一个美好的名字,叫做光明草,还有的把它叫做阿罗汉草。光明草是说它的功用,能够明目,《本草纲目》中记载: “莠草,秀而不实,故字从秀。穗形象狗尾,故俗名狗尾。其茎治目痛,故方士称为光明草,阿罗汉草。”“原野垣墙多生之。苗叶似粟而小,其穗亦似粟,黄白色而无实,采茎筒盛,以治目痛。恶莠之乱苗,即此也。” 而叫它阿罗汉草,那就是个另外的比喻了,阿罗汉降妖除魔,救苦救难,如同我们后人心目中的观世音菩萨一样。谁能说这种植物就是一无是处的呢。 一棵狗尾巴草,一种普普通通的植物,我们可以看出成人和孩子的思维认识的不同,还让我们看到即使是已经被人们做出了定论的东西,其中的作用也是可以尽情的挖掘的。将这个道理推演到我们人的身上,我们便会发现所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全面的整体的观念是多么可贵啊。如果认识到了这个道理,并且将之运用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则善莫大焉!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