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十年前的陈年往事 |
正文 | 我的二十年前,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或许那时候的记忆并不多,确切的说回忆的是十几年前的事。七岁开始上小学,十六岁初中毕业,今天回忆的大抵就是围绕这九年。如果说二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阶段,那么这九年就是这一阶段中最典型的一部分。 其实并不仅仅是回忆那段苦日子,更是为了让自己接受那些现实的日子。那时候,生活虽苦,去只是一个孩童,懂得不多,却也算是非常美好的童年。无论生活中有多苦,都是父母咀嚼后的,我们吃的也都是苦中带甜的。 那时候的苦,其实就是贫穷。九十年代的大形势下,农村的贫穷是一个典型的现象。村里不贫穷的大体就是衣食无忧,可以吃的穿得好点再有几万块钱的积蓄,我认为那就是小康人家了。大部分人家是没有积蓄的,解决温饱就是不错的。 贫穷来源于几方面。一方面是社会大形势下的剥削,农村的土地在九十年代初期除了交国家“公粮”(也就是农业税)外,还是要每年交提留的。我对提留这个词不甚了解,现在想想大体是这样子解释,土地是国家的,收获粮食后,除了上交国家的公粮外,留下下一年生活够吃的后,剩下的交给地方政府作为政府收入。我说留下够吃的,这么说好像主动权在农民手中,其实不是这样。提留是按照每亩地交多少钱的一个标准来执行。收成好的时候,可能下一年会宽裕点,收成不好的时候,甚至一年的收成不足以交提留。这个我是有亲身经历的,每年交提留的时候,村里的像是村干部模样的“知识分子”会带着乡里的或者镇里的“干部”收提留,交不上的扬言抓到拘留所。那时候,大家都等着在外面打工的男人拿钱回家交提留,交不上的大人躲在山上的一个角落,小孩留在家里照应,因为它们还是有点人性,不会对小孩怎么样的,而我就有这样的经历。所以,那时候一些有想法的年轻人,都去城里闯荡了,具体做哪些工作,吃了多少苦,都是不知道的,但是现在看来,他们混的都是整个村里最好的。所以,贫穷是那个时代的象征,落后的农村没有谁可以逃过,除非你抛家弃老去了城里。后来,国家开始关注三农,关注民生,提留不交了,只剩下农业税,后来农业税索性也不收了,不过那都是2000年后的事情了。 第二方面是经济收入途径。九十年代的农村,老百姓眼里最珍贵的是土地。一年的收入,除了男人农闲时出去务工,其余的就是靠女人在家种地。而像我们这种山区,种地全看天,靠天吃饭,雨多收成便好,逢着干旱那也无奈。邻里邻居会为了土地的一点边界争吵的不相往来,会为了开垦山荒而感到有幸福。我在爷爷的回忆中,很快乐的一个画面就是我和哥哥随着奶奶爷爷,每天爬两公里山路,到山上开垦荒地,搬石头砌墙,拔草,松土。那时候看来是一件很幸福甚至骄傲的事情,是一件大事,因为这些土地是不用交提留的,收获多少都会是自己的。爷爷年轻时曾经是是村里的会计,可以说是那年代村里的知识分子,尚且有多种地多收获就会步上小康生活的想法,可想而知其他人的思想。所以当时为了多种地,吃多少苦都是乐意的,甚至有一些老人因为种地而活活累死,到老也没有看到衣食无忧的生活。换句话说,在经济收入是种地为主,看天吃饭的落后山区,没有谁考虑累不累,苦不苦,幸福与否,为的是生存,为的是给父母养老送终,为的是生活有结余供自己的孩子上学走出大山。 第三方面就是经济的支出方式。综合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每年靠天吃饭,收成好了交完农业税和提留,尚可保证下一年的温饱,收成不好连温饱都是问题,所以积蓄这个词在那些年代是个富贵的象征。九十年代,支出无非是衣食住行。每个新年,添件新衣服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更不会挑挑拣拣,而老人们的一句话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这么说一件衣服穿九年,我没穿过九年,但是带补丁的衣服和露大脚趾头的鞋子还是常事,初中的时候,我还穿着一双露大脚趾头的布鞋。自行车是最普遍的交通方式,那时候谁家有辆摩托车那是很了不起的,出行两块钱的车费都是件奢侈的事情,我记着初中三年,我是骑着自行车读完的,几乎风雨无阻。所以,那时候,每家每户的衣食住行几乎都是差别不大的,孩子上学却是件烧钱的选择。特别是孩子多的家庭,如果三个孩子一起读书,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情。那时候,家里虽穷,但是爸妈依旧坚持只要愿意上学,我们就供你们读书。所以,如此艰难的岁月勒紧腰带供我们姐弟俩读完大学,对我爸妈来说是件一辈子都值得骄傲的事情。 那时候读书不知道是为了什么,没有想过。可能是为了理想,为了走出大山的生活,为了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过我想这些都是后话。最初读书的心只是为了不让父母失望,不让血汗钱白流而已。 一件事我记了好多年,有一年在地里干活,一个哥哥过来跟我爸闲聊,大概是谈到读书这件事,随口问我,以后毕业了一个月的能挣地里一年的收入吗。我忘记了自己读初几还是高几,我若有所思地问,一年收入多少,他说四五千。或许他们当时都在期待我怎么回答。但是我没有回答。多少次,我想如果再回到那一次谈话,我会很肯定的说,我可以拿两年的收成。可又能怎样呢,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读完书的我们比别人足足晚了一个节拍,同龄人结婚的时候我们毕业,同龄人的父母抱孙子的时候我们才想起要结婚。对于大学毕业的我们,我们不在乎何时结婚,不急于成家立业,可是时光不待人,父母依旧操劳我们的买房买车结婚生孩子。不是不相信我们有实力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只是他们苦惯了,終其所有,也要为儿女操办更好的生活。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生活似乎确实很苦,但是童年对我来说,似乎是白驹过隙,现在想想都是一瞬间的事。可能我们吃的苦真的都是父母吃过以后的,都是带着爱的苦,都是甜的。 那时候,可以三五成群的跑着笑着闹着一起去三公里外的小学上学,可以一起赶着一群羊在绿油油的山上畅想未来天黑回家,可以聚在一起玩保皇够级,可以一起偷偷的去水库下水……生活却也其乐融融。 回忆童年生活,是担心自己会忘记,为了让自己铭记,铭记父母的劳苦恩情,铭记再苦的生活依旧保持的笑脸,乐观的心态,踏实做事一路向前的信念。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