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文章:

 

标题 书到今生读已迟
正文

似僧有发,是俗无尘。参梦中梦,悟身外身。当心魂梦回千年,滴翠轩前山谷先生挥毫泼墨写下此联之时,不知他当时心中是何感想。多半百年之后的辛弃疾未曾读过此联,若非如此,便不会写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的诗句了。

依稀记得曾有谚云:“读书是前世事。”大学之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图书馆无意之间翻阅《随园诗话》之时竟读到一段话让我记忆犹新。“余幼时,家中无书,借得《文选》,见《长门赋》一篇,恍如读过,《离骚》亦然。方知谚语之非诬。”

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

此刻没有人考究黄山谷转生之事的真实性,或许此事关乎更多的却是佛家轮回教化世人之义。随着时间的更迭,岁月的变迁,也许在人生的某一个瞬间,才会慢慢发现真正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之人多半真的在前生便已开始读书了。

就像山谷先生,与一代文豪苏轼齐名,以诗书画三绝称雄于世,如此才华横溢之人当真是让人钦服之至。苏黄齐名当世,两人虽同是庙堂之人,可其中仕途之经历却是天壤之别。纵然黄山谷有罢免穷居山野之困境,可他却始终豁达如一,并且奉母至孝。终其一生,始终对诗书画痴心不已。

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千年之后,若是山谷先生复生,当他看到此联之时又会做何感想?他是否会有同样的感触,又或者书写此联的主人一代文坛泰斗纪昀也会如山谷先生一般有“书到今生读已迟”之感呢?

也许在山谷、苏轼、纪昀初入仕途之时,与天下的士子一样都怀着一颗济世安民之心,壮志酬筹,一展平生所学为江山社稷,为黎民百姓立心立命。可在岁月的沧桑之中,在官场的是非善恶之中,在人心的尔虞我诈之中,他们才慢慢发现内心的抱负也只是虚幻而已。

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失望过后,在一次次的打击过后,他们摒弃杂念,尽心做好分内之事之余,将所有的心思放在了诗书之上,真可谓寄书于怀,执笔为乐。读破万卷,神交古人。由此而后,在这人世间又多了几位文坛大家,又多了些许的风流韵事。

富于笔墨穷在命,老在须眉壮在心。

先前一直以为物质上的匮乏就是所谓的穷,而当我读到另一个以诗书画三绝闻名当世郑板桥的此楹联之时,潜意识中才恍然大悟何为真正的穷。人言:大隐隐于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隐隐于世,立世人之中则乐其身;小隐隐于野,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对于一代鬼才郑板桥而言,或许更多的却是称作半隐。其身立于市井闹市,以兜售书画为生。而在其内心深处却又是隐于山林,仍然不忘忧君忧民。这是一种古代文人特有的气节崇拜,更是士大夫敢于奉献敢于担当的精神。

世事维艰,若非心力坚韧之人,恐难渡尽劫波,不忘初心而登彼岸。面对世间种种困苦挫折,或许保持一颗豁达、乐观、向上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一些人,只能做过客。一些事,只能当回忆。一年又一年的流逝,沉思追忆,回首前程往事,思念的伤痕越陷越深。多年以前的熟悉,多年以后的今天,曾经的梦想,过往的感情,皆如落叶随风散落一地。

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随缘而去,看能得否?心不静时,捧一卷诗书徜徉书海,饮一壶泉铭浸润心肠,执一枝秃笔随心而书。可是这一切莫非太过奢望,只因“名须没世称才好,书到今生读已迟”。

随便看

 

四季谷提供散文、诗歌、杂文、随笔、日记、小小说等优秀文学作品,并提供汉语、英语等词典在线查询,是专业的文学及文字学习免费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sijig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6 1:57:11