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最美农技员李红斌
正文

他中等身材,皮肤黝黑,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顶烈日,冒酷署,踏积雪,迎寒风,和农民朋友一起摸爬滚打,默默从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他就是武汉市江夏区郑店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李红斌。

5日,湖北省“寻找最美农技员活动”评选公示结束,李红斌榜上有名,入选全省最美农技员。

李红斌今年49岁。1988年中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偏僻的基层农技站工作,他先后在龙泉、五里界、宁港、郑店等乡镇街任农技员、站长、服务中心主任等职务。二十九年来,李红斌扎根基层,爱岗敬业,为推动农村“强、富、美”作出了突出贡献。2006年,江夏区大面积爆发稻飞虱虫灾,当时在宁港乡担任站长的他,带领农技人员起早贪黑,冒着酷署,在水稻田里群防群治,八、九两个月没有休息一天,全天候指导全乡稻飞虱防治工作,通过采取统一购药,统一防治时间,群防群治等措施,2.6万亩水稻没有一块田因稻飞虱危害而出现倒伏状态,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

2007年,李红斌调到郑店农业服务中心任主任。上任伊始,他带着农科院的科研成果,在莲花桥村租地50亩,繁育新一代甘薯新品种,为江夏区推广3000亩薯尖提供足够的种苗。次年11月,“叶菜型甘著的技术集成示范应用“获湖北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

2008年,郑店街遭遇五十年未遇的大雪灾,李主任积极与街领导商讨对策,及时成立科技抗灾小组,指导农民抗灾救灾,并亲自动手,帮助农民清扫积雪,加固蔬菜大棚,还以个人的名义,向经销商担保,赊购救灾农资20多万元,分发给受灾的农户。为使在田作物减少最低损失,他在田间地头和白沙洲大市场两头跑,指导农民抢收蔬菜,帮助农户打通销售渠道,并自掏腰包作宣传,组织18辆农用车,连续向城里送菜180车达2000吨,为受灾农户挽回经济损失144多万元。10月30日,原中央政治局常委贺国强同志到郑店农业服务中心调研,充分肯定了该中心“三农“服务工作。

去年,郑店街又遭受了特大的洪涝灾害,李红斌善于抓关键,在指导农户做好抢收抢管的同时,通过连片办示范点的形式,在综合、崇岭、老屋湖村抢种快生蔬菜3000亩,育蔬菜秧380亩,为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如此同时,在洞山村路边吴湾,抢种早翻秋水稻1100亩,在时间紧、任务重、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7月23日种子全部落泥,副市长刘立勇莅临现场指导。由于加强田间管理,水稻长势喜人,亩产达四百公斤。仅此一项,增加农民收入百万元。

近年来,李红斌主动参与农技推广项目数十个。2010年,参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用“W一4”作母本,“鄂薯3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筛选出甘薯新品种“鄂菜薯1号”,并通过湖北省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2013年,又在莲花村主持生产500亩“福薯18”放任授粉试验,获得国家鉴定品种“鄂薯10号”。同年12月,“系列甘薯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2011一2015年,推广“鄂菜薯1号”和“鄂薯10号”种植面积5万亩,每年为农民增收5千万元,成为郑店街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2014—2015年,他还运用绿色防控集成新技术,推广防控面积20万亩,减少病虫的抗药性,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为了大地的丰收,李红斌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高效模式栽培、秸秆还田,水稻抛秧、机械插秧等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通过各种方式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百余家农业合作社,指导农业企业种植设施蔬菜7500亩,带动周边农户5600户种植蔬菜1.2万亩,户平增收1.8万元,并在凡华、青莲庵等地建育秧点12个,每年移栽大田面积5万亩,亩平节本增收120元。近几年,承担了武汉市蔬菜推广站病虫害测报点工作,及时上报病虫害信息,为市站编发农情信息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他还负责郑店街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每天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取样,检测,年抽检8000批次合格率达百分之九十九,得到了农业部和省、市领导的肯定,全国各地到郑店参观学习。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李红斌除个人获得各类奖项外,他主持工作的单位也被市、区人民政府评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先进单位”和“文明单位”。去年年度,李红斌双喜临门,同时当选为江夏区第五届党代会和第五届人代会代表。

2017年7月24日《江夏报》二版刊发

2017年7月26日“新江夏”电子媒体刊载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3: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