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艾村情 |
正文 | 艾村情 在东至县尧渡镇的东方,在那片翠绿的山林中,居住着无数以姓氏分居的村落,并以此命名就近的山岭,艾山就是其中的一座,山下村庄清一色艾姓,据说是从江西瓦屑坝迁来的,虽然人们都叫这艾山,但我还是喜欢叫它艾村。艾村和这里的其它村庄一样,也就十几户人家。平日村里一样没啥人,然我却对这情有独钟难以忘怀。 沿着村村通的水泥路穿过徐村再爬上“S”形的高岭,右转到蔡岭和洪村的路牌向洪村方向再右拐转几个弯便有一土路通向右侧的山谷,那就是艾村。在村口有一棵参天大树,“皂荚”字样树牌清晰可见,走近后你会惊讶发现这树竟然只是剩下三分之一不到的树皮撑起的,外面完好,里面焦炭一片,好像雷劈火烧了一般,此时你不得不细看:真的就只剩下树皮,焦炭般的树皮一直到顶端截然而止,然顶端新生的枝丫却倔强地生长依然旺盛。“大自然啊,您真的伟大,生命啊,您是那样的顽强!”这时你心里不禁要由衷敬叹! 我是第二次来到这艾山,准确的说是第三次,第一次是和朋友来看这里的瀑布,第二次是从蔡岭天坑洞那穿越过来的,由于穿越后没路就没下来,这次算是第三次了。之所以有这第三次,是因为那次雨后观瀑布听说这还有个深洞,好奇的我们就进去发现没有蹬高器具无法进一步探洞,而第二次穿越蔡岭那洞后证实这洞和那洞无关。因此这次我们带了梯子准备充分,决心一探究竟。 村里留守的几位村民看见我们这架势便问:“是要搞开发吗?”得知我们只是好奇来探洞的后仍然非常客气,端凳子倒水,并介绍道“这洞连水都冬暖夏凉,你们带了梯子可以翻过去看。”望着这些衣着褴褛的留守村民以及那贴有鲜艳红对联的破旧老式平房,我忍不住问:“你们这靠啥生计啊?”一位腿有些跛背有点弓约40多岁的黝黑瘦小个男子笑着答道:“主要靠打工,在家的弄些篓瓜,一亩搞得好能赚七八千,比以前好多了。”见他高兴样我心里好过了许多“村头那树是雷劈的吗?”“不是,是小孩玩火烧的。”旁边一年纪大些的老人慢滕滕接过话题“其实我们这的第一始祖是兄弟俩,一个在这一个在那边,结果那边的也是被火烧了,就也搬到这了。以前种稻子,后来是玉兰香,之后是棉花,现在是谁要啥就种啥,而且现在年纪大了还能拿到养老金每月55元,现在涨到70了,挺好的”。多么善良多么好的人啊!瞧着老人那满足样,看到村周边一片挂满篓瓜的棚架,我突然想到了村头的那棵大树,不正是这里村民的写照吗! 沿着溪水我们带着梯子来到了溪水源头,这就是我们要探的洞口,洞口很低很小,只能容一人进入,要不是村民讲,谁能想到这里有另一番天地。我们趴着用“四脚”趟过洞口的溪水,只听见里面轰声震天,记得第一次进我吓得不敢进,觉得里面有巨大的异兽怪物在行动,其实这是我们要翻越的地方那水从高处冲击下来发出的轰鸣在洞里的回音。穿过洞口里面豁然开朗,感到和武侠神话里传说的:钻过水底洞便来到了一个神秘的洞府。“这里会藏有宝藏或者绝世武功秘籍吗?”还真的有人发问,我立马戏语“不论谁发现都属于今天来的所有人的啊”。“对,属于所有人!“大家都笑答。其实这里就和蔡岭天坑通往艾山的洞一样,是卡斯特地貌被地下水冲击洗刷形成的,虽然我们由于水深了点,需要梯子翻越的地方多了些而没有探到头,但那众多巨大悬垂倒挂的钟乳石鳞次栉比的景象已经征服了所有的人。 出得洞来,有人说:“这里真不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这里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故事,前面的洪村那山上有满山的异石,形状如各种造型的人,听说有的好像还能动;还有里面的潮水库,每天据说有三次潮水从洞里喷涌而出,但目前我们却没有谁守到过”说着我发现这与有没有故事好像无关,但这驴友说的又好像是指这方面的故事。其实每个鲜活的人都有各自的故事,就同每个地方的地形地貌有它们的形成原因一样,都有自己的故事。关键是这些故事值得去关注研究学习吗?而艾村不论是人还是地貌都值得关注研究学习!你不这样认为吗? 一弓 作于东至尧城 |
随便看 |
|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